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呈坎村的結果 展開

呈坎村

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呈坎鎮轄村

呈坎村,別名龍溪,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呈坎鎮下轄行政村,中國傳統村落,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政府所在地岩寺鎮西10千米處,黃山市徽州區北部,距205國道僅5千米,是呈坎鎮政府所在地,村域面積12.28平方千米。

呈坎村地處新安江上游,屬山區地貌。呈坎村是古徽州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的千年文化古村,被宋代理學家朱熹贊為“呈坎雙賢里,江南第一村”。呈坎村內有燕冀堂、后羅祠等風景名勝和羅東舒祠、呈坎村古建築群等文物古迹。村內流傳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木雕。

2012年11月17日,呈坎村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列為第一批傳統村落。2020年8月26日,呈坎村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歷史沿革


呈坎古名龍溪,形成於東漢末年,先後有金、孫、呂、二羅(前羅、后羅)、程遷入呈坎村,現存有孫家巷和漢代呂家井、金家井等遺跡。
唐末,江西南昌府羅氏秋隱公(后羅始祖)、文昌公(前羅始祖)二兄弟舉家遷此相中了該地,並按《易經》“陰陽八卦”理論選址布局,易名呈坎
明初,羅氏文昌、秋隱二公後人分別建起前羅總祠和后羅總祠,族群里的各個分支也紛紛建立支祠,支祠最多時僅后羅系就曾達到二十多個。明弘治年間,呈坎村以風水術理論為指導進行大規模改造。
清末開始,呈坎便漸漸走向衰落。
民國年間,公路的修建使途經呈坎往許村直達蕪湖的“官道"的商業地位大為降低。
1952年,設呈坎鄉,
1961年,建公社,
1983年,復改鄉,
1987年,地級黃山市設立,呈坎劃歸黃山市徽州區,於2002年撤鄉設鎮。

地理環境


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府所在地岩寺鎮西10公里處。被朱熹譽為“呈坎雙賢里,江南第一村”的呈坎村位於黃山市徽州區北部,距205國道僅5公里,為呈坎鄉政府所在地、現有人口2700餘人,呈坎古名龍溪,自唐末江西南昌府秋隱、文昌羅氏二兄弟舉家遷此“擇地築是而居”易名呈坎以來,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是我國當今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之一。

位置境域

呈坎村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政府所在地岩寺鎮西10千米處,位於黃山市徽州區北部,北與黃山風景區相距40千米,距黃山市政府所在地屯溪31千米,距205國道僅5千米,村域面積12.2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呈坎村地處四面青山環繞的一處約70公頃河谷小盆地中,盆地東面是靈金山,上、下結山,西側有葛山、鯉王山、龍山和龍盤山,最高海拔300多米,小盆地的海拔在180—190米之間。

土壤

呈坎村四周的平畈川地為沖積土,丘陵地帶為風化剝蝕而成的紅壤土。

氣候

呈坎盆地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年最高氣溫為40℃,年最低氣溫為-10℃,年平均氣溫16℃。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適中,年平均降雨量1450毫米,夏雨集中,伏秋多旱,冬季少雨。
呈坎主導風向是南、北風,最大風力8.5級。因山地及地勢高高的原因因,使得夏季氣溫較低,而冬季氣溫稍高,造成農作物生長期略長。

村落特色


選址理念
呈坎村依山傍水,坐西朝東,背靠大山,地勢高爽,村中溪水繞村而過,形成了類似陰陽魚的圖形,選址完全符合“枕山、環水、面屏”的古代風水理論。河圳水引河水穿街走巷,現仍發揮著消防、排水、泄洪、灌溉等功能。
村落格局
呈坎村村落格局
在村落建設上,呈坎村按先天八卦圖主四卦布局形成:東為“乾”(天)、西為“坤”(地)、南為“離”(火)、北為“坎”(水),詮釋了水火相剋生萬物、天地容萬物的先哲理論。同時古老的龍溪河宛如玉帶,呈“S”形穿村而過,形成陰陽魚的分界線。呈坎村周邊大環境矗立著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個方位,共同構成了天然的八卦。八卦。坎奉行“周禮”所規定的“左祖右社,前朝後市”的布局形式。村北(村“左”)有羅東舒祠,村南,(村“右”)有長春社,一祠一社、一南一北,左祖右社,遙相呼應。
呈坎村的村北上水口,稱為天門,山林籠密,建有龍山廟。村南下水口,為地戶,是藏風聚氣的關鍵部位,所以,歷史上曾建有上花園、下花園、上觀、下觀。上觀有都天廟、隆興橋、釣魚台、觀音廟、百步雲梯和隆興觀等建築;下觀則有廊橋、樂濟橋、女貞觀、關帝廟、文會館、文昌閣、藏經樓、大聖堂、曠如亭、石牌坊等建築。上、下之間是大壩(南河流)和小壩(北河流),這兩道大壩、小壩使眾川河在下結山自北向南轉而西行,至龍盤山後又復往南,使水口處水流彎曲,符合“藏風聚氣”的要求,同時,也使眾川河水形象地體現出了太極圖中的“S”形態。

村落由來


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呈坎鎮呈坎村,始建於東漢三國時期,因村落按《易經》“陰陽八卦”理論選址布局,陽為呈,陰為坎,唐末易名“呈坎”。這座有1800多年歷史的村落,曾經是朱熹筆下的“江南第一村”,也是目前徽派古建築遺存最多的村落之一。這裡的“羅東舒祠”和“呈坎村古建築群”先後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


建築

三街九十九巷
呈坎古村最值得大書特書的是它完好的明代建築,不僅類型豐富,其風格之獨特在全國都屬獨一無二,故有“呈坎民居甲天下”之譽。整個村子井然有序,號稱“三街九十九巷”,現有清代民居200餘幢,民居30餘幢。小巷與大街大體垂直,一律由花崗岩條石板鋪築。
長春社
是一座古社屋,社屋為呈坎羅氏以及附近村落吳、胡等眾姓祭祀土地神、五穀神的場所,春天祭神祈求一年風調雨順;秋天娛神、酬神表達豐收后對神靈的感激。祠堂、社屋規模宏大,形制規範,由門屋(正門)、正堂、寢殿及左右廡廊組成,建築工藝考究,莊重肅穆,表達了古人對祖先和神靈的崇敬和景仰。
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梁架上的彩繪是國內罕見的民間彩繪珍品,是明代古建築一絕。

景點

呈坎村依山傍水,融自然山水為一體,二圳五街九十九巷,聚集著不同風格的亭、台、樓、閣、橋、井,祠、社及民居,全村現保存著明清建築100餘處,其中有羅東舒祠、長春社、羅潤坤宅等國家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精湛的工藝和精美的石雕、磚雕、木雕、彩繪將徽州古建築藝術的古、大、美、雅體現得淋漓盡致。被中外專家和遊人譽為“中國古建築藝術博物館”;呈坎人傑地靈、人文薈萃、名人輩出,歷史文化沉澱深厚,至今仍保留著董其昌、林則徐等歷代名人題寫的牌匾30餘塊。
1995年5月,呈坎村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現被列為第五批國家級歷史文化保護區推薦目錄;
呈坎依山傍河而建,座西朝東、背靠大山、地勢高爽、選址完全符合“忱山、環水、面屏”的古代風水理論;兩條水圳引眾川河水穿街走巷,現仍發揮著消防、排水、泄洪、灌溉等功能;眾河繞村而過,故而呈坎村橋多,其中著名的有元朝修建造型優美的環秀橋、明代修建的江南單孔跨度最大的石拱橋----隆興橋;十字路口與丁字路口至今仍保留著3座打更防盜和節日懸燈照明的明代更樓,由於選址審慎、布局合理,精心設計、施工,古村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以山為本,以水為魂的山水田園特色顯著。
呈坎五街大體平行眾川河延展,呈南北走向,小巷與大街垂直,呈東西走向。
呈坎村
呈坎村
街巷全部由花崗條石鋪築,兩側民宅鱗次櫛比、縱橫相接、排列有序、青牆黛瓦、高低錯落、黑白相間、淡雅清秀、長街短巷、犬牙交錯、宛如迷宮、漫步街頭、一步一景、步移景異、無處不景、人在畫中、其樂無窮;呈坎現有宋、元建築各一幢,其一是長春社,宋建明修是徽州僅存的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公共建築;其二是羅會泰宅(俗稱老虎潤)為元代建築,呈正方形、高大精美、宛如古堡。呈坎明清建築不僅數量大,而且祠堂、民居、更樓、石橋類型多樣,僅三層樓民居現仍保存7幢,尤其是羅會炯宅(羅應鶴官邸)石牌樓門罩;羅會炳宅(俗稱石柱廳)木牌樓門罩、須彌座、高大客廳和獨柱旋轉樓梯;羅長銘宅天井魚池;羅季穎宅雕甍鏤棟;羅來龍宅豬食槽天井;敬老院支祠暗壁樓梯;汪閨秀宅陶瓷水梘;環秀橋水構亭;靈山嶺石構亭
以及民宅的斜門、鐵皮門、樓廳美人靠、窗戶遮羞板、石雕、木雕、磚雕以及月梁、梭往、彩繪等,特色顯著;呈坎古村保存至今的明代建築,雖遭大量破壞,但仍占黃山市首位,而且類型豐富,風格之獨特,在全國都屬獨一無二,故有“呈坎民居甲天下”之譽。
呈坎自宋代以後徽商興起,賈而好儒,賈德結合,儒政相通,文化教育事業興旺發達,在徽州文化歷史發展中獨樹一幟、獨領風騷。正如朱熹在《羅氏族譜》序中贊曰“以進士發科嗣世家業赫,為歙文獻稱首”。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呈坎鍾靈毓秀、英才輩出、興旺發達、經久不衰,是當之無愧的文化村和江南第一村。
羅東舒祠
羅東舒祠全稱“貞靖羅東舒先生祠”,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建築坐西朝東面河,包括照壁、欞星門、左右碑亭、儀門、兩廡、拜台、亭堂、后寢等共4進4院,北側為廚房雜院,南側是並置的女祠。整座建築布局嚴謹,風格獨特,規模宏大,氣勢雄偉。
后寢寶綸閣是用於珍藏曆代皇帝賜予呈坎羅氏的誥命、詔書等恩旨綸音。寶綸閣二層硬山頂。閣內木構件,用各種雲紋、花卉圖案組成,雕刻玲瓏剔透。台基上石柱、望柱、欄板、階級上的垂帶、抱鼓石,均刻有姿態殊異的辟邪浮雕及獅子圓雕等圖案。
羅東舒祠內現存有歷代匾額26幅,享堂正梁懸有明太守董其昌書“彝綸攸敘”長6.5米、高2.5米的巨幅匾額,后寢樓槽懸有明孝子吳士鴻書“寶綸閣”匾額。南廊廡彙集了從村中收集來的的20多幅匾額,其中以元代“大司成”,明代宋濂書“文獻”,清代曹振鏞書“進士”、林則徐書“累世簪纓”和“觀察河東”較為珍貴。
1996年11月20日,羅東舒祠被國務院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燕冀堂
燕冀堂位於呈坎村中部,坐西向東,大門居中,上有垂花門式燒雕門罩,門內設廊,12組斗拱承檐枋,櫨斗圓形透雕,屬孤例。前進三間為廳,施月梁,柁峰,雕花雀替,樓梯設在兩廊內,朝北面開門,後進照壁后開門通巷,三層較低矮,樓層裝修為一板一栨,蘆葦牆。
羅進木宅
羅進木宅,俗稱“老虎洞”,相傳建於元代,三間兩廂兩層磚木結構樓房,門廊及兩邊廊與正堂腰檐形成天井四邊落水平面布局,廊內亦為樑柱構造,設12組斗拱承枋。該宅脊高11米,底層高6米,樓層高5米,二層總高達11米。樑柱用材碩大,柱徑達0.45米。底層三間為大廳,樓板有方磚鋪砌,樓層結構為雙層梁架,月梁碩大不亞於東舒祠享堂月梁。樓層廂房窗檯欄桿挑出約5米。底層額朽處用斗拱,樓板下用兩層梁。大門居中,門罩為燒磚雕,此宅是徽州地區的明代前期的較為珍貴的建築實例。
后羅祠
后羅祠是由廿世祖羅正祥捐資率族人所建,該祠進深達150餘米,佔地面積約3800平方米,現存門屋及寢殿,寢殿七開間,面闊29米,現存建築面積約907平方米。中間四列柱架為捫梁式,兩邊間梁架為穿斗式,五架樑上置平盤斗,上承一五架枋,枋上二童柱支三架梁,前弧形拱軒,博風牆,硬山頂,上有脊飾。
民居院落
汪閨秀宅
汪閨秀宅為兩層建築,正門上屋檐磚雕刀工較為細膩,廳堂掛有乾隆年間匾額。
羅潤坤宅
羅潤坤宅,俗稱兩羅宅,建於明中葉,為四水歸堂式磚木結構樓房,總面積105平方米。后樓三間六架椽,左右廊各一間,樓梯設在南樓廊內;前樓三間,中為天井,因池深60公分,俗稱“豬食槽”天井。底層較低,樓層高,密柵、梭柱、覆盆礎,各房間朝天井開大窗,密欞方格窗扇,廂房窗前附有窗欄(“遮羞板”)。樓上較高敞,地面鋪方磚,大廳臨天井設弧背靠椅(美人靠、飛來椅)。結構構造特徵主要是抬梁式構架,丁字拱雀替中雕花,挑頭樑上以龍海浪駝峰托置櫨斗,雙步梁外端亦雕塑有浪花,金瓜柱下墊有花盆,金檀上飾以木雕塑花帶。臨天井置飛來椅,椅上裝方格窗扇至檐,椅下外欄用木板圍護。
下屋三宅
下屋三宅,又稱五房廳、進士第,是五幢三間兩進三層民居,坐西向東聯端而立,因其相互交通而得名。
下屋三宅位於北面的兩幢因年久失修被拆除。現存三幢由南向北依次為金漢龍宅、羅重光宅,章金標宅。前進三間均為客廳。天井欄桿為護縫素麵裙板,上置直欞欄桿,裝格扇窗。三層較低矮,蜀柱用鷹嘴榫。一板一裝修,編葦夾泥牆隔斷。檐口施兩條插拱兩條。
金漢龍宅底層雀替透雕“鯉魚吐水”,後進三層明司設神龕,羅重光宅前進設腰檐,大門設磚木混合仿捭樓式門罩,後進設有一靠壁天井。

交通


公交車:在黃山汽車客運站直接乘坐“屯溪—呈坎”的專線公交車,約半小時左右即可到達。
自駕:從岩寺(徽州區)出口下高速,約7千米左右即可抵達。
導覽:推薦呈坎村旅遊線路為“隆興橋—長春社—羅潤坤宅—環秀橋—羅東舒祠—文獻祠”

住宿


望峰酒樓、真順酒樓都是不錯的選擇。

古村票價


呈坎村門票107元/會員價88元
備註:兒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老人70歲以上;軍人憑相關證件免票

文化


呈坎村
呈坎村
宋代,羅天軼和羅天秤兄弟從豫章來此地定居,成為羅家一脈的祖先。明代中葉,羅氏先人還對古村和眾川河進行了大規模的工程治理。使古村完全處在“枕山、環水、面屏”的理想空間模式環境里,具備了合理完善的村落結構。呈坎歷史上人才輩出,宋代龍圖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羅汝楫和其子史志學家羅願(朱熹詩中所提到的“雙賢”),和另外一位響噹噹的人物——“揚州八怪”之一羅兩峰都是出自於這裡。
七十年代,隨著“尚書坊”的倒塌,呈坎就結束了有石牌坊的歷史。牌匾歷經滄桑至今仍保存28塊,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一方面浸透著勞動者的血汗,一方面卻也顯示出呈坎歷史上的一番輝煌。
牌匾多、名人多,是呈坎村的一大特色。為何該村名人歷久不衰,似有三點值得探討、注意:
1、尊師重教,造成人材成長的良好氣氛和環境。呈坎村舊時村民祭灶神中貼著的紅紙上寫的是“天地君親師”五個字,把尊師當作一種美德。呈坎歷來流傳著“三代不讀書,好比是個豬”的俗語,也說明普遍重視讀書。
2、封建文化的熏陶,人材成長有了必要的動力。呈坎人歷史上受封建文化的熏陶,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即強烈的宗族觀,舊時呈坎各姓人聚族而居,規章習俗各有一套,但都希望讀書做官,出人頭地,榮宗耀祖。採用掛匾之舉,本身即是各族人運用封建“彝倫”對名人的一種大獎勵行為,這對各族後人的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3、徽商的財力是名人成長的基礎與後盾。徽商的雄厚財力,造成了名人輩出的經濟基礎和有力後盾,名人成材有的做官發財,有的經商發財,反過來又辦教育,通過教育又促名人成長,如此良性循環,造成了呈坎名人歷久不衰的歷史。
呈坎名人歷久不衰,對我們來說也有很多啟發:
1、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歷史經驗證明,那裡有足夠合格的人材,那裡就很快會出現經濟和社會的繁榮,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和擁有人材,是實現新的經濟戰略目標的關鍵。
2、加強德育,改革好獎懲辦法,解決好人材成長的動力。
3、大力發展經濟、懲腐倡廉,造成足夠的財力作為辦教育的經濟基礎。
4、開發名人文化旅遊。
呈坎歷史上科甲不斷、英才輩出、人文會萃,呈坎歷史上曾出現過許多高官、隱士、高僧、巨賈、詩人、畫家、史學家、制墨家、自然科學家;蘇東坡在《羅氏族譜》題辭中有“文德武功名留簡竹,理學真儒后先繼續”評說,如宋代吏部尚書羅汝楫、安徽省第一部地方《新安志》作者羅願、元代國子監祭酒羅綺、明代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羅應鶴、制墨大家羅龍文、地理學家羅洪先,清代朝議大夫羅宏化、直奉大夫翰林羅廷梅、揚州八怪後起之秀羅聘、近現代欽點內閣中書孫中山秘書羅會坦、文物鑒賞家羅長銘、當代物理學家羅遼復等;其中,羅汝楫、羅願、羅龍文、羅洪先、羅聘5人《中國名人大辭典》有載。

文物保名單

呈坎村
呈坎村
國保單位:羅東舒祠(明代、1996年公布)國保單位:呈坎古民居建築群(2001年公布)
1、羅嗣海宅(明代)2.環秀橋(元代)3、羅永祈宅(明代)4.鍾英樓(明代)
5、羅純夫宅(清代)6、羅家坤宅(明代)7.燕翼堂(明代)8.羅會錚宅(明代)
9.羅潤坤宅(明代,省保單位,1961年公布)10.羅會泰宅(元代)
11、長春社(宋代.省保單位,l998年公布)12.隆興橋(明代)
13、羅子琴宅(明代)14、汪閨秀宅(明代)15、金漢龍宅(明代)16.羅重光宅(明代)
17.章金標宅(明代)18.羅來林筆(清代)19.杜歡喜筆(明代)2O.文獻祠(明代)
21、羅光榮宅(明代.市保單位.1998年公布)22、羅來濱宅(明代)

文物古迹

呈坎村古建築群
呈坎村古建築群是中國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建築群,最初始建於宋朝,屬於古建築群體,現有原宋代建築二處,元代二處,明代建築23棟,清代建築130多處。
長春社
長春社始建於宋朝,明嘉靖年間重修,后寢為清乾隆年間改建。包括社屋坦、門廳、兩廡廊、正堂、后寢及前後兩天井為三進平面格局。門屋、正堂及寢殿為五開間。
長春社是古代地方社壇殘存的實物,其所在位於村南,與村北的羅氏宗祠南北呼應,完全符合禮制“左祖右社”的規劃布局模式。
呈坎的長春社對研究古代村鎮規劃建設、社稷建築等具有較為珍貴的物化史料價值。
2001年6月25日,長春社隨呈坎村古建築群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隆興橋
隆興橋位於呈坎村南之水口。明建清修、單孔發券石橋。南北端築石階上橋面,橋兩側置石欄板,高出地面8米、寬6.6米、長46.6米,以其高築令人醒目,為皖南最大的單孔石拱橋。
2001年6月25日,隆興橋隨呈坎村古建築群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鍾英樓
鍾英樓位於鍾英銜與前、後街交叉之要道路口,為呈坎村之中心點。始建於明萬曆十一年(1582年),鐘樓平面呈方形,牆腳緊靠街沿,可架梯上樓。樓板擱柵上鋪板,中空,四面封牆,原專屬戶部侍郎羅應鶴府,後為村內百姓打更、報時、納涼之用。
2001年6月25日,鍾英樓隨呈坎村古建築群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非遺項目

徽州木雕是傳統“徽州三雕”之一,早在唐末就已經出現了。徽州木雕多用於建築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裝飾,其分佈之廣在全國遍及城鄉,民居宅院的屏風、窗欞、攔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民用旦上均可一睹木雕的風采。傳承方式一般都師徒用傳授授方法進行傳授技藝。
徽州木雕的興衰與徽州民居的興衰并行,明初為發展時期,明中葉到清中葉為鼎盛時期,清末至民國年間為衰落時期。明代的徽州木雕古拙而樸素,比較接近漢代畫像磚的風格,造型渾圓結實,承襲了秦漢遺簡樸儉樸中富有變化,用線簡練挺拔,粗放剛勁,人物形象適度誇張。到清代後期則慢慢趨向縝密、繁複、精巧。有的人物過分雕琢,力度感削弱,以精細為時尚。到民國時期,構圖上受平面繪畫的影響,寫實味濃而民間味也相對減弱。
在徽州木雕的雕刻工藝上,明代也較單純,只有淺浮雕、深浮雕、圓雕幾種。清代在前者的基礎上加上透雕、凹雕、線刻、多層雕刻等,形成並舉的局面。
2006年,徽州木雕隨徽州三雕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社會


教育活動

為紮實開展好保持黨的純潔性學習教育活動,7月6日下午,徽州區呈坎鎮呈坎村黨總支組織黨員幹部、大學生村官專程赴屯溪區檢察院廉政教育基地參觀學習。
在廉政教育基地,屯溪區檢察院講解員帶領大家參觀了警示教育圖片,聆聽了近幾年來貪污腐敗的案例介紹,使大家認識到保持黨的純潔性的重要性,是立黨之本。加強反腐倡廉教育,築牢思想道德防線,是保持思想純潔的有效途徑。
通過此次參觀學習,進一步提煉升華大家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純潔性,引導大家從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高度,從應對新形勢下黨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出發,充分認識保持黨的純潔性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不斷增強黨的意識、政治意識、危機意識、責任意識,啟迪了思想,凈化了心靈。大家一致表示,參加這樣的集體活動很有意義,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保持黨的純潔性,加強學習教育,紮實做好本職工作,把純潔性學習教育活動與呈坎的中心工作、創先爭優、基層組織建設活動等有機結合,進一步推動呈坎旅遊業和集體經濟健康有序發展,以優異的成績向黨的十八大獻禮!

創先爭優

根據上級要求,結合我村的實際情況,現對我村開展黨員“創先爭優”活動提出以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主題,緊緊圍繞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這個中心工作,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推動發展、服務農民、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重要作用,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推進我村各項事業協調發展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組織保證和政治保證。
二、目標任務
“創先爭優”即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爭當“優秀共產黨員”。通過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使黨支部達到“先進基層黨組織”,全體黨員爭當“優秀共產黨員”。培養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先鋒模範作用的先進黨小組和優秀共產黨員,努力促進我村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的發展。
1、推動科學發展。鞏固和擴大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果,進一步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自覺在解決熱點難點問題、促進新農村發展上台階上水平上當先鋒、作表率。
2、促進社會和諧。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營造崇尚先進、積極向上的風氣,努力創建文明呈坎、和諧呈坎。
3、服務人民群眾。牢固樹立服務群眾、服務社會意識,努力解決群眾最迫切、最集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融干群之間、黨員與群眾之間、新農村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4、加強組織建設。進一步修訂和完善村級的黨建工作制度,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堅持“黨員教育經常化、黨員管理規範化、黨內生活制度化、服務群眾長期化、發揮作用具體化”的要求開展工作。
三、活動載體
我村“創先爭優”活動的載體是: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打造特色新呈坎。
四、組織實施
本次活動為期三年。
(一)廣泛發動,安排部署(2010年5月)。
一是動員部署。召開動員大會,進行安排部署,通過懸掛橫幅、書寫標語、黑板報和網站開闢專欄等形式搞好宣傳發動,營造社會氛圍,使每個黨員了解創先爭優的重要意義。
二是制定方案。結合實際制定創先爭優活動實施方案,對領導幹部和黨員參加活動提出明確目標和具體要求。
(二)全面爭創,紮實推進(2010年6月—2012年6月底)。
“四講一爭”(即講政治、講正氣、講團結、講奉獻,爭先進)創先爭優活動。按照鎮“創先爭優”活動的總體要求,緊密結合我村實際,明確職責分工,把握重點,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研究解決新農村建設中出現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紮實有效、健康有序地組織開展活動。
“五比一爭”(即比學習、比黨性、比服務、比創新、比業績,爭先進)創先爭優活動。對照“五個好”先進基層黨組織、“五表率”優秀黨員標準,結合我村實際進一步細化標準,制定“五比一爭”創先爭優的具體工作目標,明確責任分工,把握工作重點,通過以下方式,紮實推進活動開展。
公開承諾。按照“五比一爭”創先爭優活動方案,黨員提出參加活動的具體打算,並採取適當方式向群眾公布,作出承諾,接受群眾監督。
領導點評。適時邀請上級黨組織負責人對我村開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五比一爭”創先爭優活動情況進行點評,悉心聽取意見和建議。
群眾評議。接受黨員、群眾對“五比一爭”創先爭優活動的評議。
(三)認真自查,系統總結(2012年7月)。圍繞向黨的十八大獻禮,這一階段重點抓好三項工作:一是展示成果。通過舉辦創先爭優活動圖片展、理論成果研討會等多種形式,全面回顧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情況,集中展示活動成果,特別要展示通過活動促進科學發展的成果。二是搞好總結。對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進行系統總結,認真總結經驗、查找不足,進一步研究制定改進措施。三是完善機制。對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中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形成創先爭優的長效機制。
五、具體要求
1、嚴密組織,加強領導
黨總支成立由姚鋼同志任組長的活動領導小組,加強對創先爭優活動的領導,以嚴密的組織領導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2、提高認識,精心組織
要深刻認識到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重要性,高度重視,要把此項活動做為我村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長效機制,黨支部要加強自身建設,加強指導和部署。各黨小組、全體黨員、入黨積極分子,要認真對待、積極參與。
3、立足本職,結合實際,注重實效
要把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與領導班子建設結合起來,堅持和完善領導班子述職評議制度;與黨員隊伍建設結合起來,進一步落實各項工作制度;與農村的安全穩定工作結合起來,打造平安和諧呈坎。
11月28日下午,呈坎村在村部三樓會議室召開星級黨員培訓暨創先爭優推進會。鎮黨委委員汪景峰、鎮副科級幹部方雲田、第一書記姚鋼、村兩委成員、全體黨員和群眾代表60餘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由第一書記姚鋼主持。會上,姚鋼書記首先帶領大家學習了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相關文件。接著,村黨總支書記羅時海通報了今年以來全村黨建和相關工作情況。然後,發放表格由黨員和群眾代表對全體黨員進行打分評定星級。最後,由鎮黨委委員汪景峰講話。他首先介紹了星級黨員評定的目的和意義,並指出了農村黨員存在的問題,希望所有黨員增強黨性認識,結合目前開展的創先爭優活動做為人民服務表率,爭當優秀共產黨員。
2011年1月18日,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何軍來呈坎村點評指導創先爭優活動,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程紅、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察局長耿新潮、市紀委常委、秘書長朱建文、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武、區委副書記王毅、區委常委、紀委書記夏建萍、區委常委、組織部長熊志偉的陪同檢查指導。
在鎮文化站門前的展板前,何軍書記認真聽取了鎮村兩級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彙報。接著,何書記來到村服務旅遊黨支部設在鎮文化站一樓的黨員活動室。在黨員承諾、履諾、評諾公示牌前,詳細查看每位黨員的承諾、履諾情況,對呈坎村開展黨員承諾公開、跟蹤履諾、年終評諾的做法給予讚賞。在查看相關檔案資料時,被一本本紅紅的黨員活動證所吸引,並指出,這是個創新做法,黨員活動證將黨員設崗定責、黨員民主評議、黨費收繳、黨員活動記錄等記錄在案,讓黨員爭優有記錄,評優有依據。何書記一行還對呈坎村創先爭優的氛圍營造和村部規範化建設給予充分肯定。
隨後,何軍書記一行來到呈坎龍山山莊,聽取了鎮黨委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專題彙報。何書記對呈坎鎮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做法給予高度肯定,並詳細做了點評。最後,何書記要求,開展創先爭優活動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重點;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創先爭優;創先爭優要與抓好當前幾項工作相結合,紮實推進各項工作。
2010年12月15日,由省財政廳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劉浩為組長的省委創先爭優督導組到呈坎村點評指導創先爭優活動,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程紅、區委常委、組織部長熊志偉等領導陪同檢查指導。
在呈坎村部,省財政廳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劉浩停留在村部大門口的黨員承諾、履諾、評諾公示牌前,詳細查看每位黨員的承諾、履諾情況,對呈坎村開展黨員承諾公開、跟蹤履諾、年終開展評諾做法給予讚賞。
劉組長一行還對呈坎村創先爭優的氛圍營造和村部規範化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
呈坎村全體黨員在村部三樓會議室隆重舉行紀念建黨89周年暨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動員大會。會議由村黨總支第一書記姚鋼主持。會上,姚鋼首先宣讀了村創先爭優活動領導組名單,並帶領大家學習了村創先爭優活動實施方案。接著,村黨總支書記羅時海就村今年來的工作和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做了動員講話。隨後,進行了黨員活動證發放、預備黨員轉正、宣誓、發展對轉正備。最後,聯村領導副鎮長程薛華做了指導講話。
呈坎鎮呈坎村創先爭優活動領導組
組長:姚鋼
副組長:羅時海、胡承龍
成員:鄭春生、汪慧茹、楊再立、
胡瑞良、屠立積、田秋華

科學發展觀活動

2009年9月21日下午2:00,呈坎村召開兩委會研究部署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工作,會上通過了呈坎村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方案、呈坎村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組、動員會議程,會上研究定於2009年9月26日上午召開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並確定了主題“踐行科學發展,建設文明開放新呈坎”。
呈坎村召開村兩委會議,首先集中學習了科學發展觀實用手冊的基本內容。之後,召開村兩委會,研究一事一議制度,確定村目前群眾急需解決的幾件事情:一、朱村頭道路澆築工程,村民積極性非常高,已自籌自資5000元;二是東烏石水泥旦澆築工程,東烏石沒有比較大的集體使用的場地,用於村民晾曬稻穀等農作物;三老虎洞橋修建工程,由於大水沖毀,給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四、呈坎中學附近河堤修復工程。以上工程項目的實施都確定了村兩委專人負責,並要求每周彙報工作開展情況,切實做到踐行科學發展觀,為百姓謀實事。
為營造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良好氛圍,推動學習實踐活動的開展,10月12日上午,根據鎮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領導小組的要求,呈坎村黨支部開展了“支部送學”活動。
這天上午,村書記、村主任一行走進了羅時恆、洪金定等幾位老黨員家中,詢問了他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並向他們講解了關於科學發展觀方面的知識,傳達了鎮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開展情況,同時也聽取了幾位老黨員對呈坎今後在科學發展方面提出的寶貴意見建議。

獲得榮譽


2020年8月,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2008年10月14日,呈坎村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列為第四批歷史文化名村。

人口民族


2015年3月,呈坎村共有600戶,合計常住人口2600人。
據2020年6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呈坎村共有戶籍人口3728人,常住人口3728人。

經濟


呈坎村主要產業為旅遊業、生態林業、手工業。
據2020年6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呈坎村村集體年收入302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8350元。

代表人物


羅秋引
羅秋引,又名天秩,呈坎后羅始祖,生於唐大中己巳年(849年),始居南昌府,自唐季遷建業,居六年,復遷至呈坎間居。著《定居》《定志》二賦,以示子孫,勿聽讒說輕徙他處。又遺《思鄉賦》於南昌。歿葬於楊干,裔孫鼐建寺為香火院,後為奸憎所毀,裔孫思昌、思齊等詣闕疏聞章凡七,上即時得存墳,今佛殿後石墳是也。配汪氏,新安汪古悅公女,歿葬東里蛇形。
羅文昌
羅文昌,名天真,為呈坎前羅始祖,生於唐乾符丙申年(876年),世居洪都柏林,唐末與從兄羅秋隱隨父遷建業(即今南京)雞鳴山,后值天下大亂,乃潛身遁跡,以待天下清,仰慕黃山靈勝避地來游,過婺源到呈坎,認為呈坎是個可開百世不遷之族的好地方,遂返建業率從兄一同來呈坎定居。有《辛朱將軍》一詩一詩世。江西《羅氏大成譜》、呈坎《羅氏族譜》有載。葬柿坑谷木塢。宋泰定甲子年有裔孫羅一鄂立碑外族孫為工部侍郎朱在記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