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綠茶
虞山綠茶
“十里青山半入城”的江蘇常熟虞山,不僅風景秀麗,充滿詩情畫意,而且盛產碧綠清爽、香氣四溢、有養氣頤神之功效的各茶:虞山綠茶。在虞山頂上,有座奇石林立、狀如刃劈斧砍的山峰,名叫劍門,周圍山勢平坦,種滿壠壠茶樹。因其面向碧湖,空氣清純,每年“穀雨”前後,茶樹長出嫩芽,及時採摘,精工焙炒,制出馳名中外的高級綠茶,故又稱劍門綠茶。
解放后,專門成立了虞山林場,進行統一管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當地政府的重視和扶植下,進行科學栽培,虞山茶樹更加鬱鬱蔥蔥,碧綠鮮翠,加之,炒培技術不斷改進,茶葉質量直線上升。2014年由虞山林場經營的茶廠所生產的正宗虞山綠茶,飲譽四海。
虞山最早種植茶樹始於清代,到民國期間虞山祖師廟后、興福寺院兩側山腳地均有種植。新中國成立后,茶樹開始成片拓植。
虞山茶以炒青聞名。1965年,在全國綠茶評比中,虞山一級炒青得第二名,以後在省、蘇州市質量評比中均名列前茅。
2014年,虞山林場推出的劍門綠茶首創無公害茶品牌,分劍毫、碧螺春、茗毫、雪綠等上規格級別,尤其於1978年開始研製的新產品劍毫,外形扁平、挺直光滑、翠綠披毫,泡水後葉形似劍,根根豎直,香氣濃郁,湯色清而耐沖泡。茗毫呈針形,條形緊細,外裸白毫,幽香撲鼻,湯色翠綠清澈,味道甘甜。其它各個級別皆製作精良,分別受各階層歡迎。
虞山一位作家曾這樣寫道:“虞山常綠任陰晴,遊子相思入夜深,聞道綠茶今勝昔,天涯更激自豪情。”這是只有虞山綠茶才能享有的獨特殊榮。虞山土質優良,還生長一種白葉茶樹,新生葉片呈乳白色,經制茶師的精工製作,以“劍門太白”、“虞山白茶”命名。此茶沖泡十次而不脫桂香之原味,且湯色黃綠明亮,葉片如翡翠起舞,品嘗者無不稱奇,在中國茶葉史上堪稱一大奇觀。劍門牌綠茶為AA級綠色食品、江蘇名牌產品。虞山牌綠茶多次在省質量評比中名列前茅,為江蘇省無公害食品。
“茶文化”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一輩子都研究不完,而對於愛茶、喝茶的人來說,品上一杯上好的茶就是最大的收穫所在。對於生活在‘鋼筋叢林’里的都市人來說,茶農採茶、揀茶、炒茶的過程,充滿了田園氣息和生活意趣。因此更多的人願意來這裡體驗和感受“茶”所帶來的樂趣。
虞山維摩、劍門、三峰等茶園集中地不時都能看到辛勤的茶農採摘的背影。一些來常熟觀光的外地遊客也不自覺地加入到採摘的隊伍中,感受虞山綠茶的精髓與文化。本是春茶飄香的季節,不僅在江南地帶,在長三角一些產茶地也都興起了“茶旅遊”熱。
對於茶農來說,清明節是一個分界線。同是虞山綠茶,清明前與后,一斤茶葉的價格要相差好幾百元呢。他們要爭分奪秒地採摘茶葉。放眼望去,無論是二三十歲的青年人,還是四五十歲的婦女,他們頭戴竹籬帽,背著採茶籃,身手敏捷。用指尖在茶樹的椏梢上飛快地掐下嫩芽尖。速度快得驚人,像小雞啄米一樣。不到一會功夫,採茶籃里就滿滿一筐了,對於他們來說,這採茶的功夫可謂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三下五除二就能把茶園裡的新茶採摘完畢,再經過工廠的加工,成品的虞山綠茶就能供應上市了。
新茶舊茶交替的好時光,不妨約上三兩知己來到虞山感受一下採茶的樂趣,或者在維摩喝上一杯清新爽口的香茗,在流光飛舞中度過美好的閑暇。這對於緊張忙碌的都市人來說確實是緩解壓力與放鬆的最好方式。
虞山綠茶的傳說“十里青山半入城”的虞山,不僅風景秀麗,而且山上盛產碧綠清雅、香氣四溢、有養氣怡神作用之功效的
關於虞山綠茶的來歷,還有一段傳奇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虞山上遍布頑石和荊棘,窮怕了的山民都說劍門藏寶,誰找到鑰匙打開劍門,誰就能得到金銀財寶。不知有多少人做過發財夢,刨過虞山的土,翻過虞山的石,哪裡去找鑰匙呢?
虞山南麓住著一位年輕人名叫阿根,砍柴為生。有一天,他到山上砍了滿滿的一擔柴,正欲下山挑到城裡去賣,遇到一個衣衫襤褸的老翁,對他說:“年輕人啊,可憐可憐我吧,我那麼大年紀了,東家還要我上山打柴,如果今天不把柴送去,就要把我逐出家門。能不能把你的一擔柴送給我呢?”阿根爽快地答應了,並且幫著老人把柴挑去。臨別時,老人悄悄對他說:“年輕人,你常年在山上砍柴,難道不想尋找劍門的寶藏嗎?記住這句話:若得劍門寶,尚湖邊上覓,太公垂釣處,無節蘆葦找。”阿根心想:如果真的找到財寶,分給受窮的鄉親,倒是一件好事,於是跑到尚湖邊上找無節蘆葦。可是成片成片的蘆葦在清水中隨風搖擺,根根都是有節的,他找呀找,一連找了七七四十九天,仍不見無節蘆葦的蹤影。阿根灰心了,決定回山打柴。這時候,他忽然看到有個老人坐在一叢蘆葦旁釣魚,想起“太公釣魚處,無節蘆葦找”,猛然醒悟,就向老人走去。老人哈哈大笑起來,說:“年輕人,我等你多時了。瞧,這根不是無節蘆葦嗎?”說罷,拔起一根蘆葦遞給阿根。阿根定睛一看,那蘆葦長一丈二尺,直通通的,果然無節,放在手裡沉甸甸的,估計有一擔柴重。再看老人,就是傳授他尋寶口訣的人,但不再是衣衫襤褸和愁面苦臉,而是錦袍加身,顯得神采奕奕。老人對他說:“快去尋寶吧,可不要貪心呀,切記切記。”阿根正要道謝,老人化陣清風不見了。手持無節蘆葦,阿根來到虞山之巔望海墩,在一片奇石中找到了鑰匙孔,把無節蘆葦插進去,試著撥動一下,忽聽的一聲巨響,石門轟然洞開。阿根走了進去,但見洞中白的是銀、黃的是金、閃閃發光的是珍珠和寶石,一堆堆放著。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有一隻麻袋,裡面滿滿裝著各色各樣的果樹種籽。一個老人的聲音在他耳邊響起:“你只能拿一樣,否則石門就會關閉,你再也出不了。”阿根心想:金銀珠寶雖然好,拿了分給鄉親,只會助長懶惰,最終會坐吃山空的。不如拿了果樹種籽,把一座荒山綠化了,造福後代。於是,他扛起麻袋就往外走,才出洞,石門就關上了,那石壁看上去天衣無縫,連鑰匙孔也找不到了。他把種籽撒到虞山上,第二年南山坡長出的樹,就是有名的“寶岩楊梅”。北山坡長出的樹,就是“白鳳水蜜桃”。山腰裡長出的樹,就是“桂花栗子”。還有漫山遍野的一叢叢、一行行的灌木,四季常青,誰也說不準是什麼樹,聞聞葉子有清香。有人嘗試把樹葉放進嘴裡咀嚼,那香氣沁人肺腑、醒腦清神。以後,人們把葉子曬乾了儲存起來,再用開水泡著喝。不知是何人命名,把這樹稱為茶樹,把曬乾或烘乾的葉子稱為茶葉。相傳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年輕時頗有雄心壯志,曾為其父闔閭報仇,兵臨越國城下,俘虜了越王勾踐君臣。自此夫差驕橫之心膨脹,大有包舉天下、席捲中原之意。他忽然想起牆根尋寶的故事,覺得這個年輕人真傻,為什麼不拿金銀珠寶呢?如果他有了這筆財富,大大可以招兵買馬,就可以稱王稱霸了。於是,他手持莫邪劍,率隨從來到虞山。正值酷暑天氣,登上虞山後所有的人都氣喘吁吁,口渴難熬。山上寺院方丈見吳王到來,連忙迎接,獻上一杯清茶。吳王咂上一口,但覺得一股涼氣透徹全身,暑熱全消,勇氣倍增,即行在虞山上舞莫邪劍,劍光閃閃,攪起松濤陣陣,頓時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吳王乘興依天抽寶劍,竭盡全身力氣把劍劈向虞山石壁,地崩山裂,石破天驚,一道天塹自上而下引成,這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一線天”。後來夫差中了越王勾踐的美人計,終日與西施尋歡作樂,元氣大傷,即使飲虞山茶也無濟於事了,落得個國破家亡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