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真
豫劇藝術家,代表作《宇宙峰》
陳素真,原名王若瑜,女,祖籍陝西富平,1918年4月30日出生於河南開封,豫劇藝術家。畢業於開封天興班。
8歲拜師,10歲登台,成為豫劇界第一代女演員。13歲收徒,人稱豫劇甘羅。代表作品《宇宙峰》《三拂袖》《黃金嬋》等。
1994年3月29日去世,享年76歲。
人物關係
大事件
1918-04-30
出生
1918年4月30日出生於河南開封。
1928
出道
1928年農曆二月初二與兩個小師妹在開封相國寺永樂舞台貼演《日月圖》,飾女主角胡蓮英,成為祥符調第一代女演員。
1934
因《反長安》,一炮走紅
1934年農曆八月十六日由杞縣返回開封,在永樂舞台演出《反長安》,一炮走紅。
1994-03-29
去世
1994年3月29日去世,享年76歲。
8歲拜孫延德為師,學習:生、旦、凈、丑(後主攻:旦行),10歲在開封相國寺首次登台,成為豫劇界第一代女演員。
1928年農曆二月初二與兩個小師妹在開封相國寺永樂舞台貼演《日月圖》,飾女主角胡蓮英,成為祥符調第一代女演員。
1930年夏初飾《反長安》中的楊貴妃,挨了“倒彩”。
演出
1934年農曆八月十六日由杞縣返回開封,在永樂舞台演出《反長安》,一炮走紅。后又演出《三上轎》《十面埋伏》等劇目,贏得“河南梅蘭芳”美譽。
1935年1月加入由樊粹庭組建的豫聲劇院(又名豫聲研究社);2月5日首次在豫聲劇院演出《趕花船》和《賣衣收子》;3月2日演出《三擊掌》等,並收田岫玲為徒;4月11日首演《凌雲志》,飾劉桂芳;同月在豫聲劇院上演《春秋配》《白蛇傳》等戲;10月初首演《三拂袖》,被觀眾們譽為豫劇皇后;10月26日首演《柳綠雲》,飾柳綠雲;11月19日首演《霄壤恨》,飾邵巧雲。
1936年3月18日首演《滌恥血》,飾劉芳;3月上海百代公司為陳素真灌制了《三上轎》《霄壤恨》等劇目,共十張唱片;6月13日在豫聲劇院與陳素花合作演出《打崔合》;7月13日首演《女貞花》,飾邱麗玉。
1937年5月23日與母親一起從開封動身赴北平學戲;8月在商丘成立獅吼旅行劇團,開始了抗戰募捐義演;12月返回開封在大陸電影劇院重演《滌恥血》,在華光戲院演出時收侯玉潔為徒,賜藝名侯秀真。
1940年3月1日在洛陽參加獅吼劇團募捐義演《滌恥血》;5月在洛陽為朱德演出《滌恥血》《克敵榮歸》和《伉儷箭》三齣戲。同年秋天隨獅吼旅行劇團抵達西安義演,在三山戲院演出《滌恥血》《克敵榮歸》《女貞花》三場開炮戲,大獲成功,獲“河南梆子大王”稱號。
1941年在陝甘等地抗戰義演。
1942年10月離開獅吼劇團,赴重慶。
1947年全年為河南確山人民義演《封神榜》等劇目。
1948年3月12日由河南大學自治會邀請助學義演。演出豫劇《女貞花》《凌雲志》《三拂袖》《義烈風》《霄壤恨》等。
1949年夏初在鄭州演出《女貞花》等戲;同年秋在鄭州收吳桂玲為徒,為其改名吳碧波。中秋節舉行拜師儀式。
1950年2月任群眾河南梆子劇團負責人,弟子吳碧波隨團演出;4月在開封當選為河南省首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同年冬在西安,與樊粹庭、常香玉等一起參加西北文代會。
1951年春在開封成立豫光劇團,后赴在陝西西安演出;5月10日在河南漯河演齣劇目《三上轎》《柳綠雲》《義烈風》等。
1952年9月赴武漢參加中南區第一屆戲曲會演,演出《三拂袖》,獲大會演出最高獎——個人獎。
1953年5月組建蘭州市素真(豫)劇團。
1954年8月16日與常香玉等出席省市戲劇界聯歡座談會。
1955年8月回河南參加人代會。
1956年7月給田漢寫申訴信;12月3日應河南省豫劇二團特約領銜演出《葉含嫣》;12月18日至次年1月15日,參加河南省首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出《梵王宮》《宇宙鋒》和《拾玉鐲》,和常香玉同獲演出最高獎——榮譽獎。
1957年1月11日鄭州演出《宇宙鋒》。
1958年6月調邯鄲戲校任教;同年夏天北京拜訪田漢先生;10月為商丘、菏澤、周口等地的災民義演;同年夏 在邯鄲為崔派弟子張寶英傳授《宇宙鋒》;同年冬隨東風劇團,在山東臨清大眾戲院演出。
1962年正式調入天津市豫劇團;同年夏率領天津市豫劇團,返開封、鄭州、洛陽等地演出《三拂袖》《宇宙鋒》等劇目,受到觀眾熱烈歡迎,其間在開封收張雪波、李靜波為徒。
1963年9月8日在西安五四劇院演出《三拂袖》時,不慎扭傷左腳踝,從此息演武工戲。
1966年文革開始,被迫脫離舞台,被打成“反動權威”。
1970年全家被吊銷戶口,趕出市內,領著四個兒子到天津東郊軍糧城公社二村插隊落戶,長達9年零3個月。
1979年6月29日應河南省開封市文化局之邀,到開封戲校傳授《宇宙鋒》《拾玉鐲》;10月赴北京參加第四次全國文代會;12月應鄭州市文化局之邀,到鄭州市豫劇團為華翰磊等演員傳授《梵王宮》。調入天津市文化局戲劇研究室(后改名為天津藝術研究所)工作。
1981年6月至7月先後應邀到河南新鄉市戲校、山東莘縣青年豫劇團、山西長治市戲校傳藝;8月親率山東莘縣青年豫劇團到北京彙報演出。
1982年5月隨弟子關靈鳳赴京,在北京為關加工提高《三上轎》;7月初在鄭州,應邀觀看崔派弟子郭惠蘭《三上轎》,結束後為其指導。
1983年5月寫信給《中國戲劇》雜誌,“建議出版演員通俗文學讀本”。(見《中國戲劇》,1983/8);1月在《中國戲劇》發表《懷念田老》文章;10月21日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宮,參加“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義演,與京劇大家厲慧良合作《鍾馗嫁妹》,配演鍾妹。
1985年夏赴西安、蘭州等地做尋根演出。
1987年2月由天津市藝術研究所轉入天津市表演藝術諮詢委員會。
1988年1月6日重返“第二故鄉”杞縣;4月在杞縣做尋根演出。
1989年10月2日在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宮以一出《宇宙鋒》正式告別舞台。
1993年在鄭州為曲劇名家王秀玲指點《拾玉鐲》。
1956年3月出席河南省第一屆政協委員會。
1994年3月29日去世,享年76歲。
《日月圖》飾-胡鳳英(正旦) | 《大戰北國》飾-楊排風(刀馬旦) |
《敬德說媒》飾-姚荷丹(旦角) | 《燕王掃北》又名《吵宮》飾-燕月娘(刀馬旦) |
《乾坤鏡》又名《乾坤福壽鏡》飾-胡青萍(青衣) | 《狀元媒》又名《八賢王說媒》飾-柴郡主 |
《金盆記》又名《大戰十一國》飾-鍾無艷(武旦) | 《打崔合》飾-崔合(生行) |
《瑃戰琦》又名《虎丘山》飾-徐桂蓮(武旦) | 《長坂坡》又名《單騎救主》飾-糜夫人 |
《打灶君》飾-田二愣(二花臉) | 《鳳儀亭》又名《梳妝擲戟》《戲貂蟬》飾-貂蟬 |
《蝴蝶杯》又名《游龜山》飾-胡鳳蓮 | 《金光陣》又名《蘆花河》飾-薛丁山(武生) |
《對松關》又名《秦英征西》飾-洪月娥(刀馬旦) | 《羅煥跪樓》飾-薑桂枝(老旦) |
《九頭案》飾-柳氏(旦角) | 《紅娘子》飾-紅娘子(刀馬旦) |
《雙盡忠》又名《李剛打朝》飾-李剛(二花臉) | 《佛手橘》飾-邱小義、周鳳英、楊岩宇(武丑、武生) |
《代父征》又名《木蘭從軍》飾-花木蘭(刀馬旦) | 《善寶莊》又名《曹庄殺妻》飾-曹庄、焦氏(武生、潑旦) |
《玉虎墜》又名《殺王騰》飾-王娟娟(閨門旦) | 《十面埋伏》原名《困烏江》又名《霸王別姬》飾-虞姬 |
《貞義緣》飾-劉玉環(旦角) | 《鬧山灣》飾-狄方(丑角) |
《虹橋關》又名《洪月娥背刀》飾-洪月娥(刀馬旦) | 《花打朝》飾-程咬金、王月英(二花臉、潑辣旦) |
《蜜蜂記》飾-廖鳳英(旦角) | 《合鳳裙》飾-梁蘭英(旦角) |
《斬銀聾》飾-肖鳳兒(旦角) | 《七聖歸天》又名《收張英》飾-蘇雲庄(刀馬旦) |
《黃桂香哭墓》飾-黃桂香(青衣) | 《孫吉祥弔孝》飾-曾雲(潑辣旦) |
《雙鎖山》又名《劈牌招親》飾-劉金定(刀馬旦) | 《烈火旗》又名《狄青征西》飾-雙燕公主(刀馬旦) |
《楚國記》連本(包括《前楚國》《后楚國》)飾-吳香女等 | 《白蛇傳》連本(包括《雙蛇斗》《團圓升仙》)飾-白素貞 |
《封神榜》連本(包括《反五關》《頭冀州》等)飾-妲己 | 《紅鬃烈馬》連本(包括《三擊掌》《武家坡》)飾-王寶釧 |
《穆桂英》連本(包括《天門陣》《戰洪州》等)飾-穆桂英 | 《樊梨花》包括《馬前血》《三上關》《龍虎川》飾-樊梨花 |
《俠義豪》又名《五張弓》飾-蕭桂英(武旦) | 《秦香蓮》又名《鍘美案》《抱琵琶》飾-秦香蓮(青衣) |
《香囊記》又名《抬花轎》飾-定雲、鳳蓮(閨門旦、花旦) | 《老征東》又名《穆桂英掛帥》飾-穆桂英(刀馬旦) |
《白蓮花》又名《白蓮花臨凡》飾-白蓮花 | 《沉香扇》飾-蔡蘭英(閨門旦) |
《火焰駒》又名《賣水記》《大祭樁》飾-黃桂英(閨門旦) | 《南北合》又名《雁門關》飾-碧蓮公主(青衣、刀馬旦) |
《紫金鐲》又名《四進士》飾-楊素貞(旦角) | 《牡丹亭》又名《陰陽扇》《拉死驢》飾-翠屏、志方等 |
《桃花庵》又名《齒痕記》飾-竇氏(青衣) | 《奇雙會》又名《販馬記》飾-李桂枝(青衣) |
《反長安》飾-楊玉環(青衣) | 《春秋配》飾-姜秋蓮(閨門旦) |
《趕花船》又名《鴛鴦誤》飾-孝蓮(旦角) | 《雙官誥》又名《機房訓》《三娘教子》飾王春娥(青衣) |
《棋盤山》又名《竇仙童招親》飾-竇仙童(刀馬旦) | 《梵王宮》又名《洛陽橋》飾-耶律含嫣(花旦) |
《玉蘭鐲》又名《梅花驢》飾-牧詩 | 《天河配》又名《耕織圖》《牛郎織女》飾-織女 |
《打金枝》又名《大拜壽》飾-李君蕊(青衣) | 《三上轎》又名《烈婦殉夫》飾-崔金定(青衣) |
《如意劍》飾-玲瓏(多行當) | 《西廂記》飾-紅娘、崔鶯鶯(花旦、閨門旦) |
《雙嬌奇緣》又名《法門寺》飾-宋巧嬌(青衣) | 《黃金嬋》又名《姚剛征南》飾-黃金嬋(刀馬旦) |
以下是劇作家樊粹庭先生、豫劇皇后陳素真大師原創、移植改編、並首演的劇目。
原創——移植 | |
《凌雲志》飾演-劉桂芳(閨門旦) | 《伉儷箭》飾演-黃儷影(武旦) |
《義烈風》又名《義烈女》飾-童玉珊(閨門旦) | 《霄壤恨》又名《邵巧雲》飾-邵巧雲(青衣) |
《滌恥血》又名《大宋英烈》飾-劉芳(刀馬旦) | 《女貞花》又名《麻風女傳奇》飾-邱麗玉(青衣) |
《為國紓難》飾-虎夫人 | 《麗西施》飾-西施(閨門旦),(由話劇轉豫劇) |
《田螺姑娘》飾-田螺姑娘 | 《嫦娥奔月》飾-嫦娥 |
《天地配》又名《織黃陵》《天仙配》飾-七仙女(青衣) | 《宇宙鋒》又名《一口劍》《六義圖》飾-趙艷容(青衣) |
《好妻子》飾-洪氏 | 《殲毒記》飾-烈女 |
《柳綠雲》飾-柳綠雲等(多行當) | 《三回頭》飾-呂蓉兒(青衣) |
《櫃中緣》飾-於翠蓮(花旦) | 《梁祝記》又名《柳蔭記》《雙蝴蝶》飾-祝英台 |
《孟香屏》飾-孟香屏 | 《拾玉鐲》飾-孫玉嬌(花旦) |
《送肥記》飾-趙大娘(現代戲) | 《沙家浜》飾-阿慶嫂(現代戲) |
《巾幗俠》飾-羅劍琴(武旦) | 《瑤琴女》飾-瑤琴女 |
《鴻鸞禧》又名《棒打薄情郎》飾-金玉奴(青衣) | 《游龍戲鳳》又名《梅龍鎮》飾-李鳳姐(花旦) |
《金囍記》又名《女巡按》飾-王曼真 | 《天國盛會》飾-嫦娥(舞旦) |
《玉簪記》又名《必正與妙常》飾-陳妙常 | 《花媚娘》飾-花媚娘 |
《冥夢淚》飾-李婉婷(閨門旦、武旦) | 《寶劍記》又名《林沖夜奔》飾-林沖(武生) |
《獅子樓》又名《武大郎之死》飾-武松(武生) | 《翠屏山》飾-潘巧雲(花旦) |
《龍鳳令》飾-婦好(帥旦) | 《新侶仇》又名《鬧嚴府》《盤夫索夫》飾-嚴蘭貞 |
《瀟湘夜雨》又名《臨江驛》飾-張翠鸞 | 《英傑烈》又名《鐵弓緣》飾-陳秀英(武旦) |
《三拂袖》飾-蔣琴馨(刀馬旦、武生等) | 《克敵榮歸》飾-華慧娟、黃克敵(青衣、武生) |
榮譽稱號 | ||
時間 | 所獲獎項 | 獲獎結果 |
1989-06 | 被評為“豫劇舞台上的一尊美神”稱號 | 獲獎 |
1956-12 | 在鄭州被評為“四大名旦”稱號 | 獲獎 |
1952-02 | 被評為“豫劇三鼎甲”之首稱號 | 獲獎 |
1940-09 | 西安報刊根據觀眾刊登為“梆子大王”稱號 | 獲獎 |
1938-04 | 汴報評為“豫劇三鼎甲”之首稱號 | 獲獎 |
1935-11 | 河南民報刊登為“豫劇皇后”稱號 | 獲獎 |
1934-10 | 被河聲報刊評選為“四大坤旦”之首稱號 | 獲獎 |
1934-08 | 在豫劇的大本營開封獲“河南梅蘭芳”稱號 | 獲獎 |
1928-02 | 大相國寺演出獲“豫劇第一代坤旦”之一稱號 | 獲獎 |
個人獎項 | ||
時間 | 所獲獎項 | 獲獎結果 |
1994-04 | 獲中國豫劇名旦功勛杯 | 獲獎 |
1990-06 | 河南第三屆戲劇大賽——獲特別導演獎 | 獲獎 |
1956-12 | 河南省首屆戲曲大會——獲最高榮譽獎 | 獲獎 |
1952-09 | 中國中南區第一屆戲曲會演——獲最高個人榮譽獎 | 獲獎 |
豫劇皇后—陳素真
豫劇向無坤伶,近十年來始有之。
就中陳素真者,為坤伶之翹楚。
珠喉玉貌,舉止嫻雅,能造新音,
尤工表演,一時以豫劇中之梅蘭芳視之。
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題字:
(藝術超群)四個大字。
京劇大師程硯秋先生看了她的《義烈風》后,親筆題詞:“
清萍白壁原無價,海馬雲龍自不群。
戲劇大師田漢生前有名句贈陳素真:
中州雲起幾歌仙,苦練勤修數汝先。
1935年《十面埋伏》劇照
袖舞辛酸艷容女,辮飛情焰葉含嫣。
人民要汝添光彩,珍重金喉昔盛年。
1989年文學家曹禺為陳素真題詞
“不要人誇顏色好,長留清氣滿乾坤”。
著名豫劇作家樊粹庭對陳素真的評價
不誇張地說,佩玉的確是天才級的藝術家。
宇宙鋒
飾演趙艷榮
梵王宮
飾演耶律含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