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環秀橋的結果 展開

環秀橋

安徽黃山

環秀徠橋始建於元代,為兩墩三孔石橋,橋長26.65米,寬3.85米,高距水位4.55米,上覆青瓦,兩側靠椅。該橋2013年6月30日被洪水沖毀,2013年10開始重建。

簡介


環秀橋
環秀橋
環秀橋位於安徽黃山市呈坎鎮呈坎村,為溪東街和前後街的主要通道,是建於元代的一座五孔石橋,有兩孔因河道拉直被淹沒,故習慣上認為是三孔橋。橋長26.65米,寬3.85米,高距水位4.55米,是徽州保存徠最古老的古石橋。
橋上有一座廊亭。對面河壩上“公禁河魚”為清代二十二祖羅廷梅所刻,也就是說,在清代,村裡就禁止在河裡捕魚,保持生態平衡,保持古村落和自然環境的和諧。

名稱


元時,呈坎村有一對青年夫婦,因家境貧窮,丈夫則別妻離鄉,踏入商途,后成為富商,卻因心力交瘁,客死他鄉,其妻秉承夫志,捐資建造了這座橫跨眾川河的便民石橋,並以丈夫的名字命名為環秀橋。
橋上一廊亭為清代羅福俊改建,因他小名黑仂,村民也把這橋叫“黑橋”,時至“文革”期間,“黑橋”又改命為“紅旗橋”,三易其名。

重建


環秀橋
環秀橋
2013年6月30日,千年古村落呈坎在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災襲擊,包括中華第一祠羅東舒祠寶綸閣)在內的49幢國寶和大量的古民居受損嚴重,而擁有700年歷史的元代環秀橋被洪水沖毀。遭受洪水沖毀后,當地組織專業施救人員沿眾川河下游搜尋環秀橋的殘骸,尋回大約75%的橋體構件,后經文物部門的鑒別,整理和編號並妥善保管。
環秀橋復建從201年10月22日正式施工,由“國字型大小”專業文物修繕隊伍修復,文物部門派專人全程負責。工程分兩部分同時進行,一部分工人在對橋體所在河段進行疏浚、清理和對橋體石墩的維修。而另一部分工人,則是對搜尋到木構件修繕,腐朽的去除並修補。環秀橋維修的難點在於有部分石料無法辨認其位於橋體具體位置,需要憑藉老照片、當地老人的印象、圖紙和經驗等推測其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