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音尊者
覺音尊者
覺音(梵文 Buddhaghosa),又譯為佛音,生卒年不詳,西元五世紀時印度佛教僧侶,屬上座部,對於南傳佛教作出很大貢獻。
覺音尊者生於南印度甘吉布拉州(kabcipura 或conjeevaram)的卡威里(kaveri)。
對於覺音的生平,現代學者所知不多,最主要的記載來自於西元13世紀法稱對《大史》的續寫(有人稱為《小史》)及緬甸的《教史》(Sasana-vamsa),稱覺音於在位二十二年的大名王的第二十年來到斯里蘭卡。大名王在公元428年和435年曾遣使來華。據上述二者推算,覺音登島應在433年—447年範圍內。
覺音尊者解釋在經教的分類,如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只是部分而已,但阿毗達摩則是全面地以各種不同的分類法把它們分門別類,有些是與經教的相同,有些則是阿毗達摩獨有。如是阿毗達摩的範圍與對細節解釋之複雜程度令到它有別於經藏。疏由覺音尊者依古代註疏所編的阿毗達摩註疏有三部:批註《法聚論》的《殊勝義注》(atthasalini)、批註《分別論》的《迷惑冰消》(sammohavinodani)及批註其它五部論的《五論註疏》(pabcappakarana atthakatha)。也是由覺音尊者所編的《清凈道論》同樣是屬於這一層次的著作。《清凈道論》是部禪修手冊大全;其中的「慧地品」(第十四至十七章)舉出了在修觀禪之前必須掌握的佛學理論,而這些是一部濃縮后的阿毗達摩論文。上述的每一部註疏都有各自的再註釋,即由錫蘭的阿難陀尊者(acariya ananda)所著的《根本疏鈔》(mulatika)。而這些再註釋又有其重再註釋,即由阿難陀尊者的弟子護法尊者(dhammapala)所著的《隨疏鈔》(anutika)(當分別這位尊者與另一位批註覺音尊者的著作的護法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