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振遐

中國作曲家,代表作《紅樓夢》

顧振遐(1931~2010)一級作曲。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上海戲劇家協會理事、上海戲曲音樂學會理事。江蘇省泰縣人,1931年1月出生。1942年春考進抗日民主政府創辦的育英中學(現江蘇省姜堰第二中學)學習,抗戰勝利后調往部隊。後為華中公學文工團團員。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人物簡介


1949年秋,進中央音樂學院華東分院(上海音樂學院前身)第一屆音樂教育專修班學習,結業後分配到華東新旅歌舞團任作曲。1952年夏被調至華東音工團任政治幹事。1953年春調入華東越劇實驗劇團從事作曲。后又被調至華東戲曲研究院音樂組,從事作曲及研究工作。1955年,上海越劇院成立后,被分配進該院任作曲兼音樂組副組長、二團團長。在戲曲音樂創作上追求推陳出新,強調曲調與內容、人物的和諧一致及旋律性、戲劇性與抒情性的融合。

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舞台劇及電影《紅樓夢》、舞台劇及電視連續劇《梁山伯與祝英台》、《北地王》、《西園記》、舞台劇及電影《追魚》、《打金枝》、《魯迅在廣州》(獲上海市第一屆戲劇節音樂創作獎)及《西施歸越》等劇的作曲。主要論文有《徐玉蘭唱腔簡析》及《越劇依字行腔初探》。此外還編著出版了《徐玉蘭唱腔集成》一書。曾先後隨團出訪過蘇聯、民主德國、朝鮮、越南、日本等國及香港地區。文化大革命后,先後擔任劇院創作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三團團長、藝術研究室主任等職。1986年擔任《中國戲曲音樂集成·上海卷》副主編。在1992年中國戲曲音樂學會舉辦的首屆中國戲曲音樂評獎中,《紅樓夢》一劇的作曲,獲得"孔三傳"優秀音樂創作獎。
2010年5月9日下午,顧振遐在上海腫瘤醫院病逝,享年79歲。

定腔定譜


接受過學院派西洋作曲技法的訓練,卻畢生致力于越劇音樂創作的顧振遐,在包括《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台》、《北地王》、《西園記》、《追魚》、《打金枝》、《魯迅在廣州》等劇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而他對這一傳統藝術瑰寶的付出,還遠不止此——一直以來,越劇配樂由作曲創作,唱腔則基本由演員按傳統程式即興演唱,樂隊負責跟唱托腔,演奏無固定曲譜,導致演出隨意性較強,也為經典曲目流傳壓下了重重障礙。 1953年,華東越劇實驗劇團開始了越劇音樂改革的重要嘗試,顧振遐及其同儕選擇了傳統劇目《梁山伯與祝英台》中的“十八相送”一折(由傅全香等主演),將全部唱腔進行整理、加工,試行定腔定譜,對伴奏進行配器,繼而又在1954年新排的大型古裝劇《織錦記》中,全劇實行定腔定譜,此後,這種方法逐步得到推廣。
實行定腔定譜后,在越劇演出中,情景與音樂相輔相成,總體布局和唱腔字句並駕齊驅,這也開啟了越劇音樂創作相應起以作曲為主,與演員、琴師緊密合作的新時代。

經典紅樓


經典越劇《紅樓夢》劇照
經典越劇《紅樓夢》劇照
如果說定腔定譜是顧振遐在專業領域結出的豐碩成果,更多不知道這個名字的普通戲迷,卻在大街小巷傳唱《紅樓夢》中無形領了這個音樂老人的情。在一出出經典的寶黛唱段中,他和徐玉蘭一起提煉徐派唱腔的音樂元素,進行嚴密的鋪排和布局,用唱腔音樂成功刻畫了賈寶玉的人物形象,並由此被傳頌多年。1958年2月,越劇《紅樓夢》首次公演,接著連演54場,場場爆滿。1959年9月21日,上海越劇院帶著越劇《紅樓夢》進京演出,經過反覆推敲,顧振遐曾一夜改戲,這背後,就有一個“智囊團”戲迷——周恩來總理,當時,他建議道:“黛玉死了,你們或許想用喜樂表現賈寶玉娶親時的效果,但這裡應當以表現林黛玉的心情為主,先把觀眾的內心要求體現出來,然後再用喜樂作對比,否則觀眾的心情轉不過來。 ”直到1984年,鄧穎超仍回憶起:“《哭靈》這段好啊!恩來生病住院時,要我們放錄音給他聽,對《紅樓夢》中有些唱詞基本上能背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