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樓鎮

江蘇省邳州市轄鎮

陳樓鎮,江蘇省邳州市下轄鎮,位於市域中東部邊陲,東與新沂市沂河為界相望,距邳州市區8千米,轄域面積44.23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陳樓鎮下轄11個行政村和陳樓果園,鎮人民政府駐大孫村。截至2019年末,陳樓鎮常住人口為5.09萬。

因鎮政府原駐陳樓村境內,而得名“陳樓”。陳樓村於清康熙年間形成村莊,稱周井庄,后陳姓遷入並發展成大戶,建有樓舍,遂改稱陳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1953年,屬江蘇省邳縣管轄。1957年,建鄉。1958年,併入紅旗公社,后析出。1999年,建鎮。陳樓鎮境內有新250省道(南京路北延)、311國道過境,沂河在東部傍鎮而流。著名的景點有杜村的牡丹園。2019年12月,陳樓鎮入選“2016—2018年度江蘇省文明鄉鎮”。

2018年,陳樓鎮一般公共財政預算完成1.7億元,地方稅收1.2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6億元;可用財力2066萬元,增幅達1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850元,年增長9%

歷史沿革


陳樓鎮
陳樓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陳樓鄉屬邳縣三區。
1953年,屬江蘇省邳縣管轄。
1957年,撤區設陳樓鄉。
1958年,併入大紅旗人民公社。
1962年,分出成立陳樓人民公社。
1983年,恢復陳樓鄉建制。
1999年,撤鄉建鎮,稱陳樓鎮。
陳樓鎮杜村(牡丹園)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陳樓鎮政區圖(2018年)
1996年,陳樓鄉(1999年改建製為陳樓鎮)下轄17個行政村,分別是北陳樓、杜村、省城、小薛、大孫、大顧家、袁灣、丁庄、院許、甄家、竹園、圈子、李家、吳廟、新營、左西、左東。
2000年,陳樓果園划入陳樓鎮行政範圍。
2001年,村級行政區域調整,17個行政村合併為13個,具體是院甄村併入院許村、吳廟村併入新營村、圈子村以及李家村併入竹園村。
2013年,陳樓鎮所轄的左東、左西析出,劃歸新設立的東湖街道管轄。至此,陳樓鎮下轄11個行政村和1個陳樓果園。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陳樓鎮下轄11個行政村,另轄一個陳樓果園(下轄6個果園工區),鎮人民政府駐大孫村境內。
陳樓鎮下轄行政村基本統計表(2019年)
序號行政村小組數戶數人數
1大孫村109263599
2陳樓村87413199
3大顧村129694246
4丁庄村139754148
5杜村99074250
6省城村97232989
7小薛村119724037
8新營村2115757103
9袁灣村97143113
10院許村1512385383
11竹園村2115577061
12陳樓果園6個果園工區--
-總計1381129749128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陳樓鎮
陳樓鎮
陳樓鎮位於邳州市中東部邊緣,東隔沂河與新沂市相望,南與炮車街道為鄰,西與東湖街道以及官湖鎮接壤,北與官湖鎮搭界,地理坐標在東經118°06′、北緯34°39′,總面積44.23平方千米。

地質

陳樓鎮屬蘇北新華夏第二隆起地區,冀魯斷塊南緣,郯廬斷裂帶西側。

土壤

陳樓鎮土壤多為黃沙土、亞粘土,西南部為砂礓黑黏土。

地形地貌

陳樓鎮屬沂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地面東北高、西南低,高程海拔23.2~28.7米之間。

氣候特徵

陳樓鎮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總體氣候特徵時溫和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光充足、季風顯著,年平均氣溫為13.8℃左右,年降水量900毫米,無霜期204天。陳樓鎮牡丹園

水文

陳樓鎮屬沂河、泅河流域西側,發源於沂蒙山西側,鎮內沂河岸線長6.7千米,鎮域內有沂河、綱河和五條大溝、四條中溝、三座大型排澇站,其中兩座設在官湖河岸邊。汛期可通過華沂閘調度內河水位。

自然災害

陳樓鎮在夏季時常有冰雹、暴雨、颱風等自然災害發生。
陳樓鎮杜村(牡丹園)

人口民族


民族

陳樓鎮
陳樓鎮
2004年末,陳樓鎮有回族、苗族、壯族、哈尼族等5個少數民族居民共12人。

人口

2019年末,陳樓鎮家庭戶數為11977戶,常住人口為50906人。

經濟


第一產業

陳樓鎮林果業和養殖業比較發達。多種經營項目有養雞、養豬、養牛、養羊,種植水蜜桃、崗山梨、美人指葡萄、太陽杏、日本油栗、銀杏等乾鮮果。日本油栗種植面積達667公頃,是全國較大的日本油栗生產、繁育、出口創匯基地;銀杏種植面積667公頃,是邳州市國際銀杏生態示範園重要組成部分;各類水果種植面積667公頃,“大沂河”牌水蜜桃已通過江蘇省無公害水果質量認證,陳樓果園成為江蘇省重要的無公害水果生產基地。
養雞是陳樓鎮傳統養殖副業。1980年,大顧村就是邳州市著名的養雞特色村,由當地村民創辦的邳州市環球種雞場是邳州市較大的羅曼商品雞孵化場,年孵化商品雞苗200多萬羽,雛雞銷往蘇北魯南、安徽等地。至2004年末,陳樓鎮養殖2000羽商品雞的養殖大戶達200多家。

第二產業

1949年前,陳樓鎮主要有鐵器製造、木業、土法紡織、編織、食品、加工、釀造、造紙等私營手工業,不成規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工業得到發展。20世紀90年代初期,村辦工業出現了“一村一品”的新格局:小薛的瓦板、袁灣的鐵皮、竹園的竹編、省城的小磨香油、左西的柳編、左東的草苦等,共有企業170多家,固定資產1200多萬元。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鄉、村、個體112家企業中,有9家木板材深加工生產項目、10條深加工生產線,109層壓合生產能力,年產值2.75多億元。2000年以後,陳樓鎮工業生產規模化,個私經濟得到發展,2004年工業固定資產投入超過2億元,實現銷售總額8億元,財政收人1936萬元。工業門類齊全,有板材、甲酫、海綿、橡塑、食品、彩鋼、紙箱、紡織、銀杏酮、磁性材料和乳品加工等。至2004年,陳樓鎮有工業企業務工人員9600多人,佔全鎮勞動力的60%,勞務收入總額為8000多萬元,人均增收2000多元。2018年,陳樓鎮招商引資取得突破,4個億元以上項目簽約落地,多個在談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3個市“1030”項目建設快速推進,4個重點項目全面投產。 

社會


教育

陳樓鎮
陳樓鎮
2004年,陳樓鎮有小學6所,中學1所,在校生8000多人,教職工520人;中學高級教師15名,中級教師110名。2019年末,陳樓鎮境內有幼兒園、託兒所12個,小學8個,小學教師240人,小學生4497人。

文體事業

陳樓鎮鎮內有人民公園、文化站、影劇院、籃球場、體育場(館)、棋牌室、網吧等文化、娛樂場所。2018年,陳樓鎮開展“最美陳樓人”、文明村、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大孫村村民孫光鋒榮獲第六屆“最美邳州人”榮譽稱號。

醫療衛生

至2004年末,陳樓鎮鎮衛生院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有病床20張,設有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科室,配有美國進口的B超、心電圖、X光機、胃鏡、半自動生化分析儀、腦血流圖機等設備。2019年末,陳樓鎮境內有醫療機構21個,病床30張,執業(助理)醫藥師141人。

社會保障

2018年,陳樓鎮累計為困難群眾困難黨員發放麵粉3.75萬千克、棉被200床、棉衣150套、救濟金30餘萬元。

脫貧攻堅

2018年,陳樓鎮脫貧335戶711人。對全鎮建檔立卡73戶發放貼息貸款178.5萬元,教育幫扶25.855萬元,確保低收入戶脫貧有路徑。將不符合條件6戶18人調出系統。

環境治理

2018年,陳樓鎮開展畜禽養殖污染專項治理,全鎮1000餘家養殖戶全面開展污染整治達標活動,取締關閉17家整治不合格養殖場;治理黑臭水體1000畝,企業VOC治理整治到位。關閉“散亂污”企業220家,整治企業47家,通過第三方編製驗收32家。共排查各類生產經營場所165家,對15家企業進行了安全生產全息體檢,排查隱患460多條已經全部整改到位。

交通


陳樓鎮境內有新250省道(南京路程北延)、311國道過境。

地名溯源

陳樓鎮
陳樓鎮
因政政府原駐陳樓村,而得名陳樓。后政府遷至大孫村,名稱未變。陳樓村於清康熙年間形成村莊,稱周井庄,后陳姓遷入並發展成大戶,建有樓舍,遂改稱陳樓。
杜村“熊大”塑像
趕集
陳樓鎮政府駐地(大孫村)為一集市,在農曆一、四、六、九逢集。

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陳樓鎮入選“2016—2018年度江蘇省文明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