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牌鎮

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轄鎮

界牌鎮,隸屬於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地處安州區東南部,東、東南與綿陽市涪城區永興鎮連接,西與安州區花荄鎮獅子村相連,西南與花荄鎮五顯村毗鄰,西北與花荄鎮白鶴林村相鄰,北與花荄鎮紅武村接壤。距安縣縣城4千米,區域總面積31平方千米。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界牌鄉。1959年,鄉改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1998年,鄉改鎮。截至2019年末,界牌鎮戶籍人口為24712人。截至2020年6月,界牌鎮轄5個社區、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青安社區。

徠截至2019年末,界牌鎮有工業企業58個,其中規模以上3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歷史沿革


清初,設遞鋪。
順治年間,屬安縣東鄉界牌場(四甲)。
2016年4月,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於同意四川省調整綿陽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複》:同意撤銷安縣,設立綿陽市安州區,以原安縣的行政區域為安州區的行政區域,界牌鎮改屬安州區。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界牌鎮轄永豐、竹林、金鳳、石安、五顯、龍集、西明、石嶺,青安、興安10個村(居)民委員會。
截至2020年6月,界牌鎮轄5個社區、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青安社區。
青安社區興安社區石安社區江安社區富安社區
金鳳村五顯村龍集村西明村石嶺村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界牌鎮地勢平緩,有少量丘陵。

氣候特徵

界牌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乾濕季節分明,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較足。多年平均氣溫16.4℃。無霜期年平均300天。年平均降水量820.3毫米。

水文

界牌鎮安昌河流經本鎮,灌溉著近萬畝良田。

自然災害

界牌鎮有水災、旱災、地震。地震最嚴重的一次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學校、醫院、道路、水利、通訊、電力等公益設施和基礎設施嚴重損毀,直接經濟損失2.9億,房屋倒塌千餘間。

自然資源


2011年,界牌鎮耕地面積1萬畝。

人口民族


2徠011年末,界牌鎮轄區總人口2.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000人。另有流動人口2000人。總人口中,男性11560人,佔50.3%;女性11440人,佔49.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2958人,佔99.8%;有回、藏、羌3個少數民族,共42人,佔0.2%。2011年,人口出生率12.4‰,人口死亡率10.5‰,人口自然增長率1.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42人。
截至2017年末,界牌鎮常住人口為23253人。
截至2019年末,界牌鎮戶籍人口為2471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界牌鎮財政總收入0.11億元,比上年增長9.1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04億元,比上年增長10.12%。
截至2019年末,界牌鎮有工業企業58個,其中規模以上3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農業

2011年,界牌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4億元,比上年增長4.1%,農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49.4%。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生產糧食9900噸,其中水稻7750噸,小麥882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1萬畝,產量1463噸,其中花生196噸;蔬菜種植面積7288畝,產量21123噸,主要品種有萵筍、生薑、海椒等,其中萵筍1317噸,生薑125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2.4萬頭,年末存欄2萬頭;羊飼養量700隻,年末存欄300隻;牛飼養量300頭,年末存欄1800頭;家禽飼養量136萬羽。生產肉類3835.9噸,其中豬肉1726.4噸,牛肉35.8噸;禽蛋1437.4噸,鮮奶5907噸;畜牧業總產值13329萬元。漁業以養殖草魚、青魚、鯉魚等為主。魚塘養殖面積92公頃,產量1850噸,漁業總產值2200萬元。
截至2011年末,界牌鎮累計造林0.5萬畝,其中經濟林1000畝,竹林3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8.6萬株,林木覆蓋率26.5%,活立木蓄積量3.2萬立方米。
萵筍
萵筍

工業

2011年,界牌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家,職工1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1億元,比上年增長25.1%。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5家。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界牌鎮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283人,專任教師9人;小學2所,在校生906人,專任教5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1所,在校生520人,專任教7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體育事業

2011年末,界牌鎮場鎮社區和62.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

廣播電視

2011年末,界牌鎮廣播喇叭180隻。有線電視用戶0.35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界牌鎮醫療衛生機構1個;病床4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40張,固定資產總值0.1億元。專業衛生人員25人,其中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醫師11人,註冊護士6人。醫療機構完成診療3.3萬人次,住院手術100台次,出院病人1150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67/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6%。

社會保障

2011年,界牌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4戶,人數49人,支出16.05萬元,比上年增長10%,月人均273元,比上年增長5%;城市醫療救助6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9人次,共支出1500元;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20人次,支出4000元,比上年增長11.7%。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47戶,人數494人,支出60.5萬元,比上年增長15%,月人均102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5人,支出2.7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1人,支出9.2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8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52人次,共支出1.3萬元;農村臨時救濟80人次,支出1.6萬元,比上年增長1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0萬元。新增就業人員68人,有68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649人。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界牌鎮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7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2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6000門,固定電話用戶25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30.2%;行動電話用戶1000戶,比上年增加286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10.1%;寬頻接入埠總數2000個,其中已佔用埠總數1600個,寬頻接入用戶1600戶,比上年增加450戶。

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界牌鎮鎮區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10千米。
供電
2011年末,界牌鎮鎮區年售電量累計完成0.15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41%,供電可靠率99.82%。
燃氣
2011年末,界牌鎮鎮區天然氣管線22.3千米,供氣站1個,天然氣用戶600戶,燃氣普及率30.4%,月天然氣平均用量4萬立方米。
園林綠化
2011年末,界牌鎮鎮區綠化覆蓋率22.2%。

交通


2011年,界牌鎮縣鄉(鎮)級公路3條,境內總長15千米。鎮區道路總長度4.6千米。

文化


地名由來
因安縣與涪城區交界處有一塊界碑而得名。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界牌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