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頭錄音
錄音技術
一徠種更先進的錄音技術。其目的是用耳機時把虛擬的聲音變的更加真實。用過耳機的朋友大多知道,耳機重播音樂的效果和喇叭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在“音場”方面。耳機雖然也能營造出音場的效果,但遠不如喇叭自然。“耳機的最重大缺陷就是音場不自然”已經成為發燒友的共識。這是什麼造成的呢?主要有兩個因素。首先,用喇叭重播音樂時,聲音信號從喇叭發出,通過空氣傳播,到達人耳。這時,人耳聽到的“喇叭聲音”和聽到自然界中各種聲音一樣,經過耳廓、外耳、耳道,傳導到耳鼓膜,被大腦神經所感知。
在這個過程中,人的耳廓、耳道、人的頭蓋骨、肩部等對聲波的折射、繞射和衍射,都會對聲音 造成一定影響。在聲學上,用HRTF,即“頭部相關傳輸函數”來描述這種影響。正是由於HRTF的影響,人的大腦能根據經驗判斷出聲音發出的方位和距離。人即使蒙上眼睛也能判斷聲音發出的方向和距離,這就是K大腦根據HRTF影響的經驗做出的判斷。通過耳機欣賞音樂時,聲音是被耳機的驅動單元直接“灌”進雙耳的,也就是說,人的耳廓、頭蓋骨和肩部等對聲音造成的影響沒有了,HRTF不存在了。在這種情況下,人的大腦就無法準確判斷聲音的方位和距離。很多人覺得,用耳機欣賞音樂時,音場的感覺不自然,樂器的定位似乎是虛的,其主要原因就在於此。另一個原因是,製作立體聲錄音時,一般左右聲道的話筒彼此相距幾米、甚至十幾米。相距如此遠得到的立體聲信號被兩隻相距只有30厘米的耳機單元灌進雙耳,通常得到的效果就是:音場的大部分似乎擠壓在左右耳之間的腦海中,俗稱“頭中效應”(In-Head Effect)。
然而,有一種“模擬人頭”(Dummy Head)的雙聲道錄音方式完美地解決了耳機的這一弊端。用模擬人頭方式錄製的唱片當用耳機欣賞時,能營造出比喇叭更為逼真的360度音場效果,是迄今為止在音場再現方面最完美的一種高保真錄放方式。要想用喇叭營造出可與之媲美的音場效果是不可能的,除非用無數只喇叭將聽者圍起來,錄音時用上無數聲道!然而,模擬人頭錄製的CD只有用耳機欣賞才能體會到其妙處,用喇叭欣賞並不能發揮其音場上的優勢。為什麼呢?這就要談到模擬人頭錄音技術的原理了。
展示奧斯卡人頭錄音技術
這樣兩個話筒錄製到的信號應該說就相當於一個在假人頭所在位置的真人的雙耳所聽到的聲音。這個雙聲道的信號不能加任何後期處理(否則就會破壞“模擬真人頭”的真實性),直接灌錄到唱片上。只要用耳機欣賞這張唱片,就能幾乎完美地將錄音場所的音場(360度)還原出來,好像聽者就處在錄音場所中似的,因為所有的HRTF都保存在了唱片上,被耳機重放出來。顯然,用喇叭放這張唱片也會有不錯的立體聲效果,但絕不能跟耳機相比。因為在喇叭播放的過程中,聽者又受到了一次HRTF的影響,干擾了唱片中原有的原始HRTF信息。
用雙聲道錄音就可以完美地還原出360度的音場效果!這本應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可是,模擬人頭錄音只適合耳機重放,這大大限制了它的使用,所以市面上採用模擬人頭技術錄製的CD極少,很難尋覓。筆者的一位美國朋友知道我是耳機愛好者,特意從Tower Records訂購了一張模擬人頭錄音,贈送給我。這張價格高達50美元的限量發售鍍金CD可能是全世界第一張用模擬人頭技術錄製的大型交響曲的唱片,收錄有德國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和法國作曲家聖桑的“管風琴交響曲”,彌足珍貴。出版模擬人頭CD的幾乎都是一些小型唱片公司。這張CD是由Newport Classics出版的,編號NCAU10001。
製作這個錄音時,一隻紐曼KU100模擬人頭就擺放在指揮家上方,錄音場所內的一切聲音都被完整地記錄在20比特硬碟上,經Sonic Solutions工作台的編輯,製成最終的鍍金CD。監聽用的器材包括B&W Matrix 801Ⅲ揚聲器、森海塞爾HD580耳機、Bryston 4B功率放大器和Apogee的20比特數碼-模擬轉換器。傳統的雙聲道錄音方式只能記錄、還原180度的前方空間,而這張模擬人頭唱片記錄的是錄音場所內360度範圍的完整空間信息!用森海塞爾HD580耳機來欣賞這張CD自然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因為錄音時就是用此耳機作監聽的。當然用別的高保真耳機效果一樣出色。
人頭錄音技術
人頭錄音是通過模擬人頭錄製的。至於 模擬人頭,這下面有一個模擬人頭的製作教程連接。
教程是轉譯自一個國外網站。
裡面介紹了硬體製作和錄音後期處理的過程和細節。
模擬人頭製作方法 Part1:
仿徠真人頭製作方法 Part2:
從整體上說,這張CD不僅音響效果發燒,動態大、頻響寬、分析力超高(管風琴發出的超低頻令人直起雞皮疙瘩),更充分展現了“模擬人頭”技術的優勢,確實音場之逼真。“頭中效應”的存在使音場效果不自然,和聽現場明顯不同。而這張“模擬人頭”CD展開的音場完全脫離了欣賞者的頭部,每個聲部的空間位置和深度都異常鮮明,決不帶半點含混,比我聽過的所有喇叭系統都更加逼真。另外注意,這首交響曲中的管風琴位於左後方,而不是通常的正前方。當我第一次從雙聲道的耳機中聽到“後方”傳來的聲音,我還真嚇了一跳,下意識地要回頭看看呢!360度的空間感真是厲害!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Hi-Fi搞了這麼多年,直到現在,即使是最高級的系統,仍比不上現場的感覺。原來,關鍵就在於音場!360度的音場感覺和平時聽到的小於180度的音場感覺,差異真的很大。模擬人頭技術是唯一能百分之百還原360度環繞音場的技術,比任何“多聲道環繞聲技術”都遠遠優勝。
模擬人頭CD既然這麼好,那麼無法從國外訂購CD的普通發燒友怎麼搞到它呢?我尋覓了許久,終於發現了一張發燒友有可能在國內買到的模擬人頭CD:美國TELARC唱片公司最近出版的一張名為“雅歌”(Song of Songs)的CD,竟然是用模擬人頭技術製作的。對國內的耳機發燒友來說,這是一次極其難得的體驗360度音場的機會!
“雅歌”是《舊約聖經》中的一章,是古猶太人愛情詩篇的彙編,形象地用男女間的愛情比喻“上帝的選民”猶太人和上帝之間的親密關係。這張編號為80486的CD收錄了19段合唱和器樂表演(用猶太民族傳統樂器),內容既有宗教合唱、也有世俗的歌曲,由波士頓“掛毯”(Tapestry)女子合唱團表演。錄音時也採用了德國紐曼KU-100模擬人頭。
假如你擁有一副Hi-Fi耳機,不管檔次是高是低,都應該去買一張模擬人頭技術製作的CD來聽聽。它帶給你的是絕對的震撼,是世界上最高級的“環繞聲系統”也無法比擬的360度的絕對臨場感!
華語樂壇中,如今也有了模擬人頭錄音先例:《和自己對話》(From M.E. To Myself)是林俊傑於2015年12月25日正式發行的第12張創作專輯,該專輯採用“人頭錄音”技術,將聲音擬真創造空間感,打造“3D超立體環繞聽覺”。
在歷史上,人頭錄音已與模擬人頭聯繫起來。這種“人頭”可以放置在音樂廳用於現場錄製,或者讓演員站在假頭周圍錄製對話。模擬人頭也可以用於預錄製包含位置信息的音效(比如說,它可以是鳥叫聲或者聽眾頭頂的雷聲;使用傳統方式則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在20世紀90年代,電子設備開始在商業上被用於數字化處理DSP HRTF。這些設備允許操作員使用調諧裝置來實時調整聲音的方向性。它們罕見而價格昂貴,但是操作員可以方便快捷地將預錄製的音效“放置”和動態移動。通過操作調諧裝置,音效工程師可以將一個汽車駛過的單聲道錄音變得聽起來像是就在聽眾身後。而使用“物理的”模擬人頭,這仍然需要一個預錄製的聲音以及一個可以移動喇叭或是一個有序的喇叭陣列。
隨著攜帶型數字錄音機(使用數字音頻磁帶和MD碟格式)變得越來越流行,市場上也開始出現像Sound Professionals SP-TFB-2這樣的微型入耳式麥克風,將他們放入耳內就可以輕鬆錄製自己的“人頭錄音”。自從這些設備變得更像耳塞,它們可以被隱蔽地戴著錄製音樂會現場、實況,或是錄製混入傳統錄音的逼真三維環境音音效(比如鳥叫、交通噪音或是人群的聲音)。
只需使用一套立體聲耳機就可以營造出令人信服的360度聲場效果,這是相對於傳統錄音方式無法比擬優勢。
1.佩戴者在錄音的過程中不能佩戴監聽耳機、不能接受可聽見的指令、不能轉向或是傾斜他們的頭部,還要注意不要在錄音的時候咳嗽或者清喉。
2.只能使用立體聲耳機聆聽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喇叭揚聲器是不行的。
3.最終效果依賴於錄音員和聽眾的頭部的聲學屬性的相似度——目前還沒有簡單有效的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
利用效應3來編碼聲場信息主要有三種方式:
人頭錄音使用一個人造的、模擬真實人類頭部聲學材質的模擬人頭模型,在人耳鼓膜的位置放置兩個麥克風。模擬人頭錄音設備處理電子信號,直接將 HRTF 信息編碼入內。將一對特製的麥克風放入一位志願者的耳內,以獲得真實的顱內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