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嚴鳳英的結果 展開
- 黃梅戲表演藝術家
- 吳瓊主演黃梅戲劇目
- 王冠亞撰寫的同名傳記
嚴鳳英
黃梅戲表演藝術家
嚴鳳英,女,原名嚴鴻六,1930年4月13日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黃梅村,中共黨員,黃梅戲傑出的表演藝術家,中國黃梅戲的發展締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中國黃梅戲傳承發展重要的開拓者和貢獻者。
1945年春天嚴鳳英第一次登台演出,踏上戲曲之路。代表作品有《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等等。1954年獲得《天仙配》獲華東區戲曲會演一等獎。1960年曾榮獲安徽省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和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1966年獲得《天仙配》獲文化部“金質獎章”。
徠1954年與當時南京有名的“甘家大院”的三少爺甘律之結婚。1956年離婚。1956年下半年與導演王冠亞結婚。1968年4月8日不堪在“文革”中受到的屈辱,服安眠藥自殺。
人物關係
大事件
1930-04-13
出生
1930年4月13日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黃梅村。
1945
第一次登台
1945年在桐城練潭張家祠堂第一次登台演出,參演的劇目是《二龍山》。
1952
獲得廣泛讚譽
1952年在上海舉行的第一次華東戲曲會演,嚴鳳英以黃梅戲傳統小戲《打豬草》和折子戲《路遇》,獲得廣泛讚譽。
1954
獲演員一等獎
1954年的華東區戲曲會演,獲演員一等獎,是嚴鳳英事業走向輝煌的重要一步。
1954
揚名全國
1954年因在黃梅戲電影《天仙配》中飾演七仙女而揚名全國。
1956
離婚
1956年與甘律之離婚;同年下半年在排演《王金鳳》時認識了導演王冠亞,並與之結婚。
1968-04-08
自殺身亡
1968年4月8日不堪在“文革”中受到的屈辱,服安眠藥自殺。
由於父親嚴司明和母親離異,1934年回到祖父母居住的羅家嶺,學唱了流傳於當地的不少民歌。
因為抗戰爆發,她的父親嚴司明也回到家鄉,閑居無聊時,教她唱京劇,這使她與戲劇藝術有了接觸。
嚴鳳英早年照片
在她1940年時同族中曾參加戲班的嚴雲高將黃梅戲帶回了羅家嶺,他一面開鋪謀生,一面收徒授藝,嚴鳳英由此與黃梅戲結下緣分。
她始而偷偷學戲,繼而拜嚴雲高為師傅,正式成為他的女弟子,並學會了《送香茶》《春香鬧學》等傳統戲中的單折。
從學唱民歌小調,到學唱學演黃梅戲,1934年到1945年嚴鳳英度過了踏上黃梅戲表演藝術道路的準備時期。
嚴鳳英劇照
1946年來到安慶市,先在群樂劇場演出,以《小辭店》《游春》兩曲戲轟動安慶。
1947年底避走南京學習京昆藝術與歌舞,不知情者說她此時失蹤了。其實,在她避走途中,由她的祖父護送,曾路經秋浦,在秋浦河兩岸和殷匯鎮上唱了三個月的黃梅戲,在嚴鳳英短暫的黃梅戲生涯中,她的這段避走秋浦唱黃梅的故事鮮為人知。
1947年10月憑藉靈雀般的歌喉和輕盈舞姿吸引了秋浦兩岸的百姓,深受大伯大嬸們的喜愛。嚴鳳英是隨她的師父程積善(貴池晏塘人)來到秋浦的,當時搭班唱戲的還有銅陵的桂月娥、桂天賜,殷匯的宋再春、洪連梓等老藝人。先在高坦一大地主的後花園搭台唱,后在灌口祠堂里唱,最後在殷匯老街蘇家當鋪大屋唱。
一代宗師嚴鳳英
1948年流落到上海,解放前夕又輾轉到南京。為生計所迫,易名嚴岱峰,先在舞廳伴舞,后結識京昆世家甘貢三之子甘律之,學唱崑曲《遊園驚夢》等。嚴鳳英對京昆藝術的刻苦追求,為後來她在黃梅戲中的精湛演技奠定了良好基礎。
1950年春在“友藝集”活動中,出演過《御碑亭》等戲,她曾與甘律之合作《梅龍鎮》,扮演李鳳姐,獲得好評。
1951年重返安慶舞台,繼續在“群樂劇場”演出(后改名為“勝利劇場”),黨派幹部和新文藝工作者幫助改戲改人改制,使她“接觸新文藝思想”,除演出傳統劇目外,還配合土改、反霸、抗美援朝、宣傳婚姻法等。
1952年夏參加了安徽省暑期藝人訓練班,認真學習了中央人民政府《關於戲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思想變化之更大,“舊社會把我當成草,新社會把我當作寶”。解放前苦難的經歷使她對共產黨、對新中國充滿了感情,從而也激發了她積蓄已久的藝術創造熱情;同年應邀到上海演出《打豬草》,她在戲中所塑造的角色,情感真摯,性格鮮明,唱腔優美動人,演出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嚴鳳英也因此被上海觀眾譽為造詣很深的藝術家。
1953年調入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同年隨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到南京演出《打豬草》。
1954年的華東區戲曲會演,獲演員一等獎,是嚴鳳英事業走向輝煌的重要一步,這次匯演直接為1955年電影《天仙配》拍攝奠定了基礎;同年主演的《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被搬上銀幕,隨著電影的播映,黃梅戲從安徽省的一個地方小劇種,變成了全國皆知的劇種。
1953年到1965年表演藝術水平也不斷騰躍,既形成了獨自的風格特色,又代表著當時黃梅戲表演藝術的最高水平,並對劇種風格的形成發生了重要的影響作用。13年間,嚴鳳英演出了50多個大小劇目,尤其在《天仙配》《女駙馬》中塑造的七仙女、馮素貞的藝術形象,已成了她的代表作,也是黃梅戲中的珍品。
嚴鳳英早年照
50年代初生下第一個兒子王小亞,小亞出生前,嚴鳳英曾託人帶信給王兆乾,說孩子要生了,但王兆乾沒去。嚴鳳英的師姐、在黃梅戲電影《天仙配》中扮演“六姐”的張萍評價嚴鳳英的特點是性格倔強。那時,嚴鳳英已經懷了身孕,上世紀50年代初,未婚生子要背負巨大的社會壓力,但嚴鳳英並不在乎。
嚴鳳英為生計在南京舞廳唱歌時,認識了當時南京有名的“甘家大院”的三少爺甘律之,嚴鳳英曾經在甘家居住,學習“京、昆”藝術。
1954年和甘律之結婚。
1956年與甘律之離婚;同年下半年在排演《王金鳳》時認識了導演王冠亞,並與之結婚
嚴鳳英生活照
1978年5月23日中共安徽省委宣布為嚴鳳英平反昭雪;8月21日省文化局舉行了嚴鳳英骨灰安放儀式。
嚴鳳英主要作品 | ||
---|---|---|
時間 | 作品名 | 備註 |
1946年 | 《小辭店》《游春》 | |
1954年8月 | 《天仙配》 | 安徽省黃梅戲劇團排演 |
1954年12月30日 | 《春香傳》 | 朝鮮古典名劇 |
1955年5月 | 《天仙配》 | 黃梅戲藝術片開拍 |
1956年1月1日 | 《打金枝》 | 首演 |
1956年2月28日 | 《王定保借當》 | 首演 |
1957年2月 | 《碧玉簪》 | 首演 |
1957年6月3日 | 《菜刀記》 | 首演 |
1957年6月6日 | 《排環記》 | 首演 |
1959年1月1日 | 《拉郎配》 | 首演 |
1959年1月5日 | 《牛郎織女笑開顏》 | 首演 |
1959年1月12日 | 《王金豆借糧》 | 綵排 |
1959年1月31日 | 《女駙馬》 | 首演 |
1959年3月 | 《黨的女兒》 | 首演 |
1959年6月 | 《女駙馬》 | 黃梅戲藝術片開拍 |
1959年11月18日 | 《鬧金階》 | 首演 |
1960年1月29日 | 《對課》 | 首演 |
1960年6月29日 | 《金黛萊》 | 首演 |
1960年10月30日 | 《程紅梅》 | 首演 |
1960年12月4日 | 《劉三姐》 | 首演 |
1961年2月9日 | 《趕郎》 | 首演 |
1961年3月4日 | 《韓寶英》 | 首演 |
1961年4月29日 | 《玩會跳船》 | 綵排 |
1961年5月16日 | 《碧玉簪》 | 綵排 |
1961年6月23日 | 《香羅帕》 | 綵排 |
1963年 | 《三里灣》 | 首演 |
1963年7月 | 《牛郎織女》 | 神話故事開拍 |
1964年 | 《紅色宣傳員》 | 首演 |
1964年3月14日 | 《豐收之後》 | 首演 |
1965年2月 | 《江姐》 | 首演 |
(參考資料來源)
嚴鳳英有關作品 | ||||
---|---|---|---|---|
時間 | 劇名 | 類型 | 編劇/作者 | 主演 |
1985年 | 《嚴鳳英——並非傳奇的傳奇》 | 傳記 | 王冠亞 | |
1988年 | 《嚴鳳英》 | 電視連續劇 | 顧爾鐔、王冠亞 | 馬蘭 |
2010年 | 《嚴鳳英》 | 黃梅戲劇目 | 王新紀 | 吳瓊 |
2013年 | 《嚴鳳英》 | 電影 | 榮曉波 | 程媛媛,周冬雨 |
黃梅皇后
嚴鳳英早年照片
嚴鳳英從15歲開始登台演出,她天賦的嗓音、藝術領悟力以及向前輩藝人虛心學習的精神,使她所扮演的舞台形象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后,她先後主演了50多部大小劇目,塑造了陶金花、七仙女、馮素珍、織女、江姐,以及《春香傳》中的春香、《打金枝》中的公主、《桃花扇》中的李香君等一系列人物形象。正因為她對形象塑造得成功,黃梅戲由流傳一隅的小劇種迅速引起廣大觀眾的注意和喜愛,
徠除了對藝術天賦的領悟,嚴鳳英還是一位富於學習與創造精神的藝術家。從她登台演出到新中國成立初年,黃梅戲的生存環境艱難,表演藝術水平也處在粗糙的狀態之中。新中國成立以後,嚴鳳英和一批新文藝工作者為提高黃梅戲的藝術水平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她既虛心向前輩藝人學習,借鑒傳統,更注重向兄弟劇種學習,曾拜北昆名家白雲生為師學習京昆的程式動作,並融會貫通,用之於自己的表演中,為塑造人物性格服務。
嚴鳳英的表演藝術,對黃梅戲劇種的特色和風格,還起到了極大的強化作用。這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其一、黃梅戲源於農村,帶著樸實自然的氣息,嚴鳳英的演唱使之更加優美動聽,形成了黃梅戲不同於京劇的沉厚、越劇的清麗、豫劇的豪邁的自然、優美、親切的音樂風格;其二、由於嚴鳳英表演藝術精湛,唱腔優美動聽,逐漸形成了觀眾的審美心理定式,更加喜愛女性形象和女聲唱腔。這種審美心理定式反饋到劇種自身,又使之在女性角色、女聲唱腔本來已佔優勢的傳統上,更加強化了這一特色,旦角戲在黃梅戲中占著最重要的位置,與其他劇種相比,黃梅戲的這一特色也十分明顯,它與嚴鳳英的表演藝術成就是密切相關的。
嚴鳳英所作的努力,既為自己創立了典範之作,又為黃梅戲劇作家、音樂家架起了一座通往觀眾的橋樑。她以一己之力使黃梅戲的表演水平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使黃梅戲的藝術表現能力和張力大大的增強。
嚴鳳英劇照
賴少其《紀念嚴鳳英》:“十年落花無數,何來錦囊,亦無埋花處,花在淚中難為土。舉起招魂幡,猶有傷心處,春滿江淮花起舞,燕子已歸來,君在九天碧落處。”
李明杠《念奴嬌·憶嚴鳳英》:“嶺頭梅蕊,只明眸一瞬,眾芳無色。歌舞淋漓情盡致,回蕩大江南北,流韻山鄉,蜚聲環宇,此情真難得。畫樓人墜,痴情留語堪泣。無意觸動紅牆,純良姝麗怎抵凶雷擊?一片冰心天可鑒,休向瑤台尋覓。湖上仙姿,翩翩起舞,又唱春潮急。歌凝花醉,有人亭畔橫笛。”
金質獎章 獲獎1次
1966 ·金質獎章 獲獎
安徽省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和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提名1次
1960 ·三八紅旗手稱號 提名
華東區戲曲會演 獲獎1次
1954 ·一等獎 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