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套鎮

隸屬安徽省宿州市蕭縣下轄鎮

劉套鎮隸屬安徽省宿州市蕭縣,位於安徽蕭縣的東北部,東、北與江蘇銅山區接壤,西連楊樓鎮,南接聖泉鄉。截至2017年,常住人口40321人,下轄10個行政村。

劉套鎮被譽為“書畫之鄉”、“水果之鄉”。中心在北緯34°34′,116°93′,行政區域面積69平方千米。310國道和隴海鐵路穿境而過,蕭管公路貫通南北,故黃河環鎮繞行。

2016年,劉套鎮固定資產投資5.9億。財政收入2983萬元,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9.7億元。

劉套鎮有管粥集、三大家、天齊廟、奶奶廟、黃河故道、蕭龍士故居、劉套籍名人書畫展館等旅遊景點。2019年1月9日,憑藉農民書畫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歷史沿革


劉套鎮因劉姓在黃河故道南側河套處建村而得名。
明朝初年,屬徐州府蕭縣樂善鄉。
清朝同治末,境內屬樂善鄉劉家套寨。
中華民國二十年(1931年),屬第七區河套鄉。
劉套鎮
劉套鎮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屬第四區。
1949年,設劉套鄉。
1958年,撤銷劉套鄉,建立劉套公社。
1983年,將劉套公社改為劉套鄉。
1992年,劉套鄉撤鄉改設建制鎮劉套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劉套鎮位於蕭縣的東北部,距縣城25千米。中心在北緯34°34′,116°93′。鎮域東、北與江蘇省徐州銅山區接壤,西連楊樓鎮,南接聖泉鄉。總面積61.69平方千米,有近5萬畝耕地。

地形地貌

劉套鎮地勢平坦,屬故黃河衝擊平原。

水文特徵

黃河自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決口南遷,到清咸豐五年(1855年)銅瓦廂決口北徙,歷經劉套鎮720餘年。在劉套鎮境內長4.8千米,流域面積3200公頃。

氣候特徵

劉套鎮處於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區,屬溫帶季風氣候,兼有北方和南方的氣候特點,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5.7°C,年日照時數為2284至2495小時,日照率52%至57%,年均無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佔全年的56%。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有利於農作物生長。主要氣象災害有旱、澇等。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長,春季天氣多變,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潮頻襲。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劉套鎮轄10個行政村,120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劉套村。
行政區劃區劃詳情一覽(截至2016年)
行政村自然村
羋集村劉土樓、天齊廟、羅庄、羋集、奶奶廟
李圩子村張庄、李圩、劉圩、陸庄、李集
陳屯村吳鄭庄、陳屯、范庵子、宗檯子、蕭場
趙莊村馬場、郝庄、趙莊、姬庄、陳圩
徐庵村徐庵、朱謝庄、中徐庵、前徐庵、馮庵、劉場
常樓村常樓、中常樓、前常樓、魏庵
三大家村陳庄、何庄、三大家
管粥集村管粥集、趙樓、許樓、耿樓
張庄村大張庄、縱庄、謝寨、小張庄
劉套村劉套、沙庵子、謝庄、瓦房、靳海、月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劉套鎮礦產資源主要是煤炭,截至2016年,已探測地下煤炭資源4500萬噸。有年產量45萬噸的金黃庄礦井。

生物資源

黃河故道
黃河故道
截至2016年,劉套鎮境內有成片林地面積15000畝,濕地有維管束植物38科68種(其中水生維管植物19科30種),水生浮遊動物23種,底棲動物15種,魚類30種,兩棲類6種,爬行類6種,鳥類91種,獸類10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8種,安徽省一級保護動物6種,二級保護動物13種。

人口民族


劉套鎮主體民族是漢族,截至2016年,劉套鎮人口4.58萬人。鄉村戶數11154人,鄉村人口40321人,男21215人,女19106人,鄉村勞動力資源數21220人。

經濟


綜述

2016年,劉套鎮固定資產投資5.9億。財政收入2983萬元,招商引資完成5.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生產總值,相當於2015年,增加2.25億元。

第一產業

桃園
桃園
截至2016年底,劉套鎮桃樹種植面積近3000畝,是著名的“桃鄉”。有優質早熟水晶梨2000畝,優質早中熟優質鮮食葡萄800畝。水晶梨、葡萄遠銷印尼、馬來西亞及國內廣州、上海、深圳等地超市。

第二產業

截至2016年,劉套鎮有農產品加工業,紡織業,食品加工業,電子產品加工業,機械製造業等產業。2017年,劉套鎮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9.7億元。

第三產業

劉套鎮境內有農副產品流通交易市場1個,大型超市10家,總面積3.74萬平方米。
2016年,社會消費品總額8.76億元。

社會


文化事業

桃花筆會
桃花筆會
1942年,由蕭龍士在劉套鎮創辦“桃花筆會”。1987年,劉套鎮成立劉套農民書畫協會。每年4月8日,蕭縣書畫“桃花筆會”在劉套鎮舉行。

醫療衛生

截至2016年,劉套鎮有中心醫院1所,10個行政村均有衛生室。劉套鎮共出生人口638人,出生人口性別比103,二多孩期內節育率98.78%,綜合節育率90%,查處“兩非”大案件1例,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控制在89.18%,在全縣綜合考評中位居前列。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底,劉套鎮共有中、小學、14所,其中布點小學6所,教學點5所,一貫制學校1所,初級中學2所;全鎮中小學在校生3154人,其中小學2761人,初中393人;全鎮各類幼兒園(幼教點)14所,中心幼兒園1所,附設園6所,幼教點3所,民辦園4所,全鎮在園幼兒1675人。全鎮現有教職工290人,其中未入編特崗教師20人。

基礎建設

2016年,劉套鎮累計投入資金500餘萬元,開挖大溝1條,中溝2條,小溝15條,完成土方3.8萬方;投資56萬元,新建、修復水渠2條;新建橋涵2座,新打恢復機井20眼,技改泵站2座,完成高效節水灌溉工程0.3萬畝,改造村塘8面,工程共完成土石方12餘萬方。

交通


隴海鐵路
隴海鐵路
劉套鎮境內有310國道、隴海鐵路穿過,蕭管公路貫通南北,截至2016年,全鎮實現村村通公路。

旅遊


風景名勝

黃河故道
黃河故道
黃河故道
安徽蕭縣黃河故道省級自然保護區,主體位於安徽省蕭縣劉套鎮境內,以古黃河河道為基礎。地理坐標為東經116°42′51′′~116°58′10′′,北緯34°18′44′′~34°28′22′′,保護區總面積32平方千米。劉套段濕地面積約為720公頃。長4.8千米,流域面積3200公頃,其中核心區752公頃,緩衝區998公頃,實驗區1450公頃。
蕭龍士故居
蕭龍士故居
蕭龍士故居
蕭龍士故居位於劉套鎮蕭場村,故居故居面積有700平方米,坐北朝南,分前後兩幢,前幢是3間平屋,是蕭龍士的卧室、書房、會客室等,有一別緻的小庭園。故居內存有蕭龍士使用過的頂子床、條箱、八仙桌、太師椅、筆筒、硯台、毛筆等。

獲得榮譽


2019年1月9日,劉套鎮憑藉農民書畫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