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戈三

劉戈三

1999年調入北京電影學院,先後參與電影學院網路中心和動畫學院的籌建工作。在完成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創作實踐,先後參與十多部電視電影和數字電影的製作,主要擔任技術監製或技術顧問。拍攝電影使用的高清技術和拍攝電視節目使用的高清技術還有所不同——採樣模式不同。

簡介


劉戈三,男,1960年2月生。碩士研究生導師、副教授。
北京電影學院教師 北京電影學院數字媒體技術研究所所長 影視技術系主任
中國影像科學與技術學會理事、活動影像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影視技術學會會員
1982年國防科技大學應用物理系本科畢業;1988年國防科技大學應用物理系碩士研究生畢業。先後在國防科技大學任助教,第二炮兵科研所任高級工程師。在國防科技大學工作期間曾參與我國第一台銀河億次計算機的應用開發;在第二炮兵科研所主要從事計算機圖形圖像及模擬技術等研究工作,研究成果獲得全軍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1992年參與創建軍辦企業北京佳易廣告公司,任副總經理、製作總監。主要從事三維電腦動畫技術開發和製作,是國內最早利用電腦動畫製作影視廣告和電視欄目包裝、片頭的單位之一。作品包括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晚間新聞》、《足球之夜》和《天氣預報》等欄目片頭。
1999年調入北京電影學院,先後參與電影學院網路中心和動畫學院的籌建工作。2000年擔任動畫學院計算機教研室主任。2002年參加籌建北京電影學院數字媒體技術研究所,組織完成了該所的數字電影電視實驗室方案論證和系統設計工作。該實驗室是全國第一個擁有從數字前期拍攝、數字後期製作到數字影院放映的數字電影教學、實影技術》、《數字中間片技術》等。
已完成的主要研究項目有“高清數字影像與膠片影像特性比較研究”、“數字電影影像質量評測與控制研究”等。目前正從事的主要研究項目有“數字電影製作工藝研究”、“數字電影攝製技術規範”、“資料影片數字化修復技術”和“數字立體電影技術”等。
在完成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創作實踐,先後參與十多部電視電影和數字電影的製作,主要擔任技術監製或技術顧問。其中包括《古城琴聲》、《玉蝴蝶》、《銀飾》、《租期》、《世界》、《綠草地》、《愛情天使》、《高考進行時》和《院長爸爸》等
劉戈三(2張)

博客經典摘錄


就是在畫質、清晰度、穩定性等方面,數字放映也一樣要好於膠片放映。如果源足夠好,2K或4K的放映機比膠片放映機放映的效果要好一大截兒。
拍攝電影使用的高清技術和拍攝電視節目使用的高清技術還有所不同——採樣模式不同。最初為了和黑白電視兼容,電視使用YUV模式,先取亮度,再取色差,並不是全帶寬的,沒有把RGB全部的色彩信號都取下來。
高清技術發展到現在,從設備到磁帶的存儲等方面都已經能進入全帶寬、4:4:4R:G:B全採樣的方式,但成本也因此而增高。目前運用這種技術進行電視製作還不太划算,所以被用來進行電影製作。
數字攝影機在設計和使用上存在著兩種理念。
第一種理念:拾取記錄原數據(Raw Data),數字底片概念,影調和色彩完全在後期處理、調整。
第二種理念:從成像器件得到原數據,然後通過數字攝影機內部的處理電路進行處理,得到所要求的最終畫面效果。處理主要包括白平衡、伽馬、色彩矩陣等。
第一種理念,它基本上就象拍攝膠片一樣,主要控制好曝光,影調和色彩通過後期製作系統進行數字配光。其優點是由於所記錄的信息經過較少甚至未經過處理,損失少,影像質量較高;缺點是前期拍攝過程不能直觀看到最終的影像效果,監看畫面只能作為參考。
第二種理念,其好處是所見即所得,拍電視都是如此。它的優點是節省後期製作成本和周期;副作用是圖像經過處理後會受到損失,減小了後期調整的餘地。
分析比較以上各種鏡頭的光學特性,包括解析度、色差、畸變及景深等對影像質量及視覺效果產生的影響。
儘管也是採用高清晰度電視解析度的CCD,但由於其輸出的是4:4:4全帶寬無壓縮10比特對數變換信號,因而能夠明顯改善數字影像的動態範圍和影調層次。
電視攝像機CCD的尺寸通常都是2/3英寸,這是指CCD對角線的尺寸;而數字電影攝影機的成像器件尺寸與超35mm膠片畫幅大小相當,畫幅比也與35mm膠片一樣採用4:3。因此這幾種數字攝影機在使用鏡頭時就不必考慮焦距換算倍數,景深效果也與35mm膠片一樣了。
電視攝像機的取景器全是採用電子尋像器,而35mm攝影機則採用光學取景器
在信號的輸出與記錄方面,攝像機輸出信號基本上是數字高清電視信號,與普通電視的區別主要是逐行掃描、4:4:4採樣等。
膠片電影一個值得驕傲的方面,就是有一個全球統一的標準。而數字電影發展的初期,卻出現了多種版本和格式及不同的壓縮演演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