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舫
川劇表演藝術家
陳書舫,女,1924年出生於直隸束鹿(今河北辛集),籍貫直隸束鹿(今河北辛集,川劇著名表演藝術家,與豫劇大師陳素真、漢劇大師陳伯華並稱為戲曲界“陳姓鼎足之勢”。
1952年獲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演員一等獎。代表劇目有《柳蔭記》《霸王別姬》等。
7歲在內江拜玉華班文武旦曼奴為師,啟蒙戲是《桂花亭》,以“7歲紅”之名在內江登台。因唱戲的椅子比普通椅子高,她爬不上去,還要由打雜師雷建章把她抱到椅子上。
後來拜友聲社楊雲鳳為師。在師傅嚴格管教下,她拚命練功,拚命學戲,有時一天就能偷偷學會一齣戲。為了學好一個招式,掌握一個技巧,她反覆摸爬滾打,身上常常是青一塊、紫一塊。在內江學戲的這段時間裡,奠定了陳書舫藝術生涯的成功基石。
1936年內江惠民宮戲園用紅金字貼出“坤伶陳書舫主演《梅花戲鳳》”,此時不滿12歲的陳書舫,在內江一炮走紅。
13歲那年父親陳吉富帶著陳書舫到成都,經川劇名丑周企何介紹,加入“三慶會”,攻閨門旦。
陳書舫演唱照
1948年在《春風報》主辦的由觀眾直接參與投票的“川劇皇后”中,眾望所歸,獨領風騷。陳書舫在64年的舞台生涯中,演出的大小劇目有150多個。
1959年隨中國川劇團出訪歐洲演出《秋江》深受外國友人的喜愛。成功的塑造了,《柳蔭記》中的祝英台、《丁佑君》中丁佑君,等許多人物形象,她的表演已臻爐火純青的地步。
唱腔特點
陳書舫的嗓音純美清亮.堂音共鳴好,但她從不單純追求聲音好聽,而是特別注重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她常說:“唱戲要唱出人物,唱出感情。”為了把人物內心世界開拓得更加深刻,哪怕一字一句,她也總是從人物出發,從感情入手,力求達到以聲傳情,以情動人的藝術境界。
陳書舫劇照
陳書舫是觀眾熟知的川劇著名表演藝術家。她不但擅長演閨門旦,而且還以反串小生見著。她有許多拿手好戲,如傳統戲《柳蔭記》《下游庵》《秋江》《秋江》《賞夏》《花田寫扇》以及現代戲《丁佑君》等。在這些戲中有許多精彩獨到的表演;陳書舫的精湛的唱腔藝術則是構成她的表演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都給人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
陳書舫對待藝術,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她勤學好問,博採眾家之長,來豐富自己的藝術創造。她儘管有著深厚的傳統唱腔藝術的演唱功力,但從不滿足和拘泥於傳統程式。她把京劇、話劇、電影以及各地方劇種的吐詞行腔技巧,巧妙地融化在自己的藝術之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