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指揮使的結果 展開

指揮使

五代和宋朝軍職

指揮使,五代和宋朝時期的軍職,為指揮(指揮是五代、宋朝軍隊的編製單位,五百人為一指揮)的最高軍事長官,下轄副指揮使。

簡要介紹


五代和宋朝時期,以馬軍四百人、步軍五百人為一指揮,指揮的最高長官為指揮使。

歷史記載


五代

根據《舊五代史》卷四十三(唐書)明宗紀九:長興三年,三月,丁未,以神捷、神威、雄武、廣捷已下指揮改為左右羽林軍,置四十指揮,每十指揮立為一軍,軍置都指揮使一人。
根據《五代會要》卷十二:“後唐長興三年(公元932年)……左右羽林,置四十指揮,每十指揮立為一軍。”宋代沿用其制,以指揮為軍隊編製單位,每指揮人數約五百人左右。

宋朝

宋朝兵制初探
宋朝兵制初探
根據《宋史》卷一百八十七。志第一百四十。兵一(禁軍上):每指揮有指揮使、副指揮使。
按規定,北宋禁軍馬軍四百人、步軍五百人為一指揮,而此時各指揮編製不滿員的情況已相當普遍,《宋史》載“額存而兵闕”,馬軍一指揮僅數十騎,步軍不滿一二百,虛籍委實不少。宋英宗朝時,禁軍一指揮只有二三百人,“虛費將窠請受”(《宋朝諸臣奏議》卷121),軍隊借虛籍之便冒領軍俸,“吃空餉”遂滋生蔓延開來。
《宋朝兵制初探》(王曾瑜)中記載:指揮這一級編製,至晚在五代時已有。北宋時,每指揮兵力規定是五百人。其統兵官是指揮使和副指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