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泉鎮

安徽省蕭縣轄鎮

聖泉鎮,又名鳳城。隸屬於安徽省蕭縣,位於蕭縣城區北部,南隔鳳凰山與蕭縣城區相連,東與徐州搭界,西與馬井鎮接壤,北與楊樓鎮、劉套鎮連境。鄉鎮中心位置地處東經116°93′與北緯34°25′。聖泉鎮面積121平方千米,下轄14個行政村,截至2017年,常住人口72040人。

聖泉鎮有聖泉寺蕭國古城三仙台鳳山森林公園等景點,有黃金梨、翠玉梨、蕭國聖桃、蕭縣羊肉等特產。

2018年,聖泉鎮全年完成財政收入1.0212億元,超額完成48.86%,比去年增長16.1%。全鄉居民可支配收入11086元。

歷史沿革


夏代,聖泉鎮是蕭國都城。
春秋,境內復建蕭國,為宋附庸。
楚,置蕭邑,屬楚國
秦,置蕭縣,屬泗水郡
西漢,漢王元年(前206年),設蕭縣(治聖泉鎮)屬項羽西楚國泗水郡。
東漢,今境內設蕭縣,屬沛郡。
三國,魏朝設蕭縣,屬豫州。黃初二年(221年),封曹熊為蕭公。太和三年(229年),改蕭公國為蕭王國(都聖泉鎮)。
西晉,咸熙二年(265年),置蕭縣(曾封司馬丙於此)屬沛國。
東晉,設蕭縣屬僑置沛郡。
南北朝,南朝宋置蕭縣,屬北徐州沛郡。
隋,設承高縣(治蕭故城)屬徐州彭城郡。
唐,設蕭縣(治蕭故城),屬徐州。
宋,實行路、府、(州、軍)縣三級制,設蕭縣,屬京東西路徐州武寧軍。紹聖年間(1094~1097年),為避黃河水患於城南半里重築新城,世稱南城,與之相對的前蕭故城則稱北城。
元,撤銷蕭縣建置,併入徐州。至元十二年復立蕭縣,屬歸德府徐州。
明,明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屬中都臨豪府。洪武十四年十一月,屬南京(南直隸)徐州。萬曆五年蕭縣南城圮於黃河決口。蕭故城作為蕭縣政治中心退出歷史舞台。朝廷批准在鳳山南的陽邊集(今龍城鎮)創建新城,延用其東的龍城廢城舊名,改稱龍城。以區別故蕭城,是蕭縣城址的第二次大遷徙。
清同治末(1875年),境內設樂善鄉、在坊鄉。轄梁果村、班鳩村、秦村、丁穆村、雁門村、楊村、北城村、呂里村、辛彭村等9村。
中華民國二十年(1931年),屬蕭縣一區,屬西北鎮。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屬蕭縣,設穆集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撤銷穆集區,紅廟區併入陶樓區,駐陶樓村。
1950年9月,陶樓區轄:紅亭、郝庄、杜樓、古尚、腰庄、聖泉、穆集、岱北、汴南、王樓、曲里、紅北、紅廟、馬閣、營子15個鄉,90個行政村。
1955年1月,陶樓區併入龍城區。
1959年9月,撤銷區建制,成立穆集公社。
1980年,沿革穆集公社建制。
1984年,設立聖泉區,轄郭庄鄉、陶樓鄉、北城鄉、鄭腰庄鄉、穆集鎮5個鄉鎮。
1992年,撤銷聖泉區,成立聖泉鄉。
2021年03月26日,安徽省民政部撤銷聖泉鄉,設立聖泉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聖泉鎮位於安徽省蕭縣城區正北10公里處,該鄉中心位置地處東經34°25′與北緯116°93′。東與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搭界,西與馬井鎮接壤,南與龍城鎮、杜樓鎮相鄰,北與楊樓鎮、劉套鎮連境。區域面積121平方千米。

氣候特徵

聖泉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處於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度帶,兼有北方和南方的氣候特點,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回暖快,雨水漸增;夏季炎熱,雨量集中;秋季旱澇不均,或晴旱少雨,或多雨成災;冬季寒冷少雨雪。

地形地貌

聖泉鎮大部分為平原,東南部為海拔100—300米的低山矮嶺,有安山、陸山、小山、鳳凰山、石磄山、鞍山等山脈。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聖泉鎮東南部沿山8個行政村含有豐富的山石資源,截至2011年,初步探明石灰石含量超過10億噸,高嶺土2億噸以上,地下煤礦達3億噸以上。

土地資源

截至2014年,聖泉鎮耕地面積10.3萬畝。

林業資源

截至2014年底,聖泉鎮有林地6000畝,品種主要有楊樹、柏樹、松樹、黃櫨連翹、石榴等。截至2015年底,有林業用地面積3507公頃,用材林1401公頃,防護林473公頃。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聖泉鎮下轄14個行政村,295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郭庄社區。
行政村轄自然村
袁新莊村彭屯、姬庄、袁新莊、孟集、陳樓、蘇樓、大姬庄、彭庄、雙廟、謝庄、薛樓、鄭庄、三座樓、胡行、王小屯
郭庄村俞庄、孟杏、徐樓、胡新莊、袁樓、徐小庄、段庄、前荒、小李庄、馬廟、后荒、肖庄、小場、郭庄、姜庄、劉檯子、孫庄、王大庄
聖泉村王樓、黃庄、夏庄、劉村、閆村、徐山頭、歐村、三仙台、聖村
穆集村周庄、蔣庄、彭新樓、耿庄、前杜六、后杜六、尚口、丁庄、穆集、孟庄
崗子村小崗、前崗、大崗、陳圈、縱老樓、周屯、梁老樓、劉樓、毛庄、連莊、衡樓、肖庄
金黃庄村薛庄、王莊、張庄、王集、沈南元、孫庄、秦庄、寇堂、金黃庄、位樓、肖屯、郝樓
單樓村馬路、縱堂、蔣樓、李大樓、小連屯、劉樓、彭屯、康莊、玉庄、單樓
鄭腰庄村前高頭、腰庄、后鄭樓、王山頭、陳圈、耿石店,蘆屯、鮑溝、王座
王山村齊山、耿庄、王山、關山、安山、陳山
營子村前營子、后營子、權樓、小郭庄、蘇馮庄、后祖樓、前祖樓、夏園
紅柳樹朱雙樓、祁窪、家譜廟、紅柳樹、權老家、徐新莊
柴庄村王門、柴庄、陶南
陶樓村黃安子、徐瓦房、孟庄、三新莊、權庄、程庄、王里后、羅溝、陶北
北城集村北城集村、朱連屯村

人口民族


聖泉鎮主體民族是漢族,截至2014年,戶籍人口近8萬人,有1.7萬餘戶,有勞動力48920人。
2017年,聖泉鎮常住人口72040人。

經濟


綜述

2019年,聖泉鎮財政收入3250.11萬元。規模以上企業完成產值56.72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6億元。

第一產業

2015年,聖泉鎮有岱湖優質糧食生產基地2萬畝,有以豐順菜業為龍頭的現代化農業,土地流轉面積1.65萬畝,建立了蕭國聖桃和無公害酥梨、優質葡萄、紅富士蘋果四大農產品基地和崗子蔬菜、穆集甜瓜、韭黃、以南部沿山為中心的干雜果四大生產基地,年增收3000多萬元,人均增收超過300元。

第二產業

聖泉鎮境內有蕭縣循環經濟工業園,2019年,園區已入駐企業20家,其中已投產企業12家,規模以上企業10家,“省級專精特新精企業”2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新三板上市企業1家。

第三產業

聖泉鎮有聖泉鎮集貿市場、聖泉鎮書畫大市場兩大貿易市場。聖泉鎮書畫市場總投資5億元,佔地面積32萬平方米,可容納9000經營戶。2015年,聖泉鎮社會消費品總額15.2億元。

交通


鐵路

鄭徐高鐵、蕭淮客運聯絡線在聖泉鎮南部新建蕭縣北站,通過蕭縣北站直達鄭州、西安、蘭州、南京、長沙等省會城市。

公路

聖泉鎮境內有主幹道10條,長41.12km,支路22條,“三縱三橫”的環鄉道路貫穿全鄉,村村通水泥路。311國道和310國道在聖泉鎮穿境而過,蕭楊公路、蕭劉公路分別連通兩條國道,有龍騰大道、迎賓路、黃安路、興業路、站前路、鳳山隧道、岱湖路、蕭管路、交通西路等公路。南部由鳳山隧道連接蕭縣城區。

社會


文化事業

2019年,聖泉鎮全年共組織文藝匯演、歌舞比賽、文體競技等各類大型活動20餘次。

教育事業

截至2014年底,聖泉鎮有27所中小學,其中2所布點初中,10所布點小學,13個小學教學點。全鄉在校學生近4000名,初中生有1000餘人;有360多名教職工,初中教師150餘人。
聖泉鄉部分學校
聖泉鎮北城中學郭庄初級中學聖泉雙語幼兒園
孫庄小學蕭屯學校穆集小學
陶樓小學王座小學權樓小學

醫療事業

2019年,聖泉鎮全年救助4966人次,累計發放救助金近1873.63萬元。貧困戶醫療就診24861次,發放慢性病本800多本,面對面的宣傳健康脫貧政策6884人,發放健康脫貧宣傳資料20000餘份。
聖泉鄉部分醫院
紅柳樹門診部郭庄門診部彭庄醫院門診部
穆集門診部--

生態環境

2019年,聖泉鎮3個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復土植綠,完成農村改水改廁800戶,清理坑塘47890平方米,清除垃圾54540立方米,拆除畜禽圈舍、破舊危房、私搭亂建共24880平方米。

旅遊


蕭城舊址

蕭城舊址位於聖泉鎮歐村北500米處。據文字記載,自春秋戰國為蕭國國都至明萬曆五年(1577年)近22.5個世紀里都是蕭縣的政治中心。

三仙台

三仙台位於安徽省蕭縣境內,今三仙台村和盛村之間,與故蕭城隔水相望,山高不過百米,因為靠近蕭城,又相傳“八仙”中的鐵拐李,呂洞賓、何仙姑曾于山上停憩,因此明代就是遊人雅士彙集的流連之所。明代中期入選蕭縣八景之一和清康熙縣誌所評八景略有出入,名為“層台仙跡”。

聖泉寺

聖泉寺,蕭城八景之一。位於安徽省蕭縣聖泉鎮的鳳山森林公園陡山口北坡,始建於北宋年間,鄉賢竇師道在此隱居,並修築拱翠堂,明清時期亦有修擴,歷來是遊人雅士流連之地。至2015年,已有800餘年歷史。有房舍30餘間,寺依山勢,殿庭門廊,頗為壯觀。因寺旁有一泉曰“聖泉”而得名。

獲得榮譽


2020年5月,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