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香傳

1954年8月2日洪謨導演的戲曲劇目

徠春香傳是一部古裝戲。1954年根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立古典藝術劇場同名演出本移植改編。劇本由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外務省安孝相翻譯,華東戲曲研究院編審室改編,庄志執筆。

越劇


春香傳[中國戲曲劇目]
春香傳[中國戲曲劇目]
徠寫朝鮮李朝中葉南原府藝妓月梅的女兒春香,在廣寒樓前邂逅當地使道子弟李夢龍,互生愛慕,私訂百年之約。不久,使道調任漢陽,命夢龍隨往,但不許春香同行。夢龍只得與春香忍痛別離,並相約中舉后再來接她。3年後,新任使道卞學道,艷羨春香,意欲強佔,春香不從,被判死刑。時夢龍已任巡按御史,得訊后急赴南原查辦了卞學道,與春香團聚。
該劇於1954年8月2日,由華東越劇實驗劇團二團首演於長江劇場。洪謨、石景山(執行)導演,薛岩、竺紀揚編曲,蘇石風、幸熙舞美設計。王文娟飾春香,徐玉蘭飾李夢龍,陳蘭芳飾月梅,錢妙花飾卞學道,筱桂芳飾房子,孟莉英飾香丹,徐慧琴飾老獄卒,吳伯芳,唐月瑛,陳佩華,宣鳳娟,張苓枬飾少女,顧妙珍飾戶長,陳玲珠飾執杖,武雅芳飾衙役,沈韻秋飾金大媽,鄭忠梅飾林大伯,竺菊香飾谷城,陳琪飾雲峰。首期演出89場,場場滿座,觀眾達90337人次。1954年冬,該劇參加華東區戲曲會演,獲劇本一等獎、優秀演出獎、導演獎、音樂演出獎、舞台美術獎。徐玉蘭、王文娟獲表演一等獎,徐慧琴獲表演二等獎,錢妙花獲表演三等獎。1955年又獲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劇本獎。該劇為上海越劇院保留劇目,王文娟代表作之一。曾於1954年10月在滬為緬甸總理吳努招待演出、1955年為朝鮮青年藝術團招待演出。1955年2月周恩來總理在北京天橋劇場觀看了該劇的演出,併到後台會見演職員。1961年劇院攜該劇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訪問演出。浙江越劇一團等許多越劇團相繼上演此劇,並由新鳳霞主演的評劇趙燕俠言慧珠分別主演的京劇等兄弟劇種、劇團移植演出。2000年10月,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春香傳》演出團赴韓國漢城,參加第七屆BESETO(中、韓、日)戲劇節演出,自19日—22日三國藝術家聯合分場演出一台《春香傳》,共演出5場,觀眾達7000餘人次。取得極大的成功。由陳輝玲飾春香,邵雁飾李夢龍,洪瑛飾月梅,顏佳飾香丹,江瑤飾房子。楊小青導演。劇本被編入1955年出版的《華東地方戲曲叢刊》第4集。1955年《劇本》月刊6月號發表了該劇。1955年8月和1962年5月,上海文化出版社和上海文藝出版社先後出版了該劇的單行本。徐玉蘭、王文娟主演的此劇中主要唱腔,已被中國唱片社和音像出版單位製成唱片和錄音帶發行。

其他劇種


中國戲曲中有許多此劇的移植本,其中京、評、越這三大劇種都有演出,其藍本基本源於朝鮮國立古典藝術劇場的演出版。
京劇名家趙燕俠、言慧珠、秦友梅各有改編本,風格不一,均唱、舞並重。
評劇版本由新鳳霞、張德福趙麗蓉主演,其中春香在牢房內的一段唱腔是對評劇旦角聲腔的創造性貢獻。
1953年,上海越劇院以徐玉蘭和王文娟領銜的劇組到朝鮮戰場慰問演出。劇組全體人員觀看了朝鮮話劇團演出的話劇《春香》。雖聽不懂台詞,卻看懂了大致劇情,徐玉蘭和王文娟決定將《春香》移植成越劇。朝鮮南日將軍讓其秘書把《春香》劇本譯成中文,最後由劇組編劇庄志等改編成越劇劇本,定名為《春香傳》,並把原先的悲劇結尾改成春香和李夢龍大團圓。該劇1954年參加華東戲曲會演時,飾演春香的王文娟和飾演李夢龍的徐玉蘭雙雙獲得演員一等獎,劇本獲得劇本獎。劇中李夢龍讀信的〔慢中板〕唱段和與春香在〔百年歌〕一場中的舞蹈歷為內外行推崇。
潮劇《春香傳》是由王菲先生根據上海同名越劇移植改編的;作曲是黃秋葵先生和楊廣泉先生。黃、楊兩先生的合作可謂珠連璧合。潮劇《春香傳》的開場音樂用典型的朝鮮音樂曲式,既交代了作品的地理背景,又在輕快的樂曲聲中展現了春遊的畫卷。《愛歌》的深情密意、《別歌》的纏綿惆悵和《獄中歌》的如泣如訴,淋漓盡致、餘音繞梁。特別是范澤華、陳玉、陳鸞英(分別飾演春香、夢龍和月梅)等人的演唱(1957年錄音),更成了“三歌”的絕唱。
黃梅戲《春香傳》首演由嚴鳳英王少舫、張雲風、王少梅主演,曾榮獲華東區戲曲會演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