衛生事業發展
衛生事業發展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醫療衛生事業,堅持衛生工作方針,努力探索中國特色醫療衛生髮展道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衛生事業加快發展,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醫療保障覆蓋人口逐步擴大,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顯著提高。
目錄
衛生事業發展概況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衛生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醫療保障覆蓋人口逐步擴大,衛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標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
2009年4月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實施,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加大投入,統籌推進五項重點改革,取得了明顯進展和初步成效,實現了階段性目標。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形成,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達到13億人,籌資和保障水平明顯提高,保障範圍從大病延伸到門診小病,城鄉醫療救助力度不斷加大。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初步建立,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藥品安全保障得到明顯加強;以破除“以葯補醫”機製為核心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同步推進,開始形成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新機制。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中醫藥服務能力逐步增強,全科醫生制度建設開始啟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10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面向城鄉居民免費提供,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全面實施。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積極推進,便民惠民措施全面推開,多元辦醫穩步推進。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初步建立,衛生事業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公共財政投入向基層、農村和公共衛生傾斜的導向作用不斷增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的數量、學歷、知識結構不斷改善。
國民健康指標顯著改善,群眾得到更多健康利益。根據2005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中國人均期望壽命為73.0歲。截至2011年底,孕產婦死亡率為26.1/10萬;嬰兒死亡率為12.1‰。群眾看病就醫感受有了較大改善,15分鐘內可到達醫療機構的住戶比例提高到83.3%,農村地區提高到80.8%。兩周未就診比例農村居民下降到2011年的6.1%,城市居民下降到4.0%。
2010衛生總費用中個人、政府預算和社會支出的比重分別為35.5%、28.6%和35.9%,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公平性、可及性、便利性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