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石門大橋

橋樑、斜拉橋、公路橋

嘉陵江石門大橋(Jialing River Shimen Bridge),是中國重慶市境內連接江北區與沙坪壩區的過江通道,位於嘉陵江水道之上,是城市中環線上的重要橋樑,同時也是成渝、漢渝兩條對外公路重要接線的咽喉。

嘉陵江石門大橋於1985年12月25日動工興建,於1988年12月25日工程竣工,於1988年12月28日通車運營。嘉陵江石門大橋線路北起大石壩立交,上跨嘉陵江水道,南至漢渝路立交,線路全長1096.5米,主橋長806米,橋面為雙向四車道城市主幹道,設計速度為60千米/小時。

橋樑結構


石門大橋[重慶嘉陵江石門大橋]
石門大橋[重慶嘉陵江石門大橋]
石門大橋是中國第一座採取美國索拉技術建成的跨江大橋,橋樑 全長716M。主橋為200+230(M)單索麵獨塔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橋面全寬25.5M,設4車道。墩高約50M,塔柱自橋面以上高113M,塔總高約163M。拉索採用平行索布置,索距7.5M,拉索最長達230M。主梁為箱型斷面,採用勁性骨架懸臂澆築施工。引橋為主孔5*50+36(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採用頂推法施工。

養護歷程


2000年,重慶路橋股份有限公司斥資進行的石門大橋的路燈改造,是該橋建成以來第一次全面的路燈改造工程。據介紹,由於重慶天氣腐蝕性嚴重,加之人為和其他因素,石門大橋燈具、燈桿均有大面積破損,影響了正常照明。路橋公司此次出資30餘萬元擬讓大橋上34盞路燈全部換上美國庫柏燈具。
2005年,嘉陵江石門大橋拉索進行維修更換。
2007年,由於大橋長期被車輛碾壓,橋面破壞嚴重,部分地方已出現坑洞,車輛減速才能通過。所以開始翻修橋樑。
2008年,大橋翻修之後,對斜拉索進行了更換,全橋216根拉索,除2005年更換的36根拉索外,全部進行了更換。

建設歷程


1985年12月25日,嘉陵江石門大橋動工興建,並舉行開工儀式。
1988年12月25日,嘉陵江石門大橋工程竣工,進行驗收工作;12月28日,嘉陵江石門大橋通車運營,並舉行通車儀式。
2004年4月15日,嘉陵江石門大橋首次進行翻修改造工程。
2005年7月20日,嘉陵江石門大橋首次進行斜拉索的更換工程。
2007年12月11日,嘉陵江石門大橋進行返修改造工作。
2008年10月10日,嘉陵江石門大橋進行斜拉索更換工程。
2012年1月17日,嘉陵江石門大橋進行變形檢測工作。
2015年8月15日,嘉陵江石門大橋進行封閉變形檢測工作。
2017年8月8日,嘉陵江石門大橋進行封閉檢測工作。

橋樑位置


嘉陵江石門大橋位於中國重慶市,連接連接江北區與沙坪壩區,大橋距西北方向高家花園大橋約2.8千米,距東南方向嘉華大橋約為4.8千米;線路北起大石壩立交,上跨嘉陵江水道,南至漢渝路立交,途經大橋線路為紅石路、漢渝路。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整體布局
嘉陵江石門大橋分別由主橋、橋塔、斜拉索、兩岸引道及各立交匝道組成;主橋路段呈東北至西南方向布置。
設計特點
嘉陵江石門大橋為獨塔斜拉橋。主梁與塔、墩固結;橫斷面為用外腹板傾斜的三室側梯形箱梁,每對斜拉索分別錨固在兩個中腹板上,邊箱傳力是採用拉杆形式,每隔一定距離設置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杆,並將拉杆內預應力鋼束錨固於橋面板頂層鋼橫樑上。橋面按排水橫坡做成折線形,梁、塔、墩固結處設二道橫樑,箱梁在塔柱下採用梯形斷面,於墩頂實力段相接,箱梁及塔柱均採用400號混凝土。塔柱設置在橋面中央分隔帶上,為等截面獨柱空性結構,塔柱上預留前後交錯排列的拉索管道,以備拉索穿過錨固,錨固端設置鋸齒形張拉槽,兩側設有檢測平台。拉索採用對稱豎琴布置,兩索麵設置在中央分隔帶上,每根內、外索由多根高強鍍鋅鋼絲聚集而成,其平行鋼絲束排列成不等邊八角形。主墩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承台採用250號混凝土;支承箱梁的橋台採用挖空樁基礎,樁頂澆鋼筋混凝土蓋梁,兩側及台前設飾牆,台後中央分隔帶上設有檢修井。
設計參數
嘉陵江石門大橋線路全長1096.5米,主橋長806米,橋面全寬25.5米,主跨採用(230+200)米跨徑布置。梁高4米,箱梁頂部寬24.5米,兩側懸出4.25米,底板寬13米;橋面板厚30厘米,底板厚35厘米,內、外腹板厚度分別為60厘米和30厘米。塔柱自橋面高113米,順橋向寬9.5米,橫橋向寬4.0米,在橋面凈空以上放寬至4.5米。拉索南跨間距為216厘米,北跨間距300厘米,塔柱前後各設25對拉索,樑上水平間距7.5米,塔上垂直距離為3.75米,其內鋼束束直徑5毫米,共計302根,設計張力為380噸。
技術標準
道路等級城市主幹道
車道設置雙向四車道
設計速度60千米/小時
荷載標準汽車—20級,掛車—100級,平板車—300;人群荷載:350千克/平方米
坡度係數縱坡:2%,橫坡:1%
航道等級內河III級
通航標準凈寬:69米
通航噸位1000噸船舶
抗震等級基本烈度6度,按7度設防

設備設施


交通信號
2017年6月12日,嘉陵江石門大橋在南橋頭往江北方向的路口啟用可變車道和多車道匯入信號控制系統,提升道路的通行效率。
違章監攝
截至2017年6月,嘉陵江石門大橋在南橋頭下穿道出口處裝設電子警察,對闖紅燈交通違法行為進行查處,並利用變道抓拍技術對不按導向道行駛、違反禁令標誌、違反禁止標線等交通違法行為進行抓拍,進一步規範該路口行車秩序。

運營情況


票制票價
2018年1月1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取消徵收主城區路橋通行費,嘉陵江石門大橋包含其中。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建設難題
嘉陵江石門大橋主要建設難題為:
1、工程技術要求高,施工工藝複雜。
2、施工現場狹窄,受洪水影響,加上當時工期較緊,施工難度大。
施工技術
嘉陵江石門大橋主要施工技術及技術特色為:
1、採用大型施工索道,以此作為斜拉橋施工的主要運輸手段。
2、利用橋樑工程中滑模施工的經驗,除個別矮的橋墩外,其它橋墩和斜拉橋塔柱均採用滑模工藝施工。
3、提高了機械化工程度,並採用當時較為先進的施工技術,以此提升工作效率和改善勞動條件。
4、在斜拉橋箱梁施工上,改變傳統上利用掛蘭或支架懸澆的方法,以施工索道配合箱梁的勁性估價來移動和支承施工平台,進行大節段懸澆箱梁,加快施工進度。
5、連續梁箱梁預製和斜拉鋼索制索防護均形成工廠化生產,有利於制梁和制索的連續生產,滿足進度要求。
榮譽表彰
項目名稱所獲獎項
重慶嘉陵江石門大橋(正橋)1990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

價值意義


嘉陵江石門大橋對於改進重慶市的道路交通運輸系統,溝通沙坪壩和江北大石壩工業片區,減少車輛繞行,節約汽車燃料和運費,提高運輸效率,疏解市中心的交通擁擠,合理調節城市布局,發揮重慶市經濟中心城市的作用,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是城市中環線上的重要橋樑,同時也是成渝、漢渝兩條對外公路重要接線的咽喉。(《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市政工程專業委員會第一次城市橋樑學術會議論文集》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