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濟源的結果 展開

濟源

產城融合示範區

濟源市,河南省直轄縣級市,位於河南省西北部。截至2019年,濟源市總人口71.77萬。共有24個民族,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以回族為主。截至2020年6月,濟源市下轄5個街道、11個鎮。

濟源市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地形北高南低,屬暖溫帶季風氣候。 1988年6月,撤銷濟源縣,設立縣級濟源市。1997年,濟源市由河南省直轄。2005年,濟源市升格省轄市。是中原城市群14個核心發展區城市之一。2017年3月被確定為國家產城融合示範區。濟源產城融合示範區,是國家發改委支持建設的全國首個全域產城融合示範區。

濟源是國家衛生城市、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產城融合示範區、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市、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示範市。

2020年,濟源市生產總值完成703.16億元,較上年增長3.4%,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二位。

歷史沿革


遠古
濟源
濟源
上古時濟源是夏朝故都,夏代第六代君王少康遷都原,即今濟源市區西北部火車站一帶。
商代濟源一帶有向國、召國。
西周、東周時期,濟源一帶有原、樊、向、蘇、單等諸侯國。
春秋戰國,濟源一帶先屬鄭國,后屬晉國,再后屬韓、魏。
秦漢時期
秦代(前221-前206)濟源境內設軹縣。一說屬三川郡,一說屬河內郡
漢代(前206-220)濟源境內設軹縣、波縣(今裴城一帶)、沁水縣(今王寨一帶) 。
三國時代(220-280)濟源境內設有軹縣、沁水縣,屬魏國河內郡。
西晉(281-316)時濟源境內有軹、沁水二縣,屬河內郡。
東晉(317-420)時期,濟源屬前秦。
北魏後分為東魏和西魏。濟源東部屬東魏,境內有軹、沁水二縣。西部屬西魏,境內設有邵郡。轄萇平縣。
北周(558-580)和北齊(551-577)時期,沁水縣併入軹縣,改萇平縣為王屋縣。
隋唐時代
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 年) ,析軹縣北置濟源縣,屬懷州,大業三年屬河內郡。從此有了濟源縣。
唐代:濟源一帶政區變化較大,屢建屢廢。
唐末,濟源境內有濟源、王屋、河清三縣。其中濟源屬孟州,王屋、河清屬河南府
宋遼金元時期
北宋時期,濟源境內有濟源、王屋、河清三縣,屬孟州。
金時期,濟源屬金國(1115-1235),設濟源、王屋二縣。屬孟州。
元代,王屋縣併入濟源縣,屬懷慶路孟州。
明清時期
濟源縣屬懷慶府
民國時期
1913年屬豫北道。1914年屬河北道。1927年直屬河南省。
1932年屬河南省行政督察第四區。
1942年7月,豫北道濟源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3年春,王屋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1946年,抗戰勝利后,抗日民主政府更名為濟源縣民主政府;
1947 年7月,撤銷王屋縣,將王屋縣的一、三區劃歸濟源。
濟源
濟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8月屬平原省新鄉地區。1952年平原省撤銷,划入河南省。1970年,屬河南省新鄉地區。
1975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批准設立濟源工區辦事處,工區下轄虎嶺區(縣級) 、濟源縣。
1977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決定撤銷濟源工區辦事處,濟源縣重歸新鄉地區領導。1986年3月,新鄉地區撤銷,濟源劃歸焦作市領導。1988年6月,濟源撤縣建市。
1997年經國務院批准不再由焦作市代管,由河南省政府直接領導。
2005年升格為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
2007年,經河南省政府批准,撤銷思禮鄉、下冶鄉、王屋鄉、亞橋鄉,分別設立思禮鎮、下冶鎮王屋鎮和玉泉街道,同時將雙橋街道更名為沁園街道。調整后,全市轄5個街道、11個鎮:沁園街道、濟水街道北海街道天壇街道、玉泉街道、克井鎮五龍口鎮軹城鎮承留鎮邵原鎮坡頭鎮、梨林鎮、大峪鎮、思禮鎮、王屋鎮、下冶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9月,濟源市共轄16個鄉級行政區,包括5個街道、11個鎮。
鎮、街道社區居委會村委會面積(平方千米)人口(人)代碼郵政編碼
城區
濟水街道485.247328419001002459001
沁園街道71315.878423419001001459000
北海街道31310.948371419001003459003
天壇街道41716.835291419001004459004
玉泉街道2131.632730419001005459002
郊區
克井鎮4822058599419001100459010
五龍口鎮3112747057419001101459011、459012
梨林鎮4567.237053419001106459018
軹城鎮73147.673252419001102459005
承留鎮49196.853099419001103459007、459008、459009
坡頭鎮2413722761419001105459016、459017
大峪鎮3030825301419001107459017、459015
邵原鎮5033735339419001104459014
思禮鎮2769.726447419001201459006
王屋鎮44251.827601419001202459013
下冶鎮3816627105419001203459015
濟源地圖
濟源地圖

地理環境


綜述

濟源市地處河南西北部,太行山南麓,與山西省毗鄰,屬暖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熱、水資源豐富,非常有利於發展工農業生產。但受季風影響顯著,冷熱分明,乾旱或半乾旱季節明顯,春季氣溫回升快,多風少雨、乾旱頻發;夏季炎熱,熱量充足,降雨集中,局部易澇易旱;秋季秋高氣爽,氣溫降幅較大,雨量減少;冬季寒冷,雨雪稀少。2011年全年平均氣溫14.6 °C,全年日照1727.6小時,全年降水量860毫米。

地形

濟源
濟源
濟源市地形北高南低,北部為群峰崢嶸,絕壁林立的太行山脈,主峰天壇山號稱豫北群山之冠,海拔高度為1711米,鰲背山、斗頂峰海拔高度分別為1930米、1955米,由西向東延綿起伏,蟒河上游的白賊嶺海拔高度為1359米,花園嶺1212米。岩層組成底部為片麻岩、片岩與石英岩,中部多為石灰岩、夾頁岩及部分砂岩,上部為厚層石灰岩。有喀斯特發育,故可見到裂隙水、溶洞水出現。東南部為黃土丘陵,地形起伏,海拔高度為150~400米,成土母質為泥頁岩、砂岩和風積黃土,土層深厚,疏鬆,易遭沖刷,故切割強烈,水土流失嚴重,形成殘垣階地,溝壑密布,地形破碎。

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

濟源市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40餘種,煤、鐵、銅、鋁、磷、鋁釩土、石英石、大理石、石灰石等儲量可觀。動植物資源3200多種,藥材1180多種,其中屬國家保護的珍稀動植物逾百種。水資源充沛,地下水年可開採利用量達10億立方米。
濟源
濟源
野生動物中,獸類34種,占河南獸類總數的47%;鳥類140餘種,占河南總數的46%;兩棲類8種,占河南總數的42%;爬行類19種,占河南總數的51%;軟體動物30種,已鑒定的昆蟲485種。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33種。有高等植物197科、1760種,其中,苔蘚植物34科,76種;蕨類植物20科,87種;裸子植物4科,12種;被子植物139科,1585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金錢豹林麝白鸛、黑鸛、金雕、玉帶海雕大鴇。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獼猴水獺斑羚、斑嘴鵜鶘、大天鵝、小天鵝、禿鷲、鳶、大鵟灰鶴勺雞白尾鷂雀鷹蒼鷹松雀鷹、紅腳隼、黃爪隼、紅隼、紅腳鴞、領角鴞、雕鴞、縱紋腹小鴞、長耳鴞、短耳鴞,小葦鳽、大鯢。太行王屋山千年銀杏屬於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植物資源

濟源市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地帶,大部分屬於針闊混合林。太行山區為落葉櫟植樹片,
濟源林場
濟源林場
西部除鰲背山附近有少部分原始森林外,其餘多為次生櫟樹林的雜木林,東部石灰岩地區有少量的松柏林,其餘多為雜木林和灌木叢,森林覆蓋率達48%。西部淺山區為以小麥雜糧為主的二年三熟栽培植被片,這一帶森林稀少,荒山荒坡多,除硯瓦河附近有少量的次生櫟樹林外,其餘的山顛嶺尖多為人工刺槐林,山坡丘頂生長著馬甲刺、荊條、小棗等灌木叢,森林覆蓋率達到20%,東南黃土丘陵和山前傾斜平原區皆為小麥雜糧為主的一年兩熟的栽培植被片;丘陵一帶多墾為農田,森林覆蓋率14%。全市林地面積為81.36萬畝,其中天然林44.03萬畝,人工林37.33萬畝。截至2014年末全市共有國家重點公益林補償面積59.07萬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面積57.4萬畝;森林公園1個,森林覆蓋率為44.39%。

動物資源

2018年11月,在濟源太行山區多次“出鏡”的金錢豹,再次在紅外相機前亮相。
濟源
濟源
這次“出鏡”的還有一隻可愛的豹寶寶,這也是河南首次拍到野生金錢豹幼崽。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數據,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濟源市常住人口為675710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相比,10年共增加106603人,增長18.73%,年平均增長率為1.73%。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66064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2793人上升為9777人。2011年濟源市城鎮化率為51.44%。

民族

濟源共有17個民族成份,其中漢族人口約佔全市總人口的98.5%,其他少數民族約佔全市總人口的1.5%,少數民族以回族為主,近1萬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0%以上。

政治


市委

書 記:史秉銳
副書記、代市長:庄建球

市人大

主 任:李軍星

市政協

主 席:田國強

經濟


綜述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產總值532.99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17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345.63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164.19億元,增長9.2%。人均生產總值72912元,增長7.3%。三次產業結構為4.3:64.9:30.8。
全市年末總人口70.31萬人,常住人口73.3萬人,出生率14.1‰,死亡率6.55‰,自然增長率為7.55‰。城鎮化率達到59.6%。
年末城鎮從業人員276206人,比上年增長4.99%。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0638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4169人,其中,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再就業209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93%。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970人,下降3.7%。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4%。其中,食品煙酒類上漲5.5%;衣著類下降0.3%;居住類下降0.3%;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0.1%;交通和通信類下降6.0%;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下降1.2%;醫療保健類上漲5.6%;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3.0%。
全年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6.5億元,同口徑增長9.1%;其中:稅收收入26.66億元,下降1.9%,稅收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3.0%。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56.88億元,下降4.7%;其中,教育支出增長3.2%,科學技術支出增長31.0%,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增長11.0%,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下降46.4%。

第一產業

全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42835公頃,比上年增長2.4%,其中,小麥種植面積20865公頃,增長5.0%;玉米種植面積19696公頃,下降1.0%;棉花種植面積406公頃,增長190%;油料種植面積926公頃,減少18.3%;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5921公頃,減少17.2%。
全年糧食產量223645噸,比上年下降0.8%;棉花產量460噸,增長206.7%;油料產量2693噸,增長40.1%;蔬菜及食用菌產量283302噸,減少4.1%。
全年肉類總產量52238噸,增長2.7%。其中,豬肉產量46751噸,增長4.8%;牛肉產量1367噸,下降42.5%;羊肉產量821噸,增長44.3%;禽肉產量2911噸,增長5.9%;禽蛋產量22895噸,下降4.0%;牛奶產量38052噸,增長8.1%。年末生豬存欄45.6萬頭,增長4.7%;生豬出欄66.0萬頭,增長4.8%。
表2:2016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產量(噸)增長(%)
糧食223645-0.8
夏糧115717-0.2
秋糧107928-1.5
油料269340.1
棉花460206.7
煙葉23560.7
蔬菜及食用菌283302-4.1
水果321956.1
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720030千瓦,比上年下降1.5%;農用拖拉機155117台,下降24.3%;農用化肥施用量24844噸,下降1.0%;農村用電量19328萬千瓦時,增長0.5%。

第二產業

全年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321.87億元,比上年增長7.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8%。其中,輕工業增長20.1%,重工業增長6.0%,輕、重工業比例為14.2:85.8。產品銷售率96.6%。
規模以上工業32個大類中,增加值居前10位的行業為:有色金屬冶鍊及壓延加工業64.8億元,增長8.1%;非金屬礦物製品業32.0億元,增長23.2%;黑色金屬冶鍊及壓延加工業29.5億元,增長4.4%;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28.1億元,下降8.4%;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24.0億元,下降7.7%;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19.3億元,增長24.0%;金屬製品業15.3億元,增長26.6%;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14.1億元,增長37.6%;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10.1億元,下降5.6%;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8.5億元,增長1.5%。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商品混凝土233.8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8.8%;鹽酸13.2萬噸,增長22.1%;燒鹼38.6萬噸,增長1.9%;鍛件31.2萬噸,增長8.4%;生鐵361.2萬噸,增長4.1%;粗鋼360.4萬噸,增長5.8%;鋼材356.6萬噸,增長5.6%;電解鉛97.8萬噸,增長5.9%。
表3:2016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單位產量增長(%)
商品混凝土萬立方米233.88.8
鹽酸萬噸13.222.1
燒鹼(折純100%)萬噸38.61.9
鍛件萬噸31.28.4
水泥萬噸442.017.1
耐火材料製品萬噸13.5-77.9
生鐵萬噸361.24.1
粗鋼萬噸360.45.8
鋼材萬噸356.65.6
萬噸97.85.9
黃金千克1224283.8
白銀千克285644269.2
萬噸31.97.1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552.8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利潤總額85.5億元,增長9.5%。分所有制看,公有制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8.1億元,下降19.2%,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利潤67.4億元,增長21.1%。分行業看,利潤總額居前10位的行業有:有色金屬冶鍊和壓延加工業17.1億元,增長59.9%;非金屬礦物製造業9.7億元,增長18.0%;農副食品加工業7.4億元,增長303.8%;黑色金屬冶鍊及壓延加工業7.1億元,增長229.9%;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6.4億元,下降66.4%;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6.3億元,增長18.3%;金屬製造業6.1億元,增長26.3%;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4.9億元,增長429.0%;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3.7億元,下降64.7%;專用設備製造業3.0億元,增長6.9%。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23.76億元,比上年增長11.4%。

第三產業

全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544.6億元,同比增長14.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29億元,增長85.1%;第二產業投資197.5億元,下降10.6%;第三產業投資318.1億元,增長33.4%。三次產業投資結構為5.3:36.3:58.4。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7.1億元,比上年下降9.9%。房地產開發投資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3.1%。其中,住宅投資完成14.1億元,下降15.3%;商業營業用房完成投資1.42億元,增長44.5%。
全年項目投資527.5億元,比上年增長15.7%。億元以上在建項目183個,佔全市在建項目總數的40.8%。全市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407.2億元,增長17.1%,佔全市投資的比重為74.8%。全市基礎設施投資175.9億元,比上年增長54.8%,基礎設施投資佔全市投資的比重為32.3%。

社會事業


全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40元,比上年增長7.4%;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845元,增長4.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31元,增長6.4%;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727元,增長4.4%。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28.84%,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22.93%。
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75026人,比上年末增加7964人,其中:參保在職職工143156人,參保離退休人員31870人。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69298人,增加10595人,其中:參保在職職工135089人,參保退休人員34209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10054人,減少2174人。實際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居民46.36萬人。
全年全市共有城鄉低保對象23334人,其中,一類低保對象5221人,低保標準為每人每月380元,二類低保對象18113人,低保標準為每人每月300元。全年共發放救助金2877.1萬元。同時取消低保待遇1785戶3820人。全市共有五保對象940人,全年發放補助金188.7萬元。
全年銷售福利彩票7200餘萬元。全年共辦理結婚登記5899對,離婚登記1680對,補領婚姻登記證1671對,登記合格率達100%。

科學技術

全年全市普通高等學校(高職)招生4832人,在校生10676人,畢業生2424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5所(其中技工學校2所),招生3859人,在校生10151人,畢業3002人(其中技工學校招生1744人,在校生4163人,畢業1235人)。普通高中6所,招生5289人,在校生15547人,畢業5253人。普通初中31所(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6所),招生8102人,在校生24051人,畢業8577人。小學91所(其中獨立設置少數民族學校2所),招生9574人,在校生52033人,畢業7965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招生31人,在校生172人。
全市共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1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5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完成93.7億元,佔全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1.0%,全市專利申請量達732件,授權量464件。
年末全市有國家氣象觀測站1個;土壤水份站4個;有區域氣象觀測站點21個,其中單要素雨量站點10個,四要素自動站7個,六要素自動站4個。

衛生

全市年末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1000975冊,博物館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1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9處。綜合檔案館1個,已開放各類檔案15777卷(冊)。廣播電台1個,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2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31%,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03%。全市數字電視用戶8.7萬戶,其中市區5.8萬戶。
年末共有衛生機構28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中心血站1個。病床床位2656張,其中,醫院、衛生院2656張。衛生技術人員4723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160人,註冊護士1448人。疾病預防中心衛生技術人員53人,衛生監督所衛生技術人員25人。農村鄉(鎮)衛生院12個,床位591張,衛生技術人員593人。

文化事業

濟源一角
濟源一角
濟源曾為夏朝之都城,春秋戰國時期為軹邑,為韓都,自隋朝設縣,距今已有1396年的歷史。保留有大大小小、種類繁多的文物遺存、遺跡250餘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濟瀆廟、奉仙觀、大明寺、延慶寺舍利塔、陽台宮、軹國故城)、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2處(廟街遺址、關帝廟、栗樹溝遺址、沁河古棧道、五龍口水利設施、迎恩宮、盤谷寺、靜林寺、二仙廟、清虛宮、沁園遺址、南姚湯帝廟和關帝廟),濟源市文物保護單位93處。在所有的文物遺存中,古代木結構建築所佔比例較大,共計約有宋、金、元、明、清各代建築190餘座600餘間,並且許多單體建築無論是從規模、價值或結構來說,在全省都是首屈一指的,如濟瀆廟的寢宮(宋開寶年間)、清源洞府門(明)、奉仙觀的三清大殿(金大定年間)、大明寺的中佛殿(元至元年間)、陽台宮的大羅三境殿(明)、玉皇閣(清)等。因此,著名古建專家羅哲文先生讚譽濟源為“中原地區古代建築的系列博物館”。
濟源市文物資源豐富。一方面,博物館館藏文物已達14000餘件,其中一級品18件,二級品157件,三級品2737件。另一方面,保存了大量的不同時期的碑碣石刻、名人題刻以及名木古樹等。如唐薛希昌的《有唐濟瀆之記》和《唐貞一先生廟碣》、奉仙觀的《太上老君石像碑》、趙孟頫的《投龍簡記》、明洪武年間的《大明詔旨》碑、文徵明的《七律詩碑》、陽台宮三清殿和玉皇閣的明代浮雕盤龍石柱、清乾隆御書的《盤谷考證》和重書的《送李願歸盤谷序》碑,以及濟瀆廟的將軍柏、紫微宮的銀杏樹、陽台宮的龍鳳柏和娑羅樹等。

交通運輸


呼南高速鐵路、焦柳鐵路侯月鐵路濟洛高速晉濟高速公路、濟焦高速公路、濟運高速公路、濟陽高速公路、濟洛西高速穿過濟源境內,另有濟源通用航空機場(在建)
截至2019年,濟源市公路總里程3673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19千米,幹線公路總里程479千米,農村公路總里程3075千米。公路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分別為2707萬噸和684930萬噸千米。客運量和旅客周轉量分別為676萬人和48143萬人千米。

地方特產


特色小吃
麵條:雞蛋蒜辣撈麵條、炒麵
油炸類:麻糖、油各表
肉類:牛肉丸、炒雞、肉夾火燒
饃類:菜糕、煮饃、土饃、小凹饃
其他:綠豆酥、雞蛋不翻兒、疙星湯

風景名勝


景點
濟源小浪底風景區: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是景區內最亮麗的風景線,它不僅是中國治黃史上的豐碑,
濟源
濟源
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戰性的傑作。
濟源王屋山景區: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2003年,王屋山以第一名的佳績入選第三批國家地質公園。
濟源黃河三峽景區:位於小浪底大壩上游20公里處,總面積40平方公里。
濟源五龍口: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28平方公里,共有自然和人文景觀68處,是一個以自然景觀為主,以獼猴和溫泉為特色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也是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
濟源濟瀆廟:位於濟水發源地,隋朝為祭祀濟瀆神而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享有中國北方“古建築博物館”的美譽。
濟源奉仙觀:位於濟源北海街道,始建於唐垂拱元年,現存三清殿為金代建築。
濟源
濟源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濟源原始森林(濟源小溝背景區):位於太行山南端,濟源市西北50公里處。
濟源九里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王屋山國家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河南省濟源市西北15公里的思禮鎮境內。
濟源西灘景區:濟源黃河西灘島是坡頭鎮政府開發興建的自然生態旅遊區。西灘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灘”,是黃河上唯一有人居住的小島。
濟源玉陽山:位於承留鎮北部,玉陽山,東西兩峰之間為尚書谷,存有玉真公主墓。

著名人物


濟源
濟源
愚公:“愚公”是傳說中的人物,成語“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湯問》里的一篇文章,作者為戰國的列禦寇,敘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紀錄片大師尤里伊文思上世紀70年代拍攝過同名的紀錄片。后導演吳家駘以其為藍本拍攝了三十集同名電視連續劇。毛澤東有名篇《愚公移山》、徐悲鴻有名畫《愚公移山》傳世。
先軫:(?—前627年),因采邑在原(今河南濟源西北),又稱原軫。春秋中期晉國大夫,著名軍事將領。
聶政(?—前397年),軹邑深進里(今河南省濟源縣軹城南)人,戰國時俠客,以任俠著稱,為春秋戰國四大刺客之一。聶政年青俠義,因除害殺人偕母及姊荌避禍齊地(今山東境),以屠為業。韓大夫嚴仲子因與韓相俠累(名傀)廷爭結仇,潛逃濮陽,聞政俠名,獻巨金為其母慶壽,與政結為好友,求其為己報仇。聶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後,憶及嚴仲子知遇之恩,獨自一人仗劍入韓都陽翟,以白虹貫日之勢,刺殺俠累於階上,繼而格殺俠累侍衛數十人。因怕連累與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荌,遂以劍自毀其面,挖眼、剖腹自殺。其姊在韓市尋認弟屍,伏屍痛哭,撞死在聶政屍前(一說因悲傷過度,暴死於聶政屍前)。其事迹見《史記·刺客列傳》。
張禹:(?-前5年)字子文,西漢河內軹(今河南濟源東)人。河平四年(前25)為丞相,封安昌侯。
裴休:(791-846)字公美,《唐書本傳》作孟州濟源人(今屬河南省)人。河南濟源人。唐朝一代名相。
盧仝:(795——835年),祖籍河北范陽,系河南濟源武山頭(今思禮村)人,自號玉川子。唐中期的著名詩人。
荊浩:(約公元850-~?),字浩然,號洪穀子,河南孟州(今河南濟源)人,五代後梁畫家。被後世尊為北方山水畫派之祖。因避戰亂,常年隱居太行山晚唐五代時隱居於太行洪谷,悉心山水畫藝術,創作了曠世名畫《匡廬圖》,完成了古代山水畫論奠基之作《筆法記》,荊浩因此被譽為古代山水畫宗師。
李翰:子淑淵,號石樓居士。明正德五年(1510)升為禮部右侍郎;明正德六年(1511)南京戶部尚書。
張宗藩:清朝光緒(1871-1908)年間人,由於他本人清正廉明,辦事公正,武藝高強,被光緒皇帝親筆賜為九洲“巡撫”,是聞名遐爾的大“武轄”。
周月琴:女,1965年1月4日生於河南省濟源市甘河村。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語言文化系教授。
王懷讓:男,濟源市五龍口鎮西正村人,當代詩人。
盧中原:1952年9月生,2007年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國科學院國情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和客座研究員。
李鍾玄:1918年出生,河南濟源人。1957年榮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是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段小曼:濟源濟水西關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和中國長江學者。1962年至1968年在濟源一中讀初、高中,1968年至1972年在原籍西關務農,1972年至1976年在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讀大學,1976年至1981年在中南大學擔任助教、講師。1981年至1985年在北京科技大學(原北京鋼鐵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同年考入該校研究生院繼續攻讀博士學位。1987年被國家教委選拔為首批中美聯合培養的博士研究生送到美國麻省理學院深造,從師於世界著名的物理冶金和材料科學家、美國兩院院士GRANT教授,從事新型材料的研究。1992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獲博士學位,畢業后留麻省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而後被提升為研究員,併兼任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首席研究員。1999年被國家教育部聘請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由於她傑出的研究工作和卓越貢獻每年均榮獲金質獎或銀質獎。段小曼教授不僅在金屬快速凝固研究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在光電半導體研究領域成果顯著。為現代的集成電路向未來的光電集成過渡開拓了新的材料基礎。
李嗣涔:祖籍濟源市梨林鎮程村,1952年出生,現任台灣大學校長。2005年通過台灣地區“教育部”遴選,擔任台灣大學校長。
李洱:男,作家,1966年生於河南濟源,五龍口鎮。長篇小說《花腔》被認為是2001- 2002年度最優秀的長篇小說之一,入圍第6屆茅盾文學獎。首屆“21世紀鼎鈞雙年文學獎”,李洱以長篇小說《花腔》與莫言(《檀香刑》)分享此項殊榮。
王凱,曾用名:王洪萱,河南省濟源市澗北村人,1923年5月21日生。
盧蘇(甦)曾用名:盧慶芝,(1926年3月21日-2013年5月19日),河南省濟源市思禮鎮人。

城市榮譽


2020年3月,入選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
2020年,全國GDP百強縣(第65位)。
2020年6月,榮登“2020中國縣域人口流入百強榜”。
2020年7月28日,位列2020中國縣域經濟賽迪百強縣第68位。
2020年7月,入選2020全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佳縣,排名第15位。
2020年12月1日,濟源入選2020《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400強》,排名第65位。
2020年12月,由競爭力智庫、中國經濟導報社、中國信息協會信息化發展研究院和北京中新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發布,“2020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含副省級城市)”“2020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和“2020中國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排行榜,濟源排名第63位。
2021年1月18日,入選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名單。
2021年,入選全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佳縣榜單。

友好城市


國內
地區省份城市時間
華中地區湖北天門 2014
國際
國家省份城市時間
美國密歇根州韋恩郡20110511
韓國——南原市 20041027
日本——新座市2002
韓國——漆谷郡 ——
日本——奈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