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京劇院

全國京劇重點院團

上海京劇院是經由國家文化部評定的全國京劇重點院團,是中國著名的藝術表演團體。於1955年3月在原華東實驗劇院京劇團、人民京劇團的基礎上合併組建,首任院長為京劇藝術大師周信芳先生。現任院長為張帆。

重要演出


時間主題地點
2019年10月2日梅蘭芳訪日100周年紀念日本東京 
2021年2月26日,參加央視2021年元宵晚會,表演武戲《群英薈萃》選段。

基本概況


上海京劇院現任院長單躍進。在編人員300餘人,其中200多人具有中高級藝術職稱。11人畢業於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13人次獲得梅花獎、文華表演獎和梅蘭芳金獎。劇院轄兩個演出團和上海天蟾逸夫舞台。隨著文藝體制改革的深化,劇院已經形成比較符合藝術生產要求的管理體系和運作機制,有較為完整的創作、製作、演出、經營隊伍。上海京劇院是大型公益性事業單位,主要以演出京劇兼演崑劇,上海市財政局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半個世紀以來,上海京劇院浸潤於上海特有的人文氣息,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築成一道旖麗的文化景觀,並以海納百川之氣魄,聚成人才薈萃、劇目紛繁之大觀。周信芳、俞振飛蓋叫天、鄭法祥、黃桂秋言慧珠、童芷苓、紀玉良張美娟張學津、李長春、王夢雲、李崇善言興朋等藝術家曾先後在本院工作。
上海京劇院不僅享譽國內,而且屢赴歐、美、亞20多個國家和港、台地區演出,蜚聲海外。
上海京劇院建院四十餘年來,吸收和造就了一大批成績卓著的優秀演員、編劇、導演、音樂工作者和舞台美術師及管理人才,為京劇藝術的繼承發展,為劇院的建設作出了輝煌貢獻。長期以來,劇院繼承、創作演出了五百餘出優秀的傳統劇、神話劇、歷史劇、現代劇和連台本劇,既有氣勢恢宏的大作,也有玲瓏剔透的精品;極具清新豪放的海派風格。又含嚴謹婉約的京派優長。馬科、黎中城、孔小石、王涌石、高一鳴、龔國泰、徐福德、孫耀生、金樂華、金國賢、翁麗君等是劇院創作人員的中堅力量。近十年來,上海京劇院在文藝體制改革方面敢為人先,成果累累。曾榮獲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稱號。1994年天蟾京劇中心的成立,標誌著劇院管理機制正向更有利於解放藝術生產力的方向健康邁進。1995年以來,連續舉辦的"京劇走向青年"、"上海京劇萬里行"和"上海京劇南方行"活動,引起全國各方面人士的關注,收到令人矚目的成效。上海京劇院堅持在全市十四個區縣的一百多所大、中、小(幼)學校普及推廣京劇藝術,普及面達十萬之眾。為"普及京劇藝術,弘揚民族文化"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上海京劇院青年演員金喜全京劇舉行展演,四台葉派名劇《群英會》、《羅成》、《呂布與貂蟬》、《周仁獻嫂》將相繼亮相,首場演出后,金喜全將當著全場觀眾的面正式拜葉少蘭為師。
新時期創作劇目有《曹操與楊修》、《曹雪芹》、《狸貓換太子》、《扈三娘與王英》、《寶蓮燈》、《貞觀盛事》、《廉吏于成龍》、《王子復仇記》(以上古裝戲)、《熱血悲情》、《生死界》、《映山紅》(以上現代戲)等。

歷史沿革


上海京劇院
上海京劇院
上海京劇院成立於1955年3月,由當時原有的幾個公營京劇團華東戲曲研究院華東實驗京劇團、上海市人民京劇團、新民京劇團組建而成,創院院長周信芳,一時彙集了周信芳、蓋叫天、童芷苓、李玉茹、言慧珠、沈金波童祥苓、黃桂秋、小王桂卿、黃正勤、王正屏、孫正陽、金素雯、趙曉嵐、王燮元、趙濟羹、張鑫海、郝德泉、查長生、黎秋覺、高明亮、王玉璞、蔣阿炳、馬錦良等京劇表演藝術家。天蟾舞台改公營后,亦由劇院負責經營管理。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以前,劇院曾參加《武松》、《宋士傑》、《周信芳舞台藝術》、《尤三姐》等多部京劇電影的攝製,紀錄保存了周信芳、蓋叫天、童芷苓、李玉茹等京劇表演藝術家的舞台藝術。
文革開始后,劇院排演的《智取威虎山》、《海港》兩出現代京劇(京劇現代戲)被列進第1批8個樣板戲裡面。第2批樣板戲里的《龍江頌》和《磐石灣》也是劇院排演的。《智取威虎山》、《海港》、《龍江頌》、《磐石灣》都拍成京劇電影。

主要演員


上海京劇院名家:尚長榮李炳淑、金喜全、陳少雲李軍史依弘奚中路關棟天王珮瑜熊明霞嚴慶谷方小亞唐元才、何澍、安平、李國靜。
上京新生力量包括:藍天傅希如馮蘊高紅梅劉少軍、趙歡、楊東虎、郝帥、郝傑隋曉慶、陳麟、田慧高明博、蔡筱瀅、呂琳、楊揚、郭毅、陳聖傑、魯肅、於輝、王璽龍、李春、楊楠、何婷等。

主要作品


上海京劇院
上海京劇院
具有影響力的主要作品有《宋士傑》、《澶淵之盟》、《海瑞上疏》、《黑旋風李逵》、《紅色風暴》、《梅妃》、《王熙鳳大鬧寧國府》、《七俠五義》、《封神榜》、《智取威虎山》、《海港》、《龍江頌》、《磐石灣》、《刑場上的婚禮》、《漢宮春秋》、《乾隆下江南》、《曹操與楊修》、《潘月樵傳奇》、《盤絲洞》、《扈三娘與王英》、《狸貓換太子》、《歧王夢》、《寶蓮燈》、《貞觀盛事》、《映山紅》、《生死界》、《廉吏于成龍》、《成敗蕭何》、《王子復仇記》等,以及眾多的傳統經典劇目。

成果榮譽


今天的上海京劇院,繼承前輩的基業,遵循京劇傳統精神,視創造為藝術之本,執著追求藝術理想,努力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求契合。為此,劇院致力於劇目建設和人才培養,重視京劇普及與京劇演出市場的開拓,舉辦了如“梨園星光”、“菊壇群星薈萃”等旨在培養青年人才的大型系列專場演出活動,邁出了如“京劇走向青年”、“上海京劇萬里行”等大型巡迴演出的堅毅步伐,在各地贏得了大批新老觀眾。新編歷史京劇《曹操與楊修》、《貞觀盛事》、《廉吏于成龍》,神話京劇《盤絲洞》,新編連台本戲《狸貓換太子》等劇聲名遠播,廣受好評。近年來,劇院多次獲得“中國戲曲學會獎”、“文華大獎”、“中國京劇藝術節金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藝術節大獎”、“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上海文學藝術成果獎”等獎項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集體)、上海市勞模集體、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集體)等榮譽。其中,《貞觀盛事》、《廉吏于成龍》分別入選2002——2003和2005-2006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狸貓換太子》入選2004-2005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初選劇目,是目前唯一有兩台大戲入選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精品劇目的藝術院團。
劇院藝術建設一貫堅持“以劇目建設促進人才培養,以人才培養保證劇目建設”的方針,為此,劇院在創排了一大批優秀劇目的同時也錘鍊了一支藝術素養良好,視野開闊的創作、演出隊伍。目前,劇院擁有尚長榮、李炳淑、陳少雲、夏慧華、奚中路、唐元才、何澍和史依弘、安平、李軍、嚴慶谷、胡璇、徐建忠、王小磚、許錦根以及王佩瑜、金喜全、李國靜、熊明霞、傅希如等一批優秀的京劇藝術表演人才。
上海京劇院下轄兩個演出團和上海天蟾逸夫舞台。
上海京劇院不僅享譽國內,而且屢赴歐、美、亞20 多個國家和港、台地區演出,蜚聲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