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雪車的結果 展開

雪車

冬季運動項目

雪車也稱“有舵雪橇”,是一種集體乘坐雪車,是乘坐可操縱方向的雪橇在冰道上滑行的運動項目。

雪車起源於19世紀後期的瑞士,雪車男子四人座在1924年第一屆法國夏幕尼冬季奧運會上被採納為正式比賽項目。1897年,第一個有舵雪橇俱樂部在聖莫里茨創立。1924年第一屆冬奧會中,雪車就已經成為比賽項目,1998年,女子2人座項目加入冬奧會。

雪車的最高組織機構為國際雪車聯合會,1923年11月23日創建於法國巴黎。中國國內的最高組織機構為中國雪車協會,成立於1983年10月。

發展歷程


有舵雪橇起源於瑞士,是由無舵雪橇發展而成。最初是聖莫里茨一位叫博布(Bob)的男孩即興將兩隻無舵雪橇前後擺放在一起,從山上疾馳而下。這一創舉,立即引起了圍觀者的興趣。
1888年,聖莫里茨地區一位叫馬蒂斯(Mattis)的機械師,經過了2個多月的研究和設計,製造出一台安裝有操縱舵的木框架結構的長雪橇。於是,人們就將這種雪橇稱為有舵雪橇。馬蒂斯的雪橇展岀后,立即獲得了推廣。有舵雪橇由此迅速地開展起來,並且成為聖莫里茨接待旅遊者的一項重要活動內容。
1897年,第一個有舵雪橇俱樂部在聖莫里茨創立。
1903年,聖莫里茨建成了第一條人工有舵雪橇線路。不久,恩格爾貝格(Engelberg)和蓬特雷西納(Pontresina)的有舵雪橇場地相繼投入使用。當時,在聖莫里茨創立的有舵雪橇俱樂部為這項運動制定了規則。最初的規則規定:雪橇的乘員為5人,其中男子3人,女子2人。
雪車
雪車
到20世紀初,規則又規定只允許男子參加,並將乘員的人數由5人減少為4人。
1923年11月,國際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聯合會在法國巴黎創立。翌年,有舵雪橇被列為冬奧會項目。最初為4人座,1928年改為5人座,到1932年冬奧會又恢復為4人座,並增加了2人座。
1928年,為推進有舵雪橇發展,國際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聯合會決定從1930年開始舉辦世界有舵雪橇錦標賽,並追認1924年第一屆冬奧會和1928年第二屆冬奧會有舵雪橇比賽為第一屆世界錦標賽和第二屆世界錦標賽
20世紀40年代末,田徑、體操、手球等項目的一些運動員開始加入有舵雪橇比賽中來,從而大大推動了有舵雪橇運動的發展,並開始了系統訓練。
1952年,國際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聯合會對有舵雪橇競賽規則進行了一次修改,由單規定雪橇的重量,改為限制乘員和雪橇的總重量,而不再片面追求大體重。有舵雪橇贏得速度的第一步是在雪橇的底部安裝上鐵制滑刀。當時,規則對這種滑賞刀的規格並沒有限制,一般都用3/4英寸寬和1/4英寸圓的鐵條製成。
進入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民主德國為代表的一些國家和地區進一步加強了對雪橇結構的研究和設計,提髙了雪橇的性能,滑降的速度不斷提高。
到了1988年,有舵雪橇滑降的速度已由20世紀20年代初期的50千米/小時,提高到143千米/小時。有舵雪橇以其特有的運動形式和刺激性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運動員。
20世紀80年代以前,有舵雪橇,一直被視為男子的運動,進入20世紀90年代,這一禁區被德國、美國、瑞士、荷蘭、義大利等國家的運動員打破,並很快發展起來。
1998年,鑒於女子有舵雪橇運動的發展,國際奧委會決定將女子2人座納入冬奧會。其後已有19個國家的運動員加入歐洲杯、美洲杯和世界錦標賽的行列。
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雪車將舉行男子雙人、男子四人,女子雙人項目的比賽。

硬體場地


自20世紀初有舵雪橇改為鐵制以來,經過不斷改進,其結構日臻完善。
有舵雪橇是由底盤、座艙、滑行器、防護罩、操縱舵以及制動器等部分組成。所有的部件均為金屬製造。
滑行器由兩對滑刀組成。後部的一對滑刀固定在橇體上,前部的一對同方向盤相連,舵手通過安裝在方向盤上的腳踏控制板和兩個手控牽引索操縱雪橇滑行的方向。
制動器位於雪橇的尾部。有舵雪橇2人座最大長度為270厘米,最大寬度67厘米,滑橇板寬度8毫米,最大重量(含2名運動員)不得超過375千克。4人座最大長度380厘米,最大寬度67厘米,最大重量(含4名運動員)630千克。無論2人座或4人座,重量不足者均可添加重力棒。
比賽時,運動員必須穿戴運動服(空氣動力服)、護肩、護肘、頭盔及專用靴。專用靴的底部有3組橫貫靴底的防滑釘,每組7排,呈刷狀分佈,釘的長度4毫米。
有舵雪橇比賽是在用混凝土或木材、鋼管搭建的具有一定坡度的槽狀滑道內進行。滑道的寬度為140厘米,兩側為護牆,護牆的內側高140厘米,外側高2-7米。
滑駕及兩側的護牆均要澆冰。有舵雪橇線路長1300-2000米。全程設有15-20個彎道。彎道的半徑不得小於20米。線路的平均坡度4-8度。起點與終點的垂直高度差為100-150米

比賽規則


冬奧會有舵雪橇每個國家和地區每項限報2個隊。男子2人座和4人座比賽4輪,以4輪滑行的累計時間計算成績,時間少者名次列前。女子2人座比賽2輪,以2輪滑行的累計時間計算成績。男子2人座和4人座比賽均為2天,女子2人座比賽1天。賽前每隊有3天試滑,每個隊均有6次滑行機會。
有舵雪橇比賽每次出發一個隊。出發順序第一輪通過抽籤決定(通常在比賽的前一天晚間進行)。從第二輪開始按照上一輪比賽的排名,前15名運動員按逆序,第15名第個出發,從第16名開始則按升序。出發前運動員要將雪橇停放在起點線后,距離15米。2人座出發前2名運動員分別站在雪橇的兩側,出發信號發出后,迅速推動雪橇跑步前進,然後躍進艙內。前面的運動員負責操舵,稱舵手;後面的運動員負責制動,稱司閘員。4人座啟動后舵手先躍入艙內,接著是中間的2名乘員,最後是司閘員。從起點到所有成員躍入艙內的距離為50米。到達終點的所有的成員都必須乘坐在雪橇上,否則不予計算成績。假如雪橇中途翻倒,可以正過來繼續參加比賽。運動員如因故不能參賽(傷、病或精神狀態出現異常等),可由替補隊員替補,但必須提前報告競賽委員會,待對替補隊員的裝備進行檢查后,方可進行替補。

組織機構


國際雪車聯合會(InternationalBobsleighandTobogganingFederation,FIBT)原名稱為國際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聯合會。1897年,世界上第1個雪車俱樂部在瑞士成立。國際雪車聯合會於1923年11月23日在法國巴黎正式成立,正式工作語言為法語、英語、德語。國際雪車聯合會總部設在義大利米蘭,是冬季項目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總會成員。
中國雪車協會,1983年10月,國家體委和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經請示國務院,決定申請加入國際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聯合會。根據入會申請要求,訓練競賽三司於同年11月起草了《中國雪車協會章程(草案)》,並成立了中國雪車協會,1984年1月26日,中國雪車協會向國際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聯合會提交了人會申請。1984年4月18日,中國雪車協會加入了國際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聯合會。

重要賽事


冬奧會: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世界性冬季項目運動會。在1924年第八屆奧運會前,在法國的夏蒙尼舉行國際體育周,並進行了冬季運動項目比賽。1924年國際奧委會布拉格會議決定,每4年舉行一次這類運動會,並將夏蒙尼國際體育周作為第一屆冬季奧運會。
世界雪車錦標賽:1924年舉辦了第一屆世界雪車錦標賽,由國際雪車聯合會主辦。
全國雪車錦標賽:首屆全國雪車錦標賽在加拿大卡爾加里雪車滑行中心舉行,該次比賽是中國國內體育界首次在海外舉辦全國錦標賽。
雪車
雪車

代表人物


耿文強:中國雪車運動員,2015年進入中國國家隊並被選為中國鋼架雪車隊隊長,2016年在瑞士聖莫里茲鋼架雪車國際邀請賽中他獲得銅牌,填補了中國在該項目上獎牌的空白;同年11月在德國鋼架雪車洲際杯比賽中他又獲得銅牌。2020年在國際雪車聯合會鋼架雪車世界盃法國拉普拉涅站比賽中,耿文強獲得男子第三名,代表中國首次登上該項目世界盃領獎台。
烏茨施奈德:聯邦德國有舵雪橇運動員,1972年冬奧會獲雙人雪橇金牌。1972、1974年獲雙人雪橇世界冠軍,1969年獲4人雪橇世界冠軍。
查克:民主德國雪橇運動員,1968年獲冬奧會男子雙座金牌,1964年冬季奧運會獲單座銀牌,1971年獲雙座世界冠軍。
蒙蒂:義大利有舵雪橇運動員,3屆奧運會獲6枚獎牌,其中1968年雙座和四座獲金牌,1957-1961年、1963年、1966年、1968年共8次獲雙座賽世界冠軍。1960年、1961年、1968年共3次獲4座賽世界冠軍。
恩德里希:瑞士有舵雪橇運動員,1947年獲4人雪橇世界冠軍,1948年獲冬奧會雙人雪橇金牌。1949年、1953年兩次獲雙人雪橇世界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