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峃鎮
浙江省溫州市轄鎮
大峃鎮位於溫州市西南部、飛雲江中上游,距溫州市區87公里,是文成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著名僑鄉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全鎮總面積125.3平方千米(2017年),轄28個行政村、12個居民區、1個社區,常住人口96197人(2020年),2006年獲得浙江省文明鎮稱號。
大峃鎮
大峃鎮位於文成縣中部,泗溪、鳳溪兩岸。是縣政府駐地,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11年,撤銷龍川鄉、樟台鄉、金爐鄉、里陽鄉、周壤鎮、金垟鄉建制,原龍川鄉、樟台鄉、金爐鄉、里陽鄉的行政區域和原周壤鄉除周龍村外的行政區域,以及原金垟鄉部分行政區域(李山、小龍、橫培、谷山等4個行政村)併入大峃鎮;調整后,大峃鎮轄6個社區、92個行政村。
城東 | 垟井 | 王家 |
城南 | 雙西,季馬 | 金山 |
城西 | 中村 | 爐山底 |
城北 | 中堡 | 嵐岩 |
紅楓 | 建新 | 新垟 |
鳳溪6個社區,吳垟 | 龍馬 | 陳庄,里川 |
大會嶺腳 | 樟坑 | 孫嶴 |
上徐 | 中林 | 余山 |
下徐 | 村頭 | 垟底 |
坪頭 | 花園 | 垟外 |
黃嶺頭 | 橫山 | 江底 |
苔湖 | 下田 | 江外西山 |
苔湖山 | 下村 | 岩頭,嶺南 |
下沙垟 | 馬垟 | 新南 |
陳宅 | 過山 | 嶺嶴 |
橋頭井 | 貴坪 | 聯豐 |
上房 | 坪山 | 項山 |
二新 | 茶寮 | 麻山 |
縣前 | 烏田,樟台 | 諸葛嶺 |
林店尾 | 興川 | 路山 |
城南 | 鶴東 | 嶴底 |
周村 | 東城 | 上龍 |
石墳垟 | 金倉 | 周墩 |
珊門 | 塔山 | 大坑 |
鳳垟 | 雙東 | 林山 |
嶼根 | 馬山 | 中南 |
呈樹 | 雙馬 | 外南,李山 |
大發垟 | 東降 | 小龍 |
周徐 | 雙龍 | 橫培 |
坑口 | 橋坑 | 谷山 |
城中 | 桂山 |
原大峃鎮
【沿革】1958年稱大峃管理區和雙垟管理區。1961年稱大峃鎮和雙垟公社,大峃鎮(4張)1984年改為大峃鎮和雙垟鄉,1992年撤雙垟鄉併入大峃鎮。1997年,面積25.4平方千米,人口3.5萬,轄吳垟、大會嶺腳、坪頭、上徐、下徐、黃嶺頭、苔湖山、下沙垟、台湖、陳宅、橋頭井、上房、縣前、二新、林店尾、周村、石墳垟、珊門、城南、鳳垟、嶼根、大發垟、呈樹、周徐、坑口、垟井、黃漈、山垟28個行政村。2002年,總戶數13177戶,常住人口3.6754萬人,暫住人口2.1萬人,轄28個行政村,12個居民區。2008年末,面積25.37平方千米,人口4.20萬人,轄徐嶺、苔湖、石墳垟、城西、上房、城東、棲雲、周村、華僑新村、二新、縣前、城南12個居民區,雙西、城南、林店尾、二新、縣前、上房、橋頭井、陳宅、苔湖、石墳垟、周村、珊門、黃嶺頭、坪頭、苔湖山、下沙垟、下徐、上徐、嶺腳、吳垟、嶼根、鳳垟、坑口、周徐、呈樹、大發垟、垟井2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建設路165號。2010年轄6個社區、27個行政村。
原樟台鄉
位於文成縣中部,泗溪北岸,地處縣城東郊,距縣城3千米。東鄰峃口、南鄰大峃鎮(4張)金垟、西鄰大峃鎮、北鄰里陽鄉。面積30平方千米,人口1.62萬人(2008年末)。轄樟台、興川、鶴東、東城、金倉、塔山、雙東、馬山、雙馬、東降、雙龍、橋坑、桂山13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樟嶺路65號。文青公路與瑞東公路交匯過境。【沿革】1958年建樟台、塔山、馬山管理區。1961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撤塔山、馬山2鄉併入樟台鄉。1997年,面積30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樟嶺、牛塘、山坑、雙龍、泉台、馬渡、垟溪、東、大陸、金龍、樟山、茶嶺、底馬、外馬、毛山底、毛山外、東處、橋坑、東升、下門、桂山、石倉22個行政村。2003年調整為13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樟台村。2011年撤鄉併入大峃鎮。
原金爐鄉
位於文成縣西南部,距縣城10千米。東鄰大峃鎮、金垟鄉,南接巨嶼鎮,西連黃坦鎮,北與龍川鄉毗連。面積13(一說14.4)平方千米,人口0.61萬人(2008年末)。轄城中、王家、金山、爐山底、嵐岩、新垟、陳庄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金山村。【沿革】1958年稱金爐管理區。1961年改稱金爐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13平方千米,人口0.6萬,轄金山、陳庄、周垟、嵐岩、爐山底、下公垟、勝利、新垟、馬北、馬坪10個行政村。2002年人口6337人。2003年,原10個行政村調整為7個行政村:城中村由原馬坪、馬北、周垟等3個村組成;王家村由原下公垟、勝利等2個村組成;金山、爐山底、嵐岩、新垟、陳庄等5個村保持不變。2011年撤鄉併入大峃鎮。
原龍川鄉
位於文成縣中部,龍溪兩岸,距縣城3千米。東連大峃鎮,南接金爐鄉,西與黃坦鎮接壤,北與百丈漈鎮毗鄰。面積33.15平方千米,人口1.52萬人(2008年末)。轄季馬、中村、中堡、大峃鎮(3張)建新、龍馬、樟坑、中林、村頭、花園、橫山、下田、下村、馬垟、過山、貴坪、坪山、茶寮、烏田1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下村村。文黃公路穿境。【沿革】1958年分別稱龍川、中樟管理區。1961年改公社,1992年撤銷中樟鄉併入龍川鄉。1997年,面積30.2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村頭、中上、中下、下村、過山、花園、橫山、下田、馬垟、季宅、山背、馬嶴、中堡、中二、嶴頭、雙馬、石龍、動山、樟動、明星、烏田、坪山、新嶺、黃坪、西嶴、茶寮、林坑27個行政村。2002年人口4570戶、15423人。2003年,原27個行政村調整為18個行政村:季馬村由原季宅、馬嶴等2個村組成;中村村由原中上、中下等2個村組成;中堡村由原中堡、中二、動山等3個村組成;建新村由原新嶺、西嶴等2個村組成;龍馬村由原雙馬、石龍等2個村組成;樟坑村由原樟動、明星等2個村組成;中林村由原嶴頭、林坑等2個村組成;村頭村由原村頭、山背等2個村組成;花園、橫山、下田、下村、馬垟、過山、貴坪、坪山、茶龍、烏田民族村等10個村暫時保持不變。調整后,全鄉轄18個行政村,225個村民小組,4577戶,15084人。2011年撤鄉併入大峃鎮。
原里陽鄉
位於文成縣北部,距縣城5千米。面積16.5平方千米,人口0.57萬人(2008年末)。轄里川、孫嶴、余山、垟底、垟外、江底、江外西山、岩頭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里川村。【沿革】1958年稱里陽管理區。1961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16.5平方千米,人口0.6萬,轄川底、川外、孫嶴、余山、外垟底、外垟外、江底、江外、西山岩頭9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川外村。2002年,總戶數1532戶,總人口6128人。2003年,原9個行政村調整為8個行政村:里川村由原川外、川底等2個村組成;孫嶴、余山民族村、外垟底、外垟外、江底、江外、西山岩頭等7個村暫時保持不變;總戶數1542戶,總人口5839人。2011年撤鄉併入大峃鎮。
原金垟鄉
位於文成縣東南部,飛雲江中上游,距縣城5千米。面積15平方千米,人口0.92萬人(2008年末)。轄李山、小龍、溪口、良坑、谷山、橫培、渡瀆、馱垟尾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李山村。【沿革】1958年稱金垟管理區。1961年改公社,1984年恢復鄉原稱。1997年,面積17平方千米,人口0.8萬,轄李山、橫培、谷山、金山坳頭、馱垟尾、良坑、渡瀆、溪口、小金山、趙龍墳10個行政村。2002年面積17平方千米、總人口9553人。2003年,原10個行政村調整為8個行政村。李山村由原李山、金山坳頭等2個村組成,村辦公點設在李山村;小龍村由原小金山、趙龍墳等2個村組成,村辦公點設在原趙龍墳村;溪口、良坑、谷山、橫培、渡瀆、馱垟尾等6個村保持不變。年底,全鄉轄8個行政村,總人口2355戶、9632人。2011年撤鄉,李山、小龍、橫培、谷山4個行政村併入大峃鎮,溪口、良坑、渡瀆、馱垟尾4個行政村併入峃口鎮。
原周壤鎮
位於文成縣東北部,距縣城9千米。東連上林鄉,南接樟台鄉,西鄰里陽鄉、金朱林場,北抵玉壺鎮。面積31平方千米,人口1.58萬人(2008年末)。轄嶺南、新南、嶺嶴、聯豐、項山、麻山、諸葛嶺、路山、嶴底、上龍、周墩、大坑、林山、中南、外南、周龍16個行政村。鄉政府駐聯豐村。文青公路穿境。【沿革】1958年建周南、大壤管理區。1961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兩鄉合併為周壤鄉。1997年,面積31平方千米,人口1.8萬,轄周墩、周龍、大林山、大坑、半嶺、湖嶴、中南、蘇嶺、底南、外南、聯豐、上龍、嶴底、路山、項山、岩井、南坑、新嶺頭、諸葛嶺、麻山20個行政村。2003年,周壤鄉原20個行政村調整為16個行政村:嶺南村由原蘇嶺、底南等2個村組成;新南村由原新嶺頭、南坑、岩井等3個村組成;嶺嶴村由原半嶺、湖嶴等2個村組成;聯豐、項山、麻山、諸葛嶺、路山、嶴底、上龍、周墩、大坑、林山、中南、外南、周龍等13個村暫時保持不變;總面積32.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7000多人。2011年撤鄉,周龍村併入玉壺鎮,其餘15村併入大峃鎮。2015年12月25日浙政函【2015】194號批複,調整大峃鎮管轄範圍,增設周壤鎮。調整后,大峃鎮轄6個社區、7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不變(建設路165號);周壤鎮轄1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聯豐村。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44519 |
男 | 23027 |
女 | 21492 |
家庭戶戶數 | 13071 |
家庭戶總人口 | 43910 |
家庭戶男 | 22560 |
家庭戶女 | 21350 |
0-14歲(總) | 9428 |
0-14歲男 | 5102 |
0-14歲女 | 4326 |
15-64歲(總) | 31497 |
15-64歲男 | 15973 |
15-64歲女 | 15524 |
65歲及以上(總) | 3594 |
65歲及以上男 | 1952 |
65歲及以上女 | 1642 |
戶口本地住本地 | 30368 |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
常住人口 | 96197人 |
2000年,國內生產總產值2.28億元,農業總產值2439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497元。
大峃鎮山水資源豐富,氣候宜人,“蔬菜、水果、養殖”三大基地建設形成一定規模。2000年蔬菜基地全年播種面積6080畝,其中溫州市二線蔬菜基地1500畝,種植結構、品種結構漸趨合理,實現蔬菜總產值1101萬元;2000年全鎮有水果6048畝,徐村大紅袍枇杷、珊門黑炭梅、呈樹桃形李和美國黑李等,家禽、肉兔飼養形成一定規模,特別是美國王鴿、雜交王鴿,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分佈格局。工業發展環境優化,2000年有工業企業13家,並規劃建設珊門村300畝工業小區。200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4億元,工業銷售總值1.33億元。城鎮建設勢頭強勁,城鎮範圍不斷拓展,道路建設、舊城改造、新區開發穩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縣城凝聚和輻射功能進一步增強。
2004年,全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 42億元,工農業總產值2.03億元,農民人均收入3298元。
農業經濟有了新的發展,農村產業結構得到了調整。2004年實現工農業產值2.03億元。“蔬菜、水果、養殖”三大支柱產業進一步發展,特色綠色效益農業初步規模,已建成千年梨花、食用仙人掌、魚腥草等多個生產基地。工業經濟持續發展,有工業企業13家,以錳鋼生產製造為主。2004年,全鎮工業產值1.62億元,銷售產值1.59億元。第三產業快速發展,零售、文化、娛樂、餐飲、賓館等行業日益繁榮,旅遊經濟效益明顯,2004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42億元。城鎮建設勢頭強勁,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道路建設、舊城改造、新區開發穩步推進,56省道、鳳垟扶貧遷村等一批縣重點工程項目抓緊實施。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成績顯著,省級文明縣城和省級衛生縣城創建深入開展,市容市貌、環境衛生得到改觀,市民素質和社會風氣得到了凈化。
大峃鎮2002年至2006年五年,大峃鎮緊密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生態旅遊縣”發展戰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不斷邁上新台階。2002年至2006年,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快速增長,2006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01億元,年均增長11.9%;地方財政收入90萬元,年均增長3%;工業總產值5.21億元,年均增長12.1%。農業產值達4230萬元,第三產業產值達2.41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008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9.23億元。2006年獲得浙江省文明鎮稱號。
2002年來,大峃鎮生態經濟快速發展,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該鎮黨委、政府在穩定糧食產量的同時,抓好水果、蔬菜、生態公益林等高效生態農業的發展,勢頭良好,其中榮獲首屆國際(溫州)特色農業博覽會金獎的產品“山哥哥”牌蕃薯粉絲銷往義大利、德國、西班牙等國。具有特色的“農家樂”在大峃悄然興起,特別是廣告材料、塑料製品、工藝品、服裝、鞋襪加工等配套工業企業蓬勃興起。同時,樟山工業套工業企業蓬勃興起。同時,樟山工業基地前期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大峃鎮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來抓實,開放型經濟取得成效。隨著56省道、中歐大廈、中銀大廈、移動大廈等一批標誌性建築的相繼落成,大峃城市氣息日益濃厚。文成第一街府前街的改造圓滿完工投入使用,泗溪河一、二、三期亮麗工程相繼完成,城鎮面貌顯著改觀。文明創建碩果累累,全鎮有市級文明社區、學習型社區、綠色小區各1個,有文化示範村(社區)3個、縣級文明村8個。素質教育全面提升,教學環境進一步優化,“139富民攻堅計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工作都取得新成就。
2008年,文成鎮實現GDP1.32億元,比2007年增長11%;實現財政收入741萬元,比2007年增長30.2%;農民人均收入實現4911元,比2007年增長300元。
學校
文成中學(示範性二類普通性高中)、文成武陽書院文成縣實驗中學、文成縣第二實驗中學、文成縣實驗小學、文成縣第二實驗小學、文成縣第二高級中學 文成求知中學 文成縣中心幼兒園、文成縣振文學校 文成縣第三實驗小學 文成縣實驗幼兒園。
文成縣文化中心
城鎮建設
大峃鎮十分重視城鎮化的推進工作,把有序推進城鎮化工作作為提升城市品位、增強集鎮功能、保證率先實現現代化和解決“三農問題”的大峃鎮根本出路來抓緊抓實。加大城市建設基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56省道、電網建設與改造等一批事關大峃鎮社會經濟發展大局的項目相繼建成;中歐大廈、中銀大廈、移動大樓等一批標誌性建築相繼落成;泗溪河一、二、三期亮麗工程相繼完成,四期工程已完成規劃、審批;縣前街改造圓滿完工投入使用;環城南路、縣城污水處理廠等項目正在加快建設。這些重大項目的相繼開工和完成有效改變了大峃鎮的城鎮面貌,提高了大峃鎮的城鎮品位,提升了大峃鎮的城市化水平。
大峃鎮城鎮建設勢頭強勁,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道路建設、舊城改造、新區開發穩步推進,56省道已完通車,鳳垟扶貧遷村等一批縣重點工程項目正在建設中。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成績顯著,省級文明縣城創建深入開展,市容市貌、環境衛生得到改觀,市民素質得到提高,社會風氣得到凈化。全鎮有市、縣級文明小區創建示範點5個,文明村11個。
大峃鎮的星級酒店有:文成賓館、華僑飯店、文成國際大酒店、文成陽光假日大酒店、四海酒店。
大峃鎮
交通
全鎮交通方便快捷,各區間有公交車環行城區。擁有城區公交班車5路分別為 ①101路 ②102 ③103 105 106公交運行時間:6:00到17;45
該鎮境內主要旅遊景點有西山公園(寺廟)、銅鈴山峽、沙垟村楓樹林自然保護區和峽谷景廊景區。
沙垟村楓樹林自然保護區
峽谷景廊瀑布
屬有18道古楓道的風景坐落在大峃鎮的各個村鎮,當地人將18道古楓道象徵18羅漢下凡為當地祈福。
峽谷景廊景區
峽谷景廊景區。離縣城四公里,峽長4.5公里,狹處僅10餘米,寬處160多米,面積為16.7平方公里。兩岸群山翠壁,山間飛瀑多姿,石林飛瀑、陰陽瀑、三疊瀑、天際瀑、西天屏瀑、瀑瀑懸飛。山樑紅楓古道,楓嶺石林、大會楓嶺、嶺嶺誘人。谷底清流碧潭,青龍潭、金牛潭、金龜潭、豬獅潭、白龍潭、潭潭瀲灧。峽谷景廊步步皆景、四季各異。新春峽谷,萬木爭春、百花爭放。初夏峽谷,萬花齊艷、秀色芳菲。深秋峽谷,葉紅似火、勝似春光。隆冬峽谷,冰川垂地、閃爍晶瑩,故稱峽谷景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