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覺禪寺

中國歷史遺跡

正覺禪寺是一個古寺廟。

建設背景


正覺禪寺
正覺禪寺
正覺禪寺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公元1420年),坐落在稠江街道楊村賈樣山之源。由龔善信士率眾捐資修建。寺院門前既是舊義烏縣城的官道,因寺院與義烏縣城關相距八里,民間稱八里殿(后稱正覺庵),至清康熙乾隆之時,已成一方名剎,寺院規模宏偉,殿宇齊整,鐘聲能傳數里,四周居民作息以此為候。咸豐十一年,即1861年,太平軍到義烏經本寺院時佛像被毀,后重建。解放初,佛像又在文革中遭到破壞,寺院被徹底拆除,雜草叢生,一片荒蕪。改革開放后,黨的宗教政策逐步落實。

建築特色


整個寺院的重建工程分為四期,耗資約二千三百八十萬元,計劃在九年時間內完成。

一期工程

為寺院選址、整體布局設計及圓通寶殿西廂房和圍牆山門的修建工程,用時約3年,耗資158萬元,該期工程已圓滿完成。圓通寶殿內有五方佛像,四大天王像和韋馱菩薩像壁畫作品。
1983年,各善男信女發心重建正覺禪寺,寺院逐步形成完整布局,並初具規模。2000年3月,按照義烏市委、市政府城區擴建的總體規劃,正覺禪寺決定拆遷,並於當年九月拆除舊址寺院,於2002年3月重擇寶地於稠江街道新科路與正覺路交界處,破土重建。2004年9月,圓通寶殿修建工程即圓滿完成。

二期工程

為寺院主建築大雄寶殿的修建工程,大雄寶殿設計建築面積約1660平方米,工期兩年半左右,耗資約518萬元。

三期工程

為天王殿及兩邊鐘鼓樓的修建工程,總建築面積約880平方米,耗資320餘萬元,工期約一年零八個月。

四期工程

為藏經樓兩邊的伽藍殿、祖師殿、觀音殿地藏殿、延生堂、往生堂和五觀堂等配房的修建,以及寺院的整體綠化、美化工程,耗資約660萬元,工期約兩年。

完工

則修建七層“蓮池海會塔”,塑48尊彌勒佛,接引眾生安樂邦,用資約380萬元。
寺院建成后,還將創辦念佛堂、助念團,對社會開辦佛學輔導中心及佛教修養院等,為弘法利生髮揮重大作用。建成后的寺院將成為義烏市規模最大、功能最全,影響最為深遠的寺院之一。寺院的建築融合了人文、歷史、宗教、藝術、園林綠化等各個方面,建成后的正覺禪寺,不僅是弘法利生的宗教活動場所,而且也是義烏市城內一個亮麗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