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聶政的結果 展開
- 戰國時期刺客
- 《聊齋志異》篇目
聶政
戰國時期刺客
聶政(?—公元前397年),戰國時俠客,韓國軹(今河南濟源東南)人,以任俠著稱,為春秋戰國四大刺客之一。
聶政年青俠義,因除害殺人偕母及姊荌避禍齊地(今山東境),以屠為業。韓大夫嚴仲子徠因與韓相俠累(名傀)廷爭結仇,潛逃濮陽,聞政俠名,獻巨金為其母慶壽,與政結為好友,求其為己報仇。聶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後,憶及嚴仲子知遇之恩,獨自一人仗劍入韓都陽翟,以白虹貫日之勢,刺殺俠累於階上,繼而格殺俠累侍衛數十人。因怕連累與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荌,遂以劍自毀其面,挖眼、剖腹自殺。其姊在韓市尋認弟屍,伏屍痛哭,撞死在聶政屍前(一說因悲傷過度,暴死於聶政屍前)。其事迹見《史記·刺客列傳》。
徠聶政
嚴仲子到聶家來拜訪求見,經過好幾次的往返,然後他備了酒食,親自送到聶政母親面前。等到大家喝到盡興時,嚴仲子又捧出黃金一百鎰,上前孝敬聶政的母親。聶政驚怪他送這份厚禮,便再三向嚴仲子辭謝。嚴仲子仍然堅持要送。聶政辭謝說:“我因為有老母在,家境又貧窮,所以客居他鄉,從事屠狗的行業,以便早晚得些美食,來奉養老母。現在我已足夠供養母親,實在不敢再受仲子的饋贈。”嚴仲子避開旁人,因對聶政說道:“我有仇待報,遊歷諸侯各國已很多年了。這次到了齊國,私下聽說足下義氣很高,所以送上這百鎰黃金,預備用作令堂粗飯的費用,能夠來跟足下交個朋友,難道還敢有別的請求希望嗎?”聶政說:“我所以降低志向,污辱自己,在市井裡做個屠夫的緣故,只是希望藉此奉養我的老母。老母在世,我的生命不敢用來答應別人犧牲的。”嚴仲子仍舊再三謙讓,聶政終究不肯接受。不過嚴仲子最後仍然盡了賓主的禮儀才離開。
聶政
聶政
聶政的姐姐聶荌(一作“聶榮”)聽說有人刺殺了韓國的宰相,卻不知道兇手到底是誰,全韓國的人也不知他的姓名,陳列著他的屍體,懸賞千金,叫人們辨認,就抽泣著說:“大概是我弟弟吧?唉呀,嚴仲子了解我弟弟!”於是馬上動身,前往韓國的都城,來到街市,死者果然是聶政,就趴在屍體上痛哭,極為哀傷,說:“這就是所謂軹深井裡的聶政啊。”街上的行人們都說:“這個人殘酷地殺害我國宰相,君王懸賞千金詢查他的姓名,夫人沒聽說嗎?怎麼敢來認屍啊?”聶荌回答他們說:“我聽說了。可是聶政所以承受羞辱不惜混在屠豬販肉的人中間,是因為老母健在,我還沒有出嫁。老母享盡天年去逝后,我已嫁人,嚴仲子從窮困低賤的處境中把我弟弟挑選出來結交他,恩情深厚,我弟弟還能怎麼辦呢!勇士本來應該替知己的人犧牲性命,如今因為我還活在世上的緣故,重重地自行毀壞面容軀體,使人不能辨認,以免牽連別人,我怎麼能害怕殺身之禍,永遠埋沒弟弟的名聲呢!”這整個街市上的人都大為震驚。聶荌於是高喊三聲“天哪”,終於因為過度哀傷而死在聶政身旁。
晉、楚、齊、衛等國的人聽到這個消息,都說:“不單是聶政有能力,就是他姐姐也是烈性女子。假使聶政果真知道他姐姐沒有含忍的性格,不顧惜露屍於外的苦難,一定要越過千里的艱難險阻來公開他的姓名,以致姐弟二人一同死在韓國的街市,那他也未必敢對嚴仲子以身相許。嚴仲子也可以說是識人,才能夠贏得賢士啊!”
聶政[戰國時期刺客]
聶政習武學劍,以泥瓦匠身份混入韓王宮。遺憾的是,首次行刺未成。於是聶政逃進泰山,與仙人習琴。怕被人認出,就改變容貌。漆身為厲,吞炭變其音,還拔掉(或者說擊落)所有牙齒。後來,苦練十年彈得一手好琴,辭師回韓國。
聶政重回韓國,彈琴時觀者成行,馬牛止聽。聶政名聲大起來之後,韓侯下旨召聶政進宮彈琴。為避開禁衛搜查,藏利刃於琴內,神態自若步入宮內。面對自己的殺父仇人,聶政使出渾身解數撫琴弄音。仙樂般的琴聲,讓韓侯和他周圍的衛士們聽得如醉如痴,都放鬆了警惕。聶政見此時機,抽出琴內短劍,猛地一撲,韓侯猝不及防,當場被刺死。聶政怕連累母親,於是自皮面決眼,自屠出腸,遂以死,無人能辨刺客是誰。
聶政死後屍體和兇器就吊在城門口,並懸賞”有知此人者,賞黃金千兩”。聶政的母親聽說後過來抱住屍體痛哭道:“嗟乎,為父報仇邪?”又對眾人說:“此所謂聶政也。為父報仇,知當及母,乃自犁剝面。何愛一女子之身,而不揚吾子之名哉?”乃抱政屍而哭,冤結陷塞,遂絕行脈而死。
• 晉、楚、齊、衛諸國:“非獨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鄉使政誠知其姊無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難,必絕險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僇於韓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許嚴仲子也。嚴仲子亦可謂知人能得士矣!”
• 唐雎:“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
• 劉向:“諸刺王僚,彗星襲月,奔星晝出;要離刺王子慶忌,蒼隼擊於台上;聶政刺韓王之季父,白虹貫日,此三人皆布衣韋帶之士怒矣。”
• 葛洪:“荊軻、聶政,勇敢之聖也。”
• 司馬貞:“彰弟哭市,報主塗廁。”
• 徐鈞:“為母辭金義且仁,卻甘為盜忍輕生。若非有姊揚風烈,千古誰知壯士名。”
• 趙翼:“自戰國豫讓、聶政、荊軻、侯嬴之徒,以意氣相尚,一意孤行,能為人所不敢為,世競慕之。”
• 蒲松齡:“余讀刺客傳,而獨服膺於軹深井裡也。其銳身而報知己也,有豫之義;白晝而屠卿相,有鱄之勇;皮面自刑,不累骨肉,有曹之智。至於荊軻,力不足以謀無道秦,遂使絕裾而去,自取滅亡。輕借樊將軍之頭,何日可能還也?此千古之所恨,而聶政之所嗤者矣。聞之野史:其墳見掘於羊、左之鬼。果爾,則生不成名,死猶喪義,其視聶之抱義憤而懲荒淫者,為人之賢不肖何如哉!噫!聶之賢,於此益信。”
禹州市老城的西城門外,有一高台建築,是戰國時期的俠士聶政刺殺韓國相國俠累毀容自殺后葬身的地方。後人為了紀念他,就在此地建祠,這就是聶政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