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澤華

汕頭戲曲學校名譽校長

范澤華,女,1938年4月生,廣東省普寧洪陽鎮人,潮劇第一代表演藝術家。

1953年《樊嬌奪后》正式開始了戲劇之路,代表劇目有《春香傳》《蘆林會》《劉明珠》《趙氏孤兒》等。

大事件

1938-04

出生

1938年4月生。

1953

開始戲劇之路

1953年《樊嬌奪后》正式開始了戲劇之路。

開始戲劇之路
1959

參加國慶十周年獻禮演出

1959年以廣東潮劇院一團為基礎組團赴京參加國慶十周年獻禮演出,受到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並握手。

1984

任副校長

1984年至1995年任廣東省汕頭文化藝術(戲曲)學校副校長。

個人生活


“我的生活既簡單又複雜,豐富多彩。自從退休之後,我一直是在老年大學讀書。汕頭市有個老幹部老年大學。裡面的科目很多,有十七八個內容,但是我非常局限,我讀的不多。我首先就是去讀衛生保健。人老了之後難免就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就是要怎麼去注意,剛開始我就去學這個。接下來就是讀文學,再接下來就是讀詩詞。詩詞就讀的比較久。到初略知道什麼叫做詩,什麼叫做詞,會寫一點點。
我的心愿就是,活一天,樂一天,活著的時候就得學多點東西,我能夠學多一點知識都好,有一句俗話說,‘三斗芝麻倒不進一顆入耳’。我說哪怕是倒一顆也是一分收穫。所以我認為活到老學到老就是這樣。學多一點東西,我們多少可以傳給後人。自己的子孫也好,朋友也好。我覺得是比較有意義。如果在可能的情況下,我能多寫一些東西,我就多多少少多寫寫東西。”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范澤華劇中扮相
范澤華劇中扮相
1938年出生於廣東省普寧縣洪陽鎮新安村。
1952年報考藝術團體,立志要當一名演員,因年幼在學並未成功。

演藝經歷

范澤華劇照
范澤華劇照
1953年7月底進入恰梨潮劇團,首演《樊嬌奪后》,正式開始了戲劇之路。
1956年被選派進汕頭戲校戲曲演員訓練班學習表演藝術四個月。
1957年參加中央文化部第三屆戲曲演員講習會;同年在怡梨潮劇團的主要劇目《春香傳》中扮演春香。
1958年調進潮劇院之後,先後演過《孟麗君》中的主角、《蘆林會》中的龐三娘、《白兔記》中的“井邊會”、“磨房會”。
1959年隨潮劇團到北京參加國慶十周年獻禮演出;同時還到上海、蘇州、南京等地巡迴演出;同年戲劇家老舍在北京觀罷她主演的《蘆林會》,題下:“一曲《蘆林會》,聲聲斷我腸,千人屏息座,爭誇范澤華”的詩篇;同年以廣東潮劇院一團為基礎組團赴京參加國慶十周年獻禮演出,受到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並握手。
1960年隨團出國到柬埔寨演出《蘆林會》;同年赴上海戲校學小生的表演基本功,先後學了南昆的《遊園驚夢》、京劇的《穆柯寨》。
1961年赴北京向北京京劇團學習梅派表演藝術和北崑劇院學習小生行當身段,得北昆著名小生白雲生和馬玉森的指導,回潮劇院青年劇團后,在《寶蓮燈》中扮演文生劉彥昌。
1963年由珠影和香港鴻圖公司聯合攝製的潮劇彩色影片《劉明珠》搬上銀幕,扮演劉明珠。
1977年在汕頭地區重映《劉明珠》。
1980年又在潮劇院一團扮演《香羅帕》中的文小生歐陽子秀。
1884年6月調任戲校副校長,分管教學及協助正校處理行政事務。
1958年至1984年廣東潮劇院一、二、三團演員;
1984年至1995年任廣東省汕頭文化藝術(戲曲)學校副校長。

個人作品


1953年 《樊嬌奪后》,飾演樊嬌
1954年 《青梅求婚》,飾演青梅
1955年 《紅樓二尤》,飾演尤二姐
1956年 《穆桂英》,飾演穆桂英
《春香傳》,飾演春香,主要留下“三歌”錄音——《愛歌》《別歌》《獄中歌》
1957年—1958年 《孟麗君》,飾演孟麗君。主要錄音《遊園》《逃婚》《別母》
1959年 《蘆林會》(摺子戲),飾演龐三娘,整折錄音。
1962年 《思凡》(摺子戲),飾演色空,整折錄音。
《寶蓮燈》,飾演劉彥昌,全劇錄音。
《磨房會》(摺子戲),飾演李三娘,整折錄音。
1963年 《井邊會》(摺子戲),飾演李三娘,整折錄音。
1964年 《劉明珠》(戲曲電影),飾演劉明珠,全劇錄像。
1965年 《萬山紅》(現代戲),飾演春嫂
1970年 《沙家浜》(樣板戲),飾演沙奶奶
1980年—1981年 《香羅帕》,飾演歐陽子秀,全劇錄像
1982年—1984年 《趙氏孤兒》,飾演庄姬(十六年後),全劇錄像。
1984年 《安安送米》(摺子戲),導演、作曲,選段錄音

藝術年表


1938年4月生,著名潮劇表演藝術家,青衣,也反串小生。曾先後到中央文化部戲曲演員講習會、上海戲校、北崑劇院和北京聲樂研究所等地學習深造。現任廣東省汕頭文化藝術(戲曲)學校名譽校長,戲曲表演專業高級講師。
1953年參加怡梨劇團;
1958年至1984年,廣東潮劇院一、二、三團演員;
1984年至1995年,任廣東省汕頭文化藝術(戲曲)學校副校長。現任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廣東省劇協理事、汕頭市居協副主席、汕頭市政協嶺海絲竹社副社長、汕頭市女知識分子聯誼會顧問、汕頭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等職;
1959年至1960年在京、滬、杭、香港和柬埔寨等地演出時,被譽為“潮劇一顆明珠”。中國唱片社錄製和出版她的一批錄音帶和個人唱腔精選一、二輯;她主演的《劉明珠》被攝製成潮劇彩色影片;
1991年入選《潮汕人物辭典》中山大學出版社;
1993年榮獲江澤民總書記題詞的“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中國當代高級科技人材系列詞典》的入典證書中國華橋出版社;
1993年入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國際名人研究院院辭書編輯部;
1996年被特邀為湖南省婁底市楚天書畫藝術研究院院士;
1997年入選《世界名人錄》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
1996年入選《中華中國人才選》河南省管理科學研究院;
1997年入選《中國當代著作家大辭典》新華社湖南分社事業發展部;
1997年入選《中華人物大典》中國文學企業聯誼協會長江經濟信息報社。

逸聞趣事


為潮劇“私奔”
“傾城爭看《劉明珠》,閭里爭說范澤華。”這是潮劇電影《劉明珠》公演時的情景。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當年正值花季的范澤華為了能當上潮劇演員,曾背著家人“私奔”過。范澤華出生在普寧縣洪陽鎮,鄉里的男女老幼不但愛看潮劇,而且喜歡唱潮劇。夜幕降臨時,跟著大人們去看潮劇幾乎成了村裡每一個小孩的必然經歷,范澤華的童年就是這樣走過來的。讀小學的時候,范澤華是學校的文娛活躍分子,尤其酷愛潮劇,她還是洪陽鎮新安村洪新劇社的台柱。儘管父母不希望她在這方面有所發展,但范澤華痴迷潮劇之心不改。
隨著年齡的增長,當演員的念頭愈加強烈。1952年,范澤華聽說有一劇團在汕頭演出,她旁敲側擊地向父母表達自己的願望,可是每每話還未說完,就被父母打斷了。她看出父母不讓她當演員的決心。然而,舞台就像磁場緊緊吸引著她。無奈之下,才14歲的小姑娘便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背著家人師友,與鄰居姐妹3人,步行20多公里到揭陽,再乘船到汕頭,報考粵東潮劇團。此舉在那個年代看來,膽識實在非凡。
不見愛女的雙親心急如焚,他們知道女兒一定是追尋潮劇去了,於是順藤摸瓜把她“逮”個正著。兩個哥哥就如“老鷹抓小雞”一樣,把范澤華“抓”回家裡。可是,倔強的范澤華暗下決心:等我翅膀長硬、羽翼豐盛時,一定要飛!
心要飛,誰能阻?興趣和愛好的磁場似有萬鈞引力。范澤華做手工積零錢買票看戲,她把眠床作舞台,蚊帳作帷幕,手帕作道具,忘情地學,忘情地唱。又幾個月過去了,恰逢怡梨潮劇團到洪陽戲院演出,范澤華與一女同伴相約到劇團報考。這一次她又考上了。然而,范澤華卻喜憂參半。喜的是第二次仍然考上,這條路可能走定了;憂的是母親絕對不會同意,怎麼辦?這時候,劇團領導到她家做她母親的思想工作。母親終於點頭了。1953年7月底,范澤華正式進入了怡梨潮劇團。
老舍題詩
1959年,戲劇家老舍在北京觀罷范澤華主演的《蘆林會》,便揮毫題下:“一曲《蘆林會》,聲聲斷我腸,千人屏息座,爭誇范澤華”的詩篇。范澤華的名字從此在潮劇史上爍爍生輝。
與周總理握手
1959年,以廣東潮劇院一團為基礎組團赴京參加國慶十周年獻禮演出。范澤華受到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並握手。1963年,潮劇院二團(原青年劇團)在廣州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攝《劉明珠》影片期間,突然接到省委通知,說有緊急任務,在穗各文藝單位做好準備一場重要演出,規定每個節目不能超過20分鐘(共有十多個單位參加演出)。潮劇參加演出的節目是《杜鵑山》選場,演員有:張長城林舜卿、范澤華、吳為雄、葉清發和徐永書等,由陳彥團長帶隊到省交際處劇場。演出開始了,范澤華才知道主要客人是周恩來總理。那一次是周總理出訪亞、非、拉14個國家后,回國來到廣州的。演出結束后,總理在廣東省長陳郁中南局秘書長吳南生等領導同志陪同下,上台與演員們握手併合影留念。然後,演員們以最快速度卸完妝,後由省接待處工作人員帶領我們到迎賓館。這時,總理又出現在我眼前,依次親切握手。陪著總理的省領導幹部向總理介紹,范澤華是潮劇院的主要演員,剛才演杜媽媽。總理微笑點頭,問范澤華叫什麼名字,演過哪些戲等等。這張照片就是當年省里的記者所拍攝的范澤華與周總理的第二次握手。

參演作品

參演舞台作品

樊嬌奪后

樊嬌奪后

青梅求婚

青梅求婚

紅樓二尤

紅樓二尤

穆桂英

穆桂英

春香傳

春香傳

孟麗君

孟麗君

蘆林會

蘆林會

思凡

思凡

寶蓮燈

寶蓮燈

磨房會

磨房會

劉明珠

劉明珠

萬山紅

萬山紅

沙家浜

沙家浜

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

香羅帕

香羅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