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里尼西河
西里尼西河
西里尼西河,發源於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新林區伊勒呼里山北坡,經新林區宏圖鎮至林海處匯入塔哈爾河,與內、外倭勒根河一道成為塔哈爾河的主要支流。全長56公里,流域面積814平方公里。
西里尼,新林區原名,后因含義有“死地”之意,改為新林。
![西里尼西河](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4/m847883201a12f129a98490ddd9d8d3cf.jpg)
西里尼西河
西里尼西河發源於伊勒呼里山脈,它是塔哈爾河的一條重要支流,全長50公里,流經今日的宏圖林場,到達林海后穿過加漠公路,與塔哈爾河匯合,形成了西里尼西河河口。
“西里尼”鄂倫春語,為“死地”之意。
西里尼西河口一帶地勢平坦,地域開闊,是通往呼中及大興安嶺北部地區的重要通道,在軍事學上,應該屬於必爭之地。1964年,大興安嶺開發建設指揮部也看好這裡的地理環境,認為這裡是三岔路口,有利於大興安嶺的開發建設,就決定在這裡建一個林業公司,取名為西里尼林業公司,它是林業部在會戰區規劃的11個林業公司之一,而 西里尼也正是新林最初的名字。最後因其含義原因,改為更積極向上的名字——“新林”。
![西里尼西河大橋](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b/m5b29a4426094b47bb17493511f0e2c1b.jpg)
西里尼西河大橋
新華社哈爾濱1973年3月12日電在黑龍江省大興安嶺的莽莽林海,活躍著一支由上山下鄉女知識青年組成的女子架橋連。她們鑿石劈嶺,登高架橋,為開發和建設大興安嶺新林區做出了積極貢獻。
這支女子架橋連是由來自上海、杭州、佳木斯等城市的160多名女知識青年組成的,平均年齡20歲,她們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經受過革命風暴鍛煉的紅衛兵小將。1968年以來,一批女知識青年遵照毛主席關於知識青年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接受工農再教育的偉大指示,懷著建設祖國邊疆的雄心壯志,先後來到黑龍江省的大興安嶺林區,參加新林區的建設工作。1969年11月,她們組成了女子架橋連。她們在上級派來的12名老工人的幫助下,承擔了林區架橋任務。全連女青年反覆學習毛主席關於“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男同志能辦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辦得到”的教導,樹立了敢想、敢幹、敢革命的思想,決心為革命架設橋樑。
這便是女子架橋連架設的第一座鋼筋混凝土大橋。
女子架橋連是世界上第一支由年輕女子組成的架橋隊伍,她們的平均年齡只有20歲,而且全都是來自南方大城市、剛剛走出學校大門的知識青年,這在世界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1970年2月,架橋備料任務開始后,女子架橋連的青年們在老工人的帶領下,冒著刺骨寒風,踏著沒膝大雪,到十幾裡外的高山劈嶺鑿石,把莽莽林海作為鍛煉自己的好地方。這座大橋共計110米長,5個橋孔,每個橋孔跨度20米,橋寬4.5米,高5米。可以說,這樣的大橋別說讓她們架設,有好多人都從來沒有見過。那深深的流水嘩嘩地從腳下流過,搞得她們頭暈目眩,那架在高空的腳手架,鋪上幾塊木板就在上面推小車運混凝土,運石料,哪個見過這種陣勢?可姑娘們哪個也不肯落後,她們一遍遍地學,一遍遍地練,直到完全適應了工作環境。
在架設西里尼西河大橋的第四孔橋樑時,需要通過主航道,要先在2米多深的水裡立起幾十根支保樁。完成這項任務需要登高,還得下水,是建橋工程中一項最艱巨的任務。女突擊隊員們為了爭取時間,半夜爬起來,手提馬燈,投入了緊張的戰鬥。在打最後一排樁子的時候,遇到了“永凍層”,800斤的吊錘打下去,樁子一點不進。面對這種情況,共青團員劉文芹和班長毅然爬上十幾米高的水上腳手架,主動承擔最重要、最艱巨的掌釺任務。經過5個晝夜的戰鬥,終於完成了打樁任務,保證了建橋工程的順利進行。
![西里尼西河架橋連知青們工作場景](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2/ma284e663bd8e2f5bcb34e21fece2d6fb.jpg)
西里尼西河架橋連知青們工作場景
就這樣,女子架橋連的姑娘們用無私的奉獻精神,僅用了7個月的時間就在大興安嶺頂峰的西里尼西河上架起了一座110米長的5孔鋼筋混凝土大橋……
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女子架橋堪稱古今中外橋樑史上的一大奇迹、一大壯舉。在那英雄輩出的時代,女子架橋連的事迹很快傳遍了大江南北,人們興奮著,人們感動著……許多新聞媒體紛紛趕來進行報道。
30多年過去了,這座爭光橋仍然完好無損地屹立在西里尼西河上,日夜為大興安嶺經濟建設發揮著應有的作用。
這就是發生在西里尼西河上的故事,很多當年在大興安嶺“戰鬥”過的老前輩,重返興安嶺的時候,都會到自己當年的“戰場”去追尋過往的記憶,多少年來,西里尼西河靜靜地流淌,人們並未忘記那些在開發大興安嶺歷史上做出過偉大貢獻的人們,更不會忘記他們在這裡創造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