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尋梅

漢語成語

踏雪尋梅梅未開,佇立雪中默等待。是踏雪尋梅的典故:張岱的《夜航船》里記載,孟浩然情懷曠達,常冒雪騎驢尋梅,曰:“吾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背上。”形容文人雅士賞愛風景苦心作詩的情致。

釋義


形容文人雅士賞愛風景苦心作詩的情致。
張岱的《夜航船》里記載,孟浩然情懷曠達,常冒雪騎驢尋梅,曰:“吾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背上。”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或曰:‘相國(指鄭綮)近有新詩否?’對曰:‘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此處何以得之?’蓋言平生苦心也。”
明·程羽文《詩本事·詩思》:“孟浩然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背上。”
踏雪尋梅(黃仲金 書刻)
踏雪尋梅(黃仲金 書刻)
元·費唐臣《貶黃州》第二折:“為不學乘桴浮海鴟夷子,生扭做踏雪尋梅孟浩然。”
《金瓶梅詞話》第二十回:“知你許久不曾進裡邊看桂姐,今日趁著天氣落雪,只當孟浩然踏雪尋梅,咱望他望去。”
周作人 《知堂回想錄·縣考的雜碎》:“‘風兜’是一種呢制的風帽,普通多用紅色呢,下連肩背,前面包住兩頰下巴,彷彿古人踏雪尋梅的高士所戴的那樣。”
“踏雪尋梅”成語膾炙人口,一些雕刻品也常以“踏雪尋梅”為題材,刻畫文人雅士踏雪尋梅之雅事。
元·馬致遠《江州司馬青衫淚》第一折:“【金盞兒】一個笑哈哈解愁懷,一個酸溜溜賣詩才。休強波灞陵橋踏雪尋梅客,便是子猷訪戴,敢也凍回來。咱這裡酥烹金盞酒,香搵玉人腮;不強如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踏雪尋梅圖
踏雪尋梅圖
(右圖冊是用壽山芙蓉石創作的園雕《踏雪尋梅》,圖片來源:徐林(心若冰清):幾件雕刻品)

成語出處


唐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或曰:'相國(指鄭綮)近有新詩否?'對曰:'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此處何以得之?'蓋言平生苦心也。"后被宋人接受並融合到孟浩然騎驢覓詩的故實之中,形成後來的“孟浩然踏雪尋梅”故事。
明·于謙《題孟浩然踏雪尋梅》:“滿頭風雪路欹斜,杖屨行尋賣酒家。萬里溪山同一色,不知何處是梅花。”
明末·程羽文《詩本事.詩思》:"孟浩然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