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雲衛
中國內地導演,代表作《武松》
應雲衛(1904年9月17日—1967年1月16日),出生於上海市,祖籍浙江省寧波市慈溪縣,中國內地導演、編劇、演員,湖州旅滬公學肄業。
1933年,為紀念“九·一八事變”兩周年,執導了話劇《怒吼吧!中國》。1934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桃李劫》。1936年任上海明星公司二場導演兼場務主任,導演了黑白影片《生死同心》。1940年,執導抗日電影《塞上風雲》。1947年,執導劇情電影《無名氏》。1950年,與楊小仲聯合執導劇情電影《婦女春秋》。1956年,執導戲曲電影《宋士傑》。1963年,執導戲曲電影《武松》。
1967年1月16日,患有心臟病的應雲衛遭到批鬥,最終死於游斗途中。1978年11月18日,上海市電影局為應雲衛舉行平反昭雪大會,並在上海龍華革命公墓,舉行了骨灰安放儀式。
應雲衛
1919年,參加新文化運動,與孟君謀等組織少年化妝宣講團,宣傳愛國思想。1921年,與谷劍塵等人發起組織上海戲劇協社,從事“愛美劇”運動。1930年8月,加入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1932年,進入藝華影業公司。
1933年9月,為紀念“九·一八事變”兩周年,執導了話劇《怒吼吧!中國》 。1934年,加入電通影業公司;同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桃李劫》 。1935年,執導由胡萍、尚冠武共同主演的劇情電影《時勢英雄》 。
1936年,擔任上海明星公司二場導演兼場務主任,並執導了革命電影《生死同心》 。1937年8月,擔任上海業餘實驗劇團三隊和四隊的總隊長。1938年4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成立,應雲衛擔任了第三廳戲劇科的主任,並擔任了中國電影製片廠編導委員會委員;同年,執導話劇《原野》;隨後,執導由袁牧之、陳波兒搭檔主演的戰爭電影《八百壯士》 。
導演作品海報
1942年,組織重慶戲劇界演出郭沫若的話劇《屈原》 。1943年2月24日,中華劇藝社在國泰大戲院首場演出話劇《復活》 。1946年,擔任國泰影業公司的場務主任;3月,在重慶和現代戲劇協會合作首演陳白塵的話劇《陞官圖》 。
1947年,與吳天聯合執導由蘇繪、馮喆合作主演的劇情電影《憶江南》 ;同年,執導由秦怡、姜明、周峰聯袂主演的劇情電影《無名氏》 。1948年,執導由袁雪芬、黃宗英合作主演的劇情電影《雞鳴早看天》 ;同年,與吳天聯合執導劇情電影《一帆風順》 。
1949年,執導劇情電影《喜迎春》,影片圍繞著一個普通家庭的痛苦與歡樂,提出了對於社會惡勢力必須進行抗爭的主題。1950年,與楊小仲聯合執導劇情電影《婦女春秋》,該片由沈亞倫、周伯勛共同主演。1951年,執導由朱莎、袁靈雲、顧德剛聯合主演的劇情電影《再生鳳凰》 。1954年,執導由魏鶴齡、藍谷共同主演的劇情電影《不能走那條路》 。
1956年,執導戲曲電影《宋士傑》,該片講述了宋士傑打抱不平為民告狀申冤,行俠仗義的故事。1960年,執導由王文娟、徐玉蘭合作主演的越劇電影《追魚》 ;同年,執導由王愛勤、曹蓉芳合作主演的戲曲電影《斗詩亭》 。1961年,執導戲曲電影《周信芳的舞台藝術》。1963年,執導由蓋叫天、張佑福共同主演的戲曲電影《武松》 。
家庭
新婚合影
感情
1925年,應雲衛與程澤民的胞妹程夢蓮結為連理。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63年 | 《武松》 | 電影 |
1961年 | 《周信芳的舞台藝術》 | 電影 |
1960年 | 《追魚》 | 電影 |
1960年 | 《斗詩亭》 | 電影 |
1956年 | 《宋士傑》 | 電影 |
1954年 | 《不能走那條路》 | 電影 |
1951年 | 《再生鳳凰》 | 電影 |
1950年 | 《婦女春秋》 | 電影 |
1949年 | 《喜迎春》 | 電影 |
1948年 | 《雞鳴早看天》 | 電影 |
1948年 | 《一帆風順》 | 電影 |
1947年 | 《無名氏》 | 電影 |
1947年 | 《憶江南》 | 電影 |
1942年 | 《屈原》 | 話劇 |
1941年 | 《大地回春》 | 戲劇 |
1940年 | 《塞上風雲》 | 電影 |
1938年 | 《八百壯士》 | 電影 |
1938年 | 《原野》 | 話劇 |
1936年 | 《生死同心》 | 電影 |
1935年 | 《時勢英雄》 | 電影 |
1934年 | 《桃李劫》 | 電影 |
1933年 | 《怒吼吧!中國》 | 話劇 |
抗日戰爭時期 | 《棠棣之花》、《法西斯細菌》 | 話劇 |
未知 | 《半把剪刀》 | 甬劇 |
20世紀20年代 | 《保衛盧溝橋》、《放下你的鞭子》、《天國春秋》 | 話劇 |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34年 | 《桃李劫》 | 電影 |
應雲衛早期所拍攝的影片題材廣泛,《桃李劫》描寫青年知識分子夢想的破滅,《時勢英雄》表現民族資本家的興衰沉浮,《生死同心》和《八百壯士》分別以革命者和革命軍人為表現對象,《塞上風雲》則以少數民族群眾為主人公,這表現出他不斷挑戰自己,駕馭各種不同題材、塑造不同身份人物的藝術能力。他從戲劇藝術中汲取營養,非常注重影片戲劇性的營造。在電影表現形式上,應雲衛不拘定法,勇於突破和創新。他從不落後,他總能使電影形式很好地服務於電影所要表現的主題。在鏡頭語言上,應雲衛表現出多樣化的風格追求。同時,他對影片戲劇性的營造、對電影形式的不斷探索和對鏡頭語言多樣化的追求歸根結底來源於他觀眾至上的電影觀念(《當代電影》評)。
1984年9月,在北京,中國戲劇家協會和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發起,舉行了“紀念中國戲劇、電影藝術家應雲衛同志誕辰八十周年”活動。
1994年9月,在上海,上海電影家協會和上海戲劇家協會分別舉行了“應雲衛誕辰九十周年”座談會。在應雲衛的故鄉寧波,浙江省文化廳、寧波市文化局、寧波市江北區人民政府聯合舉辦了紀念活動,並召開了“應雲衛戲劇電影導演藝術研討會” 。
2014年12月7日下午,上海電影家協會、上海市戲劇家協會在上海兒童藝術劇院馬蘭花劇場舉辦紀念應雲衛誕辰110周年活動。
《陞官圖》
《復活》
《屈原》
《孔雀膽》
《天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