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

湖北省十堰市桃花源

竹山縣位於湖徠北省十堰市,地處鄂西北山區。境內森林茂盛,地勢險峻,《竹山地名志》記載,桃源村名始於晉代。

目錄

正文


景點介紹
從官渡鎮桃園村波漁溝乘小木船沿堵河(古稱武陵河)逆流而上,行約半小時,猛見一座孤山從河心突起。山背就是不足兩米寬的武陵峽口,兩邊是數百米高的絕壁,抬頭仰望,僅能見一線天光。河水從幽遠的峽谷深處流來,令人神往,好似陶淵明所寫“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下船徒步溯溪,河水冰涼,嬉鬧行進大約一個小時后,進入大峽谷,花香撲鼻,鳥語入耳,不多久便看見一片茂密的桃樹林,可謂“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繼續前行便進入小武陵峽,更加奇幽,兩岸山壁如刀削斧劈一般,天空只是一道彎曲的白線,光滴滴的岩壁上橫生出參天大樹,改走山路,翻過海拔1800米的驢頭山,到達武陵峽谷上游出口——桃源村的一個自然村落。村子住著12戶人家。借宿山頂農家,次日清晨,站在山上往谷底一看,果然是“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桃花源記》所敘晉太元年間,中國版圖上叫“武陵縣”的只有今天的竹山縣。竹山古稱武陵縣,屬漢中郡,在秦朝就有了。晉時,武陵縣屬上庸郡。而竹山境內的堵河舊稱武陵河,河中峽谷至今還叫“武陵峽”。尤其是,峽谷入口處的村子叫桃花源村,屬竹山縣官渡鎮;出口處的村子叫桃花源鄉,屬竹溪縣。桃花源村也好,桃花源鄉也好,桃花源這個地名不是現在安到這裡的,而是古已有之。而且,我們可以從在竹山縣官渡鎮流傳甚廣的故事《梯仙國》中,尋找到其中的證據。近年來有學者考證,《桃花源記》與《梯仙國》故事同屬一題材。這個故事在《太平廣記》第十二卷有所記述。故事發生在唐中宗神龍元年,當時竹山縣有個富人叫陰隱客,他在自家後院打井時,發現了一個山洞,山洞後面隱藏著另外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千岩萬壑,莫非靈景。石盡碧琉璃色,每岩壑中,皆有金銀宮闕。有大樹,身如竹有節,葉如芭蕉,又有紫花如盤。五色蝴蝶,翅大如扇,翔舞花間。五色鳥大如鶴,翱翔樹杪。每岩中有清泉一眼,色如鏡;白泉一眼,白如乳”。其中的一個都城名為“梯仙國”,這個世外桃源就在竹山縣。
而且,《桃花源記》里說,武陵漁人從桃花源出來后,把這事告訴了郡太守,太守便派人尋找。後來南陽劉子驥聽說此事,也欣然前往。二人均未果。古時信息不暢,分析起來,這個郡肯定與南陽很近,所以南陽劉子驥才會聽說此事。而與南陽相鄰的郡只有上庸郡。因此,桃花源在竹山的可能性更大。桃花源人是避秦亂而躲到山裡去了,而秦亂就是發生在漢中郡與南陽一帶,這裡是古戰場,因此附近老百姓會就近跑進隱蔽的大山中。這裡的自然景觀,更符合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很不易於尋找,連世世代代生活在附近的當地老百姓都很少進去。無論從地容地貌還是從歷史文化上講,竹山桃花源更像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