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7條詞條名為趙凱的結果 展開

趙凱

原海軍東海艦隊政治部軍職顧問

趙凱(1916—1986),原名趙毓遂。1916年7月14日出生,山東省利津縣城關趙家夾河人。193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任海軍東海艦隊政治部軍職顧問。

1986年4月28日,海軍東海艦隊政治部顧問(軍級)趙凱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在上海病逝。

人物生平


趙凱(1916—1986),原名趙毓遂。1916年7月14日出生於山東省利津縣城關趙家夾河一個農民家庭。
1931年9月,趙凱在濟南第一師範附小就讀。他積極參加了校內外的學生愛國救亡運動。
1932年夏,他考進山東惠民第四中學。
1933年,轉入濟南正誼中學。
1934年2月,考入北平(今北京)市山東中學高中部。期間,他經常接觸一些進步師生,閱讀進步書刊,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
1935年12月9日,趙凱在北平參加了著名的學生愛國運動。他同近萬名學生一起,走上街頭,發表演講,揭露國民黨反動當局的賣國投降罪行,進行抗日救國大請願。在鬥爭中,他的思想產生了飛躍,逐步樹立了為工農大眾謀解放,為共產主義而奮鬥的理想。
1936年2月,他積極參與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的組建和活動。
1936年12月,他又考入北平輔仁大學。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趙凱在北平耳聞目睹日軍的侵略暴行,進一步激發了民族義憤,並毅然投筆從戎,走上抗日救國的道路。同年9月,他參加了平津流亡同學會,到青島、濟南,向廣大群眾控訴日軍侵略的野蠻罪行,宣傳中國人民被日軍蹂躪下的悲慘遭遇。10月下旬,他受中共地方黨組織委派,到國民黨軍隊第七十七軍一八一師石友三部做統戰工作。
1938年6月,在山東萊蕪土門村由何志靜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被分配到石友三部手槍營一連任政治指導員。
1938年冬,他到晉冀豫區黨委黨校敵工班參加培訓學習。
1939年8月,趙凱被分配到山東《大眾日報》社編輯室工作。
1939年12月,又調軍隊工作。先後在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二支隊政治部、山東縱隊二旅政治部任教育幹事、宣傳幹事、宣傳隊長等職。期間,他隨所在部隊組成武裝小分隊,在魯南山區的農村中,一邊組織發動群眾參軍參戰,發展地方武裝,建立基層抗日民主政權和基層抗日群眾團體,一邊同日偽頑軍開展短兵相接的鬥爭,尋機打擊和殲滅敵人。他共參加大小戰鬥60多次,多次受到部隊領導機關表彰。
1943年3月起,他先後任莒南、日照縣抗日民主政府科長、代理縣長等職。期間,他經常深入到農村,蹲點跑面,組織發動群眾開展反霸、減租減息鬥爭和大生產運動,組織發動群眾參軍參戰,鞏固和建設抗日根據地。
1944年冬,他調到新成立的濱海區建國學院,先後任行政隊長、教育科長等職。
1946年冬,趙凱又被調回部隊,先後擔任濱海軍分區教導大隊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
1949年初,原國民黨黃安軍艦在青島起義,開赴新(浦)海(州)連(雲港)解放區。同年3月,趙凱奉命調黃安軍艦任軍代表、政治委員。他任職后,首先對軍艦官兵,尤其是對起義的官兵反覆進行黨的方針、政策及解放戰爭形勢、革命前途的教育,使其提高了對共產黨的認識,穩定了思想。之後,率領全艦官兵投入到保護軍艦安全、挫敗國民黨飛機對艦艇狂轟濫炸的戰鬥中。不久,又率黃安軍艦與當地陸軍配合,赴奶奶山執行剿匪任務,榮立二等功。
新中國成立后,趙凱長期從事海軍院校和海軍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先後任華東海軍學校政訓大隊政治委員、海軍第一預備學校政治委員、海軍高級專科學校政治部主任、海軍通訊學校政治委員、海軍東海艦隊後勤部政治委員等職。
1955年被授予解放軍海軍上校軍銜。
1961年晉陞為大校軍銜。
1957年被授予三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
1980年被任命為海軍東海艦隊政治部軍職顧問。
1986年4月28日,在上海病逝,終年70歲。
以上資料來源:東營黨史網

人物經歷


知書明理 提高愛國覺悟

趙凱生於趙家夾河村的一個富裕家庭。其父趙鳳誠勤懇勞作,治家有方;其母張氏,操持家務,生活節儉。他的三個哥哥都有文化,知書明理。趙凱自幼聰明好學,在本村讀過私塾。12歲那年,全家遷居縣城,趙凱就讀於縣立第一小學,後轉入濟南第一師範附小讀書。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后,趙凱積極參加愛國救亡運動。1932年夏,趙凱在山東惠民第四中學學習,翌年轉濟南正誼中學讀書。1934年,他考入北平山東中學高中部。趙凱在讀書期間經常閱讀進步書刊,接觸進步革命人士,他的愛國主義覺悟大有提高。

抗日救國 投身愛國運動

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趙凱深受鼓舞,此後他加入到了抗日救國的行列。1935年,北平“一二·九”運動爆發,正在北平讀書的趙凱投身到了這場愛國學生運動之中。趙凱和同學們走上街頭髮表演講,揭露國民黨當局的賣國罪行。與此同時,趙凱寫信給家鄉親人和在惠民、濟南的同學,介紹北平學生運動的情況。經過這次學生運動的洗禮,趙凱逐步樹立了為工農大眾謀解放,為共產主義而奮鬥的崇高理想。1936年12月,趙凱考入北平輔仁大學。

投筆從戎 走上抗日道路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趙凱目睹了日寇的侵略暴行,極大地激發了他的民族氣節和抗日激情,他毅然投筆從戎,走上了抗日救國的道路。同年9月,趙凱和平津流亡的進步學生來到濟南,採取講演、唱救亡歌曲和演活報劇等形式,向濟南的廣大群眾宣傳抗日救國思想。
1937年10月,趙凱由中共地下黨組織分配,他來到國民黨77軍181師石友三部做友軍工作。當時石友三部隊中有許多共產黨員,並成立了秘密中共地下組織。在黨組織的教育幫助下,1938年6月趙凱在萊蕪土門村由何志靜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他任石友三部手槍營一連政治指導員。他的主要任務是做黨的抗日民主統一戰線工作,對部隊進行抗日救亡教育。1938年冬,由於石友三頑固堅持反共立場,趙凱等共產黨員離開石友三部,奉命到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不久,趙凱等被安排到晉冀豫區黨委黨校學習。

組織群眾 建立抗日民主政權

1939年8月,趙凱在黨校學習結業,即被分配到山東工作。他們一行10餘人,由河北秘密南下至魯南沂水縣孫祖村(中共山東分局駐地),趙凱任《大眾日報》社編輯室編輯。1939年12月至1943年3月,趙凱先後任山東縱隊二支隊、山東縱隊二旅政治部宣傳幹事、宣傳隊隊長等職。1941年至1943年,趙凱所在部隊,化整為零,組成小分隊,轉戰在敵占區、游擊區,進行艱苦卓絕的抗日鬥爭。他在魯南山區,一邊組織群眾參軍參戰,建立抗日民主政權,開闢敵後根據地;一邊同日偽頑敵進行針鋒相對、短兵相接的戰鬥,尋機打擊和消滅敵人。三年中,他參加大小戰鬥60多次,多次受到部隊的表彰。

開展運動 鞏固抗日革命根據地

1943年春至1944年冬,趙凱先後任莒南縣、日照縣抗日民主政府科長、代理縣長等職。他深入農村,組織發動群眾開展減租減息反惡霸鬥爭和大生產運動,鞏固抗日革命根據地。1944年冬,渤海區黨委組建成立了渤海區建國學院,承擔對區縣政權幹部的培訓任務。趙凱調入學院工作,任該院行政隊長、教育科長等職。

接受使命 重回部隊

1946年冬,由於形勢需要,趙凱又回到部隊,任濱海軍分區教導大隊副政委、政委。
1949年初,國民黨黃安軍艦在青島起義,投奔剛解放的新浦、海州、連雲港地區。為加強對黃安軍艦的領導,趙凱奉命任黃安軍艦的軍代表、政治委員。趙凱根據上級黨委的指示,對軍艦起義官兵反覆進行黨的政策和戰爭形勢教育,穩定了起義官兵的情緒,並成功地挫敗了國民黨飛機隊軍艦的轟炸襲擊。不久,趙凱率黃安軍艦與當地陸軍配合,取得了奶奶山戰役的勝利。趙凱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三次榮立戰功,多次受到所在部隊的嘉獎。
新中國成立后,趙凱長期從事海軍院校和海軍部隊的政治思想工作。他先後擔任華東海軍學校政訓大隊政委、海軍第一預備學校政委、海軍高級專科學校政治部主任、海軍通訊學校政委、海軍東海艦隊後勤部政委等職。工作中,他深入實際,聯繫群眾,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為海軍專業人才的培養,為海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個人榮譽


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
1961年晉陞大校軍銜。
1957年,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
1980年,趙凱被任命為海軍東海艦隊政治部顧問(軍級)。
以上資料來源:齊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