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榆

榆科榆屬植物

旱榆(學名:Ulmus glaucescens Franch.),別名:灰榆(華北經濟植物志要)、崖榆、粉榆(陝西延安)是雙子葉植物綱、榆科榆屬植物,小喬木或灌木,高3-6米。樹皮暗灰色,一年生枝紅褐色,被疏毛,二年生枝淡灰黃色,常具縱橫裂紋。葉卵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2.5-4厘米,寬1-2.5厘米,先端漸尖或驟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單鋸齒,兩面無毛;葉柄長5-8毫米。花與葉同時開放,簇生於當年枝基部的葉腋或苞腋;花萼鐘形,先端4淺裂。翅果寬橢圓形至倒卵形,長1.5-2.5厘米,無毛,種子位於翅果的近中部,柄長2-3毫米。

形態特徵


旱榆
旱榆
落葉喬木或灌木,高可達18米,樹皮淺縱裂;幼枝多少被毛,當年生枝無毛或有毛,去年生枝淡灰黃色、淡黃灰色或黃褐色,小枝無木栓翅及膨大的木栓層;冬芽卵圓形或近球形,內部芽鱗有毛,邊緣密生鏽褐色或銹黑色之長柔毛。
葉卵形、菱狀卵形、橢圓形、長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5-5厘米,寬1-2.5厘米,先端漸尖至尾狀漸尖,基部偏斜,楔形或圓,兩面光滑無毛,稀葉背有極短之毛,脈腋無簇生毛,邊緣具鈍而整齊的單鋸齒或近單鋸齒,側脈每邊6-12(-14)條;葉柄長5-8毫米,上面被短柔毛。
花自混合芽抽出,散生於新枝基部或近基部,或自花芽抽出,3-5數在去年生枝上呈簇生狀。
翅果橢圓形或寬橢圓形,稀倒卵形、長圓形或近圓形,長2-2.5厘米,寬1.5-2厘米,除頂端缺口柱頭面有毛外,余處無毛,果翅較厚,果核部分較兩側之翅內寬,位於翅果中上部,上端接近或微接近缺口,宿存花被鐘形,無毛,上端4淺裂,裂片邊緣有毛,果梗長2-4毫米,密被短毛。花果期3-5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00-2400米的地帶。

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遼寧、河北、山東、河南、山西、內蒙古、陝西、甘肅及寧夏等省區。

主要價值


旱榆
旱榆
木材堅實、耐用。可用器具、農具、傢具等用材。耐乾旱、寒冷,可作西北地區荒山造林及防護林樹種。
旱榆是內蒙古地區良種山羊,如阿爾巴斯、二狼山、阿拉善白絨山羊的重要飼料。山羊夏季採食其嫩枝葉,冬季採食其細枝及落葉,為良好的木本飼用植物。旱榆不僅是乾旱山區山羊飼養業的重要木本飼料,而且是耐乾旱地區的良好防護林樹種和製做農具的優質木材。此外,樹皮纖維有粘性,可做糊料、造紙和人造棉用,果實可與麵粉混為食用,種子可榨油,供食用等。

主要變種


毛果旱榆(樹木學)(變種)
該變種與旱榆的區別在翅果幼時密生柔毛,熟時有散生毛。
分佈於中國寧夏賀蘭山(模式標本產地)、青海東部、陝西北部、內蒙古及河北西北部,河南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