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頂山街道

七頂山街道

七頂山街道是隸屬於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的下轄街道,位於大連市金州區,地處遼東半島南端境內,面積65.94平方公里,人口2.1萬人。

街道簡介


七頂山街道歷史悠久、經濟發展迅速、物產資源豐富,盛產蔬菜、水果、海鮮品、肉禽蛋等農副產品和石灰石等礦產品。其中菜田達萬畝,享有"蔬菜之鄉"的美譽。群眾素有種植蔬菜的傳統,是大連市政府“菜籃子”工程,每個蔬菜大棚年均效益都在3萬元以上,鄉政府積極引導農民在蔬菜產業發展中巧打“綠色牌”,大力發展無公害、反季節、名特優蔬菜,以基地+農戶的形式發展蔬菜生產,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參與經濟建設,實現增收致富。廣大農民借蔬菜鼓起“錢袋子”,走上了富裕之路,全鄉上萬畝蔬菜成了致富“銀行”。目前全鄉已建成萬畝菜田、萬畝大櫻桃園、萬畝黃桃園和萬畝海參養殖區,付家村農業科技生態園區、陸海村漁業園區已被評為省級現代化園區。七頂山風光吸引著眾多旅遊者到此地休閑度假。全鄉人民以新的產業結構、發展設想,優惠政策和投資環境,跨入未來。

歷史沿革


1958年屬大魏家公社,1961年為七頂山公社,1984年設立七頂山滿族鄉。1996年,面積72.9平方千米,人口2.1萬人,其中滿族人口佔43%,轄大蓮泡、付家、周家、梅家、佟家、大朱家、小朱家、七頂山、干島、陸海、老虎山、后海、拉樹山13個行政村。2002年,七頂山滿族鄉轄大蓮泡、付家、梅家、佟家屯、大朱家、小朱家、七頂山、干島子、陸海、老虎山、后海、拉樹山12個行政村。2007年末,遼寧省政府(遼政[2007]219號)批准撤銷七頂山滿族鄉,設立七頂山街道(2008年1月實施)。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七頂山、老虎山2個居民委員會,陸海、后海、拉樹山、朱家、付家、梅家、大蓮泡7個村民委員會;下設75個村(居)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七頂山街道轄2個行政社區、7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七頂山社區七頂山屯1號。
七頂山街道區劃詳情
七頂山社區老虎山社區大蓮泡村付家村拉樹山村
梅家村朱家村陸海村后海村/

地理位置


● 位置境域
七頂山街道地處金州區西北部,東與三十里堡街道相連,東南與二十里堡街道毗鄰,南與大魏家街道接壤,西、北分瀕渤海、普蘭店灣。距區政府17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4千米,總面積141.4平方千米。另有海域75.4平方千米。

人口


2010年,七頂山街道街道常住人口19969人。
2011年末,七頂山街道轄區總人口1900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942人,城鎮化率20.7%。另有流動人口1607人。總人口中,男性10518人,佔55.4%;女性8485人,佔44.6%;14歲以下1405人,佔7.4%;15~64歲14556人,佔76.6%;65歲以上3042人,佔1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1234人,佔59.1%;有滿、蒙古、羌、朝鮮、回5個少數民族,共7769人,佔40.9%。超過5000人的少數民族有滿族1個民族,達7739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9.6%。2011年,人口出生率4.4‰,人口死亡率6.4‰,人口自然增長率-2.0‰。

經濟


綜述

2011年,七頂山街道財政總收人10100萬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500萬元,比上年下降26%。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900萬元,增值稅5300萬元,企業所得稅500萬元,個人所得稅24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5%、32.7%、116.5%、17%。人均財政收人5315元。

農業

七頂山街道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
七頂山街道耕地面積2.2萬畝;林地面積23.2萬畝。2011年,七頂山街道農業總產值14.8億元,比上年增長14.8%,農業增加值占區內生產總值的22.5%。2011年,七頂山街道生產糧食4569噸。2011年,七頂山街道蔬菜種植面積1.2萬畝,產量16.4萬噸。
截至2011年末,七頂山街道累計造林2萬畝,其中防護林1.4萬畝,經濟林0.6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3.5萬株,林木覆蓋率40%。2011年,七頂山街道水果種植面積2.5萬畝,產量3.4萬噸,其中大櫻桃6000噸,梨200噸,黃桃1.9萬噸,葡萄6000噸,其他水果2800噸。

畜牧業

七頂山街道以飼養生豬、山羊、牛、家禽等為主。
2011年,七頂山街道生豬飼養量5.3萬頭,年末存欄2.9萬頭;山羊飼養量3400隻,年末存欄3000隻,收購山羊板皮2.6萬張;牛飼養量1300頭,年末存欄1200頭;家禽飼養量148萬羽,上市家禽102萬羽毛,年末存欄46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3961噸,其中豬肉1620噸,牛肉35噸,羊肉6噸,禽肉2300噸;禽蛋520噸,鮮奶1800噸;畜牧業總產值1.3億元。

漁業

七頂山街道以海上捕撈、養殖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海域面積5.2平方千米,灘塗面積6.8平方千米。
2011年,七頂山街道人工海水養殖貝類2816公頃,產量1.5萬噸;各類捕撈漁船340艘,捕撈水產品1.7萬噸;水產品總產量3.3萬噸,漁業總產值7.4億元。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4台;名優特農產品有大櫻桃、黃桃、馬鈴薯、葡萄;農民人均純收入2.6萬元。

工業

七頂山街道工業形成以水產加工、建材生產、機械加工、紡織為主的四大產業體系,重點規劃水產、建材、機械加工、紡織等產業集群。
2011年,七頂山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46.4億元,比上年增長2.1%;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0.5%。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4家,職工30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3億元,比上年下降52.7%。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2家,上繳稅金6300萬元。

商業

2011年末,七頂山街道有商業網點442個,職工783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50400萬元,比上年增長13.4%;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2億元,比上年增長12.2%。2011年,出口657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8.3%;主要產品有機械、水產品等4類10餘種產品,銷往5個國家和地區,全部為一般貿易出口。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七頂山街道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450人,專任教師20人;小學1所,在校生530人,專任教師51人,小學適齡兒童人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98人,專任教師57人,初中適齡人口人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七頂山街道有衛生院1所;病床46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46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4張,固定資產總值213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1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4人、執業(助理)醫師0.3人、註冊護士0.5人。
2011年,七頂山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5.5/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3.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6萬人,參合率100%;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壽命81.2歲,其中男性79歲,女性83歲;孕產婦死亡率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均為0。

社會保障

2011年,七頂山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6戶,人數52人,支出13400元,比上年增長40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41戶,人數463人,支出6.7萬元,比上年增長41%;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4人,支出1.2萬元,比上年減少9.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8人,支出1.2萬元,比上年增長56%;農村醫療救助148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25人次,共支出4.5萬元,比上年增長15%;農村臨時救濟92人次,支出34.6萬元,比上年增長10.3%。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68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7145畝,直接經濟損失7278.5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4.6萬元。社會服務單位1個,床位50張,其中社區養老服務站床位50張。接受社會捐款116萬元,捐贈物資折款2.1萬元,接收捐贈罐頭270箱,使1737名困難群眾受益。新增就業人員1201人,有319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71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1%。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因境內有7座緊密相連的山峰而得名。

基礎設施


七頂山街道即是大連市的主要蔬菜生產基地,又是金州經濟開發區重大項目的承接地,街道在積極配合功能園區建設的基礎上,大力推進民生工程建設,16項重點惠民工程將提高居民幸福指數。街道將全面完成渤海大道、十七線道路拓寬改造、大甸子蔬菜基地基礎設施改造等重點工程,而這些工程將涉及到300多戶居民的動遷工作,為了讓動遷居民儘早動遷上樓,回遷樓建設工程成了街道的重點工作。除了推進回遷樓建設,今年,街道還將積極配合施工單位完成9個村的青山配水管線入戶工程,讓管線早日入戶,使居民真正用上安全清潔的自來水,同時,今年街道還將完成梅家村標準化農村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和大蓮泡村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工程,力爭年底投入使用。

農業經濟


七頂山街道
七頂山街道
七頂山街道新建的5000畝大櫻桃防雨棚順利通過市、區相關部門的檢查驗收。據介紹,該街道大櫻桃防雨棚累計建設面積已超過1萬畝,佔大櫻桃種植面積的62.5%。曾榮獲“遼寧特產之鄉”稱號的七頂山街道是我市大櫻桃主產區之一,種植面積達1.6萬畝。為不斷提高果品質量,防止大櫻桃雨季“裂果”和鳥啄,2004年由七頂山村果農叢常弟發明的大櫻桃防雨棚技術迅速得到推廣和普及。經過幾年的改造和完善,當初的木杆、鐵絲等簡易材料已被鋼管骨架所替代,新型防雨棚以抗風險能力強、棚內生產的大櫻桃質量好、經濟效益高等優勢,受到果農的認可和接受,建棚積極性不斷提高。此項技術也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並列入農業資金扶持項目。據了解,果農所建的大櫻桃防雨棚,凡經過相關部門檢查驗收合格,每畝可獲得市、區、街道三級資金補貼6500元。七頂山街道充分利用政策優勢和果農的積極性,科學規劃,精心指導,因地制宜,把大櫻桃防雨棚打造成設施農業的標誌性工程,推動農民收入持續增加。今年該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突破2萬元,其中大櫻桃收入佔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