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工程機械的結果 展開

工程機械

天津工程機械研究院主辦的雜誌

《工程機械》1964年創刊,是由天津工程機械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管、主辦的工程機械行業的期刊。

據2020年第01期《工程機械》期刊內頁顯示,《工程機械》編輯部有執行編輯1人。

據2020年3月24日中國知網顯示,《工程機械》共出版文獻16254篇,總被下載939248次、總被引29452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237、(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163。據2020年3月2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工程機械》載文量為7742篇、基金論文量為491篇,被引量為19207次、下載量為226487次;2017年影響因子為0.38。

歷史沿革


1964年,《工程機械》創刊。
1979年,該刊由雙月刊改為月刊。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2019年8月,該刊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

欄目介紹


欄目方向
● 主要欄目
《工程機械》設有微機應用與智能化、產品結構、試驗研究、設計計算、專題綜述、液壓液力、工藝材料、使用維修等欄目。
● 刊登內容
《工程機械》報道工程機械行業20大類產品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和新經驗。具體包括鏟土運輸機械、挖掘機械、起重機械、工業車輛、路面施工與養護機械、壓實機械、鑿岩機械、氣動工具、混凝土機械、掘進機械、混凝土製品機械、樁工機械、市政與環衛機械、高空作業機械、裝修機械、鋼筋及預應力機械、軍用工程機械、電梯與扶梯、其他專用工程機械、工程機械配套件等產品領域。
● 讀者對象
《工程機械》讀者對象為從事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和維修的科研人員,以及相關專業大專院校師生。

人員編製


據2020年第01期《工程機械》期刊內頁顯示,《工程機械》編輯部有執行編輯1人。
執行編輯:孫寬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編委會主任尚海波
社長、主編張宏梅

主要成果


收錄情況

《工程機械》是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被中國知識資源總庫(中國知網)、萬方資料庫等收錄。

出版發行

據2020年3月24日中國知網顯示,《工程機械》共出版文獻16254篇。
據2020年3月2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工程機械》載文量為7742篇、基金論文量為491篇。

影響因子

據2020年3月24日中國知網顯示,《工程機械》總被下載939248次、總被引29452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237、(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163。
據2020年3月2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工程機械》被引量為19207次、下載量為226487次;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工程機械》影響因子為0.38(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刊均影響因子0.38),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670種)中排第4185名。

榮譽表彰

《工程機械》曾獲全國首屆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被評為中國期刊方陣雙獎期刊、第二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

文化傳統


辦刊風格

《工程機械》以促科技進步,謀行業發展為己任,全程記錄新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史,多角度展示行業技術進步,形成了鮮明的辦刊風格。
題詞題字
原中科院院長的郭沫若為該刊刊頭題字。
工程機械
工程機械

介紹


全程記錄新中國工程機械發展史,報道工程機械18大類產品的試驗研究、設計計算、產品結構、材料工藝和使用維修等方面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和新經驗,真實記錄行業技術進步。解讀國家科技經濟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引導、推動行業發展,交流行業技術創新及應用成果、經營和管理經驗;介紹行業重大技術動態及國內外先進技術、產品;聯絡生產企業與施工用戶,促進行業生產、科研、教學、經營管理工作的全面進步。
創刊45年,《工程機械》促科技之進步,謀行業之發展,不僅是科技工作者的良師益友,更是政府與行業間的橋樑、行業內企業間的紐帶,是公認的滋養新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成長的沃土。
現《工程機械》雜誌是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刊,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網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等全文收錄。

發展歷程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成立初,全國工程機械科技情報網成員單位,一致呼籲創辦全行業綜合性的科技期刊,並提出辦刊的具體準備工作建議和實施辦法。1964年2月,經過四個月的籌備工作,一機部五局(64)機五技字222號文批准,《工程機械》雜誌正式創刊。時任一機部五局副局長陳求光在賀文中稱“這是工程機械行業的一件大喜事。”根據中央提出的“發展產品品種和提高產品質量”的方針,雜誌緊密結合工程機械各個時期的中心任務和使用維修的需要,針對產品設計、試製、試驗及提高產品質量等重大關鍵問題,組織介紹國內外先進技術的稿件,為科研和生產服務。該時期雜誌內容以介紹國外資料為主,適當刊登國內有關文章,以綜合形式出版。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1973年8月,經一機部(73)一機情字1170號文批准,《工程機械》雜誌正式復刊。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為雜誌題寫刊名。根據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時代的要求,雜誌報道方針確定為:著重報道生產鬥爭、科學試驗以及群眾性技術革新、技術革命運動中創造出來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材料;同時有針對性地及時報道國外工程機械的發展動態及新技術;為實現毛主席“開發礦業,大打礦山之戰”的偉大號召貢獻力量,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雜誌以工程機械行業廣大工人、解放軍戰士和工程機械技術人員為主,兼顧領導和科研設計人員為讀者對象。
《工程機械》編輯部在辦好《工程機械》雜誌的基礎上,為了更多、更好地介紹國外新技術,滿足讀者需要,於1974年創辦《國外工程機械》(雙月刊),專門刊登譯文;為了滿足工程機械文獻檢索刊物有關文件規定和工程機械行業的實際需求,經中國科學技術文獻編譯出版委員會(82)科情編字126號文批准,於1983年又創辦《工程機械文摘》(雙月刊)。至此,工程機械行業三種配套的技術期刊形成完整的報道體系。
從1988年起,《工程機械》已被《蘇聯文摘》、《日本科技文獻速報》等世界著名的文獻檢索系統列為重點文獻源,中國科技情報所也將《工程機械》雜誌列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1989年,《工程機械》應邀赴德國慕尼黑和蘇聯莫斯科參加了國際交流展覽;同年,作為會議成員單位,出席了在泰國曼谷舉辦的第二屆“亞太世界出版會議”。中國工程機械科技情報工作得到世界同行的認可和矚目。
2000年4月,配合國家開發西部戰略,《工程機械》雜誌在陝西省華陰市主辦“西部開發與工程機械研討會”,並出版《西部開發與工程機械》增刊,介紹國家在西部地區的發展目標、戰略規劃、戰略意義、工程機械的機遇和高原工程機械的發展需求。此後,《工程機械》雜誌還組織了“青藏鐵路建設與工程機械”等研討會,出版增刊,促進中國工程機械拓展新品種,滿足市場需求。
2002年10月,《工程機械》雜誌在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學術工作委員會的倡議下,協辦以“新時代、全球化、信息化”為主題的首屆“中國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旨在為行業協會會員單位創建一個與政府官員、國內外企業家、投資家、著名專家、學者及其他與會代表認識、交流、合作的平台,及時了解年度宏觀經濟形勢、國際經濟狀況、國內法規政策變化情況,交流企業改革、改組、改造、經營管理和科技創新等方面的經驗,推動全行業快速發展、迅速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自此“中國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每年舉辦一次,努力促進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快速發展。
2004年《工程機械》雜誌舉行“慶祝《工程機械》創刊四十周年大會”,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陸燕蓀、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理事長楊紅旗等領導發來賀文或赴天津道賀,行業內資深專家撰文共同回顧工程機械發展歷程、展望未來“藍圖”。截至共和國“60年”慶典,《工程機械》雜誌共出版432期,發表技術論文8 538篇,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技術進步、企業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1980年第2期《工程機械》雜誌以編輯部的名義發布“承辦廣告啟事”,正文內容為“《工程機械》月刊業經上級批准公開發行,自1980年起,承辦國內外廣告業務。國內廣告業務可與本編輯部接洽,國外廣告業務,請與上海廣告公司(上海市圓明園路97號)接洽。”《工程機械》雜誌率先開創了期刊廣告經營的先河。
1980年第4期,山東煙台工程機械廠在《工程機械》雜誌封底發布第一幅廣告,“機動靈活的小型裝載機和叉車”成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第一個廣告對象,其廣告語“加工精細、保證質量、實行三保、歡迎訂貨;提供指導、培訓司機、協助檢修、供應配件”,代表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企業當時的市場“攻略”。1980年第11期古河礦業株式會社成為《工程機械》雜誌第一家國外廣告客戶,以“擁有向世界五十個國家出口的豐富經驗,獲得最高評價”為廣告語,在封三為其裝載機系列產品征戰中國市場進行廣告宣傳。
1981年第7期起,雜誌廣告改為彩色膠印,錦州重型機械廠和小松製造所分別成為《工程機械》雜誌的第一家國內、國外彩色廣告客戶。之後,隨著工程機械行業企業廣告意識的加強,《工程機械》雜誌廣告客戶逐漸“擁擠”現象,編輯部制定了雜誌《廣告客戶資格審核辦法》。1999年將廣告業務分離出去,成立了天津市鼎亨工程機械廣告有限公司,下設業務部、策劃製作部、音像中心和綜合部等部門,專門從事工程機械行業內國內外廣告的設計、策劃、製作、發布和代理業務。該公司是國內首家專門承辦工程機械行業廣告經營的獨立經濟實體。
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過程中,《工程機械》雜誌在宣貫標準、普及科技、推廣經驗、交流情報、促進研發和創新發展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受到業內專家、學者的好評,多次被授予“優秀科技期刊”的稱號。曾獲第一機械工業部嘉獎1次,機械工業部嘉獎1次,機械電子工業部嘉獎3次,國家工業局嘉獎1次,國家科委、中宣部、新聞出版署聯合嘉獎1次,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嘉獎3次,北京市出版局嘉獎1次,天津市市委宣傳部、出版局嘉獎10餘次。

政策


21世紀以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持續快速增長,國際市場份額逐步提高,徐工、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龍頭企業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不過2011年下半年以來,工程機械市場迅速降溫,前期大幅投資帶來的產能過剩問題突出,市場保有量日益龐大,同質化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仍依賴國外,行業發展陷入持續低谷。在此背景下,近期政策層面不再強調規模和產能,政策重點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大力推進工程機械再製造和綠色發展;二是鼓勵大型工程機械技術裝備自主創新;三是明確和優化產業區域布局。可以看出,最新政策均圍繞工程機械行業的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以促進行業新增長點的形成,緩解當前產能過剩、增長乏力的局面。
從《“十二五”機械工業發展總體規劃》、《綠色製造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高端裝備製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十二五”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規劃》等相關指導性規劃傾向來看,未來幾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政策趨勢是:重點支持行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大對關鍵基礎件的研發和投入力度;推進產品結構升級,加快高端和大型工程機械產品的研製和生產;培育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推進企業兼并重組,鼓勵海外併購,發展世界級大型企業集團;推進工程機械再製造,推動綠色製造,轉變行業增長方式;推進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動製造模式向智能化、網路化、服務化轉變。

投稿須知


1、稿件務求簡潔明快,直接切入主題,忌空洞拖沓,全文字數一般不宜超過6000字。
2、文章要求條理清楚,根據內容劃分必要的層次,並給出各級標題,標題層級建議不超過3級,標題序號採用阿拉伯數字,如:1×××,1.1×××,1.1.1×××。
3、文中插圖要求圖文對應,做到先見文後見圖。插圖下方應給出圖號和圖名,如:圖1×××,有圖注時,將圖注列於圖名上方。機械及電子圖應按新的中國國家製圖標準繪製,要求線條清晰,使用標準符號,文字標註要準確,指引線使用不帶箭頭的直線。需特別注意的是,該刊的論文部分為黑白印刷,原稿中需要用顏色區分各組成部分的插圖,請改用其他適合灰度圖的形式。
4、文中重要公式應按出現順序進行編號,以雙括弧的形式列於公式的右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