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紙

撈紙

撈紙拼音是lāo zhǐ,是將麥秸稈、水草、枸樹皮、廢紙等作原材料,經過蒸煮、碾磨、撞穰、擰穰、拌漿、取張、壓干、分張晾乾等數道或數十道工序的處理,生產出麻頭紙(草宣紙)、黃毛紙和黑紙。

詞語介紹


這種靠手工生產的紙張柔軟性好、透氣性強,被作為包裝中草藥、食品及其他日常用紙,以及書寫用紙。
在河南沁陽沿沁河一帶,流傳著一種傳統手工造紙工藝——撈紙。沁陽當地的撈紙工藝起始年代不詳,到明末清初時已十分繁榮,沿沁河北岸的高村、龍泉、魏村、常樂、長溝等十幾個村,幾乎家家有作坊。新中國成立后,各村的撈紙戶併入農業合作社,每個村按大隊、小隊都分別有不同規模的撈紙作坊。直到20世紀70年代後期,機械造紙取代了手工造紙,這門手藝也淡出人們的生活。目前,當地熟悉撈紙工藝的人已屈指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