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華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

彭華,男,筆名彭印川。1969年12月生,四川省眉山市丹棱縣人。1988-1992年、1996-1999年、2001-2004年求學於華東師範大學,分別獲歷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師從謝維揚教授。現任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

人物經歷


在《歷史研究》(北京)、《史學理論研究》(北京)、《史學月刊》(開封)、《文獻》(北京)、《孔孟學報》(台北)等刊物發表論文七十餘篇;在大陸和台灣出版著作八部十一種(其中台灣繁體字版二部三種);參編著作三部;主編著作三部。另外,在報刊發表散文隨筆三十餘篇。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先秦兩漢史、近現代學術史以及中國儒學、巴蜀文化研究。

主要貢獻


主要論文

《陳寅恪“種族與文化”觀辨微》,《歷史研究》(北京),2000年第1期。
《陳寅恪的文化史觀》,《史學理論研究》(北京),1999年第4期。
《〈華佗傳〉、〈曹沖傳〉疏證——關於陳寅恪運用比較方法的一項檢討》,《史學月刊》(開封),2006年第6期。
《陳寅恪與佛教研究》,《宗教學研究》(成都),2006年第4期。
《“同情的理解”略說——以陳寅恪、賀麟為考察中心》,《“中國傳統學術的近代轉型”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上海,2009年10月。
《王國維之生平、學行與文化精神》,《儒藏論壇》第四輯,成都:巴蜀書社,2009年。
《王國維與巴蜀學人》,《“王國維與中國現代學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上海,2010年5月。
《“無為”思想發凡——以先秦漢初的儒家和道家為考察中心》,《孔孟學報》(台北),第八十期,2002年。
《孔子的人格魅力——以〈論語〉為考察中心》,《西南民族大學學報》(成都),2005年第11期。
《孔子名字新解》,《思想家》第一輯,成都:巴蜀書社,2005年。
《論境界與情感——中國儒學的一個向度》,《情與理:蒙培元先生七十壽辰學術研討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2月。
《“古八德”概論》,收入《“古八德”研究與故事新解》,楊春炳主編,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9年12月。
《試論佛教倫理與道教倫理的“儒學化”》,《西華大學學報》(成都),2010年第2期。
《殷商名號考》,《殷都學刊》(安陽),1999年第3期。
《先秦“三胡”綜考》,《貴州文史叢刊》(貴陽),2000年第2期。
《墨學的流衍及影響——以墨家和道家的關係為考察中心》,《蒙文通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文集》,北京:線裝書局,2005年。
《先秦農家與陰陽五行》,《西華大學學報》(成都),2010年第5期。
《“支那”考綜述》,《中國歷史地理論叢》(西安),1994年第4期。
《嘯之新考》,《文獻》(北京),1998年第1期。
《賀麟年譜新編》,《淮陰師範學院學報》(淮陰),2006年第1期。該文後收入《現當代學人年譜與著述編年》,上海:三聯書店,2007年。
《賀麟的文化史觀》,《湖南科技學院學報》(永州),2006年第3期。
《賀麟與唐君毅——人生經歷、社會交往與學術思想》,《宜賓學院學報》,2006年第8期。
《唐君毅的中國哲學史研究——關於方法論的討論與比較》,《宜賓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
《馬寅初年譜簡編》,《淮陰師範學院學報》(淮陰),2005年第1期。該文後收入《現當代學人年譜與著述編年》,上海:三聯書店,2007年。
《初任北大校長時的馬寅初》,《書摘》(北京),2005年第12期。
《〈後漢書〉勘誤一則》,《古籍整理研究學刊》(長春),1991年第3期。
《蘇東坡的養生之道》,《華夏文化》(西安),1996年第4期。
《蘇東坡與禪師》,《禪》(石家莊),1998年第1期。
《蘇軾與禪師的交往及其影響——兼論蘇氏蜀學與三教會通》,《宋代文化研究》第十八輯,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年。
《博求“三通”:蘇氏蜀學的形神與風骨》,《“蘇軾創新理念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彙編》,中國。眉山,2010年8月。
《黃庭堅與佛教》,《華夏文化》(西安),1999年第1期。
《宋育仁與近代蜀學》,《蜀學》第五輯,成都:巴蜀書社,2010年12月。
《謝無量年譜(附:論著提要)》,《儒藏論壇》第三輯,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年。
《樂舞之原》,《尋根》(鄭州),2003年第3期。
《古“築”探源——中國古代樂器探索之一》,《宜賓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竹林名士與音樂的關係》,《歷史教學問題》(上海),1997年第1期。
《嵇康的音樂成就》,《中學歷史教學參考》(西安),2001年第11期。
《嵇康與〈廣陵散〉》,《中學歷史教學參考》(西安),1997年第4期。
《百越文身習俗新探》,《四川師院學報》(南充),1998年第1期。
《百仞高崖之上的千古奇觀——中國懸棺葬管窺》,《貴州文史叢刊》(貴陽),1999年第2期。
《重視學術規範 發揮史學功能》,《淮陰師範學院學報》(淮陰),2002年第4期。
《直面“全球化”的中國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思考》,《恆道》第二輯(長春),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

主要著作

(一)專著類
《燕國史稿》,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8月。27.5萬字。
《忠恕與禮讓——儒家的和諧世界》,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18.6萬字。與舒大剛合著。
(二)傳記類
《馬寅初全傳》,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8年10月。29.2萬字。
《馬寅初的最後33年》,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7月。21萬字。
《浪子悲客:古龍傳》,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1年3月。22萬字。
《俠骨柔情:古龍的今世今生》,台北:大都會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4月(繁體字版)。
《揮戈魯陽:金庸傳》,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1年3月。22萬字。第一作者,主要撰稿人。
《漫談金庸:刀光。劍影。俠客夢》,台北:大都會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11月(繁體字版)。第一作者,主要撰稿人。
《風華再現:金庸傳》,台北:大旗出版社,2003年8月(繁體字版)。第一作者,主要撰稿人。
(三)選編類
《王國維儒學論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年11月。65萬字。
(四)普及類
《中國文化探秘(先秦篇):“北京人”的頭蓋骨去了哪裡?》,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2010年1月。14.3萬字。
(五)參編類
《中國古代歷史與文明》第一卷《中國古代文明起源》,李學勤主編,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年4月。7.5萬字。
《國史綱要》,陳勇主編,上海大學出版社,2004年2月。5.7萬字。
《中外歷史故事》,陳必祥主編,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1月。4.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