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陽石雕

中國民間雕刻藝術

曲陽石雕,中國民間雕刻藝術,是漢白玉大理石雕刻的代表。其造型逼真,手法圓潤細膩,紋式流暢灑脫。據悉,在首都天安門廣場上,聳立著一座雄偉壯觀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碑下部展現中國人民革命鬥爭畫卷的八幅浮雕,就是河北省曲陽縣石雕藝人的傑作。曲陽石雕材質有大理石、玉石到木質、象牙、青銅、不鏽鋼等,其雕刻技藝有圓雕、透雕、鏤雕、浮雕等造型門類,技法不一而足。曲陽石雕題材廣泛,主要有現代人物雕像、園林雕塑和家庭裝飾等。

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曲陽縣文化館(曲陽縣圖書館)獲得“曲陽石雕”保護單位資格。

歷史源流


據考證,滿城劉勝墓出土的漢白玉男女俑就由曲陽黃山漢白玉雕刻而成,是迄今為止發現年代最為久遠的曲陽石雕作品。曲陽王台北村的狗塔,相傳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為一條義犬而修建的。狗塔共13層,高約50米,由黃山漢白玉和磚瓦精築而成。塔內一至四層的石壁上刻有浮雕壁畫,構圖嚴謹,布局勻稱,藝術性較高,代表著當時曲陽石雕藝人的藝術水平。曲陽“狗塔”是中國最早的紀念碑式大型石雕建築物之一,也是東漢時期石雕藝術成就較高的建築物。
白石彩繪奉侍浮雕 五代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全國各地建寺修廟、鑿山開窟,規模浩大,盛況空前,曲陽石雕由此得到了飛速發展,這一時期,曲陽石雕藝人們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雕刻才藝,雕刻出眾多的佛教造像。
唐代,政治、經濟、文化空前繁榮,曲陽石雕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曲陽由此成為我國北方的雕刻中心。
元代,曲陽雕刻達到歷史上的鼎盛時期,技藝高超的曲陽石雕藝人在元大都興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明、清時期,在皇家宮殿、陵墓和園林的營建中,曲陽石雕藝人們將他們精湛的雕刻技藝盡情發揮,幾乎達到登峰造極之境。在頤和園蘇州街北岸的兩塊護岸石上留有“曲陽匠師”的刻字,成為曲陽石匠參與京城園林建設的珍貴史料。
抗日戰爭爆發后,各雕刻工廠和作坊停產歇業,藝人改行,或遠走他鄉謀生,雕刻行業處於蕭條甚至停滯狀態。
新中國成立后,曲陽雕刻走上復興之路。1952年10月,曲陽十幾名雕刻藝人被選調到北京,經過一年多的培訓后,他們負責紀念碑浮雕的主雕任務。紀念碑完工之後,北京市政府遵照周總理的指示,以參加紀念碑建設工程的曲陽雕刻藝人為骨幹力量成立了北京市建築藝術雕刻廠,這為曲陽雕刻藝人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用武之地。
1958年,曲陽雕刻藝人被抽調到北京參加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博物館和歷史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等北京十大建築工程建設。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古老的曲陽雕刻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2011年2月,曲陽雕塑文化產業園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
曲陽石雕
曲陽石雕

文化特徵


曲陽雕刻工藝歷經千年而不中斷,譽滿海內外。隨著曲陽雕刻材質從大理石、玉石到木質、象牙、青銅、不鏽鋼等的擴展,其雕刻技藝也發生了變化,出現了圓雕、透雕、鏤雕、浮雕等造型門類,技法不一而足。
曲陽縣以"雕刻之鄉"的美稱享譽海內外。曲陽石雕的傳統工藝是利用開臉特技法,在石料上畫出大概輪廓,先雕鼻子,再從頭到腳依次雕刻,做到"內外有度,比例協調"。而現代工藝則是在傳統工藝基礎上,依靠科技力量(電動工具),運用圓雕、浮雕、線雕技法,將解剖學、美學融為一體,所雕作品既有高貴華美的傳統特點,又有新穎明快的時代精神。
其雕刻工藝既善於利用刨荒、刨光、開臉等特技,又善於目測定型,採用"上細"工藝,達到了"線要直、面要平、彎要活"的標準。曲陽石雕現在的主要傳承人為 盧進橋(已故)、甄彥蒼、安榮傑,劉宏立等。
曲陽石雕所用材料天然漢白玉儲量豐富,產於該縣城南黃山之下,石質具有潔白晶瑩、純凈細膩、脂潤堅韌、經久耐磨等特點。既易受刀,又耐風化,色澤不敗。曲陽石雕藝術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其構思精巧,造型美觀;紋飾清晰剔透,生動逼真;刀工精湛細膩,圓潤光滑。料質有漢白玉、花崗石、玉石等。顏色有白、黑、黃、綠、紅、灰等。還有形形色色的木雕。
造型特點
曲陽石雕在塑造佛像這類性別不清的形象時,強調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講究人物間、人物和動物之間的呼應 。曲陽石雕重神韻的造型中即是不唯形似,去掉繁瑣細節,抓住人的精神及結構的主旨,使用減法,以求造型在動態結構上達到傳神的要求。曲陽石雕作品造型千姿百態、構圖形象各異,由於原始手段的石料開採,無法控制石料體積的厚、薄、方圓,曲陽石雕藝人適形造型,根據這些異型的石料,展開豐富的想象,雕刻出各式各樣的石雕作品。 
線條特點
曲陽石雕線條飛揚流動,發展了陰刻、陽刻、陰刻陽刻結合等多種線刻技法,線條的表現力在這裡獲得了充分的發揮。線條在曲陽雕刻中起著重要的造型輔助作用。在因線條作用而造成的不拘泥於形體外表的空靈的空間感中,有著一種與西方團塊雕塑的實在空間感大相異趣的美感。 
雕刻特點
在曲陽石雕中,圓滿出現 雕、浮雕、線刻等表現方法常常被不拘一格地混合併用於一件大型石雕,局部往往有著浮雕、線刻的部分。曲陽石雕作品中那些人像的頭、手等部位為圓雕,而大部分身軀則是用依附於石壁的高浮雕形式,衣飾等細部又是由線刻形式表現出來。鑲嵌、鏤空等方法有時也被結合進來。 
種類
曲陽石雕的花色品種600多個,其中有人物、佛像、瓜果、動物等傳統題材作品;也有 以民間故事、神話傳說以及現代生活為題材的作品;還可承製人物、雕像、碑刻、建築裝飾等圓雕、浮雕品。不論何種石雕作品,都富於民間傳統的魅力和生活氣息。
曲陽石雕
曲陽石雕

題材作品


題材
曲陽石雕除以水果、動物為題材的上百種傳統產品外,還有以車馬、走獸、人物和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為題材而雕刻的石雕精品。除用漢白玉外,曲陽石雕還有用雪花石、桃紅、墨玉等石料刻制的精品,暢銷日本、新加坡、比利時、奧地利、澳大利亞、美國等10多個國家。
曲陽石雕的題材相當廣泛,既有傳統的仿古建築飾品,又有現代人物雕像;既有園林雕塑,又有家庭裝飾;既有飛禽走獸,又有游魚花卉;既有上百米的巨作,又有長不盈寸的精品。曲陽石雕的代表作品有《仙鶴》《干枝梅》等作品。
技法
圓雕又稱立體雕,是藝術在雕件上的整體表現,觀賞者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物體的各個側面。它要求雕刻者從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進行雕刻。它是石雕中最基本的技法。
圓雕一般從前方位“開雕”,同時要求特別注意作品的各個角度和方位的統一與和諧,只有這樣,圓雕作品才經得起觀賞者全方位的。
由於圓雕作品極富立體感,生動、逼真、傳神,所以圓雕對石材的選擇要求比較嚴格,從長寬到厚薄都必須具備與實物相適當的比例,然後雕師們才按比例“打坯”。“打坯”是圓雕中的第一道程序,也是一個重要環節,特別是大型的圓雕作品,還需要先在泥土上“打坯”,待修訂好“泥稿”后,再正式在石材上“打坯”。“打坯”的目的是確保雕塑作品的各個部件都能符合條例嚴格的比例要求,然後再動刀雕刻出生動傳神的作品。
隨著時間的推移,石雕的題材不斷拓寬,石雕技法也不斷豐富發展,在圓雕技法的基礎上,出現鏤雕、鏈雕。在表現內容上,也由獨立的個體發展到人物、動物和山水等相結合的大型群雕,這就使得圓雕從技法到作品內容都更加豐富和完善。同一件圓雕作品,往往是圓雕、鏤雕、鏈雕等多種技法融會貫通。
微雕,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微小精細見長的雕刻技法。中國微雕歷史源遠流長。遠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現微型雕刻。戰國時的璽印小如累黍,印文卻有朱白之分。眾所周知的王叔遠的《核舟記》,也是中國歷史上微雕藝術的經典之作。
篆刻邊款藝術是微雕藝術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明清以來,不少文人雅士在印章這方寸之地,用鐵筆題書作畫,寄託情趣,自娛自樂。及至壽山石成為印章材料之後,壽山石的微雕藝術便也開始出現。清初楊璇、雕彬都曾在壽山石雕品的花紋僻處刻以小字,“西門薄意派”雕刻大師林清卿也常在所刻作品的草叢、石縫中以極細的筆刻劃上自己姓名和製作年月,以後更有人在印章方柱的四邊,以極細微的文字,雕刻古人詩詞作為邊款。
微雕藝術“藝在微”,愈是細微,功夫越精,價值也越高。微雕也是十分講究畫面和章法的藝術,這就是“意在精”。微雕的雕刻師首先要有很深的書法和繪畫功底,雖然微雕細微到無法用肉眼辨認,但在放大鏡下仍然十分精美,如大幅的書法精品。
曲陽石雕
曲陽石雕

傳承意義


曲陽是雕刻之鄉,城南山石質純凈、堅韌潤滑、品位絕奇,其多 彩的資源給其藝匠施展技藝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曲陽石雕既不失魏代神秘朦朧的粗曠氣魄,又承啟唐宋自然豐滿莊重優美的造型,菩薩觀音、力士天女、龍鳳獅獸為其藝術典型。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傳統的曲陽手工雕刻技藝不斷受到衝擊,開料、手工刨荒、工具製作、手工錘釺等技法已近失傳,模型也不再製作。此外,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雕刻材質和雕刻類型受到影響,佛像製作越來越少,這對傳統曲陽石雕技藝的保留與傳承也造成了不少損害。必須儘快制訂措施拯救曲陽石雕這一古老的手工技藝。
所幸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河北省曲陽縣的 盧進橋(已故),甄彥蒼,安榮傑,劉宏立,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在各界縣領導以“市場帶領產業,產品擴展市場”的精神指導下,曲陽縣建成了從曲陽縣城長十公里的雕刻走廊。在馬路兩邊的個體攤位上百花爭鳴,推陳出新,形成了一定規模,
但是,由於缺乏相對的管理體系,現在石雕產品的質量很難把握,造成了“價格決定質量”的現象,希望能夠引起領導的重視。杜絕劣質產品充斥市場,以次充好的現象。
曲陽石雕
曲陽石雕

傳承保護


曲陽是雕刻之鄉,城南山石質地純凈、堅韌潤滑,其多彩的資源給其藝匠施展技藝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曲陽石雕既不失魏代神秘朦朧的粗獷氣魄,又承啟唐宋自然豐滿莊重優美的造型。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盧進橋用牙雕、木雕的手法豐富了石雕技藝。
曲陽現有雕刻集團3家,雕刻企業、攤點2600多個,雕刻從業人員10萬多人,雕刻年產值50億多元。根據市場需求,投資5億元興建東方雕刻城,被省列為重點工程項目。現在入駐企業達到400多家,投資4000多萬元的雕刻廣場正在建設中,年底可望竣工。經過多年經營,截止現在,曲陽雕刻業已形成“一城一線三小區”(一城:東方石雕城;一線:曲新公路沿線;三小區:羊平、文德、黨城)的發展格局。現有雕刻集團2家,雕刻企業、攤點1200多個,雕刻藝人數以萬計,年產值4億元。最近,在縣城至羊平公路兩側規劃了佔地1000多畝的“雕刻走廊”,並經省批准立項,現正抓緊建設,可容納雕刻、板材企業50多家。投資500 多萬元的“雕刻藝術宮”已經投入使用。
傳承價值
曲陽石雕的文化內涵是深沉的。它凝聚著一個古老而又淳樸的、在太行山脈以農業為主要生存手段的歷代農民藝匠的雕刻之魂。在這塊盛產白石的山坳中,數十代人通過一錘一釺的不斷雕鑿,廣泛汲取北方諸民族與佛教文化的營養,以極強的民族文化精神融入其中,用傳統的技藝,以無聲的形象描繪民族的尊嚴、宗教的虔誠,出色地雕刻出屬於世界級的文化瑰寶。這其中自然滲透著曲陽雕刻藝匠生活於斯的親歷感受,有著對造型藝術獨特的感悟,同時把宗教信念、審美情趣溶鑄於每尊雕像之中。通過各個時期曲陽石雕藝術作品所凸顯的造型精神,可以看出它的拙中藏巧、以小喻大,頑石通靈的技性,從而體現了曲陽文化內涵的深沉度,也決定了曲陽石雕的傳承價值。 
傳承人物
劉紅立,男,漢族,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曲陽石雕代表性傳承人。 
劉同保,男,漢族,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曲陽石雕代表性傳承人。 
甄彥蒼,男,漢族,1938年生,河北曲陽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曲陽石雕代表性傳承人。 
盧進橋,男,漢族,1927年生,2009年去世,河北曲陽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曲陽石雕代表性傳承人。 
安榮傑,男,漢族,1947年生。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曲陽石雕代表性傳承人。 
保護措施
2005年起,曲陽縣連續5年舉辦雕刻藝術節、雕刻展銷會、雕刻博覽會,積極組織企業走出去,引導企業到上海、深圳等城市參加招商會、洽談會活動,擴大麴陽雕刻影響力。 
2014年,曲陽漢風雕塑職業培訓學校在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支持下,開展以曲陽雕塑藝術為內容的免費培訓。 
2017年9月20日,在文化部非遺司的大力支持下,由河北省文化廳、河北美術學院承辦的“文化部、教育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河北美術學院2017年首期曲陽石雕培訓班”開班儀式在河北美術學院正式啟動。 
曲陽石雕
曲陽石雕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西羊平藝人劉普治雕刻的石雕作品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直隸出品展覽會上獲獎,其中美人像獲銀牌獎,佛像、獅子銅牌獎。
1981年,盧進橋雕刻的《坐獸觀音》在河北省工藝美術作品評比中獲第一名。
1982年,盧進橋雕刻《卧獸觀音》在全國工藝美術作品“百花獎”評比中獲優秀創作設計二等獎。
1983年,盧進橋石雕作品《三大仕》在仝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評比中獲優秀作品獎,並送往義大利陳列。
1984年,盧進橋雕刻的《卧獸觀音》和《三大仕》被定為國家珍品徵集收藏,永久保存。
1986年,王樹昌、劉同保雕刻的漢白玉石雕《騎獸觀音》和《坐山觀音》被國家輕工業部評為優秀作品。同年盧進橋雕刻的《坐獸觀音》、《卧獸觀音》在全國第六屆工藝美術品“百花獎”評比中榮獲國家石雕行業首次頒發的“銀杯獎”。 
重要活動
2014年2月14日至3月18日,海外“歡樂春節”暨河北曲陽雕塑展、河北唐山工藝陶瓷展及河北民俗工藝展演活動在西班牙馬德里中國文化中心舉辦,該展覽向西班牙觀眾展出了曲陽石雕等藝術作品。 
2017年6月10日,主題為“非遺保護——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的第三屆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暨第十屆河北省民俗文化節活動在河北廊坊舉辦,展會上向人們展出了曲陽石雕等藝術作品。 
2018年4月10日,北京·曲陽文化旅遊推介展在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舉辦,本次推介展向人們展出了曲陽石雕等藝術作品。 
2018年5月18日,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文化生態,第十一屆河北省民俗文化節在河北博物院拉開帷幕,文化節期間向人們展出了曲陽石雕等藝術作品。 
曲陽石雕
曲陽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