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戰役

解放廣東的重要戰役

廣東戰役(Guangdong Battle of):1949年10月至11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及第四野戰軍各一部在廣東省境內向國民黨軍發動的進攻戰役。

此戰,解放軍共殲滅國民黨軍62380人,其中俘敵41060人,斃傷10600人,起義4790人,投誠2490人,改編3440人,為下一步進入廣西殲滅白崇禧集團創造了條件。

徠1949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等部,對在廣東省大陸的國民黨軍進行的追擊作戰。

戰役背景


1949年4月,國民黨政府由南京遷廣州。8月,人民解放軍懈放江西省全境,準備向廣東省進軍。此時,在廣東大陸的國民黨軍有第21兵團和自閩、贛逃粵的第12、第13兵團共10個軍,連同保安部隊約15萬人,在國民黨華南軍政長官余漢謀指揮下,依照其國防部關於“鞏固粵北,確保廣州”的指令,以第21、第10兵團共7個軍沿粵漢鐵路(廣州一武昌)曲江(今韶關)至廣州一線設防。其第39、第63軍位於曲證,南雄、始興地區,第21兵團第50軍和第23、第70軍位於翁源、英穗、情遠地區,第109、第32軍位干增城、從化、花縣地區,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入粵。另以第12兵團第10、第18軍於潮安、汕頭地區策應粵北和廣州,第62軍於湛江地區保持往海南島的退路。
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於解政華南的統一部署,決定以所屬第15兵團、兩廣縱隊和配屆的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共22萬人,由第4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賡指揮,在廣東大陸的人民解放軍各游擊縱隊配合下,於第四野戰軍主力舉行衡寶戰撞,在湖南省境內圍殲國民黨華中軍政長官白崇禧所部的同時,發起廣東戰役。
廣東戰役
廣東戰役

過程


廣東戰役
廣東戰役
9月7日,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葉劍英和陳賡在江西贛州主持召開作戰會議,作出分3路挺進廣東的部署:右路第4兵團部率第13、第14、第15軍先奪取曲江,爾後主力沿北江西側和粵漢鐵路南下,一部出三水,從西及西北面合圍廣州;中路第15兵團部率第43、第44軍先佔領翁源,爾後主力經佛岡、從化、花縣直插廣州,一部出增城,截斷廣九鐵路(廣州一香港九龍),從東及東北面合圍廣州;走路兩廣縱隊和粵贛湘邊縱隊阻部分兵力切斷廣州與潮汕國民黨軍的聯繫,主力沿東江兩岸進至虎門地區,從南面台圍廣州。參戰部隊於9月底進至粵贛湘邊境地區集結。
10月2日戰役開始。第4兵團3個軍合擊曲扛,守軍慌忙南撤。第4兵團7日佔領曲江后,主力即向廣州追擊,9日攻佔英德。第15兵團2個軍分別從江西南康、信豐向廣州推進,6日佔領翁源,9日進至新豐。同日,兩廣縱隊與粵贛湘邊縱隊沿龍川、河源、惠州向廣州以南挺進。此時,余漢謀急忙將南撤的第39軍配置於佛岡、源潭地區,與位於從化地區的第50軍和位於增城地區的第109車一起,在廣州以北和東北100餘公里的正面上,重新部署保衛廣州的“最後防線”。人民解放軍向國民黨軍屣開猛烈進擊。11日,第15軍攻佔連旺口,第43軍攻佔佛崗,12日,第44軍佔領從化。13日,第14軍佔領清遠,第15軍佔領源潭,第43軍佔領花縣,第44軍佔領增城。至此,余漢謀集團的4最後防線”全面崩潰,國民黨政府倉皇撤逃重慶。余漢謀集團一部乘船從珠江口撤往海南島,大部向粵西請退。14日,人民解放軍第15兵團佔領廣州。
在人民解放軍從北面和東北面逼近廣州時,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於10月12日電示:不使廣州敵向廣西集中。據此,第4兵團當即決定不停留地跟蹤追擊西逃的國民黨軍。16日,第14軍佔領三水,第15軍佔領佛山。16日,第14軍佔領四會、高要。17日,陳賡獲悉國民黨軍除第63、第109軍已西逃粵桂邊境外,第13、第21兵團及第39軍向陽江方向潰逃,即令第14軍3個師、第15軍2個師和第13軍1個師分3路向陽江方向追擊。西路由高要經新興迂迴至陽江西側;東路由佛山經鶴山、台山直插陽江;中路明、恩平直逼陽江。要求各匍5隊在粵中縱隊配合下,大膽、高速地平行追擊和超越追擊,從撤逃的國民黨軍兩翼前出,斷其退路,達成台圍。同時,令第13軍主力向茂名(今高州)前進。第4兵岡指戰員為追上相距100公里以外的國民黨軍,不顧疲勞,晝夜兼程,途中殲第13兵團部、第39、第70軍各一部及暫編第3縱隊全部,迫使第39軍第91、第103師和保安第3、第4師投誠。至24日,將第21兵團部和第23、第50、第70軍及第39軍殘部等共約4萬人包圍於陽江地區。25日,國民黨軍多次沿陽江至電白公路向雷州半島突圍未逞,被壓縮在陽江西南之白沙圩軍平岡圩東西約5公里、南北約10公里的狹小地域內。26日拂曉,第4兵團發起攻擊,戰至12時,全殲被圍的國民黨軍,取得陽江圍殲戰的勝利。在此期間,駐守旺門的國民黨軍第4進防聯合艦隊500餘人並艦艇11艘起義;潮汕地區國民黨軍第12兵團乘船從海上向金門和台灣撤退。閩粵贛邊縱隊解放汕頭市。至11月4日,第13車在粵硅邊縱隊配合下佔領羅定、茂名、倍宦、廉江等地,封閉丁白崇禧集團由廣西向雷州半島和海南島撤退的道路,戰役結束。
解放廣州
解放廣州

結果


廣東戰役
廣東戰役
是役歷時34天,人民解放軍傷亡1700餘人,殲滅國民黨軍余議謀團主力6.2萬餘人,解放了除欽州、台浦(今均屬廣西壯族自治區)地區和雷州半島以外的廣東大陸,為爾後解放廣西和海南島創造了有利條件。

歷史評價


廣東戰役
廣東戰役
為解放廣東,人民解放軍第4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賡)、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政治委員賴傳珠)和兩廣縱隊、粵贛湘邊縱隊、粵中縱隊共22萬餘人,在第4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賡指揮下,於10月2日分3路向廣東發起進攻。粵北國民黨軍一觸即退,紛紛南撤。
進軍廣東的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第四野戰軍的第十五兵團和兩廣縱隊,在廣東人民地方武裝配合下,以一部分兵力由和平、龍川沿東江向廣州以南進攻,解放了東江兩岸和珠江三角洲地區;主力由桂東、南雄、信豐沿粵漢鐵路兩側南進,先後攻克曲江、英德等城,殲敵一部,14日解放廣州。第四兵團分路窮追,將逃敵圍殲於陽江、陽春地區。潮州、汕頭之敵由海上逃跑。戰役至29日結束。共殲敵兩個兵團及其他殘部62000多人,除沿海島嶼及雷州半島外,廣東全境解放。
廣東戰役中包含了幾個有名的戰鬥,即解放廣州,陽江、陽春地區圍殲戰等。10月2日,在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賡指揮下,二野與四野部隊向廣東發起進攻。粵北國民黨軍一觸即退,紛紛南撤。7日,沿粵漢路西側南下的第4兵團進佔粵北門戶曲江。
徠廣東戰役從10月2日開始至11月4日結束,歷時34天,共殲余漢謀部6萬多人,為解放廣西、殲滅白崇禧集團創造了有利條件。

其它


陳賡直取廣州

林彪
林彪
林彪下令陳賡兵團暫停進攻廣東,不想再改變命令,仍然堅持要陳賡兵團西進入桂。11日,他以四野前委的名義致電軍委:從多次行動中可以看出白崇禧的作戰方針,是集結其最精銳的主力,以流竄不定的方式,尋求我之弱點攻擊。其部隊是很有戰鬥力的,行動甚快。我如不殲滅此敵,則兵力不能分散發動群眾和維持交通。根據這一情況,欲殲白崇禧,我方兵力須絕對優勢,採取至少由兩個或三個方面向敵進攻,造成圍剿的形勢;同時須設法使廣東之敵不能與白崇禧靠攏,以便分割敵人,各個殲滅。所以,我們認為,為了廣東之敵退不回廣西,我應暫不繼續進攻廣東,而以廣東的大城市與重要地區作為吸引廣東之敵的工具;同時能使我集中更優勢的兵力與廣西之敵作戰,首先達到殲滅廣西之敵,然後在軍政配合下,以四野部隊解決廣東之敵。
林彪洋洋洒洒地發出了這份長達千字的電文,主要是想表明,他的作戰意圖是先桂后粵各個擊破,用廣州這一政治經濟中心吸引粵軍,以免粵軍向廣西撤退。
在向軍委發出電報的同時,林彪也電令陳賡、鄧華兩兵團:如目前尚無敵人被你們圍住和尚無可靠地抓住敵人的可能時,則陳、鄧兩兵團各部皆應現地停止待命,暫勿南進。但如某部業已圍住敵人或正有把握圍住敵人時,則某部可繼續前進,其餘部隊仍停止待命。
“這是什麼命令嘛?”陳賡接到上述電報,心情十分不快,他很快就找來了葉劍英等人,攤開地圖,一面指點著一面說道:“首先,我堅決支持軍委和四野關於在湘贛邊殲滅白崇禧主力的方針。但是,對放棄進攻廣州和調我兵團入桂,本人頗有看法。我們距桂林直線距離有650公里,從時間上計算,不如18軍、46軍和13兵團快,這些部隊都比我們近,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如果我兵團放棄廣東作戰,恐怕會兩頭失算。在廣西方面,我們來不及切斷白崇禧南退的後路;在廣東方面,15兵團等兵力不夠,難以完成解放全省的任務。”

力挺陳賡

陳賡
陳賡
“陳賡同志的建議很好,我同意按此向軍委和四野前委上報。”葉劍英拍了板,不過他考慮問題更全面一些,為防止林彪有看法,又補充道,“在電報的後面特別應加上一句,這也許是我們偏重局部的看法,如果軍委及四野前委站在全局的高度,認為應當改變廣東作戰計劃,調我兵團入桂,我們也將堅決執行。”
當日晚21時,衡寶戰役大局已定,林彪在考慮了陳賡等人的意見后,仍堅持暫時不打廣州,以免余漢謀與白崇禧兩支力量合為一處。
林彪和陳賡的意見分歧越來越大,毛澤東只好親自出面了。這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他拿著放大鏡對照軍用地圖陷入了長時間的思考。他最初支持林彪調第4兵團入桂的建議,是因為桂敵北援,而現在已證實桂敵並未北援。陳賡的分析是正確的,第4兵團入桂因距離太遠,是堵不住桂敵南撤的。這樣一來,白崇禧因為西南有退路,很有可能退入雲、貴兩省。四野經營的範圍是中南六省,雲貴屬二野的作戰區域,二野兵少,難以獨立解決西南和華中合流之敵。勢必要四野跟蹤白崇禧部入西南,這樣一來將會打亂整個戰略部署。但事實上,這是林彪錯誤的估計。
白崇禧的確曾一度想率主力回援被圍的4個師,但很快就放棄了這種打算,使得林彪要殲白崇禧主力於湘桂邊區的計劃落入空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