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利緬特·葉夫列莫維奇·伏羅希洛夫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克利緬特·葉夫列莫維奇·伏羅希洛夫(Kliment Voroshilov,1881年2月4日—1969年12月2日),男,蘇聯黨務和國務活動家、軍事家、蘇聯武裝力量的積極建設者、卓越的統帥,蘇聯元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1徠923年任蘇聯軍委會委員和主席團委員。1924年5月任莫斯科軍區司令。1952年—1960年為蘇共中央委員會主席團委員。1953年—1960年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伏羅希洛夫畫像
伏羅希洛夫畫像
1881年1月13日出生在頓巴斯葉卡捷琳諾斯拉夫省維爾赫尼村的一個鐵路工人家庭,其父原是沙皇軍隊的退伍士兵,后成為鐵路巡道工,其母當過廚娘和洗衣婦,家裡生活貧困。他早年失學。
8歲當牧童,10歲在煤礦當童工,13歲念了兩年書,15歲以後當信差、機械師助手、電工和鉗工(後來他自己炫耀是“紅色的革命鉗工”)。
1898年在阿爾切夫斯克參加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一個小組,曾遭到逮捕和解僱。爾後,在俄國南方到處流浪漂泊,靠打短工維生。
1903年回到頓巴斯,參加盧甘斯克的布爾什克左派,並成為該市市委委員。
1904年當選為布爾什維克盧甘斯克委員會委員。
1905年任盧甘斯克蘇維埃主席,領導工人罷工和建立戰鬥隊的工作。
1906年4月去參加四大途中,在彼得堡遇見了列寧,並結識了斯大林。大會期間,他設法從芬蘭運出幾船軍火回俄國。大會後,在盧甘斯克建立一所印刷廠,並主辦一家布爾什維克地方報紙。
1907年5月在五大會上結識了伏龍芝和加里寧。同年,和葉卡捷林娜·達維多芙娜·戈爾勃曼結了婚。婚後不久被捕,被流放到阿爾漢格爾斯克省。之後,逃出流放地來到巴庫。
1908年和斯大林一起在巴庫布爾什維克黨委會工作。不久被捕,被流放到彼爾姆省,直到1912年底為止。
1913年恰逢羅曼諾夫王朝建立300周年慶祝大典,頒布大赦令,他才得以獲釋。獲釋后,舉家遷往彼得格勒,在一家鍋爐製造廠工作。他獲釋后,舉家遷往彼得格勒,在一家鍋爐製造廠工作。
1917年8月任盧甘斯克市杜馬主席。9月任該市市長和市蘇維埃主席。在全俄蘇維埃二大上,被選為全俄中執委會委員,並成為契卡最早一批被任命的工作人員。
1918年3月在盧甘斯克建立了一支游擊隊。國內戰爭爆發后,他率領游擊隊與馬蒙托夫、鄧尼金等白軍激戰,被托洛茨基任命為第十軍軍長。爾後,率領全軍1.5萬名官兵轉戰到斯大林全權負責的察里津參加保衛戰。在察里津戰役中,伏羅希洛夫任察里津軍隊集群司令、南方面軍副司令兼軍事委員會委員、第10集團軍司令。11月被選入烏克蘭臨時工農政府,任內務人民委員,後任哈爾科夫軍區司令。
1919年八大期間,軍事反對派的領導人遭到列寧和大多數與會代表的批評。八大后,斯大林被調回中央,伏羅希洛夫被解除了第十軍軍長職務,被派到烏克蘭共和國內務人民委員部工作。5月領導了肅清格里戈里耶夫匪幫的作戰。6月任第14集團軍司令,指揮了葉卡捷琳諾斯拉夫(今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保衛戰。後任內烏克蘭方面軍司令,指揮了基輔戰役。
1919—1921年參加組建了騎兵第1集團軍,任集團軍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1921年—1924年任實力雄厚的北高加索軍區司令。
1徠921年在黨的第十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俄共(布)中央委員。同年率領黨的第十次代表大會代表小組參加平定喀琅施塔得反革命叛亂,榮獲第二枚紅旗勳章。
1923年任蘇聯軍委會委員和主席團委員。
1924年5月任莫斯科軍區司令。
1925年10月伏龍芝逝世后,蘇聯軍委會改組為國防人民委員部,由他負責主持日常工作。
1926年擔任政治局委員后,從此就死心塌地緊跟斯大林,積極同所謂的“反對派”的軍政人員作鬥爭。
1934—1940年任蘇聯國防人民委員。1934年6月任陸海軍人民委員、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1936年—1938年的大清洗運動中,當斯大林一手製造的血腥煉獄的大門打開之後,伏羅希洛夫就毫不猶豫地點燃了殘酷鎮壓之火。他直接參與殺害的中級指揮員高達五千名(其家屬還遭到非人的磨難)。
1940年初的蘇芬戰爭充分暴露了伏羅希洛夫指揮上的無能。4月在工農紅軍最高軍事委員會擴大會議上,總政治部主任梅赫利斯根據斯大林的意圖在長篇發言中公開批評了他在指揮上所犯的錯誤。會議決定解除他所擔任的國防人民委員職務,由鐵木辛哥繼任,他改任為蘇聯人委會副主席。
1941年6月22日衛國戰爭爆發后,鐵木辛哥承擔了統帥部的指揮工作,朱可夫被賦予領導總參謀部的重任,伏羅希洛夫被派往西部戰線,但未能阻止德軍的瘋狂進攻。7月1日被召回莫斯科,負責領導西北防線的防禦工作。7月10日—8月31日任國防委員會委員、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成員、西北方向總司令。8月被派往列寧格勒。9月被分配擔任檢查莫斯科、伏爾加、中亞細亞和烏拉爾各軍區內紅軍後備部隊的訓練工作。9月5日—12日任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
1942年被任命為游擊運動總司令和國防委員會所屬的戰利品委員會主席。9月6日—11月19日任游擊運動總司令,積極參加了游擊鬥爭的組織工作,親自訓練游擊隊指揮員,使游擊隊的行動與軍隊的作戰相互配合。
1943年1月作為大本營的代表,在對列寧格勒封鎖的突破的作戰中,協調了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沃爾霍夫方面軍的行動。1943年12月被派往濱海集團軍去參加擬制解放克里木的戰役計劃和組織步兵與海軍的協同。出席過蘇、美、英三國莫斯科會議(1941年)和蘇、美、英領導人德黑蘭會議(1943年)。

從政經歷

二戰後,伏羅希洛夫退出軍界,被任命為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
1945年—1947年出任對盟國匈牙利管制委員會主席。1947年兼任部長會議文化局局長。
1952年10月十九大上,當選為擴大的中央主席團委員,並進入主席團的九人執行局。斯大林逝世后,伏羅希洛夫繼續擔任蘇共中央主席團委員,同時還擔任了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1952年—1960年為蘇共中央委員會主席團委員。
工作照
工作照
1953年—1960年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1957年4月15日作為國家元首率代表團出訪中國,毛澤東為了借用他的權勢以抵制反華的赫魯曉夫,用最高的規格來接待他。6月中央全會通過了《關於馬林科夫、卡岡諾維奇、莫洛托夫反黨集團的決議》,伏羅希洛夫因倒戈站到赫魯曉夫一邊,不但在《反黨集團》中沒有列上他的名字,而且仍然被選為蘇共中央主席團委員,並繼續擔任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1960年5月根據本人的請求,伏羅希洛夫被解除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職務,但仍擔任蘇共中央主席團委員。
1961年7月二十二大上,赫魯曉夫點了伏羅希洛夫的名,多數代表發言都揭發批判了他的罪行。10月27日在中央全會上,他念了一份聲明:“……我深知,我在支持反黨集團的發言時已經犯下了嚴重的錯誤。”同時還被迫承認:“我對過去那一段時期里所犯下的許多錯誤深感悔恨。”赫魯曉夫在總結髮言中,一方面譴責伏羅希洛夫,一方面又呼籲與會代表對他採取寬大為懷的態度。因此,他不僅被保留了黨籍,而且還當選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委員,但在新的中委會和黨的機構中都沒有為他安排重要職務。
1962年和1966年兩度當選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委員,卻很少參加會議,也很少拋頭露面,幾乎停止了政治活動。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上台後,為了恢復斯大林的名譽,授予他蘇聯英雄稱號、榮譽短劍和羅斯托夫市榮譽市民稱號,還出版了他所寫的回憶錄《生活的故事》。

獲得榮譽


列寧勳章8枚,紅旗勳章6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1枚,獎章及外國勳章多枚,革命榮譽武器和榮譽武器各1件。
1956年2月3日獲蘇聯英雄稱號。
勳章
勳章
1960年獲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
1968年2月22日獲蘇聯英雄稱號。

個人生活


健康狀況

伏羅希洛夫雕像
伏羅希洛夫雕像
1969年12月3日去世,被埋葬在克里姆林宮紅牆下。

個人作品


著作
時間名稱
1937年《蘇聯國防》
1938年《捍衛社會主義的紅軍》
1939年《生活紀事》
1968年《緊急任務》
1968年《大家都是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