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漈鎮
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轄鎮
百丈漈鎮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西北部,以境內全國最高瀑布“百丈漈”作鎮名。東鄰大峃鎮,南界黃坦鎮,西倚西坑畲族鎮,北接南田鎮。為文成縣生態工業、生態旅遊重點鎮,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百丈漈-飛雲湖核心景區。鎮人民政府駐地下石庄村,海拔650米,距縣城9.6公里。2011年,行政區劃調整后全鎮總面積91.57平方公里,轄6個社區、31個村,279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百丈漈鎮常住人口為10057人。工農業總產值5.75億元,其中工業產值4.9億元,農業產值855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381元。
【清及清前建置】
域境自隋至清分屬青田縣柔遠鄉八內都和永嘉縣、安固縣、瑞安縣嘉嶼鄉、嘉義鄉五十一都、五十二都。
【民國時期建置】
民國37年(1948),劃歸文成縣管轄。域境分屬南田區嶴里鄉、三陽鄉、初陽鄉,大峃區大峃鎮、龍鳳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百丈漈鎮
百丈漈是全縣唯一具備農業、工業、旅遊業三大平台的鄉鎮。2011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75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4.9億元,農業總產值8556萬元,財政收入606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381元。
【農業】
糧食生產為縣境重要產糧區之一。2011年末全鎮耕地面積13628畝,其中水田9512畝,旱地4116畝;林地面積86051畝。
優良品種選育。1949年前,農民種植糧食品種單一,稻種僅“泰順稻”,番薯是“六十日”,產量低,平均畝產只有100~150公斤。20世紀50年代始,推廣優良品種“南特號”、“陸財號”,產量得以提高,平均畝產175公斤。1968年引進推廣“珍珠矮”、“三九豐”、“珍汕”等矮腳高產稻種后,畝產達250~300公斤。70年代后,推廣雜交水稻“汕優”、“威優”、“協優”等新品種,畝產達400~500公斤。2011年,全鎮糧食總產量6956.2噸,其中稻穀產量4911.5噸,平均畝產568公斤。玉米產量34.7噸,豆類產量799.8噸,薯類1210.2噸。
耕作技術推廣。上世紀50—60年代,農民使用古老傳統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農業生產落後。70年代后,政府興修農田水利,推廣先進耕作技術。1996年,成立鎮農業綜合技術廣站,進行科技培訓,推廣耕作新技術。是年,推廣以水稻旱育為重點的輕型栽培;1999年,成立農業經營服務部,為農民提供化肥、農藥和農膜技術推廣服務;是年,農技站單季稻高產栽培技術推廣與應用被評為農業豐收獎,外大會單晚優質高產示範片獲一等獎。
綠色食品基地建立綠色稻米基地。2003年4月,二源經國家地質部門推測,土壤、水體和空氣質量符合NY/T390標準,即適應國家A級的綠色食品生產要求,為二源發展綠色食品提供得天獨厚的條件。2004年,同垟、西里等村綠色稻米基地與永嘉思源農業有限公司簽訂訂單2200畝。2007年,二源建成省級“科力”牌綠色稻米基地1個。2008年,執行糧食扶持政策,實行聯產聯保,水稻平均畝產提高到620.7公斤。2009年2月—3月,二源鄉獲溫州市糧食生產先進鄉稱號、溫州市水稻生產先進示範鄉一等獎。
百丈漈鎮
效益農業水果。主要有蜜梨、蜜桃、楊梅等。20世紀80年代後期引進優、特、早新品種,2004年雪梨栽培3017畝,總產量70萬公斤,總產值400萬元。2007年水果種植面積3017畝,總產量700多噸,以山頭村、朱山村的蜜梨基地為主產地,並建成綠色香梨基地1個。2011年,果園面積8365畝,其中梨園3870畝,楊梅園3655畝,柿子園360畝,獼猴桃園200畝,其他果園176畝;水果總產量930.7噸,其中梨子800.7噸,楊梅71噸,其他79噸。
養殖。舊時村民的飼養觀是:“雞鴨生蛋換油鹽,豬羊賣錢好過年”。飼養種類、數量不多,規模不大。20世紀90年代后,養殖逐步向規模化、效益化轉化,飼養種類增多,除豬、牛、羊、兔、雞、鴨、鵝外,還開發鵪鶉、火雞、鴿、貴妃雞、珍珠雞、蜜蜂、魚的養殖,並引入優良品種。2001~2007年,陸續建成生豬養殖場,家禽養殖場,珍珠雞、貴妃雞基地,稻田養魚基地等。2011年,年末存欄生豬584萬頭,牛102頭,羊683萬頭;家禽36873萬隻,其中肉禽23254萬隻,蛋禽13619萬隻;年末存欄兔子23500萬隻;畜牧產品產量871.2噸,其中肉類765.4噸,雞鴨鵝蛋105.8噸;魚類產量96噸。全鎮養殖收入達到600多萬元。
經濟作物藥材。鎮境中藥材主要種植浙貝、白朮、大麻、元胡、太子參、玄參、厚朴等。1999年發展訂單農業,鎮藥材基地與華毅公司簽訂30年購銷合同;2000年投資16萬元建立鎮農貿市場,促進中藥材農產品流通。2008年,種植業發展鎮頭、富垟、新亭等村中藥材基地1100畝。
茶葉。2004年成立“天頂湖名茶開發有限公司”,興建高山茶葉加工廠。2008年,發展天頂湖名茶基地520畝。2011年,茶葉採摘面積1467畝,產量9.1噸。
花卉。2011年,花卉和苗木種植面積600公頃,產值515萬元。
農田水利1992~2006年共投入487.72萬元,對全鎮33座山塘水庫進行除險加固,維修翻水站4座,建設“三面光”引水渠道9721米,建造標準農田3600畝和田間操作道6000米。2004年被評為全縣水利工作先進單位。1994~2008年,共造田(園)895畝,恢復、整理良田377畝。
附專題:重點農莊簡介
二源綠色農業專業合作社(邱老漢)於2006年6月成立,以種植大戶聯產承包責任制組成。基地總面積2800畝。主要生產蔬菜、水果、稻穀(米)等供應直銷店農產品。從2010年開始在文成縣、溫州市多個農貿市場設立“邱老漢”牌蔬菜直銷點6家。80%以上的蔬菜產品大多銷往直銷店、溫州人本超市。在溫州地區有良好名氣。2009年評為縣級示範性合作社,2010年2月評為溫州市示範性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010年12月評為省級示範性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省級龍頭扶貧專業合作社,縣科技示範基地,2011年評為溫州市先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011年11月評為國家首批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
【工業】
百丈漈鎮為縣重點工業鎮之一。
手工業1949年前,鎮境交通閉塞,僅有一些零星小磚瓦窯、酒坊、油坊、打鐵店、竹木、裁縫等手工業或小作坊。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手工作坊和手工業者逐步減少。
廠門新中國誕生后至改革開放初期,全鎮有制茶廠、玻璃纖維廠、磚瓦廠和碾米廠等,工藝技術落後,生產水平低下。
企業20世紀80年代后,股份合作制從自發的私人合作走向制度化、規範化。企業門類以冶金、鑄造為主導,帶動竹木加工、水泥板預製、石料加工、磚瓦燒制等各業發展。單二源玻璃纖維廠(抽絲廠)就有6家,電爐冶金廠5家,花崗岩加工廠3家,還有水泥預製廠、陶瓷廠等。1996年被評為縣先進工業鎮。1998年以後,逐步擴大來料加工業規模,引進以線衫加工、鞋幫加工、服裝加工、電烙鐵初成品加工、手工藝品加工等為主的多種來料加工小型企業。是年鎮重點企業萬喜精密鑄造廠完成技改項目,次年產值達到1218萬元,銷售1086萬元。2004年,有迦密山重型鍛造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來實地考察,洽談投資項目,至年底已建成年產12000噸重型鍛造車間1個,基礎投資2500萬元,是年被評為縣招商引資工作先進單位。
百丈漈鎮
重點企業簡介
浙江迦密山鍛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3月,是文成縣百丈漈鎮生態產業園區首個招商引資的重點工業項目。公司註冊資本達2000萬元,佔地面積約47畝,是一家專業從事不鏽鋼冶鍊和鍛壓為一體的重工金屬企業。企業年生產不鏽鋼鋼錠能力達1.2萬噸,鍛壓不鏽鋼圓鋼能力達4萬噸,2011年產值1.95億元。現為中國鍛壓協會會員企業,溫州市不鏽鋼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文成縣重點工業企業,文成縣突出貢獻企業和納稅大戶。
萬喜精密鑄造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5月,是生產各種閥門、機械配件毛胚、碳素鋼、鉻鉬鋼、不鏽鋼等各種鑄件的專業公司,產品遠銷上海、寧波、溫州等地,並出口西班牙等國家。公司佔地面積3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0平方米,擁有5000平方米標準廠房及辦公樓、員工公寓、餐廳、理化實驗室等配套設施,員工人數300餘人,其中專業工程技術人員19人,專業工程師5人。1999年列入縣級重點工業企業。2004年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被評為縣先進單位。獲先進技術進步優秀企業、優秀工業企業、文明私營企業、誠信民營企業等榮譽。法人代表林芳梅。
溫州百丈漈水力發電廠位於百丈漈鎮境內,轄泗溪中游梯級開發的一、二級水電站,同時擔負文成、泰順、蒼南等三縣6座110千伏和1座35千伏變電所的運行維護管理任務。電廠於1958年6月正式動工興建,1960年2月開始蓄水,1961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總裝機容量4.62萬千瓦,全廠累計發電50多億千瓦時。2006年2月16日被命名為“溫州市文明單位”。2009年2月,百丈漈電廠被命名為浙江省“文明單位”;2009年3月,百丈漈一級水電站水庫被評為“溫州市最具魅力景觀水利工程“;2011年2月,百丈漈電廠獲得浙江省“勞動關係和諧先進企業”稱號。
【服務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鎮境地處深山冷嶴,人煙稀疏、交通閉塞,在村民聚住地,僅有一二家兼營肥皂、香紙、蠟燭小店,村民靠扛抬肩挑將稻穀運到大峃去進行簡單交易(換點日常生活用品)。1951年發動群眾入股創辦供銷合作社。1958年,百丈漈電站動工興建,文(成)南(田)線通車,手拉車成為“時尚”交通運輸工具,貨物交流條件稍有改善。1978年逐漸形成集鎮后,個體私營商業得到發展,1990年後私營經濟迅速崛起。2011年,全鎮共有個體140家工商戶,68家私營企業,19個合作社,2家藥店,6家理髮店,車輛修理廠1個,服裝加工廠1個,農機修理點2個,餐飲店7家。合計從事家庭經營的有8115人,服務業收入953.5萬元,勞務輸出5091人,年勞務收入8442.1萬元。
1958年,始裝有線廣播。1964年建立百丈漈直屬擴大站。1985年建成百一電視小功率電視差轉檯。1990年建成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1997年成立有線電視站。2000年8月開始,配備調頻廣播接收機,有線廣播全部改為調頻喇叭,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2002年實現行政村通有線電視。2008年,可接收32套高清電視節目。2010年,有線電視入戶率95%以上。2011年,31個行政村全部通有線電視。
70年代在篁庄西山首建1座電影院,放映35mm電影;70年代末期有2支8.75㎜、80年代後有5支16㎜流動放映隊到農村巡迴放映電影。
70年代後期,始有民間業餘劇團,其中二源京劇團和甌劇團各1個、民間木偶劇團3個。二源劉日信創辦“小百花甌劇團”,常赴外縣演出,頗有名氣。劇目《紫金鞭》、《雙烈女》、《香羅帶》、《翠花亭》為該劇團拿手戲。80年代末,由於電視的普及和劇團內主演員被人高薪聘走而解散。
1993年,建成“天頂湖文化活動中心”和“西段文化活動中心”,購置彩電、音響等設備,每逢重大節慶日均舉辦文藝節目慶祝,豐富村民文化娛樂生活。1996年,建成可容納500人的“溫房影劇院”。2000年,小庵小廟分別改為老人活動場所、文化活動中心和旅遊服務場所。
明、清時期,辦有西里義塾,西里山房(書院)、山頭學館。民國時期,轄境辦宮前私塾(先後改稱二源學堂、“第二、三、四保聯立國民學校、“第二、三保國民學校”)、篁庄初級小學(先後改稱青田縣初陽鄉中心學校、三陽鄉第一中心國民學校、初陽鄉第一中心國民學校)、談陽國民小學(后改稱瑞安縣裡陽鄉中心小學)、潘山小學、石庄初等小學(先後改稱鰲里鄉第五、六保國民學校、第二中心國民學校、石西鄉小學)、黃嶺短期小學等學校。新中國成立后,稱鰲里鄉第二中心國民學校改稱石西鄉小學;初陽鄉第一中心國民學校改稱篁庄鄉中心小學。50年代,各村興辦冬學、夜校、掃盲班,群眾渴求文化知識,辦學熱情高漲。
1992年,各校開辦適齡兒童學前班。2002年,百丈漈鎮3至5周歲兒童343人,入園幼兒50人,入園率14.58%;2008年入園率95.52%。2009年二源鄉有幼兒園3所(其中民辦2所),3至5周歲幼兒總數361人,入園幼兒313人,入園率86.7%,其中5周歲幼兒134人,入園132人,學齡前幼兒入園率98.5%。2011年,幼兒園託兒所2個,幼兒總數308人,入園率98%。
1990年,石庄、篁庄、黃嶺、二源、朱陽、新東鄉中心學校6所,村小23所,班級91個,在校生2622人,教師114人。1992年9月設立二源鄉中心學校,並開始撤併村校。1994年2月設立百丈漈鎮中心學校。1997年百丈漈鎮中心學校、二源鄉中心學校通過省級“兩基”驗收,百丈漈鎮中心學校小學入學率99.8%,鞏固率98%。二源鄉中心學校小學入學率達99.62%鞏固率達到100%。2005年完成村校撤併和校網調整,設百丈漈鎮中心學校、二源中心學校和和朱陽完小(教學點)。2011年,小學學校2個(不包括朱陽教學點),在校小學生586人,小學教師40人。
1958年,創辦二源農業中學,學生57人,1962年停辦,1965年復辦二源農業中學,1968年再次停辦。1969年,篁庄、石庄小學附設初中班,黃嶺小學於1970年開設初中班(1978年撤銷),二源、朱陽公社中心學校附設初中。1991年9月朱陽鄉校初中班併入二源鄉校附設初中,於1992年改稱二源中學,1995年1月始獨立管理。1996年9月,撤篁庄鄉校和石庄鄉校附設初中班,合併建百丈漈中學。1998年8月,百丈漈鎮中心學校與百丈漈中學合署辦公,設立“文成縣百丈漈鎮學校黨總支”;是年初中入學率97%,鞏固率達到100%。2000年進行人事制度改革,實行校長負責制和教師聘任制。2002年百丈漈鎮中心學校與鎮小合併為百丈漈鎮校,附設初中9個班,在校學生391人,初中教師30人。二源中學在校初中生12個班645位學生,初中教師30人。2011年,中學學校2個,在校學生935人,中學教師90人。
重點學校簡介
百丈漈鎮中心學校
文成縣百丈漈鎮中心學校,創建於1996年。學校佔地面積20872多平方米,建築面積9470平方米、校園綠化面積3150平方米。學校有標準教學樓、宿舍樓、餐廳、多媒體教室;有標準實驗樓、閱覽室、圖書室、電腦房、實驗室、勞技教室、書法美術教室、音樂教室等功能室;建有籃(排)球場、200m環形(100米直道)的塑膠田徑運動場;學校20個教學班全部配備多媒體教學平台;建立校園網,為教師進行網路教學和學校網路管理提供優越條件。2008年爭取的國家“新農村衛生新校園建設試點”項目,是溫州市第一個獲此項目的試點學校,投資100萬元安裝太陽能路燈10盞,太陽能熱水器310平方米,污水處理系統先後投入使用。是年,又投入100餘萬元,用於中小學教學樓、學生宿舍樓的裝修和改善。教學儀器、電化教學設備齊全,教學區、生活區、活動區布局合理,是一所集綠化、美化、凈化為一體的花園式學校。
百丈漈鎮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農村學校,共有22個教學班,其中小學16個教學班,初中6個教學班,876名學生。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師61人,其中專任教師53人。初中專任教師24人,學歷合格24人,合格率100%,其中本科畢業16人,學歷高一層次比例66.7%;小學專任教師29人,學歷合格29人,學歷達標率100%,其中大專以上畢業27人,學歷高一層次為93.1%。有中級職稱教師31人,市骨幹教師及榮譽獲得者4人,縣級教壇新秀2人、教壇中堅1人,縣級骨幹教師5人,教壇新苗3人。
建校10多年來,先後榮獲“浙江省體育特色學校”、“浙江省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先進單位”、“溫州市文明單位”、“溫州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溫州市綠色學校”、“溫州市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I類達標學校”、“文成縣文明單位”、“文成縣平安校園”、“先進基層黨組織”、“2006年度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文成縣“審計杯”中小學藝術節優秀組織獎”、“文成縣禁毒教育四星級學校”、“文成縣體育藝術特色學校”、“文成縣2007年度教師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等20多項榮譽稱號。
二源鄉中心學校簡介
文成縣二源學校位於百丈漈鎮二源村,創辦於1920年。1995年5月撤區並鄉,原新東鄉校、朱陽鄉校,隨著並鄉而歸入二源鄉校管轄,2011年3月二源鄉併入百丈漈鎮,學校更名為文成縣二源學校。是一所集小學、初中教育為一體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佔地面積15173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8157平方米,綠化面積2700多平方米。學校建有中、小學教學樓、男、女生宿舍樓,200米環形塑膠操場及師生餐廳。每個教室配備多媒體教學平台,實驗室2個、計算機房2個、儀器室3個、圖書室、學生閱覽室、教師閱覽室、音樂室、美術室、團隊室、舞蹈室、勞技室、多媒體會議室、智能廣播系統、心理輔導室、衛生室各1個。每個教師配備筆記本電腦。2009年二源鄉被評為教育強鄉。
學校有18個教學班。在校生705人(中學211人,小學494人),其中住校生104人,留守兒童255人。全校教職工61人,初中本科學歷20人;中學一級職稱教師8人;小學本科學歷8人,專科學歷17人;其中教壇新秀3人,教壇中堅1人,教壇新苗3人,骨幹教師2人,市級園丁獎1人,市級優秀教師1人,師德楷模2人,終身班主任1人,省級春蠶獎1人。他們以良好的素質、進取的態度、奉獻的精神和實幹的作風與學生一路同行。
學校先後榮獲溫州市文明學校、文成縣文明單位、溫州市中小學生行為規範達標學校(文成縣第一所鄉級市行為規範達標學校)、文成縣教育系統老幹部工作先進集體、文成縣首批中小學生行為規範達標學校、文成縣示範學校、溫州市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學校體育工作先進集體、文成縣“二五”普法先進單位、溫州市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I類達標學校等榮譽稱號,並連續四年被評為文成縣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溫州市第一批農村寄宿制達標單位。
1949年以前,因地處高山,群眾有病靠民間中醫用中草藥治病。也有人用“打皇”、“請佛”、“斬關”等迷信方法治病。由於衛生條件差,死亡率較高,人均壽命低。
新中國成立初,有民間醫生參加西坑民康聯合診所,並在篁庄成立分所,擔負篁庄、石庄等地醫療保健工作。1952~1958年,經常開展群眾性“除四害”愛國衛生運動,並建立百丈漈、二源、朱陽、新東保健所。同時,各村設保健員,配備保健箱。1968年保健所改為公社防治站。
1979年防治站改稱公社衛生院,有醫務人員28人(含赤腳醫生)。1984年改公社衛生院為鄉衛生院,屬集體所有制,自負盈虧,國家給予差額補助。1992年撤區並鄉后,成立二源鄉中心衛生院,朱陽、新東改設衛生室。1999年,投入資金30萬元,對篁庄、石庄兩所衛生院進行維修、擴建,增設科室,引進先進醫療設備。2000年投入資金30.3807萬元,對二源鄉衛生院進行維修,擴建建築面積480.97平方米,增設科室,引進醫療設備,擁有醫務人員8名。2008年8月動工建設百丈漈鎮衛生院大樓,首期投資40萬元,建築面積400平方米。中心醫院(包括黃嶺、篁庄分院)擁有醫務人員13人,外大會、西里、西段、鎮頭等村衛生室各1人。2011年,衛生機構7個,其中衛生院5個;衛生技術人員28人,其中醫生6人;病床6張。
新中國成立后,響應毛主席“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號召,學校普及廣播體操運動。農村分別組織籃球隊,春節期間常舉行以村為單位籃球、拔河、象棋、田徑等項友誼比賽。建鎮后,學校開展“快樂健身”體育大課間活動,成立輪滑、陀螺、竹竿舞、籃球、高蹺、乒乓球、排球、鐵環、呼啦圈、毽子等活動。1990年二源鄉校操場擴大后,曾舉辦過2屆南田全區小學生田徑運動會。
2008~2010年,先後興建村級體育健身場所和籃球場,普及群眾體育活動。2009年二源鄉校鋪設標準塑膠操場,有100米直跑道和200米環形跑道,體育運動場地廣闊,體育器具齊全,周圍百姓亦常來晨練。2011年,除了鎮本級體育設施外,全鎮31個行政村擁有健身苑點55處,籃球場地20處,乒乓球活動場地27處,健身檢測點1處,門球場2處,文體活動室18個。此外,學校、信用社、派出所等企事業單位都投入大量資金,建設體育活動場地,配置體育器材。
1978年,開始實行計劃生育工作和培訓農村接生員。1979年提倡少生優育,並頒發《獨生子女證》。1991年實施獨生子女優惠政策,申領《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1992年設立計劃生育辦公室,負責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指導、業務諮詢和人口統計等工作,計生工作走向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同時形成5種新的工作機制,實行計劃生育一票否決制。計算機計算機基礎設施建設,配備“B超”微型計算機各2台。1998年和1999年連續2年被評為市級計生系統先進集體稱號。2000年簽訂計生合同份1份份,計生國策教育合同239份。2004年獲縣人口流動計劃生育管理先進單位、計劃生育目標管理三等獎。2006年以來,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狠抓計生工作責任落實,推進村民自治工作,各項計劃生育指標順利達標。2011年實行計生“一票否決制”,是年共出生嬰兒253人,計劃生育符合率為88.80%,孕前檢查率100%,新婚61對,婚檢率88.52%孕檢兩孕檢孕檢環檢率均在97%以上。
1992年建鎮始至2006年底,共發放復退、傷殘軍人、烈屬生活補助費31.8萬元,軍屬優待金40多萬元;社會救濟、救災支出123萬元。2011年,向特殊困難戶發放救濟棉被142床,春節慰問金12900元。
2004年投入6萬多元將原石庄鄉行政辦公樓改造成敬老院,對全鎮五保對象22人集中供養。是年被縣人民政府評為“五保”集中供養先進單位。開始
開始開始開始至2006年底,共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5萬元。2008年底,完善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全鎮列入低保救助589戶739人。2011年,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29人。
2011年,全鎮有23061名農民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91.2%。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4396人。農房救助對象100戶,共發放農戶救助款58.3萬元,參加政策性住房保險6225戶,參保率100%。
1996年成立農業綜合技術推廣站,配備各類農技人員,購置實用儀器設備,訂閱多種農業科技書籍、專業報刊雜誌,全面進行科技培訓,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是年推廣以水稻旱育技術為重點的輕型栽培;1999年成立農業經營服務部,為農民提供化肥、農藥和農膜技術推廣服務;是年全鎮獲糧食豐收獎,鎮農技站單季稻高產栽培技術推廣與應用被評為農業豐收獎,外大會單晚優質高產示範片獲一等獎。2001年進行電孵鴿蛋與人工哺育相結合技術實驗,效益增加一倍以上。
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進行專業技能、就業技能和崗位技能培訓,引導企業把農民培訓為產業工人,邀請有關專業教師、農技專家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授課。2001~2008年共舉辦42期培訓班,受訓8017人次。發動有關村幹部、村民和專業大戶到下垟、黃坦、泰順、溫州等地參觀學習農業技術和農產品開發項目。2011年農技推廣服務5個,農技推廣服務從業人員9人,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6個,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成員173人。
2020年1月,百丈漈鎮入選浙江省2020年度美麗城鎮建設樣板創建名單。
【名勝古迹】
富松亭墓
石鍾古祠堂
石鍾古祠堂大唐後趙氏宗祠民國中民民民國國時期建,是石庄高山下祠堂群最早建築。該祠坐東北朝西南,由大門、戲台、正廳及兩廂房組成合院式院落。明間前檐浮雕獅子戲球、鳳凰圖章、內額枋浮雕草龍圖案,下用替木承托,替木雕刻花卉圖案。頭門前院坦立清貢生旗杆夾兩座。祠堂山趙氏宗祠於民國十五年(1926)建。烏支崗趙氏宗祠於民國十一年(1922)建。祠堂嶴趙氏宗祠也建這些民國這些這些這些這些古民居由石門台古居等組成,屬於四合院式結構,由門廳、南北廂房、正廳組成。建築格局完整、用材考究,牛腿、雀替、斗拱等雕刻精明顯的地明顯明顯的地方顯地方特色。
林公書院
林公書院位於上石庄村,四合院式,由門廳、南北廂房、正廳組成。清光緒王辰年(1892)林氏八世孫鑒三、文承等五房子孫為其祖父建祠在石庄后樓。清科舉時代一直辦私塾讀四書,民國后辦學校初小(三年級),四八年辦完全小學,解放后在“林公書院”擴大石庄鄉中、小學,今林氏後人申報開闢林傑(乳名英才,字育三、毓山)紀念館。該建築格局完整、用材考究,牛腿、雀替、斗拱等雕刻精細、生動,具有明顯地方特色。
明星寺
明星寺位於談陽村,始建於清代乾隆初年,1956~1962年間被拆毀。1988年重建,分前、后、中三進,成五開間廊軒合院式木構建築。前進雕梁精巧,中幢為白衣丞相護法神殿,后幢為大雄寶殿,中塑佛像,邊置十八羅漢。寺后崗頂有一口山泉聖水,頗多神話傳說,馳譽附近數縣。1992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2006、2007、2008年先後被評為五好宗教活動場所。2009年被評為縣先進集體單位。
龍虎丘石墳
龍虎丘石墳離和水漈不遠,在十源鄉地界,有一山丘如龍似虎,人稱龍虎丘。石墳建於清朝,為圍屏式青石墓。石刻有八仙過海、飛禽走獸,雕工精細,造型逼真,譽為浙南清代最精緻古墓。屬九峰景區景點之一,1984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巡檢司遺址
巡檢司遺址位於談陽村大路邊上,俗稱談陽司。據《明史·劉基傳》記載:“明洪式三年(1370),劉基奏稱設談陽巡檢司,為胡惟庸所構陷。帝罷基祿”。嘉靖十年(1531)五月十三日,吏、禮二部查奏,基設司之議非為私己。五月十九日奉敕建談陽巡檢司。設營兵125名,分5隊,月支俸銀35兩。清初裁撤。現遺址廣達數畝,出土物有旗杆夾石2對等。
西段古橋
西段古橋西段古橋(名為周濟橋),溝通古時靑(田)瑞(安)兩地,是文成縣為首發現的首座三孔石拱橋。拱券兩大一小,全長40.4米,寬3.7米,橋身皆由不規整石塊砌築而成。拱券縱聯分節並列砌築,橋面與橋身前的一分水尖在1958年建天頂湖水庫大壩時被拆除,已殘缺不全。該古橋在1960年天頂湖水庫開始蓄水時被淹沒。該橋有2個碑,一是西段村於清咸豐五年的搭橋架碑,二是周濟橋碑,記載該橋是西坑鎮敖里村周作典於清咸豐乙卯年(1855)獨自輸金七百餘兩建造。
劉廌墓
劉廌墓位於鎮頭村劉廌(生卒年不詳),字士端、號約齋。浙江青田(現文成南田)人。明代劉伯溫的長孫,參政公劉璉的長子,世襲誠意伯、光祿大夫,職官正一品。時朝中奸臣掌權,祖父、父親均被胡惟庸所害,劉廌無心仕途,一奉親守墓力辭,歸隱故里盤古(現南田鎮新宅長壽村)。並將祖父的御書、詔、誥、行狀集成《翊運錄》,有《盤谷集》10卷傳世。
兆祥公祠
兆祥公祠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林氏十世孫林平策學書、學衣為首擇上石庄廟后興建“兆祥公祠”。規模較大,柱頭梁木,雕刻花鳥、人物,極為精緻。今開設美紐約州立大學教授,哲學博士,聯合國開發總署顧問,世界二千位傑出科學家石庄名人林多梁(松濤)展覽館。
初陽宮
初陽宮傳說三百年前,青田白岩有一吳姓貨郎,帶著“馬氏天仙娘娘”託夢安其“真身”,尋訪宮基。後人習慣把“馬氏天仙宮”稱作“次垟宮”。貨郎即是吳氏祖次宮次次宮垟宮後宮拆除,改建學校六個教室。2004年村民將舊宮拆除建成了次陽宮,后更名為“初陽宮”。文革期間宮前門前坑下曾發現四塊石板,據說為古寺院基石,建於唐代,可惜寺史已失考。
百丈漈飛瀑
百丈漈飛瀑位於篁庄水口,地形為“V”字形深壑巨澗,澗長1200米,落差達353米,形成三折瀑布,素傳“頭漈百丈高,二漈百丈寬,三漈百丈深”。頭漈高192米,寬30餘米;二漈高65米;三漈高10餘米。總共高度約合魯班尺百丈上下,故名百丈漈(瀑布言稱瀑布瀑布為瀑瀑布瀑布”)。瀑布懸空而下,像銀河倒瀉,水花飛濺,煙霧迷漫猶如如猶猶如猶猶如如怒雷撼地,雄偉壯觀。瀑布中流有大石柱,飛泉衝擊,聲如雷鳴;水珠飛濺,如霧如煙;陽光透射,不尾虹尾漈有石級可通,路旁花草叢生,古木參天,風景幽雅。景區內有漈頭口、頭漈、國師觀瀑台、神鷹崖、中曲瀑、含羞瀑、金貓洞、羅隱秀觀瀑崖、陶氏真人煉丹台、未遂亭、獅子崖、純陽嶺、呂洞賓道廬遺址、八仙聚會岩、觀音洞、金雞窩崖、母子崖、寶塔崖等景點。
天頂湖景區
天頂湖景區位於瀑布上游,為百丈漈水電站水庫。1992年,有關專家、學者和部門領導在旅遊資源論證大會上以俚語“九都九條嶺,條條透天頂”,將水庫定名“天頂湖”。湖分內外兩部分,形似卧龍,廣達5.4平方公里,集雨面積105平方公里,湖水容量6060萬立方米。湖內水盈千頃,白鷺野鴨翔集,湖光山色,美不勝收。湖處海拔628米,四周高曠絕塵,水質潔凈,堪稱避暑勝地。主要景點有鶴台崖、美猴島、垂釣台、鎮西橋、鐘山經幢、西里奇窟等。
峽谷景廊景區
峽谷景廊景區位於百丈漈三漈之下的洙溪。為深壑峽谷,寬處100米余,狹處僅10米左右,兩旁奇峰高抗雲霄,或絕壁,或飛瀑,或湫潭,風光如畫。主要景點有山坑三折瀑、石林龍湫、三仙崖、楓林石嶺、白龍潭、三疊漈、陰陽瀑、日月峰、金牛潭、青龍潭、風車潭、通天峽、天來瀑、觀音崖、西天屏等。
朱陽九峰
朱陽九峰總面積10.18平方公里,主要由玉笙峰、一劍峰、雙屏峰、大象峰、猴頭峰、將軍峰、白岩峰、駱駝峰、三尖峰等九座巨大石峰構成。還有龍瀑、百折瀑、三潭三瀑等瀑布,偎依在百丈漈風景名勝區東部,是以九座巨峰為主體,以瀑布、碧潭為襯托的自然風景區。景區內,絕壁擎天,奇峰聳峙,其大、其高、其勢、其奇、其神,令人驚嘆。而那絕壁,作為奇峰底襯,更增峰之千姿百態,活靈活現的神韻,其自然景觀向以峰美瀑秀著稱。
大會嶺紅楓古道
大會嶺紅楓古道上起富垟村嶺頭自然村,下至大峃鎮嶺腳村,全長約十里,有4300餘級。嶺上諸多松樹和楓樹,有數百年樹齡,合抱大樹有數丈高,夏天濃蔭蔽日,秋至滿目丹楓,遊人如織。大會嶺始建於何時已不可考,據傳已有千年歷史。瑞安縣誌載:清時大峃苔湖人陳慶昌單獨出資800銀元倡建大會嶺石板路,嶺上大部路段均用花崗岩條石砌成,條石長約1.5米,寬約30公分,厚約20公分,整齊美觀。其中一段“斗米直”有320餘級,筆直陡峭,相傳挑擔者要吃斗米才能上此嶺。
【旅遊開發】
景區利用開發
1992年3月25日,成立文成縣旅遊資源開發領導小組,6月15日縣政府發出《關於加強百丈漈風景名勝區管理的通知》,對百丈漈風景名勝區實行嚴格保護,統一管理,合理進行開發利用。1993年,委託江西省園林設計院編製百丈漈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同年3月,省人民政府批准百丈漈風景名勝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景區基礎設施建設一年投資3萬多元,建成景區第一段步游道,景區基礎設施建設邁出第一步。1995年,縣旅遊公司開闢百丈漈一日游線路,接待的遊客從散客到組團旅遊,規模逐漸擴大。是年動工朱陽九峰景區開發工程。1996年起,動工建設百丈漈引水工程,初步恢復百丈漈瀑布。
旅遊特產開發1998年4月,成立鎮旅遊特產開發有限公司,開始生產純凈水、竹雕、眉茶、精製乾菜、“劉基家酒”等系列旅遊產品,引導農戶創建“農家樂”型餐飲服務,全鎮辦風景區餐館6家。
打造景區名牌2001年成功舉辦“中國電視吉尼斯徒手攀登百丈漈懸崖比賽”,百丈漈風光相繼在全國50多家電視台播出。2002年9月始,在中央電視台第四套節目黃金時段氣象欄目中播出百丈漈山水風光。2004年1月,百丈漈·飛雲湖風景名勝區被國務院批准列為第五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年10月,邀請國家及省、市有關專家考察百丈漈景區;12月,百丈漈風景名勝區等6集風光專題片在中央電視台第四套國際頻道播出,提高景區知名度;是年“五一”黃金周接待團隊75個,遊客44.468萬人次,門票收入43.89萬元。2004年對朱陽九峰景區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提升,建成好漢山莊,當年該景區接待遊客2.5萬人次。2009年,飛瀑景區被評定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
構建旅遊配套體系2008年,多渠道籌措資金,建成峽谷景廊、百丈飛瀑兩大景區步游道,建築亭閣8處,添置旅遊船艇14艘,建成百丈二漈度假村、天頂湖山莊、天頂湖停車場、白鷺山莊度假村、環湖農業觀光園區、外垟農家樂等服務配套設施,初步形成“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旅遊體系。2010年,興建百丈飛瀑取水工程及消能電站,恢復中斷50年的百丈飛瀑雄姿。2011年,推進百丈飛瀑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啟動篁庄旅遊特色村規劃編製工作,完成天頂湖旅遊接待中心36幢別墅主體工程。
本鎮共立傳人物6人,人物簡介6人,省市先進個人名錄22人。
【人物傳略】
厲子溫字伯覆,號安威。西里厲裔第八始祖。明初任監察御史,耿直剛強,不畏權貴。明洪武六年|(1373),奉命前往浙江湖州視察洪水災情。面對餓孚棄道的悲慘景象,寫下紀實詩:“親臣騌馬出長安,餓脊盈途不忍看。十里土埋千萬家,一家人哭兩三聲,狗拖足骨筋還動,鴉啄骷顱血未乾,寄語我朝聖天子,石人聞此也心酸。”回朝後,向明太祖朱元章如實反映沿途見聞,陳述嚴重災情。明太祖輕信前使者掩蓋災情奏言,反而責問厲子溫:“前使者日無,爾獨日有,何也?”子溫直言回答:“天知,地知,臣知,君獨不知。”明太祖朱元章大怒,以出言不遜之罪下令處斬,厲子溫臨刑前高聲吟道:“我為凶荒往浙江觀,欽承明昭已忘鄉食,國恩浩蕩終難報,民隱幽澤豈易論,千右公私由史筆,平生蠢直心丹。讒言讀聽君知否?一死何能贖萬魂。”明太祖朱元章發現厲子溫反映災情屬實,懲辦了掩蓋災情的前史者。並在午門親筆御書:“豪傑御史厲子溫。”
林壽琪(1837~1887)前清拔貢,名守存,字元厚,號宋齋。琪於同治癸酉科奉丁宗師考選拔貢第一名,進京朝考候選教諭。著有二攝詩文稿待梓。博學多才,頗有名氣。壽琪熱衷地方公益事業,特別是為修家譜,在當時交通條件極差的情況下,花兩年多時間,翻山越嶺,徒步涉水,不辭勞苦,走訪平、泰、瑞、台、閩多地,追蹤尋根,搜集資料,辨別虛實。詳實編寫價值頗高的林氏家譜,被北京博物館收藏。據1987年(台灣版)青田縣誌P225頁學籍志清季科舉表載:青田八都石鍾林壽琪——拔貢,殿試分發陝西教諭。其祠堂前豎有功名標誌——石旗杆夾。
林傑(1875~1923)字毓山,石庄人,清光緒丙率入邑癢。庚子政變,考入安徽武備學堂。初任里龍江陸軍小學將備學校教官,繼任邊防黃石路幫辦、黑河府中學堂堂長。任國民政府浙江省督察長曾派赴俄羅斯調查伊爾庫茨克、阿穆爾東海濱等地礦物,並任呼瑪金礦提調,浙江水警第十三隊隊長等職。
張仕岳(1908~?)字醒民,中共黨員,1908年出生,1937年10月入黨。1939年創辦消費合作社,籌備辦學資金;1940年任談陽小學校長;1941年變賣家產田地捐資辦學。1942年,組織全校師生宣傳隊到里陽、周南、新東等地演出,宣傳抗日救亡活動,並在談陽石牌坊建抗日陣亡戰士紀念碑。1945年因叛徒告密遭國民黨逮捕入獄,受盡酷刑,后經多方營救,於1946年出獄。出獄后徙居景寧縣行醫,頗受景寧鄉民讚譽。
鍾鄭光(1938~1996)1938年出生於百丈漈鎮的一個畲族農民家庭。1960年從麗水少數民族師範學校畢業后,又考入中央民族學院武漢分院政治系,於1963年畢業,曾在瑞安擔任教師、掃盲幹部等職。1978年調文成法院工作,先後在黃坦法庭和民庭任審判員。1983年擔任西坑法庭庭長,1996年12月18日,鍾鄭光在法庭辦公室向縣法院同志彙報年度工作時,突患腦溢血,癱倒在辦公桌上,送醫院搶救無效,不幸以身殉職,終年59歲。鍾鄭光37年工作生涯中,在法院19年,默默無聞紮根山區,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政治責任感,認真履行人民法院的神聖職責,用自己真誠樸實的言行向山區群眾展現了共產黨員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崇高風範,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愛戴,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和稱讚。鍾鄭光生前多次被評為法院先進工作者、文成縣優秀共產黨員、文成縣綜合治理先進個人,榮立三等功一次。病逝后,縣委、縣政府作出決定,號召全縣黨員幹部向鍾鄭光同志學習。1997年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給鍾鄭光同志追記“一等功”。
劉化都(1921~2008)又名劉化圖,二源初陽人。十五歲成為黨的地下交通員,十六歲被抓壯丁,在循營地智警地挖通牆洞“指揮”500多名壯丁逃離魔掌,自己陷入“狼窩”被吊打二天一夜,幸被我黨一卧底國民黨團長營救。並暗示往上海找尋我軍。經三個多月行丐,到江蘇巧遇兩軍鑾戰,乘機加入新四軍。雖只十六、七歲,但卻聰明勇敢,作戰連死都不顧,衝鋒陷陣,屢立戰功,先後獲“戰鬥英雄”、“愛民模範”、“千里神功”之稱號,十八歲任排長之職,更是如虎添翼,二十五歲赴蘇學習武功,曾受斯太林撓拇指誇讚。二十八、九歲赴朝抗美,先後參加“英山”、“上甘嶺”等戰役。一次帶隊到敵前沿宣傳,頭部受重傷,清醒過來后,忍痛爬上峭壁,擊斃兩個美國兵后,失去知覺,之後被送回國治療,一生共立十三次戰功,其中九次是大功。三十歲退伍回鄉,辭去政府安排的舒適工作,毅然回鄉自力更生,農閑時憑自己在部隊學得的一手傷科絕技遊走江湖,懸壺濟世,為民消除病痛(只收極少藥費),人稱他為“奇人”。2008年病故,享年88歲。
【人物簡介】
劉劍榮(1943~)鎮頭村人,國家一級書畫師,乳名劉日湖、文君、華光。1943年9月出生,系明代開國元勛劉伯溫22代世孫。自幼喜愛書畫,業餘時間苦練書畫,參加全國各省市書畫比賽,榮獲不同等級的百餘項獎項,獲得“世界文化名人”、“世界著名華人藝術家”、“國際華人書畫名家”、“當代中華國粹藝術大師”、“中華傑出書畫藝術家”等榮譽稱號,現為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實力派書畫家,中國書畫,中國當代藝術協會副主席。
董志清(1949~)談陽村人,1949年出生,1979年移居歐洲創業,1981年在義大利定居,1998年當選為義大利羅馬華僑華人聯合總會會長,1999年5月10日,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遭到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董志清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組織發動華僑華人舉行歷史上規模空前的示威遊行活動。其愛國壯舉受到世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並多次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受中央統戰部和國務院僑辦的特邀,參加新中國成立五十與六十周年的慶典和國宴,被聘於中華海外聯誼會第二屆至第四屆理事。
周劍光(1965~)談陽村人,1965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理學士。1982年7月南田中學畢業;1982年10月為蘭州軍區空軍司令部戰士;1985年9月為空軍氣象學院學員;1989年7月任蘭州軍區空軍司令部氣象處參謀;1992年9月任空軍氣象學院參謀、學員隊長;1999年6月任解放軍理工大學參謀、教務主任、系副主任~正團、上校(技術7副師級待遇);2010年11月任江蘇省南京市農業委員會調研員(正縣處級)。
劉國海(1967~)鎮頭村人,1967年2月出生,1984年1月應徵入伍,受訓於寧波海軍東海艦隊航空兵部,先後歷任戰士、班長、軍校學員、副指導員、指導員、副教導員、教導員。198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9月考入海軍大連政治學院學習,在職研究生學歷。1994、2004、2007、2009年先後四次榮立三等功,1999年度被海軍航空兵部評為管理教育先進個人,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黨務工作者,多次授嘉獎。2005年1月調任92524部隊政委,2010年4月調任海軍上海乾休所所長,正團職。
鄭國勤(1967~)1967年出生於石鍾四面屋,在林公書院小學畢業,1983年畢業於文成中學,當年考上哈爾濱工業大學,學業優秀,先後獲工學學士、碩士、博士。1995—1997年就職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后流動站。1997—2011年在清華大學任教授、博導、研究員,2011年任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蔡穎穎(1992~)女,廷坑下村人,1992年2月出生,中國武術散打隊運動員,就讀於上海體育學院。2003月12月被溫州市體育運動學校挑選,入溫州進行田徑訓練;2004月5月轉到摔跤專業;2007年8月,到上海體育學院附屬競校學散打;2008月11月入選國家集訓隊;2008年12月,在第二屆世界青少年武術錦標賽中,獲得女子52公斤級冠軍;2009年“萊州勇士杯”國際散打邀請賽中獲得冠軍;2010年獲全國武術散打冠軍賽季軍;2011年獲全國武術散打冠軍賽冠軍。
【人物名錄】
姓名 | 性別 | 所在單位 | 榮譽稱號 | 表彰年度 | 授獎單位 |
蔡香柳 | 女 | 二源鄉校 | 燭光獎 | 1998 | 國家慈善協會 |
蔡香葉 | 女 | 二源鄉校 | 全國第六屆希望工程園丁獎 | 1998 |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
富雲珠 | 女 | 二源鄉校 | 省師德楷模 | 2007 | 省人民政府 |
趙鳳芳 | 女 | 百丈漈中學 | 農村教師突出貢獻獎 | 2009 | 省人民政府 |
市級農村優秀教師新聞獎教金 | 2008 | 市人民政府 | |||
徐建華 | 男 | 二源鄉校 | 省“春蠶獎” | 2009 | 省人民政府 |
市“園丁獎” | 1999 | 市人民政府 | |||
劉化慈 | 男 | 二源鄉校 | 省第三屆“春蠶獎” | 1991 | 省教委 |
劉德松 | 男 | 篁庄小學 | 省第八屆春蠶獎 | 1995 | 省人民政府教育基金會 |
吳守慶 | 男 | 二源鄉校 | 1996年實驗室先進工作者 | 1997 | 省教委 |
胡小奔 | 女 | 百丈漈鎮 | 九五期間省級計生系統先進個人 | 2000 | 省計生委 |
王日康 | 男 | 百丈漈鎮 | 第十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省級先進個人 | 2000 | 省第五次人口普查領導小組 |
吳正豪 | 男 | 百丈漈鎮 | 第十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省級先進個人 | 2000 | 省第五次人口普查領導小組 |
鄭偉斌 | 男 | 二源鄉校 | 省第十四屆“春蠶獎” | 2001 | 省教委 |
吳敏 | 男 | 二源鄉校 | 社會實踐個人先進獎 | 2007 | 省教育局 |
李苗苗 | 女 | 二源鄉校 | 省優秀少先隊員授省級雛鷹獎章 | 2009 | 共青團浙江省委 |
周成山 | 男 | 二源鄉校 | 市第六次“園丁獎” | 1994 | 市人民政府 |
市2001年優秀教師 | 2002 | 市人民政府 | |||
沈榮治 | 男 | 百丈漈中學 | 市級先進教育工作者第六屆園丁獎 | 1994 | 市人民政府 |
吳正榮 | 男 | 百丈漈中學 | 市級先進教育工作者 | 1997 | 市人民政府 |
黃靜 | 男 | 二源鄉校 | 普及義務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先進工作者 | 1998 | 市人民政府 |
市師德標兵 | 1999 | 市人民政府 | |||
厲小初 | 男 | 二源學校 | 溫州市第十五屆園丁獎 | 2003 | 市人民政府 |
汪振 | 男 | 二源學校 | 市“園丁獎” | 2005 | 市人民政府 |
夏滿寬 | 男 | 二源學校 | 市優秀工作者 | 2007 | 市人民政府 |
林守斌 | 男 | 百丈漈鎮 | 徵兵工作先進個人 | 2010 | 市人民政府、軍分區 |
吳碎林 | 男 | 百丈漈中學 | 市級優秀班主任 | 2011 | 市人民政府 |
居民信奉道、佛和基督教。境內較大寺院有位於大會嶺會雲禪寺、百丈漈景區上入口的福慧禪寺和談陽村明星寺。基督教傳入始於明末清初。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二源宮前村次陽崗建耶穌堂一座,三開間,木質結構,信徒近100人。1958年建造文南公路時教堂拆除,后在山頭村水碓灣新建一座小教堂,信徒50人。近年來基督教佛佛教信奉鄉民信奉已久。有“二月二吃芥菜飯”和“六月六特有的民特有的民俗民俗。
2007年正式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2008年4月,摸清和掌握“非遺”普查項目17項,線索1753條。2011年,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和文物普查申報工作,是年被評為市級先進工作集體。
境內百丈漈和天頂湖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風光綺麗,有歷代名人題書賦詩於此,留下大量詩文和傳說,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宋代詩人方翥游百丈漈詩云:“斷崖日夕自撞舂,未近先看氣象雄。萬壑不停雷隱隱,一川長覺雨蒙蒙。是劉是劉伯溫劉伯溫的一首七絕:“懸崖峭壁使人驚,萬壑長空拋水晶。六月不辭飛霜雪,三冬更有怒雷鳴。”其他有王光英、錢偉長、蘇步青等11名現代官員學者為百丈漈風景區題書墨寶。1998年,西段村村民劉左年的民間藝文《耀眼的生命火花》,榮獲本年度全省廣播台站信息網優秀新聞作品三等獎。
2021年4月,百丈漈鎮入選2021年度浙江省美麗城鎮建設樣板創建名單。
根據文成縣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百丈漈鎮常住人口為1005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