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鄉
四川眉山市仁壽縣下轄鄉
仁壽縣促進鄉地處仁壽縣城東38公理處,轄 5個行政村,80個村民小組。主要農產品水稻、玉米、油菜、大豆、蕃薯、水果、蔬菜等。促進鄉的郵政編碼是620500
促進鄉解放前屬仁壽縣第六區彰加鄉。解放后屬17區為天仙鄉,因境內有一洞高四丈,寬五丈,深偕之。洞內幽鐫圍繞,清雅宜人。據傳有羽士避其中,坍灶宛然,洞內有碑高三丈,篁“天仙洞記”四字,故名天仙洞,1958年為發展生產之意而命名為促進鄉人民公社,後為促進鄉人民政府。
黃桷村簡介
黃桷村位於促進鄉中部,轄8個社,現有636戶,2049人。建有村委會、衛生站。全村現狀產業主要以傳統農業和古鎮旅遊為主;道路狀況上,有部分為水泥路面。管線工程設施方面,全村有3台變壓器,其容量為30KVA、50KVA,給全村供電。全村用井水,有部分沼氣池。
天仙村簡介
天仙村位於促進鄉西北部,原來的石板村與天仙村合併而成,東與黃桷村相鄰,南與鐵爐村徐廟村相鄰,西與彰加鎮相鄰,北與連新村相鄰,交通便利,汪促路、鍾汪路從村腹心地帶穿過,村內有自熱河流經過六個經濟社。
全村轄6個社,共有常住人口1420人,常住戶口410戶,其中省內知名企業6家,產品涉及日常生活用品、家居裝飾等方面。全村總面積115餘公頃,合約1700畝。以種植旱地青見水果為主、產量在500萬斤以上,環境優美,交通便利
連新村簡介
連新村位於促進鄉北部,由原來的連新村和麻柳村合併而成,東與塗加鄉太平村相鄰,南與黃桷村相連,該村轄9個社,現有常住戶口690戶,常住人口2273人。建有村委會、醫療站。村內有養鴿、養豬大戶12戶,以種植糧食為主,新發展優質柑橘200餘畝,種植紫荊花200餘畝。
鐵爐村簡介
鐵爐村位於促進鄉西南部,,由原來的六鶴村和鐵爐村合併而成,東與徐廟村相鄰、西與黃桷村相鄰、北與彰加鎮相鄰、南與四公鄉、汪洋鎮相鄰,交通便利。
全村轄8各經濟社,現有609戶、2104人,建有村委會,耕地面積1758畝,人均耕地面積0.84畝。全村現狀產業主要以花生、蔬菜、玉米為主,特色產業主要以肉鴿養殖為主,道路狀況上,基本上村村通水泥路,管線工程設施方面,全村有3台變壓器,其容量為50KVA,給全村供電,全村用井水,現狀有少量沼氣池。
徐廟村簡介
徐廟村位於促進鄉東南部,由原來的蓮花村與徐廟村合併而成,東與鐵識村相鄰,西與天仙村、彰加鎮相鄰,北與原鏵爐鄉相鄰。
全村轄9小社,共有常住人口2240人,常住戶口709戶。全村耕地面積2324畝。以種植糧食、蔬某為主。去年新發展優質析橘200餘畝,有養鴿大戶1戶。
促進鄉的地理位置在四川省仁壽縣城,地面面積一共有22.3平方米,有10個行政村
和80個村民小組。總戶數2996戶,總人口10201人,其中:男5294人,女4928人。耕地面積10159.21畝,其中:田5515.88畝,土4643.33畝。主要的農產品有水稻、玉米、蔬菜等。
促進鄉
促進鄉距成都125公理,距仁壽縣城32公理,縣道鍾汪距穿越南北。
自然條件
地貌:地貌以丘陵為主,境內地勢西北高東部低,龍泉山脈自境東北角走向西南斜貫,榮威山脈矗立南端。
促進鄉
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7.4℃,年均降雨1100毫米,年均日照1196.6小時,無霜期312天。
教育設施:初中一所、小學一所、幼兒園一所;
衛生醫療設施:鄉衛生院、10個村醫療服務站。
促進鄉在2005年底實現了公路、電話和三個村有線電視三通工程,全鄉已開通310戶程式控制電話,300戶村民安裝了閉路電視,通鄉道路已於2004年實現了水泥距,全鄉有小學1所,中心幼兒園1年所,在校學生800餘人,有鄉衛生院1所,村合作醫療點10個,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人民生活走向富裕。
農業機械化
促進鄉
促進鄉的果農們以市場為導向,把發展標準化果品生產作為農業結構調整、增加收入的主要產業來抓,針對市場對果品提出的要求,促進鄉的果農們加大果品標準化生產管理力度,積極按標準化要求實施用膜當被的“蓋被”過冬技術。給果樹“蓋被”過冬,由於“蓋”上“被”后的清見果皮更加細嫩,外觀光滑圓潤,呈均勻桔黃色,又可延長貯存保鮮期。
黃金梨是中國的科研工作者從韓國引進的一個新品種。肉質非常細、甜,另外香味也比較濃,沙梨品種往往香味比較低,但這個品種比較香,更好的是它外觀漂亮,原來是一個綠皮,通過套袋以後就是一個淡綠色的,稍微一貯藏以後是個金黃色,另外它的果面非常細,有種透明感。
四川省仁壽縣促進鄉黃桷村黃金梨生產基地,盛產優質黃金梨,是經各級政府審核批准的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過程中應用現代果品種植技術,套袋(無菌包裝)種植,隔離病蟲、藥害,色澤靚麗,白中微黃(俗稱黃金梨),口感細膩,甜脆爽口,骨核較小。
促進鄉
1、科學規劃,突出特色。一是圍繞定位規劃。圍繞“生態商貿城”展開規劃,規劃中把基礎設施、功能分區、綠化用地緊密結合,充分考慮到了人、自然環境、經濟發展的關係,充分融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二是突出特色規劃。根據仁壽縣屬丘陵區的特點,依託自然資源規劃,把兩山打造和挖掘仁壽文化內涵,宏揚仁壽人精神,突出了地方特色。三是依法規劃。嚴格按《土地管理法》、《城鄉規劃法》規劃,確保城市規劃依法進行。
2、合理布局,綜合開發。一是城南區與城北區開發並重,突破北邊,突出南邊,現己建成50米寬,1.8公里長的城北大道,完成3000畝拆遷安置工作,南邊己完成800畝拆遷安置和主幹道的硬化工作;二是房地產開發與市政設施建設並舉,在推出陽光城市廣場、西蜀蘭庭等一批精品房產、實用房產的同時,進一步加快城市管網改造,道路黑化,污水處理廠建設,增添城市綠化景觀,營造出更加方便舒適的人居環境;三是新區建設與舊城改造並進,在城市擴張的過程中注重把新區建設與舊城改造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城市功能,讓城市始終充滿活力。
3、配套設施逐步完善,城市功能顯現。一是相繼開通1路、2路公交車,方便了市民的出行,緩解了交通壓力;二是天梯、天街、天上公園、仁里路、壽鄉路、濱河休閑路等一大批基礎設施的建成,為市民休閑和鍛煉提供了好去處;三是綠地面積的增加,城市美化、亮化、凈化工作取得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