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詞條
登錄/註冊
燈籠瓶
流行於清朝時期的瓷器
燈籠瓶,顧名思義,就是因為形似
燈籠
而得名,器呈直口,短頸,豐肩,筒腹,圈足。燈籠瓶是
雍正
時期
景德鎮
官窯創燒,流行於清雍正、
乾隆
時期。乾隆時期燈籠瓶的製作較多。
目錄
1
燈籠瓶
2
造型
燈籠瓶
傳世作品中以
釉里紅
飛鳳穿花、五彩花蝶、胭脂彩山水紋飾的為最佳。
瓷瓶
的造型是很豐富的,但主要的特點還是腹大,口小,身高,底瘦。隋唐時期燒造的雙龍飲和雙腹並聯的傳瓶,非常盛行。
五代
時期,
江浙
一帶頗為流行一種多角瓶,取其諧音“多谷”,寓意吉祥。
造型
兩宋
時期,南北各地的瓷窯大量燒制各類瓷瓶。造型有
玉壺春瓶
、梅瓶、
凈瓶
、
盤口瓶
、
瓜棱瓶
等等。明清時期是瓶類發展的頂峰,此時瓷瓶的實用價值已經逐漸退化,裝飾功能佔據了
主導地位
,各種不同造型的瓷瓶,如
天球瓶
、
觀音瓶
、
蒜頭瓶
、
鳳尾瓶
、燈籠瓶等等,線條優美,極富有觀賞性。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燈籠瓶
特點
形似燈籠
目錄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