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薩克·迪內森
伊薩克·迪內森
伊薩克·迪內森(Isak Dinesen),1885-1962,丹麥著名女作家,原名卡琳 ·布利克森(Karin Blixen),《走出非洲》一書作者。
伊薩·迪森蘭島倫貴族庭。早讀丹麥藝術院,巴黎羅馬學習繪畫。1914年隨男爵丈夫旅居肯亞,經營一個咖啡農場。她在非洲生活了十七年,於1931年返回丹麥。後來從事文學創作。1934年開始同時用英語和丹麥語寫作,取筆名為伊薩克·迪內森。她第一部作品是描寫非洲生活的小說集《七個神奇的故事》(Seven Gothic Tales),這本書在丹麥不大受歡迎,在美國卻成為暢銷書。
,迪森二品《非洲》( )版,傳敘述肯亞悲歡離合,纏綿悱惻,扣弦。優非洲土熟悉眷戀,洋溢散涵。,《非洲》搬銀幕,獲奧斯卡金像獎。
迪森版短篇集《冬故》(' )。二戰期間,丹麥被納粹佔領,迪內森用皮爾·安德烈塞爾的化名寫了小說《天使的復仇》(1944年),對法西斯侵略者進行嘲諷。晚年她遭受疾病折磨,但仍堅持寫作,在戰後出版了小說《最後的故事》(1947年)、《命運的軼事》(1958年)和《草坪上的影子》(Shadows on the Grass)(1960年)。1962年9月7日迪內森在哥本哈根附近的倫斯特倫德逝世。
《走出非洲》
1912年,28歲的伊薩克·迪內森與遠房表哥訂婚。雙方家長共同出資,供他們在非洲經營。次年她遠行非洲,與先去非洲購買咖啡園的丈夫完婚。他們在非洲生活了7年,之後離異。後來她獨自繼續經營那座咖啡莊園,直到1931年它被強制出賣。那時她已經一無所有,不得不返回丹麥,回到出生和童年的那幢房子里,與母親同住。1939年她母親去世,她還住在那裡,直到1962年離開人世。
1914至1931年,在非洲經營咖啡農場的日子,成為她一生中最豐富和最美麗的回憶。然而那回憶,是帶著失落和憂傷的。在那裡,她與男爵丈夫離異;她感染了病症,終身不育;她黯然失去了苦心經營16年的農場;她的情人和知己哈頓,也因駕飛機失事永遠留在了那片土地上。
過了好幾年,她才有勇氣講述她失去的樂園——非洲。1937年,《走出非洲》同時以英文和丹麥文寫成。1938年在美國出版並獲熱銷。
在失去了苦苦經營16年的咖啡園,失落了自身的身份,被從精神樂園放逐的多年之後,她終於通過寫作的方式,為自己找到了一個新身份。她在自己的作品里重新回到了非洲,那片神奇而廣闊的土地。在那裡,她留下了足跡、青春,和她的心。
《走出非洲》一書不以故事情節取勝,沒有什麼令人刺激的東西。喜歡這本書的讀者多是喜歡作者優美的文筆。在小說的一開始,作者這樣寫道:
I had a farm in Africa at the foot of the Ngong Hills. The Equator runs across these highlands, a hundred miles to the north, and the farm lay at an altitude of over six thousand feet. In the day-time you felt that you had got high up; near to the sun, but the early mornings and evenings were limpid and restful, and the nights were cold.
這樣的文字,在那些習慣於網路時代浮躁情緒的人們看來是“白開水”,而只有具備豐富生活閱歷的人才能咀嚼出其中的甘美。
作者擅長描述自然景觀和四時變化,字裡行間充斥著散文美的內涵和濃濃的地方特色。天上聚集的雲彩,地平線上的雨水,初雨的草腥味和泥土味,都是作家感覺的對象。非洲的動物,獅子、大象、長頸鹿、羚羊、狒狒、火烈鳥,在作者的筆下栩栩如生。當然,迪內森也寫人物。她對原駐居民的描寫帶有濃郁的異域風情,以及他們內心深處樸素而率直的情感。
《走出非洲》繼出書之後,電影的改編也大獲成功,在1986年的58屆奧斯卡獲得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音響、最佳藝術指導等7項殊榮。
該片的女主角由演技派的梅麗爾·斯特里普扮演,演活了角色既明敏溫暖,又剛毅堅韌的雙面。一個在命運的重重安排下,一步步往前走的女子;一個有擔當、也有靈性的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