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職業

中華職業教育社創辦期刊

《教育與職業》雜誌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黃炎培先生於1917年創辦,中共中央統戰部主管,中華職業教育社主辦,在目前中國近萬種期刊中創辦較早、刊史較長,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覆蓋全國各省市及港澳台、東南亞等地區,至今已有90年的歷史。

歷史沿革


1917年,《教育與職業》創刊,是由中國教育家黃炎培先生創辦,不定期發刊。
1923年,該刊發行12期,總第51期。
1927年,每月1日出1期,6月、12月停刊,全年共10期。
1949年12月,該刊停刊,連續辦刊32年共出版208期。
1985年,該刊復刊(季刊),同年3月22日原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同志為該刊復刊題詞。
1986年,該刊由季刊改為雙月刊。
1988年,該刊由雙月刊改為月刊。
2003年,該刊由月刊改為半月刊,上半月刊為綜合版,下半月刊為學生版。
2004年,該刊由半月刊改為旬刊。
2016年,該刊由旬刊改為半月刊。
2017年4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二批認定學術期刊

欄目介紹


主要欄目
《教育與職業》主要欄目有研究與探索、教育管理、師資建設、德育研究、職業指導、教育史研究、比較教育、教學理論、教法研究、課程與教材、交流平台等。
刊登內容
1、以刊登職業教育學術研究論文為主,為教育科學研究、教育理論創新和教育改革與發展服務。
2、包括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民辦教育、職業指導、職業培訓、創新創業教育等研究成果。
讀者對象
《教育與職業》讀者對象為教育行政管理人員、教育科研人員、教育一線工作者等
以畢業生就業直接相關學校的管理人員及有關政府教育行政人員、教育科研為讀者主體。
內容:以讀者感興趣的重大、難點、熱點教育問題為基本內容。

人員編製


據2019年4月期刊內頁顯示,《教育與職業》編輯委員會擁有編委19人、顧問2人。
職務名單
顧問王明達陶西平
委員馬樹超石偉平邢暉朱德全楊東平楊農余祖光張皎張峰陳曉明
陳衍嚴旭陽李宇紅俞啟定姜大源姜其和徐涵黃景容程建鋼---
學術交流
2005年7月25日,由《教育與職業》雜誌社協辦的“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8月2日“職業教育與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研討會”在福州市召開。
2007年8月8日,紀念《教育與職業》雜誌創刊9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
2008年11月27 日,由《教育與職業》雜誌社協辦的“2008年《教育與職業》雜誌理事年會暨教育論壇”在北京召開。
2011年7月31日至8月2日,由《教育與職業》雜誌社主辦的“新形勢下專業教學改革研討班”在秦皇島市北戴河舉辦。
2014年6月28日,由《教育與職業》雜誌社主辦的“貫徹職教大會精神推進職教理論創新”學術研討會在常州市召開。
2016年5月25日,由《教育與職業》雜誌社主辦的“《教育與職業》雜誌業務工作研討會”在蘇州市召開,同年9月28日“《教育與職業》雜誌業務工作研討會”在天津市召開。
2017年5月11日,由《教育與職業》雜誌社主辦的“《教育與職業》雜誌業務工作研討會”在河南省開封市召開,5月14日“第三屆全國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期刊改革與發展學術論壇”在杭州召開,5月23日“《教育與職業》雜誌業務工作研討會”在陝西省咸陽市召開,6月13日“《教育與職業》雜誌業務研討會暨高職院校教科研交流會”在河北邢台召開,11月16日《教育與職業》雜誌創刊100周年紀念會暨首屆教育與教育與職業學術年會在北京召開。
2018年6月15日,《教育與職業》雜誌業務工作研討會在唐山市召開,《教育與職業》雜誌社執行副主編馬翠娥一行4人參加該次會議,12月4日由《教育與職業》雜誌社主辦的第二屆學術年會、“面向未來的職業教育”2018教育與職業學術年會在南京召開,來自中國各地的三百餘所高職院校代表參加該次會議

主要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19年4月9日中國知網顯示,《教育與職業》出版文獻共41444篇。
據2019年4月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教育與職業》載文量為32015篇,論文量為8002篇。

影響因子

據2019年4月9日中國知網顯示,《教育與職業》總被下載5986107次,總被引174448次,(2018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465,(2018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326 。
據2019年4月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教育與職業》被引量為127533次,下載量為985683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教育與職業》影響因子為0.84,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1405名,在交通運輸類排名(346種)中排第55名。

收錄情況

上海圖書館中國知網資料庫收錄期刊
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收錄期刊龍源期刊網
中國期刊網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CNKI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收錄期刊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國家圖書館
超星學術期刊維普資訊
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
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

獲得榮譽


該刊曾獲得職教期刊一等獎

文化傳統


精神理念

《教育與職業》立足於中國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實際,以倡導學術創新、促進學術交流、提高學術水平為目標,探討社會和教育界的職業教育問題,交流中國國內外職業教育理論及改革實踐方面的最新成果。

百年期刊

下圖為1917年10月《教育與職業》雜誌創刊號封面,《教育與職業》雜誌封面上的美術圖案即取自於此
教育與職業
教育與職業

領導題詞

1985年3月22日,原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同志為該刊復刊題詞期刊簡介
教育與職業
教育與職業

綜合版


《教育與職業》雜誌現為旬刊,其中上旬刊為綜合版,內容立足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實際,從民間角度出發,反映教育領域的前沿資訊,探討當前社會關注的重大教育問題,報道教育改革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涉及的具體領域包括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民辦教育、職業培訓等。讀者對象為教育行政管理人員、教育科研人員、教育一線工作者等。

教育學術研究版


中、下旬刊是本刊專門設立的教育學術研究版,以倡導學術創新,促進學術交流、提高學術水平為目標,以刊登教育研究學術論文為主,立足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實際,探討當前社會和教育界關注的重大教育問題,廣泛交流國內外教育理論及教育改革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所刊登論文包括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民辦教育、職業指導、職業培訓等研究成果,讀者對象為教育科學研究工作者、教師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員。

辦刊原則


《教育與職業》雜誌遵循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以倡導、促進、繁榮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為己任,以研究職教理論,深化職業改(ge),溝通教育與職業,促進教育事業同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更好地結合為重點,竭誠地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各界職教工作者服務。其內容對廣大普教工作者在辦學、教學、(si)想教育、指導學生升學就業,以及學生自己選擇專業(職業)等方面都有參考價值。

投稿須知


1. 選題新穎,觀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嚴密,語言精鍊,資料可靠,能及時反映教育學術研究和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的最新成果。尤為歡迎有新觀點、新方法、新視角的特色稿件和專家稿件。對於有重大學術理論創新的文稿,本刊將優先發表,稿酬從優。
2.文稿書寫格式及要求。來稿請按如下順序撰寫:文題、作者姓名、摘要(不超過200字)、關鍵詞、作者簡介(真實姓名、出生年份、性別、籍貫、工作單位、職務、職稱、專業學位和研究方向以及工作單位所在省、市、郵編)、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正文、註釋、參考文獻及英文題目和作者拼音名。若有基金資助或課題經費資助的論文,請在[作者簡介]後用[基金項目]註明基金項目名稱或課題項目名稱及編號。
· 文題:應簡明確切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內容,以不超過20字為宜,一般不用副標題。
· 關鍵詞:2~5個,採用教育教學標準主題詞,若規定標準詞表中無該關鍵詞的可使用自由詞。
·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此兩項共佔一行。例如:[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 圖表:凡文字能說明的內容盡量不用表和圖。文中的表或圖應各有表題、圖題,同時必須有相應的表序號和圖序號。表中需說明的問題採用*、**、***表示,並置於表的下方加“註:……”。做圖要規範,圖坐標要設計準確,刻度均勻。
· 名詞使用:文中所用專用名詞不要隨意縮寫,如所用名詞過長,而文中又需多次使用,則應在第一次使用時在全名后加圓括弧註明縮寫。
· 計量單位:使用我國法定計量單位。標點符號、數字用法等均按國家標準執行。
· 標題序號:可按四級小標題的格式寫:“一、”“(一)”“1.”“(1)”;一級、二級標題另起段,正文另起段;三級、四級小標題不另起段,與正文接排。
· 註釋:註釋是對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詮釋和說明,用數字加圓圈標註如①②……,置於文後,標註文獻類型。中文註釋須依次標明序號(外加圓圈)、作者、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頁碼;外文註釋須依次標明序號(外加圓圈)、作者姓、作者名、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頁碼。
· 參考文獻:所列參考文獻只限作者親自閱讀過的公開出版的主要文獻,按文中首次出現的次序編號,內部刊物或未公開發表的資料均不列入。參考文獻置於註釋之後,標註文獻類型。中文參考文獻須依次標明序號(外加方括弧)、作者、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外文參考文獻須依次標明序號(外加方括弧)、作者姓、作者名、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既有中文文獻又有外文文獻的,請按中文在前、外文在後的順序分別排列,並以第一作者姓氏的漢語拼音及外文字母為序;外文書名及刊名請用斜體字。若引用文章為電子文獻,請註明網路地址及時間。
· 文獻類型:以單字母標識(外加方括弧),如專著(普通圖書)為[M],論文集(會議錄)為[C],彙編為[G],報紙文章為[N],期刊文章為[J],學位論文為[D],研究報告為[R],專著論文集中析出文獻為[A],未說明的文獻為[Z],資料庫為[DB],電子公告為[EB],聯機網路為[OL],聯機網上數據為[DB/OL],網上電子公告為[EB/OL]。投稿採用電子郵件方式。來稿中請註明作者詳細通訊地址(收件人姓名、單位、住所、郵編、電話、電子信箱等)以便郵寄樣刊與稿酬。
紙稿請寄:北京市崇文區永外安樂林路甲69號教育與職業雜誌社收,郵編:100075

作品目錄


研究與探索
(5)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創新理念和創新思路 蔣旋新
(8)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中等職業教育的錯位發展之路 龔海珍 沈亞強
(11)職教集團模式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研究 謝露靜
(14)高等職業院校實施學分制研究 李兵
(17)網路環境下高職教育問題情境的內涵及創設策略 盛樹東
(20)基於南洋理工學院師資隊伍建設的我國“雙師型”教師系統培養 陳麗君
教育管理
(23)在高職院校管理中引入市場機制 肖稱萍
(26)民辦高校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和規範化管理 王山
(29)資源稟賦視域下的高職校企合作對策初探 邵斌 江鈴 張清
(31)高職院校內涵發展的核心要素及其建設 魯武霞
(34)內涵發展視野下高職院校科研工作的審視 唐星
(36)水利高職院校水文化教育的創新和實踐 秦素粉
(39)民辦高職院校升本后實驗室的管理 林敬學 李娜
(41)毛澤東青年培養思想對高職教育的啟示 谷朝眾
德育研究
(43)論職業道德對職業文化價值方向的決定性作用 宋輝
(44)提高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的途徑 張廣德
(47)當代大學生道德人格的養成路徑探討 羅金彪
(49)“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中大學生權利觀念的培育 黃少洪 梁萍
(51)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價值實現 周曉曄 楊冬梅
(53)新形勢下高校創先爭優活動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甘毛文
(55)基於黨性教育的大學生黨員考評機制構建 胡玲芝
師資建設
(57)淺議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要素 董國英
(59)教師職業承諾的研究與教師專業發展 王琨
(61)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師專業發展芻議 劉印房
(63)“雙元雙優”課程教學團隊建設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章安平
(65)高職教師企業實踐考評的探索 黃錦棠 何進軍
注意,目錄每期更新,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