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藏禍心
包藏禍心
包藏禍心,漢語成語,拼音是bāo cáng huò xīn。意思是心裡懷著害人的惡意。出自《左傳•昭公元年》。用法:作謂語、賓語;形容外表不露聲色暗中害人。
包藏:隱藏,包含;禍心:害人之心。心裡懷著害人的惡意。
《左傳·昭公元年》:“小國無罪,恃實其罪;將恃大國之安靖已,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
形容某種言行的背後別有用心,其目的是加害對方。公元前541年,楚國令尹公子圍出使鄭國,同時迎娶鄭國貴族豐氏女。鄭國君臣恐楚國此來不懷好意,便在城外招待了他們。聘問儀式結束后,公子圍等又要求率眾入城迎娶新娘,鄭國執政大夫子產派遣行人子羽前去拒絕。他說:“我們鄭國是個小國,與楚國結親,是想依靠你們得到安全保證。可是你們總是在和善的言詞背後包藏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如果我們這次上了當,將來諸侯對楚國都會嚴加戒備,你們的命令就很難施於各國了。”公子圍知道鄭國有了戒備,便提出倒轉弓袋進城。鄭國這才答應了他們的要求。
別有用心、心存不軌、包藏奸心、佛口蛇心、心懷叵測、存心不良、居心叵測、心懷不軌、圖謀不軌、心懷鬼胎
菩薩心腸、胸懷坦蕩、碧血丹心
這種外表忠厚但包藏禍心的人,真是防不勝防!
明 劉基 《郁離子 子僑包藏禍心》:君子謂西郭子僑非人也。已則不慎,自取污辱,而包藏禍心,以陷其友,其不仁甚矣!
初與我為客侶,不意包藏禍心,隱我血貲,悍不還,今願得而甘心,何父之有?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柳氏子》
作謂語、賓語;形容外表不露聲色暗中害人。