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釋
冰釋
[disappearance of misunderstanding] 像冰一樣融化,比喻懷疑、嫌隙等完全消除。
疑團冰釋。
1.原謂冰溶化消失。後用以喻指渙散或離散。
《老子》:“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與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
明宋濂 《<日損齋筆記>原序》:“凡經史奧旨,昧者顯之,譌者訂之,雖優柔不迫,而難決之疑,久蔽之惑,皆渙然而冰釋。”
2. 常以喻疑點、隔閡、誤會等完全消除。
唐張說《故吏部侍郎元公碑銘》:“七歲屬文,邈有高致。十四通五經大旨,百家之言,先儒未諭,一覽冰釋。”
清李漁《憐香伴·強媒》:“老舅與他原是夙好,又受新知,雖有嫌疑,自然冰釋。”
《老子·道經·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若冬涉川,猶若畏四鄰,儼若客,渙若冰將釋,敦若朴,混若濁,曠若谷。熟能濁以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能弊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