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蛙

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動物

姬蛙,無尾目姬蛙科的1屬,體型小,分佈廣泛,數量是兩棲動物中最多的,澳洲和新幾內亞地區的全部一百餘種姬蛙都沒有蝌蚪階段而直接孵化出小蛙,具有止痛、強身、壯骨、補血藥用價值。

簡介


姬蛙
姬蛙
無尾目姬蛙科的1屬。體形小,體長很少超過30毫米。頭小,口小,胯部較寬,上頜無齒,舌卵圓形,後端不分叉,趾間多無蹼。主要分佈於東南亞。中國現有6種,分佈於秦嶺以南、華南、華東的種類多。最習見的種是飾紋姬蛙,體長約22毫米,背面棕灰色,自兩眼間開始到身體後端有兩條前後排列的“人”字形深色紋,有一些與平行斜出的線紋。
姬蛙科有65屬超過300種,其屬的數量是兩棲動物中最多的。姬蛙科在世界大多數溫熱帶地區都能見到,其中在某些地區,如馬達加斯加和新幾內亞成為當地的主要蛙種,包括了當地將近半數的無尾目成員,但是在其它分佈區姬蛙科均不是主要的蛙類。姬蛙科多是小型蛙類,最小的身長不到1.5厘米,但是也有少數身長科達到8~9厘米。很多姬蛙生活在比較乾旱的地區,如非洲的短頭蛙,短頭蛙平時很難見到,只在短暫的降雨期開始活躍。姬蛙在熱帶森林的落葉中生活,也有一些為樹棲成員,樹棲成員在馬達加斯加和新幾內亞尤為常見。也有些很多姬蛙在植物上產卵,其中生活在澳洲和新幾內亞地區的全部一百餘種姬蛙都沒有蝌蚪階段而直接孵化出小蛙。

生活習性


姬蛙棲息於水田、園圃和水坑附近的泥窩、土穴、隙縫或草叢中。常吞食白蟻、蟻和鞘翅目小昆蟲,有一定的經
姬蛙
姬蛙
濟價值。雄蛙有單咽下外聲囊,鳴叫時膨脹呈泡狀,鳴聲“嘎—嘎—嘎—”,音低沉。5~8月產卵。卵徑約1毫米。卵群成單層小片,浮於水面。發育迅速,水溫25~28℃時,24小時即可孵出,20~30天完成變態,9個月左右性成熟。蝌蚪體大尾弱,尾鰭發達,末端多呈細絲狀,常在靜水域的表層集群游泳,吞食浮游生物。蝌蚪的眼位於兩側端,口位於吻端,下唇呈匙狀,無唇齒和角質頜。出水孔位於腹面中部,屬於無角齒腹孔型(僅見於姬蛙科)。生活於緩流溪如小弧斑姬蛙的蝌蚪口部呈翻領狀,尾較長,尾肌較發達。

醫用價值


姬蛙
姬蛙
腰腿痛、筋骨風痛,強身、壯骨、補血
犁頭蛙酒,一日2次,每次半酒盅(約10~20毫升,食后飲服。
犁頭蛙酒製法:將蛙洗凈泥污,放在籠中,待蛙體水分稍干,不去內臟,活的投入燒酒瓶內(5000克酒泡1000克蛙)浸泡1~2個月即可》。

求偶鳴聲


飾紋姬蛙求偶鳴聲特徵分析
飾紋姬蛙發出的求偶鳴聲具有單一諧波鳴聲結構、多脈衝(7、9~16)及紡錘形振幅等特徵; 所有鳴聲主頻率範圍為1.22~4.09 kHz (n=233), 且由不同脈衝數組成的鳴聲主頻率平均值幾近相等; 叫聲時程隨脈衝數的增加而增大, 脈衝時程在不同脈衝數鳴聲中的大小几近相等, 但最後一個脈衝的時程大小≤其他脈衝; 脈衝間隔與叫聲時程則剛好相反, 即叫聲時程越短, 脈衝間隔就越大。在7個脈衝的鳴聲中, 其脈衝間隔最大, 脈衝率最小,而在16個脈衝的鳴聲中, 脈衝間隔則最小, 脈衝率最大。除7 個脈衝和16 個脈衝鳴聲的脈衝率分別與其他鳴聲存在顯著性差異以外, 隨著叫聲時程和脈衝數的增加, 脈衝率也出現了相應的變化。在聲強方面, 除16 個脈衝鳴聲與其餘所有的脈衝鳴聲出現顯著性差異以外, 其他脈衝鳴聲之間的比較差異不顯著。麗水種群與其他5個地理種群(杭州、宣城、Karnoor、Bajipe 和Padil)的鳴聲特徵比較顯示飾紋姬蛙在不同地理種群的鳴聲結構相似, 而鳴聲主頻率、叫聲時程、脈衝時程及脈衝率等在6個地理種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差異。了解不同物種的聲音信號特徵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動物通訊行為及其進化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