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徐玉蘭的結果 展開

徐玉蘭

越劇表演藝術家

徐玉蘭,女,1921年12月27日出生於浙江新登縣,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

1933年進入新登女子戲班“東安舞台”科班學藝,初學花旦,后習老生。先後組建興華越劇社、玉蘭劇團,加入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文工團越劇隊,創立了有其個人獨特藝術風格的越劇小生流派—劉派,為我國的越劇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代表作有《北地王》《西廂記》《春香傳》《紅樓夢》《追魚》《西園記》等,曾獲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被評為百年越劇特殊貢獻藝術家。

人物關係


大事件

1921-12-27

出生

1921年12月27日出生於浙江新登縣。

1933

拜師學藝

1933年立夏進新登女子戲班“東安舞台”科班學藝,初學花旦,后習老生。文戲師傅俞傳海,武戲師傅是徽班文武老生袁世昌。

拜師學藝
1943-06

推動寧波越劇革新

1943年6月從上海請來劉濤先生排練劇本戲,改變了越劇原先那種無文字、無劇本、輕舞美的缺點,把越劇從“幕表戲”一舉推進到“劇本戲”這樣一個全新的表演形式,揭開了寧波越劇革新的序幕。

推動寧波越劇革新
1989

獲得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

1989年10月12日中國唱片總公司為慶祝中國唱片出版事業40周年,在北京隆重舉行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徐玉蘭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首屆“金唱片獎”。

獲得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
2006

獲百年越劇特殊貢獻藝術家獎

2006年時值中國越劇誕生100周年,徐玉蘭獲得百年越劇特殊貢獻藝術家獎項。

2013-11-09

獲中國戲劇獎終身成就獎

2013年11月9日出席第十三屆中國戲劇節開幕式現場,被授予中國戲劇獎終身成就獎。93歲高齡的徐玉蘭老師親自到場領獎。

獲中國戲劇獎終身成就獎
2017

獲上海白玉蘭白玉蘭表演藝術獎

2017年獲得第27屆上海白玉蘭表演藝術獎。

2017-04-19

逝世

2017年4月19日17點18分,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徐玉蘭因病於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6歲。

人物生平


徐玉蘭早期照片
徐玉蘭早期照片
1933年立夏進新登女子戲班“東安舞台”科班學藝,初學花旦,后習老 生。文戲師傅俞傳海,武戲師傅是徽班文武老生袁世昌。學習過長靠短打、大小花臉和猴戲等基本功,能從三張半高的桌子上翻下。曾扮演過《火燒連營寨》中的趙雲、《涌金門》中的武松、《大刀收關勝》中的關勝、《龍潭寺》中的開口跳等各種不同類型的角色。
1933年11月隨科班來上海演出於南洋橋敘樂茶樓,與名旦王杏花一起演《武家坡》。後來又與男班演員馬潮水花碧蓮合演《碧玉簪》等戲。
1939年11月11日 農曆己卯年十月初一日,東安劇社分拆,徐玉蘭、吳月奎等組“興華越劇社”,演出於上海長樂戲院,並特邀、孫妙鳳加入;水雲劇團新人金艷芳與汪笑真、等原東安劇社的部分人員組成“東南劇社”,演於上海匯泉戲院。
1933年後又隨“東安舞台”跑碼頭演戲,足跡遍布浙江、江西一帶。
1937年初隨“東安舞台”第二次到上海,先在老閘戲院,後到大中華戲院、南洋戲館、會樂戲館、南市戲館演出。曾與施銀花、趙瑞花、王杏花搭檔,還曾和名角兒七齡童一起演紹興大班《殺子報》等。“八一三”事變后返鄉。
1939年初隨科班再度來上海,在曹家渡三明戲院,相繼演出一批新劇目;11月與吳月奎等組建興華越劇社。
1941年1月3日農曆庚辰年十二月初六日,中國救濟婦孺總會募捐運動在上海新新電台舉辦“全市女子越劇大會串”,施銀花、屠杏花姚水娟竺素娥、筱丹桂、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徐玉蘭、商芳臣、李艷芳、邢竹琴等38位演員,參加播音演唱。同年7月29日至30日中國救濟婦孺總會籌募捐款委員會主辦嵊新女子越劇團勸募大會,在上海黃金大戲院舉行,日夜共演4場。劇目有《御筆樓》《采桂別桂》《樓台會》《楊貴妃》《恆娘》《林慧娘》《販馬記》《碧玉簪》《紅玉公》《貂蟬》《拾玉鐲》《女欽差》《書房會》《寶蓮燈》《馬寡婦開店》等。參與主演的有屠杏花、王杏花小白玉梅邢月芳、商芳臣、筱丹桂、賈靈鳳、袁雪芬、馬樟花、徐玉蘭、趙瑞花、竺素娥、邢竹琴、范瑞娟、尹桂芳、竺水招、姚水娟、李艷芳等演員。同年12月19日在上海老閘戲院與施銀花搭檔正式掛牌改演當頭肩小生。與三大名旦之一的施銀花首演《盤夫索夫》,一舉獲得成功。
1942年6月施銀花邀徐玉蘭赴寧波演於天然舞台。19下半年與施銀花一起至寧波天然舞台演出。之後又與二肩花旦魏蘭芳搭檔,“唱紅寧波半爿天”。
1943年6月從上海請來劉濤先生排練劇本戲,改變了越劇原先那種無文字、無劇本、輕舞美的缺點,把越劇從“幕表戲”一舉推進到“劇本戲”這樣一個全新的表演形式,揭開了寧波越劇革新的序幕。
1944年初秋應傅全香之邀重來上海,兩人搭檔在斜橋路新開張的美華大戲院演出。
1945年6月21日傅全香、徐玉蘭在九星大戲院合作主演《浮生六記》。下半年與筱丹桂搭檔。先是在天宮大戲院,後轉至國泰戲院。兩人上演的《是我錯》一劇,轟動一時。當時,徐玉蘭被公認為越劇三大名小生之一,與尹桂芳、范瑞娟齊名;9月1日參加丹桂劇團,與筱丹桂合作演出於大來劇場;12月24日為籌募嵊縣善後救濟經費,假座天蟾舞台舉行全滬越劇大會串。劇目有筱丹桂、徐玉蘭的《青衫迷》;邢竹琴王水花的《大堂會》;袁雪芬、范瑞娟的《忠魂鵑血》;姚水娟、張桂蓮的《血濺洞房》;傅全香、張湘卿的《送鳳冠》;尹桂芳、竺水招、徐天紅的《兩代兒女》;尹樹春玉牡丹的《大劈棺》;金香琴金月樓的《御筆樓》等。
1947年5月25日上海國泰大戲院上演筱丹桂、徐玉蘭主演的新戲《是我錯》,演至10時35分,劇場西面天花板坍塌,17名觀眾受傷;7月29日越劇界一批著名演員在上海四馬路大西洋西菜社聚會,為聯合義演簽訂合約。在上面簽名的有尹桂芳、徐玉蘭、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張桂鳳、吳小樓、傅全香、徐天紅、范瑞娟(次序按合約原件排列)。這十位演員人稱“越劇十姐妹”;8月19日因在上海的越劇演員處處受著老闆的控制、盤剝和欺凌,她們渴望有自己的劇場,能自由地演戲。為了籌建創建越劇實驗劇場,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等十個年輕的越劇演員,發起舉行聯合大義演。演齣劇目是《山河戀》,地點在黃金大戲院。這十位演員是: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竺水招、徐玉蘭、筱丹桂、徐天紅、傅全香、張桂鳳、吳小樓。此十人並稱“越劇十姐妹”;9月25日自組玉蘭劇團,演出於上海龍門大戲院,首演劇目為徐進編劇、金風導演的《香箋淚》,搭檔的旦角是戚雅仙。並聘請吳琛、庄志、石景山等一批新文藝工作者擔任編導,排演了《國破山河在》等一批新戲。在龍門大戲院、國泰戲院和明星大戲院演出。
1948年先後與戚雅仙、姚素貞、王文娟搭檔;9月23日,玉蘭劇團遷往明星大戲院演出,王文娟加盟,首演劇目《風蕭蕭》,由方隼編劇,殷鳴慈導演。由此開始了徐玉蘭與王文娟的長期合作。
1949年7月參加上海市軍管會文藝處舉辦的地方戲劇研究班學習。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后相繼演出了《白毛女》、《信陵公子》、《玉面狼》等劇,以配合當時的民主改革、抗美援朝、鎮壓反革命運動,受到政府的表揚。
徐玉蘭早年照
徐玉蘭早年照
1950年6月30日上海影劇工會越劇分會在中國大戲院舉行成立大會,選舉范瑞娟為主席、徐玉蘭為副主席。
1951年6月2日上海越劇界集會於文聯禮堂控訴張春帆。袁雪芬、傅全香、徐玉蘭、邢月樵等演員,在會上列舉了張春帆欺壓越劇藝人的罪惡行為,要求政府嚴厲懲處。
1952年7月率玉蘭劇團參加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文工團越劇隊,成為總政文工團下屬的一個越劇隊;10月參加中央文化部舉辦的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在《西廂記》中飾張珙,獲演員一等獎。
1953年春,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停戰談判代表團政治部文工隊,深入前線為中朝人民的子弟兵演出,並做交換戰俘的服務工作,獲得朝鮮勞動黨頒發的三級國旗勳章和志願軍司令部授予的二等功
1954年春玉蘭劇團調回上海,編為華東戲曲研究院越劇實驗劇團二團(後轉入上海越劇院),擔任主要演員;同年秋參加華東戲曲觀摩演出大會,與王文娟因《春香傳》一劇雙雙榮獲華東戲曲會演表演一等獎。
1955年隨團去蘇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訪問演出,飾《西廂記》中張珙;6月19日由上海越劇院組成的中國越劇團,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訪問演出,團長許廣平,副團長張東川,秘書長王志成,副秘書長鬍野檎,主要藝術人員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蘭、張桂鳳、呂瑞英、金採風和吳琛、劉如曾、顧振遐、蘇石風、幸熙等。同年7月2日起,在柏林、德累斯頓等地演出《西廂記》和《梁山伯與祝英台》,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總理格羅提渥觀看了《西廂記》的演出,並上台接見演職員。7月24日為駐德蘇軍演出了《打金枝》、《拾玉鐲》、《樓台會》等劇目;7月30日由上海越劇院組成的中國越劇團,離開柏林,赴蘇聯訪問演出。中國越劇團在蘇聯明斯克、莫斯科演出《西廂記》、《梁山伯與祝英台》等劇目。8月15日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伏羅希洛夫、卡岡諾維奇、馬林科夫、米高揚、別爾烏辛等,觀看了《梁祝》的演出,觀后在劇場休息室接見了劇團的同志,伏羅希洛夫還親手把一束束鮮花分送給被接見的劇團同志。9月9日在莫斯科演畢《西廂記》后,蘇聯方面將“驚艷”一場攝成電影。9月10日離開新西伯利亞回國。
1957年6月1日上海越劇院二團由庄志編劇、石景山導演,徐玉蘭、王文娟主演的《北地 王》,在大眾劇場上演。
1958年2月18日由上海越劇院二團徐玉蘭、王文娟主演,徐進編劇,吳琛藝術指導,鍾泯導演的《紅樓夢》,首演於共舞台。《北地王》、《紅樓夢》被譽為徐派小生的兩大豐碑;6月28日為紀念關漢卿從事創作700年,上海越劇院二團由徐玉蘭主演的《關漢卿》,在大舞台首演;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9年2月17日至4月3日根據中越文化合作協定,由上海越劇院組建的中國越劇團赴越南民主共和國訪問演出。在河內、海防等9個省市演出28場,觀眾逾20萬人次,演齣劇目有《紅樓夢》《追魚》《黨員登記表》《打金枝》《斷橋》《風雪擺渡》《拾玉鐲》《盤夫》《評雪辨蹤》等。徐平羽任團長,吳琛任副團長兼藝術指導;7月16日上海越劇院二團與天馬電影製片廠合作,拍攝彩色越劇藝術影片《追魚》,應雲衛導演,徐玉蘭、王文娟主演;9月23日赴京參加國慶10周年演出的上海越劇院在中南海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劇院負責人和主要演職員有胡野檎、徐玉蘭、王文娟、顧振遐、劉覺等20人。周恩來與大家作了長時間交談,對越劇的發展、音樂唱腔的改革和男女合演等問題,談了看法;9月30日上海越劇院二團與天馬電影製片廠合作,拍攝的彩色越劇藝術影片《追魚》完成。該片由應雲衛導演,徐玉蘭、王文娟主演。同年去越南民主共和國訪問演出。
1960年3月2日上海越劇院實驗劇團男女合演的《十一郎》,首演於麗都大戲院,由吳琛、徐玉蘭編劇,陳鵬導演,史濟華主演。演出受到文藝界好評。《文匯報》、《新民晚報》、《上海戲劇》等報刊載文讚揚;7月22日第三屆全國文代會開幕。這次會議是“文代會”與各協會的代表大會穿插進行。上海越劇院的袁雪芬、吳琛、徐玉蘭、王文娟、顧振遐、蘇石風,合作越劇團的戚雅仙和北京越劇團的范瑞娟、傅全香,上海京劇院周信芳陶雄、童芷苓、李玉茹、王燮元馬科梁斌等出席。
1960年12月23日至1961年1月26日,上海越劇院以上海越劇團的名義,首次赴香港演出。團長白彥、副團長袁雪芬,主要演員有:袁雪芬、徐玉蘭、王文娟、張桂鳳、呂瑞英、金採風及男演員史濟華劉覺、張國華等。共演齣劇目計有大戲《西廂記》《紅樓夢》、碧玉簪》《金山戰鼓》《追魚》,小戲《打金枝》《陽告》《行路》、《斷橋》《拾玉鐲》《做文章》《評雪辨蹤》《盤夫》等。
1961年7月14日由中共浙江省委主辦,上海越劇院的《紅樓夢》在杭州飯店招待以金日成為首的朝鮮黨政代表團,周恩來總理陪同觀看,觀後會見了徐玉蘭、王文娟。金日成主席當面邀請該劇訪問朝鮮;8月17日由上海市委外事處主辦,上海越劇院徐玉蘭主演的《打金枝》,在友誼電影院招待迦納總統恩克魯瑪;9月8日至10月18日應金日成首相邀請,上海越劇院二團以“中國上海越劇團”名義,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訪問演出。朱光任團長,袁雪芬任副團長,章力揮任秘書長。演齣劇目有《紅樓夢》《西廂記》《春香傳》《打金枝》《盤夫》《擋馬》等。主要演員有袁雪芬、徐玉蘭、王文娟、張桂鳳、呂瑞英、金採風、陸錦花等。《紅樓夢》特為慶祝朝鮮勞動黨第四次代表大會作了演出。金日成、崔庸健等朝鮮黨政領導和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團、以科茲洛夫為首的蘇共中央代表團,觀看了演出;10月下旬中國上海越劇團訪朝演出歸來,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全團人員。又偕同齊燕銘、王崑崙,陪同劇團同志參觀北京清朝恭王府遺址。劉少奇周總理均看了彙報演出,並上台接見演職員,合影留念。
1962年與王文娟一起赴朝鮮輔導朝鮮唱劇《紅樓夢》,受到金日成主席的 接見。;7月與王文娟主演的《紅樓夢》被攝製成電影;12月底至1963年1月中旬,文化部副部長徐平羽,率領上海越劇院徐玉蘭、王文娟,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為朝鮮唱劇《紅樓夢》的排練進行輔導。金日成在首相府接見徐平羽、徐玉蘭、王文娟,併合影留念。
1964年10月7日由上海市外事處主辦,上海越劇院演出的《打金枝》(呂瑞英、陳少春等主演)和《母子會》(徐玉蘭、周寶奎主演),在友誼電影院招待以范文同總理率領的越南黨政代表團;10月10日上海越劇院二團97人參加了金山縣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吳琛、徐玉蘭、王文娟等均參加,為時8個月。
徐玉蘭劇照
徐玉蘭劇照
20世紀80年代以來曾赴新加坡、泰國和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交流演出。
1989年10月12日中國唱片總公司為慶祝中國唱片出版事業40周年,在北京隆重舉行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共設2個獎項,88個單位和個人獲獎。獲獎的戲曲曲藝類演員:梅蘭芳、裘盛戎、馬連良、周信芳、程硯秋、張君秋李世濟、童芷苓、方榮翔、李維康、俞振飛、新鳳霞、常香玉、郎咸芬、紅線女、姚璇秋、丁果仙、袁雪芬、徐玉蘭、王文娟、范瑞娟、傅全香、丁是娥陳書舫競華筱文艷、嚴鳳英、侯寶林、馬季、高元鈞駱玉笙蔣月泉。獲獎的戲曲曲藝類單位:無錫市錫劇團、吉林省民間藝術團西安易俗社;同年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首屆“金唱片獎”。
1992年7月所灌《紅樓夢》唱片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徐玉蘭唱腔集成》問世同年攝製了8集電視片《徐玉蘭藝術集錦》。
1993年4月八集電視劇藝術片《徐玉蘭藝術集錦》在上海電視台首播。
1994年10月傳記《徐玉蘭傳》出版。
2003年6月27在寧波新芝賓館多功能廳參加“寧波越劇革新60周年紀念活動”。
2004年1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徐玉蘭影集》。
2006年3月4日題為《越劇“生”角流派》的演講在賀綠汀音樂廳舉行,越劇表演藝術家徐玉蘭、戲劇作曲家連波等與越劇戲迷們見面交流。《越劇“生”角流派》是原定這次徐派、范派的演講主題。范派藝術創始人范瑞娟聽說有這個活動之後,非常想到現場與她朝夕思念的觀眾見面。可是,由於醫生堅決反對她帶病出席任何活動,范瑞娟只能通過老姐妹轉告大家:祝當代的越劇明星們,新戲越來越多,越唱越好,繼承前輩風采,發揚自己特色。祝關心越劇事業的戲迷越來越多。徐玉蘭在講台上深情地說:“眼睛一眨,越劇誕辰已百年。想想心情就激動,自己的舞台生涯已經有70多年啦。從草台班子起家,一路坎坎坷坷,直到越劇興旺發家,我們是越劇發展的見證人。
2006年3月27日時值中國越劇誕生100周年,一台《百年流聲——紀念中國越劇誕辰100周年電視文藝晚會》上演,特別選擇越劇的發源地嵊州和越劇的發祥地上海進行雙向傳送異地直播。這台晚會開創兩個“第一次”,即首次以雙向傳送異地直播的現代電視傳媒手段來運作戲曲節目;首次讓藝術家們以“走紅地毯”的方式拉開晚會的序幕。名家薈萃共襄盛舉此次晚會可謂名家薈萃,不但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徐玉蘭、王文娟、張桂鳳、周寶奎畢春芳張小巧、呂瑞英、金採風等悉數到場,越劇中堅力量錢惠麗單仰萍方亞芬、章瑞虹、王志萍、韓婷婷等也共同參與這台晚會的表演。同時全國其他越劇院團的領軍人物茅威濤吳鳳花、陳飛、張小君等也以訪談、再現表演等多樣形式祝賀演出。名家新秀會聚兩地,共同演繹各個流派代表唱段,展現越劇發展百年華彩;4月9日作為越劇百年系列活動之一的首屆“顧錫東戲劇藝術越劇票友大賽”在西塘水上舞台拉開序幕。來自江蘇、浙江、上海三地的越迷們在此擺開擂台,追憶劇作家顧錫東。徐玉蘭為優勝選手頒獎
2008年5月23日由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主辦,SMG綜藝部、SMG廣播文藝中心、上海蘭生越劇發展基金、上海越劇藝術研究中心協辦,上海越劇院、天蟾京劇中心逸夫舞台聯合承辦的“上海越劇界聯合賑災義演”專場在上海逸夫舞台舉行,義演專場的票房全部收入和現場募集捐款送達災區。此次義演,活躍在越劇舞台上的一批知名的中青年明星演員如章瑞虹、許傑、張承好、孫智君、王志萍、鄭國鳳、金靜、韓婷婷、傅幸文參演;浙、閩在滬的越劇演員如王君安、趙海英等加盟登台;老一輩藝術家王文娟、金採風、畢春芳、周寶奎、孟莉英、范瑞娟、徐玉蘭、尹小芳等獲悉消息后也上台與大家一起表達老一輩藝術家們抗震救災的情懷。在整台演出的最後,這些老藝術家和所有演員一起,共同進行配樂朗誦《坐標》。演出在盛舒楊演唱的歌曲《祈禱》中開場,何賽飛演唱一段評彈開篇《蝶戀花》,趙志剛清唱《一封來自災區前線的信》。義演活動得到了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的大力支持,SMG文藝中心將義演作為“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星期廣播音樂會”特別節目直播。
2013年11月9日出席第十三屆中國戲劇節開幕式現場,被授予中國戲劇獎終身成就獎。93歲高齡的徐玉蘭老師親自到場領獎。

個人作品


參演影視作品

名稱扮演角色
紅樓夢賈寶玉
西廂記 張珙
春香傳 李夢龍
追魚 張珍
北地王劉諶
西園記 張繼華

獲得榮譽


時間獲獎簡稱獲獎名稱獲獎作品所獲獎項獲獎結果
1952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西廂記演員一等獎獲獎
1954華東戲曲觀摩大會華東戲曲觀摩大會春香傳表演一等獎獲獎
1989金唱片獎第一屆金唱片獎紅樓夢金唱片獎獲獎
1994寶鋼高雅藝術獎寶鋼高雅藝術獎寶鋼高雅藝術獎獲獎
2013中國戲劇節中國戲劇獎第13屆中國戲劇節中國戲劇獎終身成就獎獲獎
2017上海白玉蘭第27屆上海白玉蘭表演藝術獎獲獎
1960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三八紅旗手獲獎
1964上海市先進工作者上海市先進工作者上海市先進工作者獲獎
1978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三八紅旗手”獲獎
2006百年越劇特殊貢獻藝術家百年越劇特殊貢獻藝術家百年越劇特殊貢獻藝術家獲獎

社會活動


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出版的《人如白玉戲如蘭·徐玉蘭》新書傳主與讀者見面會今
徐玉蘭個人寫真
徐玉蘭個人寫真
天中午在書展會議中心舉行。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徐玉蘭親臨見面會現場,並為在場讀者和越劇迷們在書中蓋章簽名。
本書記載了著名越劇小生演員徐玉蘭從藝80年的不凡生涯,充分展示了越劇徐派藝術之美。徐玉蘭演出了三百多部劇作,塑造了無數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如《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西廂記》中的張生、《春香傳》中的李夢龍、《追魚》中的張珍、《北地王》中的劉諶、《西園記》中的張繼華等。其中,由徐玉蘭主演的《北地王》和《紅樓夢》被譽為俆派小生的兩大豐碑,至今無人逾越。

個人生活


健康狀況

2017年4月19日17點18分,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徐玉蘭因病於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6歲。
徐玉蘭藝術照
徐玉蘭藝術照

人物評價


徐玉蘭劇照
徐玉蘭劇照
徐玉蘭唱腔的特點是高亢激昂,熱情奔放,剛柔並蓄,華彩跌宕。徐玉蘭 嗓音條件好,音色甜亮,音域寬廣,常用音區為11度,唱腔中較多吸收越劇傳統的“喊風調”以及紹興大班、京劇中高揚的旋律和輪廓鮮明的潤腔方法,旋律多在中高音區展開,音調大起大落,她的唱腔突破了越劇曲調較為平穩婉約的格調,注入高亢昂揚的因素,尤其是其(弦下腔)突破了原來的唱腔功能,在悲傷痛楚之外更能表現激昂奔放的情緒。如《北地王·哭祖廟》這段(弦下腔),開頭一句(倒板)曲調高昂激越,氣氛強烈,整個唱句的音調、形式及落音中吸收融化了紹劇(正工)、(二凡)的因素,為全曲奠定了悲劇性的基調。
徐玉蘭生活照
徐玉蘭生活照
唱段高潮部分“把先帝東盪西掃、南征北剿……白白斷送在今朝”這一垛句,則吸收了京劇(高撥子)的高昂音調及節奏形態,唱法上 則運用越劇的潤腔處理,使這段唱曲調激昂,節奏鏗鏘有力,人物的感情如江河噴涌而出。周恩來總理就曾稱讚道:“誰說越劇都是軟綿綿的?徐玉蘭的《哭祖廟》就很高亢壯烈么!”
徐玉蘭表演富有激情,善於塑造人物形象,具有俊逸瀟灑、神采奪人的藝術魅力。尤其是扮演風流倜儻的角色,獨步越壇。嗓音嘹亮,旋律常在中高音區進行,唱腔除繼承越劇傳統老調外,廣泛吸收京、紹、杭等劇種的聲腔成分,具有高昂激越的特色,被稱為徐派。
越劇的小生流派之中,唯徐玉蘭的聲腔最為陽剛,但又不失越劇本體的雋永和優雅。客觀地講,她的形象與賈寶玉是有距離的,但憑著紮實的藝術功底和非同一般的創造力、表現力,幾乎使其成為再世的賈寶玉,以至人們總要習慣地把後來者與其對照,可見她所創造的藝術形象之魅力和影響力。

參演作品

參演電影

參演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