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牌鎮

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轄鎮

界牌鎮,湖南省衡陽縣衡陽縣下轄鎮,地處衡陽縣境東北部,東與岣嶁峰國家森林公園接壤,南與岣嶁鄉為鄰,西臨渣江鎮、石市鄉,北抵衡山縣馬跡鎮,行政區域面積98.94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界牌鎮戶籍人口有34228人。

1949年10月,屬衡陽縣第八區。1952年7月,屬第十四區。1953年3月,置界牌鎮。1958年9月,分屬前進、超美人民公社。1984年,復置界牌鎮。1995年5月,撤區並鄉,國慶鄉併入界牌鎮。截至2020年6月,界牌鎮下轄4個社區、12個行政村。

2011年,界牌鎮財政總收入134.8萬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21.9萬元,比上年增長23.8%。從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63.9萬元,個人所得稅131.8萬元,增值稅520萬元,企業所得稅48萬元。2018年,界牌鎮有工業企業69個,其中規模以上1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歷史沿革


清末、民國時期,屬福政鄉。
1949年10月,屬衡陽縣第八區。
1952年7月,屬第十四區。
1953年3月,置界牌鎮。
1958年9月,分屬前進、超美人民公社。
1984年,復置界牌鎮。
1995年5月,撤區並鄉,國慶鄉併入界牌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界牌鎮地處衡陽縣境東北部,東與岣嶁峰國家森林公園接壤,南與岣嶁鄉為鄰,西臨渣江鎮、石市鄉,北抵衡山縣馬跡鎮,行政區域面積98.94平方千米。
氣候
界牌鎮受南嶽衡山高山氣候、氣流影響,界牌雨量充沛,常年瀑布飛流,冬暖夏涼。
水文
界牌鎮水資源充裕。境內有中、小型水庫七座,庫容量1600多萬方,龍頭河、車子河、三十六灣河,三河競流,奔騰不息,滋潤著界牌這片神奇的土地。

自然資源


界牌鎮礦產資源豐富。高嶺土、納長石、鉀長石石英石儲量達2億噸,有採礦及礦產品加工企業近40家。大牌嶺礦區單礦蘊藏量雄居亞洲之冠達8000萬噸。全鎮年採礦量在50萬噸以上,供應全國數百家陶瓷廠。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界牌鎮下轄6個社區,25個行政村,下設26個居民小組、276個村民小組。
社區中心紅星長風大興桂花台桐梓坪
行政村將軍蓮花七星石基造基勝利共升天馬銀溪湖坪界牌同勝蟠龍豐嶺平田兩冬上塔高山長車國慶石碧界江陶公象山白象
截至2020年6月,界牌鎮下轄4個社區,1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長風社區瓷城北路188號。
龍頭河
龍頭河
社區桂花台社區大興社區紅星社區望龍台社區
行政村銀溪村界牌村蟠龍村造基村共升村國慶村白象村象山村界江村上塔村兩冬村將軍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界牌鎮轄區總人口3046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64萬人,城鎮化率53.8%。總人口中男性1.6萬人,佔52.6%;女性1.44萬人,佔47.4%;14歲以下6398人,佔21%;15—64歲19498人,佔64%;65歲以上4569人,佔15%。2011年,人口出生率10.19‰,人口死亡率6.23‰,人口自然增長率3.9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08人。
2017年末,界牌鎮常住人口有30156人。
截至2018年末,界牌鎮戶籍人口有34228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界牌鎮財政總收入134.8萬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21.9萬元,比上年增長23.8%。從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63.9萬元,個人所得稅131.8萬元,增值稅520萬元,企業所得稅48萬元。
2018年,界牌鎮有工業企業69個,其中規模以上1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農業
界牌鎮有耕地面積1.99萬畝,人均0.65畝,林地面積9.81萬畝。農業以種植水稻、油菜、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1.9億元,農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11.8%。生產糧食1.31萬噸,人均370千克;種植油菜0.96萬畝,產量0.12噸。油茶籽產量210噸。
畜牧業以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68萬頭,年末存欄9897頭,家禽年飼養量5.44萬羽。
工業
界牌鎮的工業以採礦、礦產品加工、瓷器生產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28.5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8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79.9%,比上年增長35%。擁有工業企業47家,職工3560人。
商業
2011年,界牌鎮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0.94億元。共有商業網點227個,從業人員728人,城鄉集貿市場3個。日用瓷、工藝禮品、陶瓷等產品遠銷東南亞、歐美等地,出口總額1100萬美元。
金融
2011年末,界牌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3億元,比上年增長15%;各項貸款餘額9117萬元,比上年增長30%。

文化


地名由來
清朝時,境內曾立過衡陽、衡山兩縣交界的界碑而得名。
風俗民情
火燈節是界牌鎮由來已久的一項民俗活動,是南嶽壽文化、火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薪火相傳600年。每年農曆二月初七的夜晚,都是界牌鎮居民的狂歡之夜,家家戶戶、男女老少均全身心地投入這一民俗活動。據傳界牌火燈節始發於明朝永樂年間,由於當時地方連年遭受蟲災,聖壽寺壽佛託夢人們玩耍火燈可以消災,於是人們組織玩耍火燈,果然蟲災消除,經濟也活躍了。從此,為感謝壽佛,人們每年都在壽佛二月初八生日之前夕,為祈求一年風調雨順、農業生產豐收、社會平安和諧,自發性地玩耍火燈,至1953年被列為封建迷信而中斷。為弘揚傳統文化,界牌鎮政府按照群眾自辦為主、政府指導為輔的原則,界牌人們於2001年自發組織重建聖壽寺,於2002年起開始重新舉辦火燈節,迄今已成功舉辦16屆,成為當地重要節慶活動,比過年還熱鬧。
宇石寨、珍珠岩、三十六彎、七星潭峽谷等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
地方特產
界牌陶瓷
界牌瓷器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生產的瓷器產品工藝精湛質地優良,享有“白如玉、薄如磐石、聲如磐石”之美譽。

交通


2011年,界牌鎮境內有縣道2條,鄉道2條,總長30千米;村道43條,總長87.4千米。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界牌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450人,專任教師48人。有中學1所,小學8所,在職教職工195人,學生3558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界牌鎮有鎮文化站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31處,文化專業戶12戶,圖書室29個,藏書13萬餘冊。
體育事業
2011年末,界牌鎮有體育場所11個,5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界牌鎮有醫療衛生機構2個,門診部13個,有床位46張,固定資產總值3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10名,其中執業醫師26人,註冊護士10人,9名在冊鄉村醫生。完成診療2.26萬人次。25個村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末,界牌鎮有城鎮低保1238戶,人數2111人,支出385.3萬元,月人均152.1元。農村低保770戶,人數2272人,支出213.5萬元,月人均78.3元。鎮敬老院1所,集中供養農村五保62人,醫療救助1034人,資助4581人蔘合參保,支出135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9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2.5萬元;2011年,加新農合人數17975人,城鎮醫保參保2936人;參加新農保7540人。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界牌鎮有郵電所1處,代辦點2處。電信企業2家,固定電話用戶2100戶,行動電話用戶2500戶,網際網路用戶630戶。
公共交通
1980年,界牌鎮建成鎮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16個班次,日均客運量500餘人次。
1993年,界牌鎮建成鎮自來水公司。有蟠龍和樟樹橋2個水廠,日供水5000噸。3條主街道修有排水暗溝6.3千米。
園林綠化
界牌鎮的建新街設有綠化帶1000米。

旅遊


萬壽寺
萬壽寺
界牌鎮
界牌鎮
風景名勝
湖南萬源湖風景旅遊區
湖南萬源湖風景旅遊區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湖南省四星級鄉村旅遊區。位於衡陽縣界牌鎮、石市鄉。該水庫於1958年動工興建,1960年建成投入使用,湖區面積5330萬平方米。景區地域內歷史文化、自然文化、宗教文化、農耕文化悠久,生態良好,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2008年,衡陽縣政府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同年底開工建設,景區主要環繞以水庫為核心,規劃總面積約25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積約345平方千米,規劃設計“—軸九區”,分期開發。依託萬源湖山水旅遊資源及當地其蘊含的深厚瓷都文化內涵,建成景觀、生態、休閑、文化、旅遊為—體的度假區。主要景點有白石峰、將軍水庫、將軍廟、兩冬寺、望夫樓、娘娘殿、海螺庵、五指山、桃花島、猴島、宇石寨、珍珠岩、三十六彎、七星潭峽谷等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

獲得榮譽


2021年3月25日,被湖南省文明委授予“2020屆湖南省文明村鎮”稱號。經濟概況
界牌鎮[湖南省衡陽縣界牌鎮]
界牌鎮[湖南省衡陽縣界牌鎮]
界牌鎮[湖南省衡陽縣界牌鎮]
界牌鎮[湖南省衡陽縣界牌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