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陽

河南省焦作市代管縣級市

沁陽市,古稱懷慶府河內縣,為河南省轄縣級市,由焦作市代管,位於河南省西北部,是晉豫交通的重要門戶,因故城位於沁水之北而得名,2018年末,戶籍總人口49.88萬人,常住人口44.42萬人,有漢、回、壯、朝鮮、滿、土、納西、侗、苗、土家等10個民族成份,少數民族人口9327人,其中回族人口9297人。截至2019年,轄3鄉6鎮、4個街道、329個行政村,行政區域總面積623.5平方千米。

沁陽為中國首批“千年古縣”,素有“覃懷古郡,河朔名邦,商隱故里,樂聖之鄉”的美譽。夏為覃懷首邑,商屬京畿重地,周稱野王邑,漢為野王縣,隋改河內縣,明清為懷慶府所在地。擁有天寧寺三聖塔、清真北大寺、堯廟、堯泉、戰國墓、太平軍北伐指揮部舊址和紫金頂旅遊勝地。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市)。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關於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沁陽市名列其中。2019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徠2018年沁陽市生產總值427.35億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55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266.51億元,增長7.0%;第三產業增加值141.29億元,增長5.3%。

歷史沿革


夏為覃懷地,屬冀州。
商為鄂侯國,屬畿內。
西周為邘國地,又為雍國之西境。
春秋為周地、鄭地,后又為晉之野王邑。
戰國為魏地,后又屬韓國,再後為衛國。秦為河內郡所轄的野王邑。
置野王縣,后析為武德、波二縣,晉廢,恢復野王縣,郡治由懷移至此縣。
隋改為河內縣,因在黃河北,唐析為太行、忠義、紫陵三縣,旋複合為河內縣,為懷州治所。
宋析置武德縣,不久復併入河內縣,屬河北西路懷州。
金為南懷州治。
元屬懷孟路,后改為懷慶路。
明屬懷慶府。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存縣,改為沁陽縣,因在沁河之北,故名。先後屬河南省豫北道、河北道及第四行政督察區。
1949年建國后,改屬平原省新鄉專區,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銷,改屬河南省新鄉專區,1986年改屬焦作市。
1989年9月27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沁陽縣,設立沁陽市。沁陽市直屬於河南省,由焦作市代管。
2005年,沁陽市鄉鎮區劃調整:撤銷王占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王曲鄉管轄,王曲鄉政府駐地為中王占村;撤銷木樓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王召鄉管轄,王召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撤銷葛村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柏鄉鎮管轄,柏鄉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轄區面積83.2平方千米。

地理環境


位置

沁陽市,位於東經112′46′~113°02′、北緯34°59′~35°18′之間,總面積623.5平方千米。在河南西北部,北依太行,南眺黃河。東與博愛縣毗鄰,西同濟源市接壤,南與溫縣孟州市相連,北與晉城交界。沁陽市東南距省會鄭州市128千米,南距東都洛陽市90千米,東距焦作市36千米。

地形

境內平原居多,約佔總面積的66%,其餘為山地丘陵區。北枕太行山,南瞰黃河,境內山地和平原並存。地勢總呈西北高東南低。從北向南依次為山區、丘陵、平原3種類型。著名山峰有紫金山(俗稱小北頂)、雲台山、雲陽山、陽山等11座,均屬太行山脈尾部,其中紫金山、雲台山海拔1100米以上。

氣候

街頭公園
街頭公園
沁陽市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晝暖夜涼,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14.3°C。最高氣溫42.1°C,最低氣溫﹣18.6°C。季溫變化明顯,春季平均氣溫14.7°C,夏季平均氣溫26.4°C,秋季平均氣溫14.6°C,冬季平均氣溫1.3°C。
年平均降水量576.5毫米,其中冬季降水量最少,平均降水28.1毫米,佔全年的4.9%;春季降水量稍多,平均降水100.0毫米,佔全年的17.3%,秋季降水量較多,平均降水147.3毫米,佔全年的25.6%;夏季降水量最多,平均降水301.1毫米,佔全年的52.2%;年最大降水量1101.1毫米,最小降水量262.9毫米,降水多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降水強度大,往往造成洪澇災害。平均年無霜期210天。

水文

沁陽境內河流屬黃河水系,主要有沁河、丹河等,以沁河最大,其它尚有仙神河、雲陽河、逍遙河等季節性河流。人工渠有廣濟渠、永利渠、廣惠渠、丹西乾渠、友愛河、豐收渠等。水庫有逍遙水庫、八一水庫、山王莊水庫、九渡水庫等四座,水庫面積369.7畝。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沁陽總面積623.5平方千米,其中平原面積410.5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65.8%;山區面積158.2平方千米,佔25.4%;丘陵面積54.8平方千米,佔8.8%,土壤有潮土、褐土、棕壤土3個土類,其中潮土主要分佈在沁南平原,佔總面積的58%;褐土分佈在沁北丘陵區和山前沖積平原,佔41%。平原地勢平坦,是沁陽糧、棉、油的集中產區。

礦藏資源

重要礦藏有銅、鐵、鋁、白矸土、螢石、煤炭、硫磺等,其中鐵礦儲量約1000多萬噸,白矸土、鋁釩土儲量均在5000萬噸以上。

水資源

徠水蘊藏總量4.3億立方米。境內河流屬黃河水系,主要有沁河、丹河、濟河、安全河和廣利渠。沁河橫貫縣境中部,東西長達35千米;丹河境內流長42千米;濟河境內流長15千米。

行政區劃


2005年,沁陽市鄉鎮區劃調整:撤銷王占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王曲鄉管轄,王曲鄉政府駐地為中王占村;撤銷木樓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王召鄉管轄,王召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撤銷葛村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柏香鎮管轄,柏香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轄區面積83.2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沁陽市轄4個街道、6個鎮、3個鄉。市人民政府駐懷慶街道縣東街。
區劃名稱村委會社區居委會政府駐地轄區面積
覃懷街道7個5個東關社區14.4平方千米
懷慶街道9個2個合作街社區15.16平方千米
太行街道8個8個自治街社區16平方千米
沁園街道14個7個西關社區21平方千米
崇義鎮38個/崇義村44.6平方千米
西向鎮27個/西向一街99.36平方千米
西萬鎮12個/西萬村36.7平方千米
柏香鎮62個/柏香一街83.4平方千米
山王莊鎮17個/山王莊村18.8平方千米
紫陵鎮13個/紫陵村66.8平方千米
常平鄉12個/常平村98平方千米
王召鄉47個/東祝策村66.1平方千米
王曲鄉41個/中王占村57.86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00年,沁陽市共有人口44.6萬人。沁園街道30988人、懷慶街道28587人、太行街道27400人、覃懷街道24676人、西向鎮58569人、西萬鎮36290人、柏香鎮34717人、山王莊鎮28913人、紫陵鎮26876人、崇義鎮33802人、王召鄉29430人、木樓鄉17718人、王占鄉17613人、葛村鄉22517人、王曲鄉19665人、常平鄉8643人。
2016年末,全市總人口49.6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1.41萬人,鄉村人口38.19萬人。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沁陽市常住人口為447487人。

民族

沁陽市以漢族為主,有回族、壯族、朝鮮族、滿族、納西族、侗族、苗族、土家族等10個少數民族,佔總人口數的2.56%。

政治


職務姓名
沁陽市市長毛文明
沁陽市市長常務副市長盧希望
沁陽市黨組成員王六軍
沁陽市副市長孫菊梅
王六軍
孫志勤
郭君玲
葛元
彬買國
張沁峰
劉明法

經濟


綜述

2016年,全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382.86億元,比上年增長8.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08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246.04億元,增長8.8%;第三產業增加值116.74億元,增長10.2%。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5.6:65.9:28.5變化為5.2:64.3:30.5,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
2018年,沁陽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7.35億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55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266.51億元,增長7.0%;第三產業增加值141.29億元,增長5.3%。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5.0:64.7:30.3調整為4.6:62.3:33.1,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2.8%。

第一產業

2012年,糧食播種面積67.08萬畝,比2011年增加0.84萬畝。其中:夏糧種植面積32.63萬畝;秋糧種植面積34.45萬畝。
2012年,糧食總產量33.80萬噸,比2011年增加0.66萬噸,增長1.98%。其中,夏糧產量16.95萬噸,比2011年增長0.8%;秋糧產量16.85萬噸,比比2011年增長3.2%。
2018年,沁陽市糧食種植面積69.39萬畝。其中,夏糧種植面積34.74萬畝,秋糧種植面積34.65萬畝。
2018年,沁陽市糧食總產量34.19萬噸,比上年增加0.1萬噸,增產0.3%。其中,夏糧產量17.49萬噸,比上年減少0.57萬噸,減產3.2%;秋糧產量16.70萬噸,比上年增產0.67萬噸,增產4.2%。

第二產業

2012年,工業增加值214.58億元,比2011年增長15.8%,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1.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3.84億元,比2011年增長17.8%;產品銷售率達到100.0%。
規模以上工業中,玻璃鋼產業實現增加值65.33億元,比2011年增長33.4%;造紙機械及造紙產業實現增加值20.54億元,比2011年增長1.9%;化工產業實現增加值10.05億元,比2011年增長20.8%;鋁及鋁深加工產業實現增加值2.81億元,比2011年下降50.8%;新能源產業實現增加值16.84億元,比2011年增長17.6%;電動車產業實現增加值10.98億元,比2011年增長42.0%。
規模以上工業產品產量中,鉛酸蓄電池比2011年增長84.7%,化學纖維比2011年增長39.8%,洗煤比2011年增長30.3%,輕革比2011年增長27.7%,紙製品比2011年增長26.4%,耐火材料製品比2011年增長25.8%,玻璃纖維增強塑料製品比2011年增長18.2%。
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07.63億元,比2011年增長14.6%;實現利稅102.73億元,比2011年增長10.9%;實現利潤72.62億元,比2011年增長25.1%。年末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企業118家,其中超10億元企業12家。
2012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7.40億元,比2011年增長6.8%。
2018年,沁陽市工業增加值259.01億元,比上年增長7.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5.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0%。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9.4%。
建築業增加值7.50億元,比上年下降13.0%。商品房銷售面積44.7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1.2%。

第三產業

2010年,神農山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山前經濟拓展區詳規編製完成。沁陽被授予國家優秀旅遊城市稱號。“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走在全省前列,家電下鄉產品戶均銷售比例居焦作首位。屹峰集團16個產品成功中標家電下鄉品牌。開工建設五星級億萬國際飯店、四星級聯盟大酒店。煤炭運輸物流業快速發展,年中轉量達到2500萬噸。金融保險業繁榮活躍,銀行、保險、證券、擔保等機構達到36家。
2012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503.9萬人,比2011年增長13.6%。其中:境外遊客5.68萬人,比2011年增長7.0%。全年旅遊門票總收入1.78億元,比2011年增長16.9%。
2018年,沁陽市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51.43億元,比上年增長5.0%;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2.24億元,增長6.1%。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0.26億元,比上年增長11.5%。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88.26億元,增長11.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2.00億元,增長11.1%。按行業統計,批發業零售額18.19億元,增長11.6%;零售業零售額58.00億元,增長11.5%;住宿業零售額1.05億元,增長11.4%;餐飲業零售額33.03億元,增長11.3%。
2018年,沁陽市共接待國內外遊客936.4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5%,其中接待境外遊客1.89萬人次,增長0.01%;接待國內遊客934.53萬人次,增長12.3%。旅遊綜合收入3.46億元,增長10.9%。全市共有A級旅遊景區2處,其中AA級旅遊景區1處,AAAAA級旅遊景區1處,擁有具有獨立法人的旅行社3家。

交通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沁陽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沁陽
沁陽處於中原城市群1小時經濟圈中心地帶,東鄰鄭焦晉高速、西鄰207國道,焦克公路(省道S306)、洛常公路(省道S238)、鄭常公路(省道S104)、濟溫公路(省道S312)呈網狀貫穿全境,南臨長濟高速。距鄭州和洛陽、新鄭國際機場只有1小時路程。焦枝、侯月鐵路在境內交匯。長濟高速公路橫貫東西,正在建設的二(二連浩特)廣(廣州)高速公路縱穿南北,與京珠高速、連霍高速緊密連接,並有4條鐵路專用線。北與山西晉城接壤,是晉煤外運的咽喉要道。

社會


科技事業

2012年,共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家。全年共取得省級科技進步獎1項,焦作級科技進步獎5項。申請專利267件,授權專利128件。簽訂技術合同11項,成交金額2200萬元。國家級2項,省級7項,焦作市級25項科技項目被列入省市級科技發展計劃。
2018年末,沁陽市全年全市共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家,申請專利320件。申報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22項,其中,列入焦作市級19項。當年授權專利245件,截止年末在有效期內授權發明專利100件。全市有高新技術企業11家,河南省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範企業5家,河南省創新龍頭企業2家。

教育事業

2012年,全年全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24人,在校生529人。普通高中招生3835人,在校生11611人,畢業生4521人。普通初中招生6433人,在校生19956人,畢業生6529人。普通小學招生6068人,在校生39652人,畢業生6469人。
截至2018年末,沁陽市全市共有中小學校、幼兒園260所(含民辦),招生22375人,在校生91351人,畢業生22732人。其中,職業中專5所,招生1650人,在校生5166人,畢業生1103人;普通高中5所,招生4336人,在校生13214人,畢業生3753人;普通初中26所,招生5758人,在校生18014人,畢業生6325人;普通小學118所,招生6304人,在校生34730人,畢業生5205人。全市參加高考學生3740人,比上年增加335人。本科及以上進線2262人,進線率為60.5%。2018年高中階段學生毛入學率為93.5%。
沁陽著名中學有沁陽一中(高中),沁陽二中(初中),沁陽市永威學校(幼兒園到高中一體化學校,寄宿走讀均有),沁陽實驗中學等。
沁陽著名小學有沁陽市永威學校(幼兒園到高中一體化學校,寄宿走讀均有),沁陽實驗小學等。
沁陽高校有焦作廣播電視大學沁陽分校,焦作現代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文化事業

2012年,全年組織開展“舞台藝術送農民”活動,安排省市院團“舞台藝術送農民”演出5場,開展“優秀懷梆劇目送農民”活動演出50場,服務性演出14場,營業性演出50餘場;組織“歡樂懷川、和諧沁陽”群眾文化活動,成功舉辦了春節民間藝術、戲曲匯演,第八屆神農文化節民間藝術表演、非遺成果展演、“八一”擁軍晚會、“引領新征程、喜迎十八大”廣場文化周以及“百城萬場”廣場系列文藝演出等全市大型文化活動50多場次。積極開展文物保護宣傳,邘國故城、窄澗谷太平寺石窟、水南關清真寺阿文碑三處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推薦名單。全年平移數字電視用戶16000餘戶,新發展城鄉有線電視用戶3330餘戶。
截至2018年末,沁陽市全市共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紀念館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3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1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9處,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項(分別為:嗩吶藝術、高抬火轎、言狀老虎、懷梆、“四大”懷葯種植與炮製),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項,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6項。

衛生事業

2012年,全市醫療衛生機構28個,其中:市直公立醫院6個(市醫院、中醫院、市二院、保健院、公療醫院、精神病醫院),市直衛生機構5個(市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120急救指揮中心、衛校、新農合管理辦公室),鄉鎮衛生院12個,民營醫院5個。全市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床位1289張。全市衛生技術人員1406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071人,註冊護士685人。全市全面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實際參合農民37.89萬人,參合率達到98.9%。
截至2018年末,沁陽市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26個。其中,市直公立醫院4個(沁陽市人民醫院、沁陽市中醫院、沁陽市婦幼保健院、沁陽市精神病醫院),市直衛生計生機構2個(沁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沁陽市人口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個,鄉鎮衛生院12個,民營醫院4個,村衛生室(門診部、診所)419個。全市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床位1692張。全市衛生技術人員1739人。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旅遊


沁陽市博物館
沁陽
沁陽
沁陽市博物館位於市區東南隅,是一座地方性綜合博物館,它是在原天寧寺舊址上建立起來的。該寺始建於隋代,時名長壽寺,唐武后時易名大雲寺,金代又易名為天寧寺。沁陽市博物館現有面積106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是河南省旅遊景點、是國家級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三級博物館,自2009年元月1日開始向社會免費開放。沁陽市博物館以《河內石苑》、《沁陽革命史跡》、《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為基本陳列,同時經常舉辦接待各類中心展覽。
朱載堉紀念館
沁陽
沁陽
“鄭藩王樂府舊址”,2001年6月25日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沁陽市自治街中段。紀念館共分四個展廳,介紹朱載堉生平及成就,館內有大量碑石、題刻。紀念館中間為朱載堉像,旁邊陳列著經朱載堉改進過的大型嗩吶模型。
丹河峽谷
沁陽
沁陽
丹河峽谷位於河南焦作沁陽市東北16千米處,距焦作市35千米,總面積76平方千米,共分佈著大大小小132個景點,是一處集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民俗文化於一體的休閑旅遊區。
丹河峽谷山水風光雄偉壯美,是以“古、幽、秀、奇、素”而著稱的天然休閑度假區。修建於宋朝時期的宋寨,規模龐大,保存完好,有“中原第一堡”之美譽。景區內動物100餘種,植物200餘種,其中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金錢豹,還有柴胡等名貴中藥材,素有“太行葯庫”之稱。
太行山獼猴自然保護區
沁陽
沁陽
河南太行山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南省濟源市、沁陽市、修武縣、輝縣市4縣市境內,總面積56600公頃。保護區由濟源保護區和沁陽松嶺保護區合併而成,主要保護對象為獼猴及森林生態系統。
神農山
沁陽
沁陽
神農山省級地質公園位於沁陽市北部,面積55km。神農山外險內秀,巍峨壯觀,主峰紫金頂,海拔1028m。地質地貌遺跡主要有:魚脊嶺、瓮谷與懸溝、長崖、峰牆、地層平行不整合面及角度不整合面、斷裂構造遺跡、古生物化石遺跡及其它,並受到了較好的保護。神農山地質公園的地貌景觀非常優美,仰望斷崖峭壁、峰迴路轉;俯看花徑流泉、澗溪碧潭。魚脊嶺一嶺九峰,以雄、險、奇、美被譽為“中華絕嶺”。
園區及其周邊地區已發現遠古文化遺址2處,中古文化遺址23處,現存摩崖石刻數十處,保存較好的古建築5處。
二仙廟
二仙廟本名靜應廟,位於仙神河河口東岸,這裡左懸谷,右紫金,前小庫,后沐澗,水環翠擁。唐代始建,宋、元明、清續修。二仙廟進深一千五百多米,通闊近百米,前有五重門,其後有天王、金剛像、鐘鼓樓、五間重檐閣,內設多通聖諭碑石。二仙廟每年的三月三廟會,男女老幼密密如蟻,層層如織。晝躋途中,夜休盈院。
飛來石位於紫虛元君大殿後,一石突兀孤立,高約三丈,中間裂一縫,上建梳妝台,修有台階可曲繞盤上。石壁上刻有宋仁宗教書及王安圖齊御香祭告題刻以及明清時期題刻多處。在飛來石上有二仙的梳妝台,也是李耳斗二仙”神話的場景。
懸谷寺
沁陽
沁陽
懸古寺位於懸谷山,因其冊勢形如蛟脊,龕若懸谷而得名。懸崖高二十丈,懸谷深30多米。寺在懸腹中,唐代創建,垮谷起壇,依山造寺,洞閣結合,飛檐彩飾,氣魄浩放。明、清續建。懸谷寺左側,是嗚玉泉,為隋代開發,泉水四季清洌。甘甜可口,清飲能除腰脊勞損等症。懸谷寺前是太行門,隋代就山姿而雕鑿、垮懸谷、有階道。今存楷書“太行門”巨石於谷底,每字一平方米。太平摩崖在懸谷山峭壁二級石台上,有三窟六龕,造像不至9厘米,大到2.5米,共1300多尊。千佛洞里1251尊造像尊尊刻名。
臨川寺
臨川寺
臨川寺
臨川寺位於仙神河東2千米處的老龍溝北端山腰平台上。溯溝而上,山神坡上有一個小廟,名曰山神廟,相傳唐時孫思邈採藥至此,路遇猛虎,被山神所救,後人於此立廟祭祀。它是進入臨川寺的前門。
臨川寺位於溝北端的二級平台上,三面環山,面積約6千多平方米。據碑文記載,該寺創建於南北朝時期,宋代已有一定規模。原名凈安寺,后改陵川寺、臨川寺。寺內原有三重檐大佛殿、龍關廟、朝陽洞、玄天玉女洞和大、小西天,現僅存朝陽洞和玄天玉女洞。1987年,邑人集資重修了大佛殿。現釋、道共存。
伏羲峰
伏羲峰下的這座殿宇叫做伏羲殿,它建造於元朝,內設有兩個石龕,分別供奉著伏羲和女媧的石像。
紫金頂
紫金頂是神農壇的主峰,海拔1028米,傲立群山之巔,巍峨挺拔,直插雲霄,號稱中天玉柱。紫金頂部為100平方米的平台,四周為懸崖峭壁,懸崖上生長著古老的白松,實為登峰造極之所在。紫金頂上還有一個長、寬、深約一米的石坑,相傳是伏羲氏卧聽風聲、悟畫八卦之所,叫做八卦坑。
捨身台上一塊巨石“風動石”,長2米,寬0.8米,重達噸余。看似人工放置其上,實為造山動作的傑作。
沐澗寺
沐澗寺
沐澗寺
沐澗寺位於二仙廟北1千米處的仙神河西岸,在沐澗山海拔850米的山腰,寺守東、南、西三溝交口處的二級坡台上。座北面南,唐代貞觀年間,皇命鄂侯名僧簫然創建,本名勝果禪院。通闊30米,進深百餘米,寺中有簫上人(然)的禪房。全寺4600多平方米。忘歸亭在沐澗寺溝底,谷底有“忘歸亭”三字。忘歸亭是上沐澗山的唯一通道,宋代創建。
白松嶺
紫金頂北望,一道峻拔山嶺像一條巨龍奔向太行山的層巒群峰之中,這道山嶺就是白松嶺。
白松嶺
白松嶺
白松嶺是雲陽河和仙神河之間的分水嶺,一嶺九峰,海拔高度1020米,長約11.5千米,現開發遊覽線路2.5千米。白松嶺生長著1191種植物,其中名貴植物和中藥材330種,因嶺上的珍稀樹種白皮松而得名,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代表人物


古代

練何
練何
丁蘭,東漢孝子。河內(今河南沁陽)人,《二十四孝》中“刻木事親”。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晚唐最出色詩人之一,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
道信(580~651),中國禪宗第四祖,俗姓司馬,世居河內(今河南沁陽),后遷蘄州廣濟。
練何,字子俊,河內人(今沁陽),本姓東,智勇超常。
盧多遜(934年——985年)北宋宰相,崖州謫宦,懷州河內人(今河南沁陽)。
朱載堉
朱載堉
許衡(1209——1281)元代傑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天文學家、思想家。
何瑭(1474年——1543年)字粹夫,號柏齋,明朝懷慶府人。
朱載堉(1536年—1611年),出生於明鄭恭王府(今河南沁陽),明太祖朱元璋八世孫。
曹瑾(1786年——1849年)初名瑾,字懷朴,號定庵,清朝河南省懷慶府河內縣(今沁陽市)人。

近代

宋學義(1918年——1971年),河南省沁陽市北孔村人,“狼牙山五壯士”之一。
馬寧(1922——2010),河南省沁陽市人。榮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獲得榮譽


2019,沁陽市獲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工業百強縣(市)、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20年5月25日,2020中國縣域全生態百優榜發布,沁陽縣排名第64位。
2020年11月13日,位居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縣(市)榜單第97位。
2020年12月1日,位居2020年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排行榜第19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