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洋河
黃洋河
黃洋河(Huang the Yanghe River) 位於陝西省東南部,漢江一級支流。全長126公里,流域面積964平方公里,年流量20立方米/秒左右,年平均徑流量3.96億立方米。
地處陝南的安康黃洋河,巴山兒女的母親河。清澈、美麗、蜿蜒,南水北調中線漢江的一級支流;全長126公里,彙集清水河、凡溪河、洛河、豐河、南坪河、線河、淑河、菜溪河、湖河、縣河等12條支流,自南向北流經平利縣、漢濱區6鎮。
發源於安康市平利縣洛河鎮鳳凰山龍鬚埡,自南向北到安康市漢濱區張灘鎮奠安塔注入漢江。
安康黃洋河,發源於大巴山南麓的平利縣洛河鎮光頭山;安康城區旁、奠安古塔下,與漢江交匯;全長126公里,流域面積964平方公里。
黃洋河流域,山勢由南向北,逐次降低,群峰疊起,溝壑縱橫,形成秋山、葯婦山、西岱頂和平頭山四大支脈。
黃洋河流域,特殊的山脈,造成了串珠式寬闊谷階地、數百田壩子和盆地,小的幾十畝,大則數百畝至千畝以上,高程多在700米以下。
黃洋河下游,流經縣河、張灘、新城辦等3個鎮辦30多個村;屬川道丘陵區,形成了張灘盆地、縣河迎風川道、財梁丘陵;河漫灘只有1~2米的小土坎,高出常水面5~15米,地面寬100~4000米;盆地、川道耕地面積超15000畝。
黃洋河流域,田壩谷地耕種歷史悠久,以水稻土及黃泥巴為主,耕墾率和複種指數都很高,土地肥沃,作物一年兩熟、兩年五熟。
黃洋河河床切割較深,沿河道地區的張灘、縣河、財梁、大貴等水利,採用提水方式灌溉農田。
建國前安裝有筒車54處,建國后陸續興建了一些抽水機站和水輪泵站,其中較大的兩處是縣河鎮紅霞水輪泵站、新城辦東風水輪泵站,灌溉面積分別為770畝和400畝。
黃洋河下游漢濱境內全長30餘公里,東起縣河蘇壩,西至漢江入口。流經縣河、張灘、新城辦等3個鎮辦30多個村,其中縣河涉及20多個村、近3萬人。
下游耕地面積15000畝,集體林地64400畝,涉及流域面積26平方公里,該區域農民過去常年以農業生產為主,現在多以勞務經濟為主,超半耕地撂了荒。
上世紀80年代前,黃洋河流域中上游流域沒有公路,黃洋河水運暢通,成了重要交通樞紐。
從黃洋河口通航111公里至洛河鎮南坪河口狗鑽洞,是古絲綢之路——大巴山重要的水上鹽馬道組成部分。
沿迎風、財梁謝壩、楊家河、蘇壩、大貴后灣、柳林黃石板、洛河獅子壩渡船口、南坪河口狗鑽洞,都有水碼頭,停泊船隻。
清末最繁榮的碼頭是百家灣,外埠資本家“太永恆”、“太盛隆”、“吉發生”等行商座賈,紛紛聚集,河運往來船隻常在百條左右。
2000年來,安康撤區並鄉建鎮,黃洋河流域經濟開發,進入萎縮期,沿流域的扶貧開發,僅限於鎮政府所在地方圓2公里內,黃洋河流域的超百處田壩、谷地荒蕪,昔日的繁榮,已經成為歷史。
近年來,漢濱區縣河鎮聚全鎮財力、物力、人力,扶持黃洋河沿線——祁家溝至縣河口4村,發展休閑農家樂,建起了清雅山莊、毛壩田園、河源山莊生態旅遊觀光園,成為鄉村休閑旅遊的靚點。
據了解,祁家溝到縣河口,全程不足5公里,沿途4個村受惠村民不足千戶,鎮域內村民從事旅遊服務業的有200多戶800多人(其中80餘戶從事商服業),年接待遊客20萬人次。
除此外,縣河鎮還有近20個村,扶貧產業不明顯,扶貧力度與4村相比,有“前娘後母”受歧視之嫌,村民脫貧致富屬於自我發展狀態。
過去,黃洋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用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只顧臉上塗脂抹粉,不顧光屁股漏光”,當地政府部門眼睛只盯著政府所在地,方圓2公里內的開發,其餘的村組任其自生自滅。
自2014年以來,漢濱區縣河鎮改變了過去“只顧臉上塗脂抹粉,不顧光屁股漏光”的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啟動了財梁片區11個村的新農村建設。
目前,安康市、漢濱區相關部門,加大了對財梁片區幫扶力度,11個村近萬人的基礎設施條件有了較大改觀。
沿黃洋河河道,延伸新修1條通村水泥路10多公里,直至與平利交界的蘇壩村簡同灣,為封閉的桃花源——財梁片區,脫貧致富、水上生態觀光、現代農業園採摘旅遊產業,注入了了新契機。
黃洋河口逆流而上,直至洛河鎮,山奇水急,人文景點多。
黃洋河三灣,是李自成兵困車廂峽的有名的河谷,經過的人,都說這是安康的“小三峽”;財梁片區內,有安康明清時代的四大岳王廟的——南嶽王廟,垮塌待修建。
除此外,黃洋河上游有岱峽溶洞、唐代白雲寺、清朝畫家甘棠故里;中游有“車廂峽”三灣子漂流、南藥王廟、平安宮;下游有清朝道教聖地“林香寺”、唐代奠安古塔,解放安康的著名牛蹄嶺戰役。
這些百廢待興,有待於全盤規劃,招商引資,搞生態產業開發。
黃洋河車廂峽、三峽過後,水急灘多田壩多,有“了化潭”、“馬潭”、“黑潭”,謝壩、蘇壩、糧壩、尚家壩。僅這地名,就讓旅遊的人浮想聯翩了。
如果借用水力,發揮過去水碼頭的作用,開發水上觀光旅遊,讓安康城區的人們,沿著黃洋河撐船、拉縴、喊著號子,不乏為一種好的運動產業、時尚的健身休閑方式。
安康舉辦的“黃洋河之春”活動,到底辦了多少期,有多少人參加?那些人參加?
據知情人介紹,黃洋河流域有7個鄉鎮,至少有5個鄉鎮沒有參加“黃洋河之春”活動,僅僅是個別領導頭腦發熱,搞勞民傷財,自娛自樂粉飾太平的政績工程而已。
知情人人透露,參加“黃洋河之春”活動的賓客,大部分人不知黃洋河全長有126公里,不知道黃洋河由12條河流匯聚而成,不知黃洋河是古鹽馬道的水上重要通道,不知道流域的重要人文景觀。
記者網上搜索了當地新聞報道,僅搜索到幾張油菜花景觀照片,幾隊拔河比賽,一場文藝聯歡表演等文章,千篇一律等閑的活動而已;其餘均為地方政府不作為,媒體曝光文圖。
不能否認舉辦“黃洋河之春”的初衷,但是,從目前開辦的“黃洋河之春”的活動看來,有待於改善。
“黃洋河之春”主辦者,需要認真學習安康市委書記郭青“走民生為本的循環發展之路”的發展戰略,沿河鄉鎮應該積極參加“黃洋河之春”活動,給活動注入更多的高端招商引資內容,貫徹落實安康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郭青書記強調,以生態文明理念為引領,優先發展生態友好型產業。通過生態友好型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促進全民就業和增收致富,促進經濟再生產和生態再生產同步發展,實現“人養山、山養人”、“人養水、水養人”的良性循環。
“人養山、山養人”、“人養水、水養人”的指示精神,應該引起黃洋河流域的7個鎮辦黨政領導和“黃洋河之春”主辦者的重視,為開發黃洋河流域的山、水、人文景觀產業助力,促進黃洋河流域村民脫貧致富,繁榮當地經濟。
流域搬遷
安康避災扶貧搬遷開發,是國家戰略;鎮辦扶貧開發,精準扶貧,扶貧資金傾斜,都應該瞄準“貧”字。
前幾年,鄉鎮領導,為了突出政績,扶貧開發,變了調、走了味;扶“貧”開發,變為扶“富”開發、扶“關係戶”開發、扶“交通要道”開發,搞政績開發。
近幾年,安康黃洋河流域鄉鎮,扶貧開發怎麼樣了呢?不得而知。目前,安康扶貧搬遷,大集中安置的確是劑良藥,但不能醫百病,不適應黃洋河流域千家萬戶。
黃洋河流域,是生態聖地、天然氧吧,居住環境優美;具有悠久歷史,為古絲綢之路的重要水路鹽馬道,人文景點多;田壩土地平曠、谷地多;沿河流域有謝壩、蘇壩、糧壩、尚家壩等等超百個田壩、谷地,是開發生態產業的重要基地。
據了解,黃洋河流域大部分鄉鎮搞一刀切,搞大集中萬人社區安置;一個鄉鎮一個安置點,或數村一個安置點;對進城買房不進安置點的農戶,不予以政策資金扶持;對就地建房的,不管是否合理,一律不允許;導致真正的貧困戶、受災戶,搬不出,穩不住,難致富。
這樣搞大規模大集中搬遷的鄉鎮,顯然忘了實事求是的準則,顯然是官僚主義、教條主義;違背了陝西省移民搬遷的宗旨,違背了中央“三農”指示精神。
針對黃洋河流域移民扶貧搬遷問題,相關的專家建議,應該因地制宜,精準扶貧,精準搬遷,適宜小集中,比如一個田壩、一個村、或一個村民小組、或一個8戶、10戶的家族,建個小安居點;個別的村戶,也可以適度分散建房。
黃洋河,巴山兒女的母親河,希望黃洋河流域的居民和官員,緊跟時代的步伐,艱苦奮鬥發展產業,早點脫貧致富,實現“人養山、山養人”、“人養水、水養人”的宏偉藍圖。(記者 王開成)
上游平利縣地處秦嶺褶皺系南側和大巴山弧形構造的東緣。紫陽縣紅椿壩~鎮坪縣曾家壩大斷裂帶從平(利)嵐(皋)交界的界嶺埡子(本縣水坪鄉境內)、獐子坪(三坪鄉境內)、白果坪(八道鄉境內)一線穿過。大斷裂帶以三坪、白沙鄉間的鳳凰尖~八道與獅坪鄉交界的光頭山一線為界(黃洋河發源地)。斷裂帶以南的大巴山系高大挺拔,2000米以上的群峰疊起,溝壑縱橫。大巴山主脊北西走向,最高峰化龍山海拔2917.2米。山勢由南向北,逐次降低,為南高北低地貌特徵,形成秋山、葯婦山、西岱頂和平頭山四大支脈。南部以山地地形為主,北部以丘陵地形為主。在壩河、黃洋河一帶多有串珠式寬闊階地,壩子和山間盆地,小的幾十畝,大則數百畝至千畝以上,高程多在700米以下。南部為震旦系地質,主要岩石有灰色硅質灰岩、石英片岩、斑岩、石英砂岩和礫石,地勢陡峻。北部為志留系地質,主要分部有炭質板岩、夾岩質硅質板岩、硅質岩、炭質粉砂岩、礫質板岩、雲母石英片岩和絹雲母石英片岩等,地勢較緩,最低點為西河鄉頭洞子,海拔300米,與化龍山主脊高差2600米。
下游在漢濱區境內,屬川道丘陵區,由恆口、安康兩盆地和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組成。川道由一、二級階地及河漫灘組成,二、三級階地及條狀土質低山組成丘陵地貌。一級階地與河漫灘只有1~2米的小土坎,高出常水面5~15米,地面寬100~4000米(包括恆口、傅家河、黃洋河出口段),地面物質系由沖積粉砂及礫石組成。二級階地由於流水的長期切割侵蝕,多形成台地地貌,如魏家台、石家台、王家台等,檯面寬一般為100~1000米左右,地面平緩,微向河道傾斜,地面物質主要是上更新統沖積粉砂及砂礫組成。一、二級階地耕種歷史悠久,以水稻土及黃泥巴為主,耕墾率和複種指數都很高,土地肥沃,作物一年兩熟、兩年五熟。丘陵的物質組成由中更新統的紅棕色粘土和下更新統湖相粉砂組成。安樂鄉至新溢鄉的北部丘陵有第三紀紫紅色砂岩分佈,土壤為紫色土。除紫紅色砂岩區外,丘陵一般土層較厚,但流水侵蝕嚴重,土壤較瘠薄,保水性能和水源條件差,易受伏旱,如經改良,農業生產的潛力較大。
洛河電站。是平利縣集體首座電站,屬於無壩引水徑流發電站,水龍頭13.5米,引水流量0.45秒立方,引水渠道1.64公里,設計裝機45千瓦。因當地無配套電機,安裝64千瓦電機,1969年動工,1971年建成發電,是平利縣和安康地區第2個水電站。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漢濱區即建有黃洋堰(張灘)引水工程。建國初期,黃洋河沿岸的縣河、迎風等地,尚有龍骨車使用,後來逐漸絕跡。
紅霞水輪泵站。位於黃洋河右岸迎風鄉紅霞村。設計水頭2.4米,揚程26米,引水渠長470米,引黃洋河流量1.36秒立方米,安裝40—6型1台配套24瓩發電機1台。於1966年動工興建,1969年開始灌溉,1972年發電,並建臨時電抽站2處,醢潛水泵2台,保灌面積770畝,照明加工,效益顯著。1983~1984年連續兩年水災,於1984年冬整修,更換機組為兩台40—12型,發電機改為12瓩,再更換為18瓩。
許家河水庫
1959年元月由張灘區組織修建。樞紐工程位於黃洋河支流磨溝河上游的關家鄉,原設計壩高40.5米,為灌溉、發電、養魚綜合利用水庫。施工期間因地質問題取消發電庫容,壩高降為27.5米。1960年壩體基本竣工,在國民經濟困難時期停工。1963年將壩體原石渣部分挖掉,續築心牆。1966年改兩孔吊球為水塔,放水塔內設二台直徑450毫米閘閥控制輸水,高水位時泄水流量2.4秒立方米。1978年複核溢洪通過水能力時,發現壩體自然下沉1.3米,加高填筑後壩高29.19米,壩頂長115米,壩體總土方量18.64萬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43.2平方公里,總庫容380萬立方米,其中死庫容73萬立方米,有效庫容223萬立方米,滯洪庫容84萬立方米,溢洪道位於右岸,溢洪堰頂長33米,最大泄洪流量530秒立方米,相應水深3.5米。止1983年底,庫壩工程累計投資18.34萬元,完成土石方28.64萬立方米,投入工日30.05萬個。水庫建成后,由於上游水土流失,淤積嚴重,1983年12月實測已淤積132.3萬立方米,每年每平方公里平均淤入庫內泥沙1722噸,大大超過每年每平方公里484噸的設計預測數。
水庫灌溉渠道於1965年6月1日開工,1966年8月完成總干南乾和南北支渠工程,使張灘、汪嶺、后堰、余灣等村初步受益。接著進行北干4.84公里和一、二、三支渠工程,在北乾咽喉寨子岩建成鋼管倒虹。“文化大革命”兩派武鬥影響工期,拖至1971年5月完工。1972~1973年先後完成北干一支延長,南支后河溝倒虹、石梯倒虹。此後,重點轉入灌區支斗配套及防滲。止1981年灌區配套國家累計投資91.897萬元,用工53.1萬個,完成土石方26.53萬立方米,配套后總乾渠長7.8公里,沿磨溝河左岸以1/1500比降繞山而下,設計流量1.1秒立方米,沿途隧洞1處,明涵洞4處,渡槽11座。於公正鄉古廟嶺附近七嶺溝口分水為南北乾渠,灌區內規劃有斗渠36條,全長52公里,已開通12條24.5公里,田間渠道渠系紊亂,輸水損失嚴重。
許家河水庫灌區為建國后縣豳建成第一處較大丘陵灌區,閘閥式放水塔,長隧洞的開挖,環山石渠的施工,高水頭倒虹的設計施工,漿砌片石渡槽等,屬縣內水利建設的先例。灌區水利條件的改善,糧食單位面積產量明顯提高。設施灌溉面積10510畝,1987年實際保灌水田4400多畝,水澆地1210畝。
平利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3.9℃,一月平均氣溫2℃左右,七月平均氣溫26℃左右,極端最高氣溫40.2℃,極端最低氣溫零下11.2℃。全縣氣溫平均遞率為每百米0.41℃,北部山區為0.43℃。南部山區為0.36℃。全年積溫4248℃,太陽總輻射量105.89千卡/厘米,日照時數1736.6小時,早霜期始於11月下旬,晚霜期終於3月中旬,無霜期為250天左右。年降水量958.5毫米,但分佈不均,北部川道地區常受乾旱,南部高山地區易遭陰雨災害。降水量春季佔24~27%,夏季佔39~42%,秋季佔29~30%,冬季佔3~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大日降水量153.1毫米(1973年7月15日在縣東部界嶺一帶),暴雨的地理分佈,南部多於北部,西部少於東部,近年來中心位置在東部界嶺,南部在秋坪,八仙區一帶。
近10年來的資料表明,氣候總趨勢是年平均氣溫下降,嚴冬和酷熱明顯減少,年均氣溫下降0.3℃,太陽總輻射值減少2.33千卡/厘米,無霜期減少5天。
下游漢濱區境內,北有秦嶺山脈作屏障。海拔1000米以下地區,有較為明顯的亞熱帶自然景觀,冬季氣溫較同緯度的東部地區為高。秦嶺山脈的作用,一是阻擋北方冷空氣直接到達;二是來自西北的冷空氣,在秦嶺北坡受到山地抬升,在陝南下沉產生梵風效應;三是夏季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受秦嶺的阻擋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量明顯多於關中平原。
地貌景觀的特徵,干擾氣候緯度地帶性分佈的規律性,表現為明顯的垂直地帶性特徵。總的趨勢是,南北山區氣溫低,降水量大,中部河谷與丘陵區氣溫高,降水量較少,其它氣象要素大體存在著中部川道向南北兩山呈規律性的變化。
二、季風的影響
本縣屬東亞季風區,一年中受夏季風和冬季風交替影響。
(一)夏季風。因來自海洋,性質濕潤、溫暖。六月上旬東南季風前沿推到我國江淮流域一帶,此時西南季風也越過華西山地到達秦巴山區,致使我縣開始多雨,六月下旬至九月為多雨季節。
(二)冬季風。北冰洋的寒冷氣流隨西風帶的南移而逐步控制我國大陸。自北方內陸來的氣流,寒冷乾燥。九月下旬在我國北半部出現秋高氣爽的天氣,而華西山地和秦巴山地卻都出現陰雨連綿天氣,原因是西南季風與西風帶的南支波動重迭控制本區,而華北冷高壓的前部邊緣,此時的降區也在華西、秦巴山地,促使本區呈“准靜止鋒”狀態,一般在10月中、下旬結束。夏季風退出后,我國大陸全部被寒冷乾燥的冬季風控制,本縣正是受這種“大氣候”的制約。
安康市平利縣
洛河鎮,位於平利縣西部,轄14個行政村,12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5454人,總面積34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5萬畝,水田4700畝。平均海拔700米,平均氣溫150C、降雨量1000毫米,植被覆蓋率達80%以上,水資源極其豐富,是漢江一級支流黃洋河的發源地。礦產生物資源豐富。有高品質重晶石、硫鐵礦、板石等礦產,儲量都在數千萬噸以。有大鯢、雉、果子狸等珍稀保護動物20餘種。全鎮有優質黃姜種源基地2萬畝,有機無公害茶園2000畝,桑園5000畝,白山羊2萬隻。豐富的資源環境的寬鬆的環境,使洛河具備了大開發、大發展潛能和基礎。人文景觀宜人。洛河鎮景色宜人集小嵐河的靈秀、清水河的清幽、豐河的飛流、岱峽的溶洞於一體,有映射歷史發展的棧道、興建唐代的白雲寺遺址及清朝著名畫家甘棠的故里等人文自然景觀。美麗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使洛河的旅遊業極具開發價值。
大貴鎮,位於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城西部,距縣城25公里,安康35公里。總面積110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97個村民小組,11385人。境內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環境優美,風景迷人,旖旎婉轉的黃洋河蜿蜒其間,清澈流暢,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美不勝收;交通四通八達,安平路穿境而過,貴陽路、貴洛路交匯於此;礦產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
安康市漢濱區
縣河鎮,2011年由原迎風鄉、縣河鄉撤鄉並鎮建立,全鎮3萬多人口。境內黃洋河、縣河相互交匯,青山秀水,奇峰險灘,河水清澈見底,河流兩岸花卉奇石、根雕盆景、訂單農業、綠色果蔬、千畝茶帶、萬畝板栗、農家美食、民俗文化以及闖王渡遺址、牛蹄嶺戰役舊址等美不勝收。被稱為中國最美鄉村生態旅遊地之一、陝西安康市的“後花園”、秦巴山第一旅遊鎮。毛壩田園風景區(漢濱區縣河)位於黃洋河與縣河交匯處,安平二級公路穿境而過,距城區僅10公里,屬淺山丘陵地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植被茂密。
張灘鎮,位於漢濱區以東,駐地張灘街,直距城6公里。東與旬陽縣力加、桂花鄉交界,南與平利縣西河、老縣、鳳凰鄉接連,西與城關鎮文武鄉毗鄰,北與關廟區隔河相望。總面積423.89平方公里,耕地103620畝,其中水田18426畝,人口89373人。轄11個鄉,111個村民委員會,867個村民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